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熹理学法律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朱熹理学法律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3009829.jpg)
- 徐公喜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318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朱熹(学科: 法律 学科: 思想 学科: 研究) 朱熹 法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朱熹理学法律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朱熹生平与法律实践3
一、博学律文4
1.朱子世家4
2.法学启蒙5
二、初治律法8
1.同安治律8
2.差监潭州10
三、再掌法锤14
1.知南康军14
2.浙东江西任上18
四、三掌法槌22
1.漳州入仕22
2.潭州新政26
第二章 朱熹义理法律观29
一、孔子伦理法律观29
1.孔子伦理法29
2.传统法律儒家化32
3.二程新儒家法律观35
二、朱熹义理法律观38
1.义理多义殊异38
2.义理法律诉讼39
三、朱孔法律观思想比较44
1.法律思想的传承性45
2.法律思想的经世致用性47
3.法律思想的社会性49
4.法律思想的理性化50
第三章 朱熹德刑法治观51
一、先秦儒家德治思想51
1.三代之德51
2.儒家之德53
二、朱熹“德”之内涵55
1.原始意义之德56
2.哲学之德56
3.“道德”之“德”57
4.政治之德57
三、朱熹德治思想内涵59
1.德之教化60
2.正人61
3.民之邦本67
四、儒家传统德礼政刑观70
1.德主刑辅70
2.以德去刑71
3.重教轻罚72
4.先教后刑73
五、朱熹德礼政刑关系论74
1.同一性75
2.层次性76
3.针对性77
4.主从性78
第四章 朱熹立法原则观80
一、无讼立法原则80
1.无讼流源与内涵81
2.无讼与不留狱87
二、慎刑司法原则89
1.慎思90
2.限制自专92
3.赦小过93
4.罪责自担93
三、小变其法原则94
1.经世制宜94
2.公私两便95
四、公平公正原则96
1.公为心之理96
2.司法与公正97
五、法顺人情原则100
1.人情内涵100
2.情法观103
第五章 朱熹法律价值观106
一、孔孟荀法律价值观106
1.孔子法律价值观106
2.孟子法律价值观108
3.荀子法律价值观109
4.法家法律价值观111
二、朱熹内圣之人格价值——“存天理,灭人欲”112
1.存天理,灭人欲112
2.知圣与成圣114
三、法律价值追求终极目标——平天下118
1.明明德于天下119
2.天下为公120
3.天下大一统124
四、“平天下”实现的途径126
1.亲贤126
2.乐利130
3.各得其所131
第六章 朱熹法律起源论132
一、“天道性气”法律渊源流变132
1.先秦法律渊源流变132
2.秦汉以来法律渊源流变139
二、朱熹法律起源理论基础147
1.性论148
2.气化论149
3.理气论150
4.气质之性、天命之性与天地之性152
5.一理二气五行154
三、朱熹法律起源论155
第七章 朱熹道统法统论160
一、朱熹道统法统思想源流161
1.先秦道统法统思想源流161
2.汉唐道统法统思想源流165
3.两宋新儒家道统法统思想源流167
二、朱熹道统法统思想形成172
1.乾道年间道统法统思想勾画172
2.淳熙年间道统法统思想成熟174
3.绍熙年间道统法统思想确立176
三、朱熹道统谱系论177
1.朱熹道统谱系177
2.朱熹道统谱系承续性179
四、朱熹道统与法统关系论183
1.圣人之道传授与心传184
2.道统与《尚书》“十六字”185
3.人心道心思想与危殆精微186
4.“十六字心传”与“孔门传授心法”186
第八章 朱熹论犯罪原因与预防188
一、天理人欲论188
二、犯罪具体原因191
1.气禀薄191
2.德礼废坏192
3.贫富与不均194
4.世道衰微195
5.法不善196
6.家教不良197
三、朱熹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性善论198
四、朱熹犯罪预防措施200
1.教之200
2.正心诚意202
3.以严为本、以宽济之206
4.富民209
5.保甲与厚俗212
6.宗社与家教214
第九章 朱熹《舜典象刑说》与刑法观216
一、刑法法理学理论基础——心性情阴阳学说216
1.心论216
2.心与性情217
3.刑与阴阳219
二、朱熹恤刑观220
1.圣人畏刑之心220
2.恤刑非宽恤之义222
三、朱熹刑名观223
1.五刑223
2.流刑225
3.金作赎刑226
4.象刑、明刑230
四、刑罚运用232
1.一般运用232
2.眚灾肆赦、怙终贼刑234
3.罪疑从轻235
4.血亲复仇236
5.弑君弑父236
第十章 朱熹土地所有权论238
一、维护封建土地所有权238
1.公田238
2.民田240
二、经界制与屯田制242
1.经界制242
2.屯田制250
三、土地的取得与占有252
1.土地的取得252
2.限制兼并254
四、土地使用处分权255
1.自由耕作收益255
2.允许租佃256
3.限制质典258
4.反对荒废田地259
第十一章 朱熹盐法论260
一、反食盐专卖,行多种模式260
1.官府鬻盐最为非法260
2.数法并行263
3.自食私盐265
二、随其所向,不与民争利266
1.与民共之266
2.宽其赋敛,无征诛之扰268
3.任其所之,随其所向269
三、择不可行之处,小变其法270
1.因事制宜,以趋一时之便270
2.盐法管理改革273
第十二章 朱熹证据排伪法则观276
一、“以义理之所当否而知之”法则277
二、“致知格物”法则279
1.格物穷理279
2.推致、类推280
三、“以其左验之异同而质之”矛盾法则281
1.左验异同281
2.比较矛盾法282
四、“核其事实”笃行实践法则283
1.调查法283
2.实验法284
五、全面排伪法则284
1.穷尽其意284
2.穷尽其理285
第十三章 朱熹法律思想历史地位287
一、朱熹之学对后世的影响287
1.朱熹法律思想对统治阶层的影响287
2.朱熹法律思想对民间社会的影响291
3.朱熹之学对后世法律思想的影响292
二、朱子之学发挥圣贤蕴奥293
1.发挥圣贤仁礼之言,集理学之大成294
2.发挥圣贤民本之言,立为民国之本297
3.发挥圣贤无讼之言,画平天下之图297
4.发挥圣贤道统之言,树新儒之正统298
三、朱子之学折衷融合299
1.折衷融合儒释道法299
2.折衷融合宋儒之学303
3.折衷融合两宋理学304
四、朱子之学有补治道305
1.科学理性思想有补治道305
2.与时俱进创新有补治道306
3.简易世俗致用有补治道308
附录篇310
附录一 荀子礼法思想探析310
一、礼法形成论310
二、荀子“礼”的内涵314
1.荀子对孔子礼学的继承315
2.荀子对孔子礼学的发扬317
三、荀子礼法关系论319
附录二 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房地产典卖制度324
一、典卖、抵当和买卖324
二、典卖的成立、撤销和无效327
1.典卖的成立327
2.典卖的撤销330
3.典卖的无效情形332
三、典卖房地产的回赎334
1.回赎的条件334
2.回赎期限335
3.典价与折算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