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重构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重构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917847.jpg)
- 辛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914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三个代表”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建设研究 重构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历史必然性2
(一)执政党的定位2
(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7
(三)重建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1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1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1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建党治党之方略15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18
三、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的基本构架20
(一)本体建设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架构的基石20
(二)功能建设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架构的主干21
(三)机制建设论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新体系架构的灵魂23
第一编 本体建设论29
第一章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29
一、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29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党的先进性问题29
(二)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任务32
(三)党的先进性决定党的历史作用和领导地位34
(四)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36
二、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9
(一)党的性质:从“一个先锋队”到“两个先锋队”39
(二)党的地位: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2
(三)党的先进性:从“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44
三、在改革和建设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47
(一)实践“三个代表”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48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50
(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组织保证52
(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关键55
第二章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57
一、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57
(一)政党的指导思想57
(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变迁5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2
二、把思想建设放在执政党建设的突出位置66
(一)注重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67
(二)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69
(三)新世纪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71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74
(一)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理论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74
(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三个解放出来”77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80
第三章 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84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84
(一)民主集中制的由来与发展84
(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87
(三)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92
二、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93
(一)党内民主的含义、结构及其价值94
(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96
三、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制度安排100
(一)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加强制度建设100
(二)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102
第四章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增强党执政的组织保证113
一、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工程113
(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113
(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115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118
二、优化建构党员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活力120
(一)建立党员队伍新陈代谢机制,实现党员个体优化120
(二)合理调节党员队伍结构,实现党员队伍整体优化122
(三)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126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129
(一)建立健全干部任用制度:委任与选任相结合130
(二)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业绩累计与群众公论相结合132
(三)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组织派遣与自主流动相结合136
(四)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监督制度: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139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140
(一)改进农村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141
(二)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143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引导监督作用146
(四)重视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147
(五)分类指导,搞好高校、机关党的建设150
第五章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152
一、加强和改进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152
(一)党风的基本含义153
(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156
(三)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59
二、全面、准确地评估党风状况161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162
(二)腐败的实质、表现形式及特点165
(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168
三、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170
(一)加强教育,强化自律,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171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条件和土壤172
(三)强化监督,肃整纲纪,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175
第二编 功能建设论179
第六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179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79
(一)党的执政能力结构及其科学内涵179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建理论的新发展183
(三)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因素186
二、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新挑战189
(一)新形势要求我们党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而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给党带来执政的合法性危机189
(二)新任务要求我们党增强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而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给党带来领导资格的挑战和信任危机191
(三)新矛盾要求我们党具有高效的社会整合能力,而一些党员干部工作简单、作风粗暴,给党带来整合危机193
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95
(一)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提高党的兴国为民本领195
(二)坚持理论创新,提高党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198
(三)建设好党与社会的关系,发挥党的社会整合功能200
(四)正确处理党法关系,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202
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创新203
(一)研究党的执政规律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203
(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204
(三)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205
(四)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207
第七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党的执政兴国能力209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9
(一)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209
(二)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212
(三)促进发展是党执政实践的主要任务215
二、全面准确把握第一要务的科学内涵217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要求持续发展217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新的发展观219
(三)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22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27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28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31
(三)坚持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3
(四)改进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236
第八章 坚持理论创新 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238
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238
(一)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238
(二)衡量文化先进与否的客观标准240
(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43
二、中国共产党致力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247
(一)中国共产党致力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247
(二)中国共产党致力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253
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257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58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59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262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途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64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265
第九章 正确处理党与法的关系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267
一、党与法律呈正向关系267
(一)法的概念及职能作用268
(二)执政党运用法律执掌政权270
(三)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274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76
(一)人治与法治的区别277
(二)构建完善的宪政法律关系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279
(三)依法治国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82
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285
(一)依法执政,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285
(二)依法执政,必须推进权力运行的法治化288
(三)依法执政,要提高党执掌和运用国家政权机关权力的水平291
第十章 建设好党与社会的关系 增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295
一、政党与社会的关系295
(一)政党与社会的辩证关系296
(二)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300
(三)确立党与社会适度平衡和良性互动关系302
二、强化党引导和整合社会的功能305
(一)社会整合的内涵及其实质305
(二)社会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308
(三)社会整合的一般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309
三、建立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312
(一)从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强力控制到以民主法制为手段的社会整合转变312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的社会整合机制313
(三)采取党的社会参与和公民的政治参与有机结合的整合方式317
第三编 机制建设论323
第十一章 党的执政规律研究323
一、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323
(一)政党的执政活动是有规律的324
(二)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艰辛探索328
(三)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性330
二、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332
(一)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要素333
(二)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内容335
(三)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点338
三、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建构党和国家权力结构模式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341
(一)优化党和国家的权力构架,完善党的执政机制341
(二)按照宪政精神,理顺党和国家的法理关系344
(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47
第十二章 党和国家政权的宪政关系及其制度安排352
一、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352
(一)国家、政党的一般原理353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与政权关系的考察和分析356
(三)我国政党与国家政权关系的演变和发展359
二、理顺党与国家政权的宪政法律关系361
(一)党与国家政权关系是宪政法律关系中最普遍的社会关系36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宪政依据363
(三)我国党和国家政权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走向366
三、加强党和国家宪政关系的制度建设369
(一)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370
(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373
(三)合理配置和理顺党和国家权力关系,完善党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376
第十三章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80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380
(一)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含义381
(二)政党执政方式的影响因素和价值评判标准383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客观必然性和重要性386
二、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389
(一)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考察389
(二)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现状分析393
(三)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发展趋势396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397
(一)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科学执政398
(二)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相统一,推进民主执政401
(三)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推进依法执政405
第十四章 正确处理党和人民关系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410
一、政党和民众的关系410
(一)政党与民众关系的一般原理411
(二)政党与民众的关系是现代民主社会重要的政治关系412
(三)政党和民众关系的发展趋势414
二、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和行为准则416
(一)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417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419
(三)执政为民是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升华422
三、坚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424
(一)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425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428
(三)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430
第十五章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 完善多党合作制度435
一、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435
(一)政党与政党关系435
(二)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439
(三)合理构建和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是执政规律的一般要求44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445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445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征和优势449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53
三、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455
(一)改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455
(二)实现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456
主要参考文献462
后记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