图书介绍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
  • 文碧玲,鄂建设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3494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方歌-汇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1

一、治病求本1

二、调整阴阳1

三、扶正祛邪1

四、标本缓急1

五、三因制宜1

第一章 针灸治则1

一、针灸处方的组成依据2

三、针灸处方的配穴法2

二、针灸处方的选穴法2

第二节 针灸处方的组成2

六、辨证论治2

四、特定穴的临床应用3

(一)五输穴3

(二)原穴与络穴6

(三)俞穴和募穴7

(四)郄穴8

(五)下合穴9

(六)八会穴9

(七)八脉交会穴10

(八)交会穴10

(一)十三鬼穴歌15

五、常用腧穴歌诀15

(三)回阳九针歌16

(二)四总穴歌16

(四)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7

(五)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20

第二章 针灸治法22

第一节 解表法22

一、温散解表22

二、清热解表22

三、化湿解表22

一、和解少阳23

二、调和肝胃23

四、清暑化湿23

第二节 和解法23

五、补虚解表23

三、调和肝脾24

四、调和胆胃24

五、调和肠胃24

第三节 清热法24

一、清解表热24

四、养阴清热25

三、清营凉血25

二、清气泄热25

五、清脏腑热26

(一)肝胆热证26

(二)肺热证26

(三)心热证26

(四)脾胃热证26

第四节 祛寒法27

一、温中祛寒27

(六)大小肠热证27

(五)肾与膀胱热证27

二、温经通络28

三、回阳救逆28

第五节 补虚法28

一、补阴28

二、补阳29

三、补气29

四、补血29

第六节 理气法30

一、行气法30

二、降气法30

一、活血化瘀31

第七节 理血法31

二、止血法32

第八节 治风法33

一、祛风法33

二、熄风法34

第九节 祛湿法35

一、宣散湿邪35

二、健脾化湿35

三、清利湿热35

第十节 开窍法36

一、开窍清神36

四、利水渗湿36

二、通窍启闭37

第十一节 安神法37

一、豁痰清心37

二、滋阴宁心38

三、养心安神38

第十二节 止痛法38

一、祛风止痛38

二、温寒止痛39

三、清热止痛39

四、调气止痛39

六、祛虫止痛40

五、化瘀止痛40

第十三节 通便法41

一、清热通便41

二、温寒通便41

三、养阴通便41

七、耳鼻咽止痛41

第十四节 消积法42

一、消食导滞42

二、消痞化积42

三、软坚消肿42

二、止遗法43

三、止泻法43

一、止汗法43

第十五节 固涩法43

四、固精法44

五、固崩法44

六、止带法44

第十六节 祛痰法45

一、理肺化痰45

二、扶脾化痰45

三、温阳化饮45

(一)理肺益气法46

二、补虚防病针灸法46

(二)调补脾胃法46

第十七节 保健法46

四、祛风化痰46

一、常用强壮保健腧穴46

(三)养心安神法47

(四)健脑益智法47

(五)补肾壮阳法47

(六)培本保元法47

(七)预防中风法47

(八)消除疲劳法47

一、清泄脾胃法48

二、益气健脾法48

第十八节 减肥法48

(九)冬病夏治法48

三、温肾壮阳法49

四、养阴潜阳法49

第十九节 美容法50

一、治面部皱纹法50

二、治黑痣法50

三、治痤疮法50

四、治扁平疣法50

七、治酒渣鼻法51

五、治白癜风法51

六、治斑秃法51

八、治斜视法52

九、治眼睑下垂法52

十、治神经性皮炎法52

十一、治黄褐斑法53

第二十节 戒烟戒毒法53

一、针刺戒烟53

二、针刺戒毒53

(一)疏风解表法54

(二)疏风清热法54

第一节 六淫病治法与处方54

一、风病治法54

第三章 针灸治法与处方54

(三)疏风化湿法55

(四)祛风通络法55

(五)祛风蠲痹法56

(六)祛风止痉法57

二、寒病治法57

(一)发表散寒法57

(四)逐寒祛湿法58

(三)逐寒回阳法58

(二)温中祛寒法58

三、暑病治法59

(一)清暑泄热法59

(二)清暑开窍法59

(三)清暑熄风法59

(四)清暑化湿法60

四、湿病治法60

(一)清化表湿法60

(三)化湿和中法61

(四)渗湿利水法61

(二)祛湿升清法61

五、燥病治法62

(一)清燥润肺法62

(二)生津润肺法62

六、火病治法62

(一)清热泻火法62

(二)清火解毒法63

(三)清热熄风法64

【附】 疟病治法64

祛邪截疟法64

(一)温化寒痰法65

(二)清化热痰法65

第二节 痰饮病治法与处方65

一、痰病治法65

(三)燥湿化痰法66

