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891349.jpg)
- 黄永仁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06901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一般理论方法1
1.1 密度算符1
(一)概述1
(二)密度算符的绘景6
1.2 几种常用的基算符11
(一)不可约张量算符12
(二)单跃迁算符13
(三)积算符17
1.3 von Neumann方程22
(一)von Neumann方程的绘景22
(二)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26
1.4 von Neumann方程的一般解法28
(一)几种特殊表示28
(二)因子定理30
(三)微扰方法31
(四)平均近似法32
2.1 自旋相互作用37
(一)附加抗磁能E038
(二)磁相互作用38
(三)电四极矩相互作用44
2.2 哈密顿的不可约表示46
(一)Zeeman相互作用47
(二)电四极相互作用47
(三)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49
(四)磁屏蔽(化学位移相互作用)51
(五)J耦合(标题耦合)53
2.3 单晶谱57
(一)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谱59
(二)电四极相互作用谱62
(三)化学位移(磁屏蔽)68
2.4 粉末谱72
(一)频域卷积法73
(二)时域FID与谱矩79
2.5 样品运动对谱的影响86
(一)样品整体运动时的有效磁场87
(二)内部旋转变狭效应89
(三)旋转对内部相互作用的影响91
(四)旋转回波与旋转边带94
2.6 液体谱96
(一)双自旋体系(I=1/2)97
(二)三自旋体系105
(三)四自旋体系116
(四)σ和J的来源118
3.1 随机运动125
(一)概述125
第三章 动态核磁共振125
(二)线型计算法127
(三)Langevin方程及其解132
3.2 经典与半经典弛豫理论136
(一)Bloch理论136
(二)B.P.P.理论138
(三)样品内部自旋运动对线型的影响139
(四)T2计算142
(五)T2计算150
3.3 自旋温度理论154
(一)一般概念154
(二)自旋温度的计算157
(三)T2的计算161
(四)自旋温度概念的扩展164
3.4 WBR理论166
(一)Master方程166
(二)弛豫算符169
(三)弛豫超算符的矩阵表示172
(四)弛豫方程的Heisenberg表示178
3.5 弛豫机构181
(一)外部随机场弛豫(ERF)182
(二)磁屏蔽弛豫(CSA)190
(三)磁偶极、电四极和标量耦合弛豫192
(四)其他200
3.6 化学交换对线型的影响206
(一)经典交换线型理论206
(二)交换线型的量子理论211
(三)分子间的交换过程214
第四章 射频场的作用225
4.1 连续波核磁共振225
(一)时域信号226
(二)频域信号230
(三)Bloch-Seigert效应237
4.2 连续波多量子相干239
4.3 连续波双共振253
(一)第二辐照场对频谱的影响254
(二)辐照场对布居的影响260
(三)弛豫的影响264
4.4 射频脉冲作用270
(一)脉冲作用算符及其表示271
(二)演变算符275
(三)矢模型278
(四)PFT谱与CW谱等价282
4.5 孤立体系的多脉冲现象284
(一)重复脉冲问题284
(二)自旋回波287
(三)激发回波294
(四)化学位移度标缩小298
4.6 耦合体系中的多脉冲现象303
(一)耦合调制303
(二)极化转移307
(三)自旋态转移313
(四)近似描述法319
4.7 固体中的脉冲现象324
(一)时间反演序列326
(二)偶极回波329
(三)Jeener回波332
(四)自旋锁定335
第二章 核磁共振谱337
(五)电四极矩回波338
第五章 脉冲技术及其应用341
5.1 一维动态测量及其应用341
(一)纵向弛豫时间测量341
(二)横向弛豫时间测量344
(三)扩散系数测量348
5.2 位相循环技术357
(一)Scaling因子357
(二)消除干扰361
(三)拟自旋锁定作用365
(四)有限脉冲宽度及二次平均效应367
5.2 一维去耦及信号抑制374
(一)WHH-4序列374
(二)HW-8,MREV-8和BR-24脉冲序列378
(三)组合脉冲去耦382
(四)选择激励与选择接收388
(五)利用弛豫抑制溶剂峰394
5.4 一维极化转移技术399
(一)固体双共振的基本原理399
(二)INEPT410
(三)DEPT与谱编辑413
(四)一维相关谱418
5.5 二维核磁共振技术423
(一)一般概念423
(二)异核相关谱433
(三)同核相关谱440
(四)自旋回波类的同核相关谱448
(五)固体二维谱453
5.6 动态二维谱458
(一)概述458
(二)交叉峰的信息465
(三)“手风琴”实验471
(四)弛豫矩阵的间接测量473
(一)各种量子相干的同时激励476
5.7 TFT多量子相干检测476
(二)多量子相干的选择激励481
(三)各阶量子相干的分离485
(四)多量子相干的检测490
(五)多量子弛豫与双共振492
附录一 超算符497
附录二 张量及张量算符502
附录三 双I=1/2体系Liouville空间中的演变矩阵518
参考文献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