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匮要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匮要略
  • 张家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56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匮要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金匮要略》的性质与沿革1

二、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1

目录1

绪论1

三、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2

四、学习方法13

五、研究方法15

(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9

一、治未病19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9

(二)未病防病,已病早治22

(三)时色脉相违则病24

(四)气候节令相违亦病25

(五)杂病预后26

(一)杂病病机27

二、阴阳规27

(二)杂病分类与中人五邪28

(三)脉象与阴阳29

(一)望诊30

三、诊疗矩30

(二)闻诊32

(三)望闻结合33

(五)痼疾加卒病治则34

(四)表里同病治则34

(六)五脏喜恶调治35

(七)审因论治原则36

研究概要37

小结39

一、病因病机40

痉病40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40

二、主要脉证41

三、痉病分类42

(一)柔痉 栝楼桂枝汤43

四、证治43

(二)刚痉 葛根汤44

(三)阳明实热痉 大承气汤45

五、预后46

(二)利小便47

(一)证候47

湿病47

一、证候与治则47

(三)发汗48

(二)寒湿在表 麻黄加术汤49

(一)头中寒湿49

二、证治49

(三)风湿在表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50

(四)风湿兼气虚 防己黄芪汤52

(五)风湿表阳虚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53

(六)风湿表里阳虚 甘草附子汤55

(一)湿病误下变证56

三、误下证56

一、脉证57

喝病57

(二)湿病误下坏证57

(一)伤暑热盛 白虎加人参汤58

二、证治58

(二)伤署湿盛 一物瓜蒂汤60

小结61

研究概要61

一、脉证、病机与预后63

百合病63

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63

(一)百合病主方 百合地黄汤65

三、证治65

二、治则65

(三)百合病误下 滑石代赭汤67

(二)百合病误汗 百合知母汤67

(四)百合病误吐 百合鸡子汤68

(五)百合病变渴 百合洗方70

栝楼牡蛎散71

(六)百合病变发热 百合滑石散72

一、临床表现及内服方 甘草泻心汤73

狐?病73

赤豆当归散74

雄黄熏方76

二、外治方 苦参汤76

一、阳毒病证治 升麻鳖甲汤77

阴阳毒病77

研究概要79

二、阴毒病证治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79

小结81

一、疟病主脉与治则82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82

(一)疟母 鳖甲煎丸83

二、证治83

(二)瘅疟84

(三)温疟 白虎加桂枝汤85

(四)牝疟 蜀漆散86

(二)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88

(一)牡蛎汤88

三、附《外台秘要》方88

(三)柴胡桂姜汤89

研究概要90

小结91

一、脉证与病机92

中风92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92

二、成因与辨证93

(一)风入心脾 侯氏黑散95

三、证治95

(二)热盛风动 风引汤97

(三)血虚受风 防己地黄汤98

(四)气血两虚,外感风寒 《古今录验》续命汤100

(五)外受风寒 头风摩散102

(一)肝肾不足,水湿浸渍103

一、成因103

历节病103

(三)气虚饮酒,汗出当风104

(二)阴血不足,外受风邪104

(四)胃有蕴热,外感风湿105

(五)过食酸咸,内伤肝肾106

(一)风湿历节 桂枝芍药知母汤107

二、证治107

(二)寒湿历节 乌头汤108

(一)矾石汤110

三、附方110

(二)《千金》三黄汤111

(三)《近效方》术附汤112

(四)崔氏八味丸113

(五)《千金方》越婢加术汤114

研究概要115

小结117

一、成因与轻证118

血痹病118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18

二、重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119

一、脉象总纲120

虚劳病120

(二)同脉异病121

(一)四诊合参121

二、辨证121

(三)天人相应122

(五)肾虚无子123

(四)阴阳两虚123

(七)阳气虚衰124

(六)体虚盗汗124

(八)精血亡失125

(一)虚劳失精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126

三、证治126

天雄散方127

(二)虚劳腹痛 小建中汤128

黄芪建中汤129

(三)虚劳腰痛 肾气丸131

(四)虚劳风气 薯蓣丸132

(五)虚劳失眠 酸枣仁汤133

(六)虚劳干血 大黄?虫丸134