(四)理气化痰法66

(五)祛风涤痰法66

(六)消痰软坚法67

二、饮病治法68

(一)温阳化饮法68

(二)逐饮和络法68

一、气病治法69

(一)补气益元法69

(四)发汗散饮法69

第三节 气血病治法与处方69

(三)温肺化饮法69

(二)补气固脱法70

(三)理气行滞法70

(四)理气降逆法71

(五)开窍启闭法71

二、血病治法71

(一)益气补血法71

(二)养血熄风法72

(三)活血化瘀法72

(四)凉血止血法73

第四节 精髓神志病治法与处方74

一、精病治法74

(一)补精益髓法74

(五)补气摄血法74

(二)补肾益精法75

(三)固精止遗法75

(四)疏通精髓法75

二、神病治法76

(一)益精健神法76

(二)醒脑清神法76

(三)安神定志法77

(二)补血养心法78

(三)养阴补心法78

第五节 脏腑病治法与处方78

(一)益气养心法78

一、心病治法78

(四)温阳补心法79

(五)回阳救逆法79

(六)清心泻火法80

(七)清心开窍法80

(八)宣痹通阳法80

(一)育阴潜阳法81

二、肝病治法81

(十)交通心肾法81

(九)补益心脾法81

(二)养血补肝法82

(三)疏肝理气法82

(四)清肝泻火法82

(五)平肝熄风法83

(六)温经暖肝法83

(七)疏肝和胃法83

(九)清肝利胆法84

(十)清肝泻肺法84

(八)调和肝脾法84

三、脾病治法85

(一)益气健脾法85

(二)补中益气法85

(三)健脾统血法86

(四)温中运脾法86

(五)运脾利水法87

(六)健脾燥湿法87

(七)清利湿热法87

(八)温补脾肾法87

四、肺病治法88

(一)益气固表法88

(九)运脾消积法88

(二)养阴润肺法89

(三)宣肺止咳法89

(四)清肺化痰法89

(五)泻肺涤痰法90

(六)益肺补脾法90

(七)滋补肺肾法91

五、肾病治法91

(一)补肾固摄法91

(二)固肾纳气法91

(五)补肾益精法92

(四)温肾利水法92

(三)温肾壮阳法92

(六)滋阴降火法93

(七)通淋排石法93

(八)滋肾平肝法94

六、胆病治法94

(一)益胆安神法94

(二)利胆排石(驱蛔)法94

(三)清胆涤痰法95

(四)调和胆胃法95

(三)温胃散寒法96

(二)养阴和胃法96

(一)益气健胃法96

七、胃病治法96

(四)清胃泻火法97

(五)和胃降逆法97

(六)消食导滞法97

八、小肠病治法98

(一)温运小肠法98

(二)清利小肠法98

九、大肠病治法99

(一)厚肠固摄法99

(四)驱虫导滞法99

(三)行气散结法99

(二)润肠通便法100

(三)温肠散寒法100

(四)清利湿热法100

(五)泻热通腑法101

十、膀胱病治法102

(一)益气固脬(胞)法102

(二)清利膀胱法102

第六节 胞宫冲任病治法与处方103

一、温阳暖宫法103

二、温宫行瘀法103

四、补益冲任法104

三、清利胞宫法104

六、调理冲任法105

五、固摄冲任法105

七、温通冲任法106

八、清凉冲任法106

九、健脾束带法107

十、固任束带法107

第七节 胎产病治法与处方108

一、平冲降逆法108

二、矫正胎位法108

四、通脬利尿法109

三、催生引产法109

五、和血止痛法110

六、通脉下乳法110

七、通乳散结法111

第八节 皮肤病治法与处方111

一、疏风止痒法111

二、清热凉血法112

三、清热散瘀法112

四、清热除湿法113

五、消瘀散结法114

七、补气益血法115

六、养血润肤法115

八、补益肝肾法116

九、温阳祛寒法116

十、疏肝理气法117

第九节 眼病治法与处方118

一、祛风清热法118

二、祛风通络法118

三、清热泻火法119

四、疏肝理气法120

五、平肝熄风法120

六、益气养血法120

八、金针拨障法121

七、补益肝肾法121

【附】 金针拨障操作手术方法122

第十节 耳病治法与处方125

一、疏风通窍法125

二、通络利窍法125

三、化痰利湿法126

四、补益肝肾法126

五、益气养血法127

第十一节 鼻病治法与处方127

一、宣肺通窍法127

三、益气利窍法128

二、清热化浊法128

五、补气止衄法129

四、泻火止衄法129

第十二节 咽喉病治法与处方130

一、祛风清热法130

二、清热泻火法130

三、滋阴降火法130

四、理气散结法131

五、疏经活络法131

第十三节 口腔病治法与处方132

一、疏风清热法132

四、滋肾降火法133

二、清胃泻火法133

三、清心泻火法133

五、舒筋通络法134

附录一 经外奇穴的定位及图解135

附录二 经灸治法、处方及适应证一览表143

附录三 子午流注纳甲法的临床应用179

附录四 头针刺激区定位及主治作用185

附录五 耳穴刺激区定位及主治作用192

附录六 手部刺激区示意图208

附录七 足部刺激区示意图2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