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
  • 李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4064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1

1.导论1

1.2 国际文献与国内文献综述2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4

1.3.1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统一4

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5

1.3.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统一5

1.3.4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的统一5

1.3.5 普遍性分析与特殊性分析的统一6

1.4 逻辑的拓展和结构的安排6

1.5 主要创新点9

2.1 传统金融中介理论12

2 全能银行的金融中介理论12

2.1.1 交易成本16

2.1.2 非对称信息19

2.2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27

2.2.1 参与成本28

2.2.2 风险管理29

2.2.3 流动性中介30

2.2.4 金融中介机构观31

2.2.5 金融中介功能观32

2.2.6 理论的最新发展33

2.3 金融中介的系统整体观35

3.1.1 经济全球化42

3 全能银行发展的外因与内因42

3.1 经济、金融全球化42

3.1.2 金融全球化45

3.2 技术信息化、金融工程化51

3.2.1 技术信息化52

3.2.2 金融工程化56

3.3 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与供给59

3.3.1 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多元化60

3.3.2 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点62

3.4 金融创新与金融供求的互动66

3.4.1 技术层面的金融创新68

3.4.2 制度层面的金融创新70

4 全能银行发展的动力:成本、收益与风险74

4.1 全能银行发展的经济动力74

4.1.1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74

4.1.2 成长经济、协同经济效应88

4.2 全能银行发展中的随机涨落106

4.2.1 收益结构的一阶随机优势109

4.2.2 风险管理的二阶随机优势110

4.3 全能银行发展的财务动力112

4.3.1 产品定价的工具复合交叉114

4.3.2 资产证券化与负债工程化121

5.1 金融中介边界的渐进漂移129

5 全能银行发展的路径周期129

5.1.1 金融中介的动态边界131

5.1.2 边界的渐进漂移扩展135

5.2 全能银行边界的单体渗透138

5.2.1 银、证、保产品的渗透139

5.2.2 银、证、保组织的合作148

5.3 全能银行边界的群体扩展151

5.3.1 金融中介的全能化并购152

5.3.2 金融中介的全能化重组158

5.4 全能银行的周期演化路径165

5.4.1 全能银行的生命周期166

5.4.2 全能银行周期演化规律169

6 全能银行发展的组织模式173

6.1 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发展模式——英国模式173

6.1.1 英国产业革命进程中的银行发展173

6.1.2 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模式特征182

6.2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发展模式——美国模式186

6.2.1 美国产业革命进程中的银行发展186

6.2.2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模式特征192

6.3 狭义全能型全能银行发展模式——德国模式198

6.3.1 德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银行发展198

6.3.2 狭义全能型全能银行发展模式特征202

6.4.1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中的银行业发展206

6.4 广义全能型全能银行发展模式——全金融模式206

6.4.2 广义全能型全能银行运营模式特征212

7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模式取向218

7.1 曙光初现的中国全能银行格局219

7.1.1 全能银行集团公司向纵深推进221

7.1.2 国有商业银行的全能银行布局227

7.1.3 金融资本投资全能银行的努力237

7.1.4 产业资本介入全能银行的试探240

7.2 未来发展中的全能银行路径模式取向245

7.2.1 以产业的整合为目标推进狭义全能型全能银行发展245

7.2.2 以治理结构为突破口推进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发展250

7.2.3 以利率市场化为契机推进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发展261

7.2.4 以电子货币为切入点推进广义全能型全能银行发展265

7.3 发展全能银行的政治经济支撑环境改善269

7.3.1 政策层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272

7.3.2 法律层面银行监管的全金融架构277

7.3.3 社会层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全282

7.3.4 操作层面严格遵循国际会计准则288

8 结论294

8.1 主要结论294

8.2 主要创新点305

8.3 研究的展望309

参考文献311

后记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