(七)虚劳心悸 《千金翼》炙甘草汤(附方)136

(八)冷劳、鬼疰 《肘后》獭肝散(附方)137

研究概要138

小结140

一、成因、脉证与鉴别141

肺痿14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141

(一)虚热肺痿 麦门冬汤142

二、证治142

(二)虚寒肺痿 甘草干姜汤143

(一)《外台》炙甘草汤144

三、附方144

(四)《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145

(三)《千金》生姜甘草汤145

(二)《千金》甘草汤145

一、病因病理、脉证及预后146

肺痈146

(一)邪实气闭 葶苈大枣泻肺汤147

二、证治147

(二)瘀热蕴肺 《千金》苇茎汤(附方)148

(三)血腐脓溃 桔梗汤149

一、辨证及预后151

咳嗽上气151

三、附方151

《外台》桔梗白散151

(一)寒饮郁肺 射干麻黄汤152

二、证治152

(二)痰浊壅肺 皂荚丸153

(三)饮热郁肺 越婢加半夏汤154

泽漆汤155

(四)寒饮挟热 厚朴麻黄汤155

小青龙加石膏汤157

研究概要158

小结160

一、主症、病因161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161

(一)肝气奔豚 奔豚汤162

二、分证治疗162

(二)肾气奔豚 桂枝加桂汤163

(三)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164

研究概要165

小结166

一、胸痹、心痛病机167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67

1.主症主方 栝楼薤白白酒汤168

(一)胸痹证治168

二、证治168

2.痰饮壅盛 栝楼薤白半夏汤170

3.气机郁滞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171

4.轻证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173

5.急证 薏苡附子散174

1.寒饮气逆 桂枝生姜枳实汤176

(二)心痛证治176

2.阴寒痼结 乌头赤石脂丸177

九痛丸178

三、附方178

研究概要180

小结181

(一)虚寒性腹满183

一、辨证与治则183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83

腹满183

(二)表里皆寒腹痛184

(三)同因异证辨185

(五)实热性腹满186

(四)寒实可下证186

(一)里实兼太阳表证厚朴七物汤187

二、证治187

(二)里实兼少阳证 大柴胡汤188

(三)里实胀重于积 厚朴三物汤189

(四)里实积胀俱重 大承气汤190

(五)寒饮逆满 附子粳米汤191

赤丸192

(六)脾胃虚寒 大建中汤194

(七)寒实内结 大黄附子汤195

(一)阳虚寒盛 乌头煎197

一、证治197

三、预后197

寒疝197

(二)内外俱寒 乌头桂枝汤199

(三)血虚寒滞 当归生姜羊肉汤200

(一)《外台》乌头汤202

三、附方202

二、误治变证202

(二)《外台》柴胡桂枝汤203

(三)《外台》走马汤204

二、宿食在下证治 大承气汤205

一、宿食脉象205

宿食205

三、宿食在上证治 瓜蒂散方207

研究概要208

小结209

2.肺中寒210

1.肺中风210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210

一、五脏病证210

(一)肺病210

1.肝中风211

(二)肝病211

3.肺死脏脉211

3.肝死脏脉212

2.肝中寒212

4.肝着证治 旋覆花汤213

2.心中寒215

1.心中风215

(三)心病215

4.心死脏脉216

3.心伤216

5.心虚邪哭癫狂证217

2.脾死脏脉218

1.脾中风218

(四)脾病218

3.脾约证治 麻子仁丸219

1.肾死脏脉220

(五)肾病220

2.肾着证治 甘姜苓术汤221

(一)三焦竭部222

二、三焦病证222

(二)热在三焦及大小肠寒热病变223

三、积聚、?气的鉴别和积病主脉224

研究概要225

小结226

(一)成因与脉证228

一、成因、脉证、分类与预后228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28

(二)四饮的脉证229

(三)留饮与伏饮231

(四)水在五脏症状233

二、治则234

(五)饮病预后234

1.饮停心下 苓桂术甘汤235

(一)痰饮235

三、证治235

2.微饮短气 苓桂术甘汤 肾气丸236

3.脾虚痰滞 《外台》茯苓饮(附方)237

4.下焦饮逆 五苓散238

5.痰饮呕吐 小半夏茯苓汤240

6.留饮欲去 甘遂半夏汤241

7.肠间饮热成实 己椒苈黄丸243

(二)悬饮 十枣汤244

(三)溢饮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246

1.膈间支饮 木防己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248

(四)支饮248

2.支饮冒眩 泽泻汤251

3.支饮胸满 厚朴大黄汤252

4.支饮不得息 葶苈大枣泻肺汤253

5.支饮呕吐 小半夏汤254

小半夏加茯苓汤255

6.支饮实证及预后 十枣汤256

小青龙汤257

7.支饮病案举例257

桂苓五味甘草汤258

苓甘五味姜辛汤259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26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261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262

