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浆造纸大气污染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制浆造纸大气污染控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2889520.jpg)
- 刘光良,陈友地编 著
-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2·1746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浆造纸大气污染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概论1
第一篇 硫酸盐浆厂大气污染物质13
第一章 污染气体的特征及性质13
一、硫酸盐浆厂污染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16
(一)硫化氢的特征及性质18
(二)二氧化硫的特征及性质20
(三)甲硫醇的特征及性质21
(四)甲硫醚及二甲基二硫化物的特征及性质22
二、污染气体的散发点及其分布25
第二章 污染气体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28
一、蒸煮过程的污染气体28
(一)蒸煮过程污染气体的产生28
(二)影响污染气体散发的因素31
二、浆料洗涤过程的污染气体35
三、碱回收炉恶臭气体的形成及控制36
四、直接蒸发器的污染气体45
五、多效蒸发系统的污染气体48
六、黑液氧化系统的污染气体49
七、熔融物溶解槽的污染气体50
八、石灰回收炉的污染气体51
第三章 硫酸盐浆厂的粉尘污染52
一、概述52
二、碱回收炉及直接蒸发器散发的粉尘55
三、石灰回收炉散发的粉尘57
四、熔融物溶解槽及石灰消化槽散发的粉尘58
第二篇 硫酸盐浆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62
第四章 蒸煮过程大气污染控制62
一、喷放气污染控制62
二、小放气污染控制70
三、连续蒸煮的大气污染控制71
一、多效真空蒸发系统75
第五章 多效蒸发系统大气污染控制75
二、其它多效蒸发系统80
三、蒸发系统污染气体的碱液吸收处理82
第六章 不冷凝气的收集和处理85
一、不冷凝气的收集与输送85
二、不冷凝气的燃烧95
第七章 污冷凝水处理100
一、概述100
二、污冷凝水的气提处理108
三、污冷凝水的汽提处理111
四、污冷凝水的生化处理115
五、冷凝水的回用118
第八章 浆料洗涤、塔罗油回收及黑液贮槽大气污染控制121
一、浆料洗涤系统大气污染控制121
二、塔罗油回收系统大气污染控制125
三、黑液贮槽大气污染控制128
一、黑液氧化的目的129
第九章 黑液氧化129
二、黑液用空气氧化130
三、黑液用氧气氧化144
第十章 碱回收炉系统大气污染控制153
一、北欧型碱回收炉与北美型碱回收炉153
二、除臭式碱回收炉162
三、粉尘污染控制167
四、恶臭硫化物的吸收处理172
五、其它碱回收方法176
(一)浓黑液分段多室燃烧法——科皮兰法177
(二)浓黑液热解气化法——加利福尼亚大学法178
(三)黑液水热解法180
(四)黑液湿空气氧化法——泽门曼(Zimmerman)法181
(五)黑液的SCA-Billerud回收法182
(六)浓黑液流化床回收法184
一、石灰回收炉大气污染控制186
第十一章 石灰回收炉、熔融物溶解槽以及氮的氧化物、水蒸气大气污染控制186
二、熔融物溶解槽大气污染控制190
三、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水蒸气的散发及控制193
第三篇 亚硫酸盐浆厂、纸浆漂白、废水处理及动力锅炉车间的大气污染控制198
第十二章 亚硫酸盐浆厂大气污染控制198
一、概述198
二、蒸煮过程大气污染控制201
三、浆料洗涤系统大气污染控制204
四、蒸发系统大气污染控制204
五、制酸系统大气污染控制208
六、亚硫酸盐废液的回收及大气污染控制211
第十三章 纸浆漂白、废水处理以及动力锅炉车间大气污染控制217
一、漂白车间大气污染控制217
二、废水处理车间大气污染控制219
三、动力锅炉系统大气污染控制221
一、概述230
(一)污染物存在的状态230
第四篇 制浆造纸工业大气污染检测技术230
第十四章 检测概论230
(二)与造纸工业有关的大气污染物质控制标准231
(三)污染物浓度的换算及对分析精确性的要求232
(四)制浆造纸工业空气污染监测情况233
二、污染物质分析取样法235
(一)取样地点及时间的选定235
(二)取样方式及其装置236
(三)污染散发源取样法240
三、排除干扰物质243
(一)干扰物的分离244
(二)测定时掩蔽245
(三)差示测定247
一、污染物质的分项分析法248
(一)二氧化硫的测定248
第十五章 大气污染物质的分析248
(二)硫酸雾的测定255
(三)硫化氢的测定257
(四)硫醇类化合物的测定261
(五)氮的氧化物测定265
(六)氯的测定269
(七)尘粒测定273
二、污染物的综合检测及现代分析手段的一些进展275
(一)气相色谱法276
(二)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法281
(三)光度计检测法283
(四)电化学法287
附录290
附表1 大气组成表290
附表2 硫化氢对人体的作用290
附表3 植物对硫化氢的抗性290
附表6 氨对人体的作用291
附表4 氯对人体的作用291
附表5 植物对氯的抗性291
附表7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作用292
附表8 二氧化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浓度293
附表9 植物对二氧化硫毒害反应比较表293
附表10 一些树木对二氧化硫的抗性294
附表11 一氧化碳对人的危害294
附表12 二氧化氮对人的影响294
附表13 飘尘对人的影响295
附表14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296
附表15 我国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297
附表16 美国环保局(EPA)气体排放标准301
附表17 加拿大气体排放标准302
附表18 日本的气体排放质量标准303
附表19 日本的恶臭气体控制标准303
主要参考文献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