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adence16.6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Cadence16.6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025656.jpg)
- 王超,胡仁喜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41188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印刷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Cadence16.6电路设计与仿真从入门到精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Cadence概述1
1.1 Cadence简介2
1.1.1 Cadence特点3
1.1.2 Cadence新功能4
1.2 Cadence软件的安装5
1.2.1 Cadence产品安装6
1.2.2 Cadence的破解10
1.3电路板总体设计流程13
1.4 Cadence SPB 16.6的启动14
1.4.1原理图开发环境14
1.4.2印制板电路的开发环境18
1.4.3信号分析环境19
1.4.4仿真编辑环境20
1.4.5编程编辑环境22
第2章 原理图设计概述24
2.1电路设计的概念25
2.2原理图功能简介25
2.3原理图设计平台26
2.4 Design Entry CIS原理图图形界面27
2.4.1 OrCAD Capture CIS界面简介27
2.4.2项目管理器28
2.4.3菜单栏33
2.4.4工具栏40
2.5 Design Entry HDL原理图图形界面41
2.5.1 OrCAD Capture HDL界面简介42
2.5.2 OrCAD Capture HDL特性42
2.5.3项目管理器43
2.5.4菜单栏43
2.5.5工具栏48
第3章 原理图编辑环境49
3.1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50
3.2原理图类型简介51
3.3文件管理系统52
3.3.1新建文件52
3.3.2保存文件54
3.3.3打开文件55
3.3.4删除文件55
3.3.5重命名文件56
3.3.6移动文件56
3.3.7更改文件类型57
3.4配置系统属性58
3.4.1颜色设置58
3.4.2格点属性59
3.4.3设置缩放窗口60
3.4.4选取模式60
3.4.5杂项61
3.4.6文字编辑62
3.4.7电路板仿真62
3.5设置设计环境63
3.5.1字体的设置63
3.5.2标题栏的设置64
3.5.3页面尺寸的设置64
3.5.4网格属性65
3.5.5层次图参数的设置66
3.5.6 SDT兼容性的设置66
3.6原理图页属性设置67
3.7视图操作67
3.7.1窗口显示68
3.7.2图纸显示70
第4章 原理图设计基础72
4.1原理图分类73
4.2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流程73
4.3原理图的组成74
4.4原理图图纸设置75
4.5加载元件库77
4.5.1元件库的分类77
4.5.2打开“Place Part(放置元件)”面板78
4.5.3加载和卸载元件库78
4.6放置元件80
4.6.1搜索元件80
4.6.2元件操作82
4.6.3放置元件83
4.6.4调整元件位置84
4.6.5元件的复制和删除85
4.6.6元件的固定86
4.7元件的属性设置87
4.7.1属性设置87
4.7.2参数设置90
4.7.3编辑元件外观92
4.8原理图连接工具92
4.9元件的电气连接93
4.9.1导线的绘制93
4.9.2总线的绘制95
4.9.3总线分支线的绘制96
4.9.4自动连线97
4.9.5放置手动连接99
4.9.6放置电源符号99
4.9.7放置接地符号100
4.9.8放置网络标签101
4.9.9放置不连接符号102
4.10操作实例103
4.10.1实用门铃电路设计103
4.10.2看门狗电路设计110
4.10.3定时开关电路设计116
4.10.4 A/D转换电路设计121
第5章 原理图的绘制126
5.1绘图工具127
5.1.1绘制直线127
5.1.2绘制多段线128
5.1.3绘制矩形129
5.1.4绘制椭圆130
5.1.5绘制椭圆弧131
5.1.6绘制圆弧131
5.1.7绘制贝塞尔曲线132
5.1.8放置文本133
5.1.9放置图片134
5.2标题栏的设置135
5.3原理图库135
5.3.1新建库文件136
5.3.2加载库文件136
5.3.3绘制库元件137
5.3.4绘制含有子部件的库元件140
5.4操作实例142
5.4.1音乐闪光灯电路142
5.4.2时钟电路147
第6章 原理图的后续处理152
6.1元件的常用操作153
6.1.1查找153
6.1.2替换155
6.1.3定位156
6.1.4建立压缩文档157
6.2差分对的建立157
6.3信号属性158
6.3.1网络分配属性159
6.3.2 Footprint属性161
6.3.3 Room属性161
6.4电路图的检查163
6.5设计规则检查165
6.6元件编号管理167
6.6.1自动编号167
6.6.2反向标注169
6.7自动更新属性170
6.8报表输出170
6.8.1生成网络表171