小结264

研究概要264

一、厥阴病消渴症266

消渴266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66

二、病机与主症267

(一)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白虎加人参汤269

三、证治269

(二)肾气亏虚 肾气丸270

(三)肾热津伤 文蛤散272

(一)膀胱气化不行 五苓散273

一、小便不利证治273

小便不利 淋病273

(二)上燥下寒水停 栝楼瞿麦丸274

茯苓戎盐汤276

滑石白鱼散276

(三)湿热挟瘀与脾肾亏虚 蒲灰散276

(四)水热互结伤阴 猪苓汤278

(二)治禁280

(一)主症280

二、淋病280

研究概要281

小结282

(一)风气相击284

一、成因、脉证284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84

(二)脾虚不运,水热互结285

(三)肺失通调,肾虚水泛287

(四)血病及水,水病及血288

(五)气分病成因289

(一)四水与黄汗290

二、分类与辨证290

(二)五脏水294

(一)利小便、发汗296

三、治法296

(二)攻下逐水297

(三)误治后的变证治则298

1.风水表虚 防己黄芪汤299

(一)风水299

四、证治299

2.风水挟热 越婢汤300

《外台》防己黄芪汤(附方)300

1.皮水挟热 越婢加术汤302

(二)皮水302

2.皮水表实 甘草麻黄汤303

3.皮水阳郁 防己茯苓汤304

4.皮水湿热内壅 蒲灰散305

(三)正水与风水 麻黄附子汤 杏子汤(方未见)306

1.卫郁营热,表虚湿遏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307

(四)黄汗307

2.气虚湿盛阳郁 桂枝加黄芪汤308

1.阳虚阴凝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310

(五)气分病310

2.脾虚气滞 枳术汤311

五、主症主脉及预后312

研究概要313

小结314

(一)湿热发黄316

一、病因病机与分类316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316

(二)寒湿发黄317

(三)分类318

(二)黑疸(湿热挟瘀)320

(一)湿热与寒湿发黄320

二、辨证320

(一)谷疸 茵陈蒿汤321

三、证治321

1.治法323

(二)酒疸323

2.证治 栀子大黄汤324

(三)女劳疸 硝石矾石散325

黄硝石汤327

(四)热盛里实黄疸 大327

(五)湿重于热黄疸 茵陈五苓散328

1.兼表虚证 桂枝加黄芪汤329

(六)黄疸兼证329

2.兼少阳证 小柴胡汤330

(八)燥结发黄 猪膏髪煎方331

(七)黄疸误治成哕 小半夏汤331

(九)虚黄 虚劳小建中汤332

(一)瓜蒂汤333

五、附方333

四、预后333

研究概要334

(二)《千金》麻黄醇酒汤334

小结335

一、成因337

惊悸337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337

(一)火邪致惊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338

二、证治338

(二)水饮致悸 半夏麻黄丸339

一、成因340

吐衄下血340

(二)内伤吐衄下血341

(一)太阳阳明衄血341

二、脉症与辨证341

三、预后及治禁342

(三)虚寒亡血342

(一)虚寒吐血 柏叶汤344

四、证治344

(二)热盛吐衄 泻心汤345

(三)虚寒便血 黄土汤346

(四)湿热便血 赤小豆当归散348

二、瘀血化热证349

一、瘀血证349

瘀血349

研究概要350

小结351

一、脉证353

呕吐353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353

二、治禁354

1.热郁少阳 小柴胡汤355

(一)实热证355

三、证治355

2.胃肠实热 大黄甘草汤356

3.肠胃湿热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357

4.里热兼表 文蛤汤358

1.肝胃虚寒 茱萸汤359

(二)虚寒证359

2.阴盛格阳 四逆汤360

半夏干姜散361

1.寒饮停胃 小半夏汤361

(三)寒饮内停361

生姜半夏汤362

2.饮邪阻胃 猪苓散363

3.脾虚饮停 茯苓泽泻汤364

(四)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汤365

《外台》黄芩汤367

四、附方367

二、病机368

一、脉症368

胃反368

三、证治 大半夏汤369

一、治则370

哕370

(一)胃寒气逆 橘皮汤371

二、证治371

(二)气虚挟热 橘皮竹茹汤372

(一)湿热证373

一、脉症、病机与预后373

下利373

1.虚寒欲绝证374

(二)虚寒证374

2.虚寒向愈证376

(二)虚寒下利治禁378

(一)湿滞下利气治法378

二、治法与禁忌378

1.大肠湿热 白头翁汤379

(一)实热证379

三、证治379

2.肠腑实热 大承气汤381

紫参汤381

小承气汤384

桂枝汤385

(二)虚寒证 四逆汤385

桃花汤386

通脉四逆汤387

诃梨勒散388

(三)利后虚烦证 栀子豉汤389

《千金翼》小承气汤390

四、附方390

研究概要391

小结392

二、痈肿辨脓法394

一、痈肿初起脉证394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394

痈肿394

一、脓未成证治 大黄牡丹汤395

肠痈395

二、脓已成证治 薏苡附子败酱散396

一、脉证397

金疮397

(一)血脉瘀阻 王不留行散398

二、治疗398

(二)金疮成脓 排脓散方399

(三)脓毒兼营卫失和排脓汤方400

研究概要401

黄连粉(方未见)401

浸淫疮401

小结402

趺蹶403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403

藜芦甘草汤404

手指臂肿404

鸡屎白散405

转筋405

蜘蛛散406

阴狐疝406

(一)脉证407

一、蛔虫病407

蚘虫407

甘草粉蜜汤408

(二)证治408

乌梅丸409

二、蛔厥409

研究概要411

小结412

一、妊娠诊断与调治 桂枝汤414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414

二、胎癥的鉴别与治疗 桂枝茯苓丸416

1.阳虚寒盛 附子汤(方未见)418

(一)腹痛418

三、证治418

2.肝脾失调 当归芍药散419

(二)胞阻 芎归胶艾汤421

(三)恶阻 干姜人参半夏丸422

(四)小便难 当归贝母苦参丸424

(五)水肿 葵子茯苓散425

1.血虚湿热 当归散426

(六)胎动不安426

2.脾虚寒湿 白术散427

3.心火气盛 刺泻劳宫、关元429

小结430

研究概要430

(一)成因432

一、产后常见三病432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432

2.胃肠实热证 大承气汤433

1.郁冒大便难并见证小柴胡汤433

(二)证治433

(二)气血郁滞 枳实芍药散435

(一)血虚里寒 当归生姜羊肉汤435

二、产后腹痛证治435

(三)瘀血内结 下瘀血汤436

(四)实热瘀结 大承气汤438

(二)阳虚中风 竹叶汤439

(一)太阳中风 阳旦汤439

三、产后中风证治439

四、虚热烦呕证治 竹皮大丸440

五、热利伤阴证治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441

(一)《千金》三物黄芩汤443

六、附方443

(二)《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444

小结445

研究概要445

一、成因、证候与治则447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447

二、误下成痞治法 小青龙汤 泻心汤448

半夏厚朴汤449

梅核气449

三、证治449

甘麦大枣汤450

脏躁450

1.邪入少阳,初结血室 小柴胡汤451

(一)热入血室451

月经病451

2.辨证和治禁452

4.阳明里热,迫血下行刺期门453

3.表证已罢,瘀热内结刺期门453

1.虚寒挟瘀 温经汤454

(二)崩漏454

2.冲任虚寒 胶姜汤455

3.肝络血瘀 旋覆花汤456

1.血瘀 土瓜根散457

(三)经水不利457

2.瘀热内结 抵当汤458

(四)水血并结血室 大黄甘遂汤459

(一)湿热带下 矾石丸460

带下病460

(二)寒湿带下 蛇床子散方461

(一)瘀血内阻 红蓝花酒462

腹痛462

(二)肝脾失调 当归芍药散463

(三)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464

肾气丸465

转胞465

(一)阴疮 狼牙汤466

前阴诸疾466

(二)阴吹 膏髪煎467

研究概要468

小儿疳虫蚀齿方468

疳虫蚀齿468

小结471

四时加减柴胡饮子472

概述472

杂疗方第二十三472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473

救卒死而张口反折者方473

长服诃梨勒丸473

三物备急丸473

紫石寒食散473

救卒死方(共五方)473

救卒死而壮热者方473

救卒死而目闭者方473

救溺死方474

疗中喝方474

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474

治尸蹶方(共二方)474

救卒死客忤死,还魂汤方(共二方)474

救自缢死方474

小结475

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475

概述477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477

治黍米中藏干脯,食之中毒方478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478

治自死六畜肉中毒方478

治噉蛇牛肉食之欲死方(共三方)479

治食马肉中毒欲死方(共二方)479

治食生肉中毒方479

治六畜鸟兽肝中毒方479

治马肝毒中人未死方(共二方)479

治食犬肉不消成病方480

治食牛肉中毒方480

治食鯸鮧鱼中毒方481

治食鱼后中毒两种烦乱方481

治食鸟兽中箭肉毒方481

治食鲙不化成癥病方(共二方)481

小结482

治食蟹中毒方(共二方)482

概述484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484

治误食蜀椒闭口者方485

治误食野芋烦毒欲死方485

治食诸果中毒方485

治食诸菌中毒闷乱欲死方485

治食枫柱菌而哭不止方485

食躁或躁方486

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治之方487

治饮食中毒方(共二方)487

治误食钩吻杀人解之方487

治误食水莨菪中毒方487

治食芹菜中龙精毒方487

治食苦瓠中毒方487

小结488

通除诸毒药488

1.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490

附录490

2.[选注]书目502

3.方剂索引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