6.8.2元器件报表173
6.8.3交叉引用元件报表174
6.8.4属性参数文件175
6.9打印输出177
6.9.1设置打印属性177
6.9.2打印区域178
6.9.3打印预览179
6.9.4打印180
6.10操作实例180
6.10.1模拟电路设计180
6.10.2晶体管电路图设计185
6.10.3时钟电路设计191
第7章 高级原理图设计195
7.1高级原理图设计196
7.2平坦式电路196
7.2.1平坦式电路图特点196
7.2.2平坦式电路图结构197
7.3层次式电路197
7.3.1层次式电路图特点197
7.3.2层次式电路图结构198
7.3.3层次式电路图分类198
7.4图纸的电气连接199
7.4.1放置电路端口199
7.4.2放置页间连接符200
7.4.3放置图表符202
7.4.4放置图纸入口203
7.5层次电路的设计方法204
7.5.1自上而下的层次原理图设计204
7.5.2自下而上的层次原理图设计205
7.6操作实例206
7.6.1过零调功电路207
7.6.2自上而下绘制单片机多通道电路210
7.6.3自下而上绘制单片机多通道电路217
第8章 创建元件库223
8.1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224
8.1.1启动Library Explorer224
8.1.2 Library Explorer图形界面227
8.1.3新建库文件228
8.1.4新建库元件229
8.2元件编辑器230
8.2.1库元件编辑器230
8.2.2封装编辑232
8.2.3元件符号编辑233
8.2.4过滤元件235
8.2.5编译元件235
8.3元件编辑器环境设置236
8.4元件的创建239
8.4.1创建封装239
8.4.2创建管脚241
第9章 创建PCB封装库248
9.1封装的基本概念249
9.1.1常用封装介绍249
9.1.2封装文件250
9.2元器件封装概述250
9.3常用元器件的封装介绍251
9.3.1分立元器件的封装251
9.3.2集成电路的封装252
9.4 Allegro Package图形界面253
9.4.1标题栏254
9.4.2菜单栏254
9.4.3工具栏255
9.4.4视图256
9.5设置工作环境257
9.6元器件的封装设计259
9.6.1使用向导建立封装零件260
9.6.2手动建立零件封装262
9.7焊盘的概述268
9.7.1焊盘的基本概念268
9.7.2焊盘设计原则269
9.8 Pad Designer图形编辑器269
9.8.1菜单栏270
9.8.2工作区273
9.9焊盘设计275
9.9.1钻孔焊盘277
9.9.2热风焊盘设计279
9.9.3贴片焊盘设计281
9.10过孔设计282
9.10.1通孔设计283
9.10.2盲孔设计285
9.10.3埋孔设计286
9.11报表文件288
9.12操作实例289
9.12.1正方形有钻孔焊盘290
9.12.2圆形有钻孔焊盘293
9.12.3椭圆形有钻孔焊盘295
第10章Allegro PCB设计平台299
10.1 PCB编辑器界面简介300
10.1.1标题栏300
10.1.2菜单栏301
10.1.3工具栏302
10.1.4控制面板302
10.1.5视窗305
10.1.6状态栏305
10.1.7命令窗口307
10.1.8工作区309
10.2文件管理系统309
10.2.1新建文件310
10.2.2打开文件310
10.2.3保存文件311
10.2.4打印文件312
10.3参数设置313
10.3.1设计参数设置314
10.3.2设置子集选项320
10.3.3设置盲孔属性320
10.4信息显示322
10.5用户属性设置323
10.6快捷操作326
10.6.1视图显示326
10.6.2 Script功能328
10.6.3 Strokes功能329
第11章PCB设计基础332
11.1印制电路板概述333
11.1.1印制电路板的概念333
11.1.2 PCB设计流程334
11.1.3文件类型335
11.1.4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原则336
11.2建立电路板文件337
11.2.1使用向导创建电路板337
11.2.2手动创建电路板341
11.3电路板物理结构及环境参数设置341
11.3.1图纸参数设置342
11.3.2电路板的物理边界342
11.3.3编辑物理边界344
11.3.4放置定位孔345
11.3.5设定层面346
11.3.6设置栅格347
11.3.7颜色设置348
11.3.8板约束区域350
11.4在PCB文件中导入原理图网络表信息351
11.5元件布局属性354
11.5.1添加Room属性354
11.5.2添加Place_Tag属性356
11.6摆放封装元件358
11.6.1元件的手工摆放358
11.6.2元件的快速摆放360
11.7 PCB编辑环境显示361
11.7.1飞线的显示362
11.7.2对象的交换364
11.8布局364
11.8.1自动布局365
11.8.2交互式布局367
11.9 PCB编辑器的编辑功能369
11.9.1对象的选取和取消选取369
11.9.2对象的移动370
11.9.3对象的删除371
11.9.4对象的复制371
11.9.5对象的镜像372
11.9.6对象的旋转372
11.9.7文字的调整373
11.9.8元件的锁定与解锁374
11.10回编374
11.11 3D效果图376
11.12操作实例378
11.12.1创建电路板378
11.12.2导入原理图网络表信息379
11.12.3图纸参数设置380
11.12.4电路板的物理边界380
11.12.5放置定位孔380
11.12.6放置工作格点381
11.12.7电路板的电气边界381
11.12.8编辑元件属性382
11.12.9摆放元件384
11.12.10元件布局385
11.12.11 3D效果图386
第12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387
12.1 PCB设计规则388
12.1.1设置电气规则389
12.1.2设置间距规则394
12.1.3设置物理规则396
12.1.4设置其他设计规则397
12.2覆铜398
12.2.1覆铜分类399
12.2.2覆铜区域399
12.2.3覆铜参数设置399
12.2.4为平面层绘制覆铜区域401
12.3分割平面404
12.3.1使用Anti Etch方法分割平面404
12.3.2使用添加多边形的方法进行分割平面406
12.4布线410
12.4.1设置栅格411
12.4.2手动布线412
12.4.3扇出416
12.4.4群组布线417
12.4.5设置自动布线的规则419
12.4.6自动布线423
12.4.7 PCB Router布线器426
12.5补泪滴429
12.6操作实例431
12.6.1时钟电路431
12.6.2电磁兼容电路436
第13章 电路板的后期处理439
13.1电路板的报表输出440
13.1.1生成元件报告440
13.1.2生成元件清单报表440
13.1.3生成元件管脚信息报告441
13.1.4生成网络表报告442
13.1.5生成符号管脚报告442
13.2元件标号重命名443
13.2.1分配元件序号443
13.2.2自动重命名元件标号444
13.2.3手动重命名元件标号445
13.3 DFA检查445
13.4测试点的生成448
13.4.1自动加入测试点449
13.4.2建立测试夹具钻孔文件450
13.4.3修改测试点450
13.5标注尺寸453
13.5.1尺寸样式453
13.5.2标注尺寸454
13.5.3编辑尺寸标注455
13.6丝印层调整455
13.7制造数据的输出456
13.8钻孔数据457
13.9元件封装符号的更新459
13.10技术文件461
13.10.1输出技术文件461
13.10.2查看技术文件462
13.10.3导入技术文件463
13.11 env文件的修改操作464
13.12操作实例464
第14章 仿真电路原理图设计466
14.1电路仿真的基本概念467
14.2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467
14.2.1仿真原理图文件468
14.2.2仿真原理图电路470
14.2.3建立仿真描述文件470
14.3仿真分析类型474
14.3.1直流扫描分析(DC Sweep)474
14.3.2交流分析475
14.3.3噪声分析(Noise Analysis)476
14.3.4瞬态分析[Time Domain (Transient)]476
14.3.5傅里叶分析[Time Domain (Transient)]477
14.3.6静态工作点分析(Bias Point)478
14.3.7蒙托卡罗分析(Monte Carlo Analysis)478
14.3.8最坏情况分析479
14.3.9参数分析(Parameter Sweep)480
14.3.10 温度分析(Temperature Sweep)481
14.4独立激励信号源481
14.4.1直流激励信号源481
14.4.2正弦激励信号源482
14.4.3脉冲激励信号源482
14.4.4分段线性激励信号源483
14.4.5指数激励信号源483
14.4.6调频激励信号源483
14.5数字信号源484
14.5.1时钟型信号源484
14.5.2基本型信号源485
14.5.3文件型激励信号源485
14.5.4图形编辑型激励信号源486
14.6特殊仿真元器件的参数设置487
14.6.1 IC符号487
14.6.2 NODESET符号487
14.6.3电容、电感初始值的设置488
14.7仿真元器件的参数设置488
第15章 仿真电路板设计489
15.1电路板仿真概述490
15.2电路板仿真步骤490
15.3 IBIS模型的转化492
15.3.1 Model Integrity界面简介492
15.3.2 IBIS to DML转换器494
15.3.3解析的IBIS文件结果495
15.3.4在Model Integrity中仿真IOCell模型496
15.3.5 Espice to Spice转换器498
15.4 PCB仿真图形界面500
15.5提取网络拓扑结构501
15.5.1设置叠层502
15.5.2直流电压值的设置503
15.5.3 DML模型库的加载503
15.5.4模型分配504
15.5.5网络拓扑结构属性设置506
15.5.6提取网络拓扑结构507
15.6 SigXplorer图形编辑界面509
15.7 PCB前仿真512
15.7.1设置仿真参数512
15.7.2设置激励源513
15.7.3执行仿真514
15.7.4分析仿真结果516
15.8给拓扑加约束520
15.8.1扫描运行参数520
15.8.2添加、编辑拓扑约束522
15.8.3将拓扑结构赋给相应的网络525
15.9后仿真526
附录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