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龙海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龙海县志
  • 黄剑岚主编;福建省龙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0401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19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1219页
  • 主题词:地方志 龙海市(学科: 地方志) 龙海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龙海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置县沿革3

第一节 隶属3

卷一 建置3

第二节 境域4

第二章 行政区划5

第一节 龙溪县辖区5

第二节 海澄县辖区13

第三节 龙海县辖区16

第三章 县城乡镇17

第一节 县城17

第二节 乡镇22

第一节 地层40

卷二 自然环境40

第一章 地质40

第二节 侵入岩41

第三节 地质构造41

第四节 矿藏42

第二章 地貌43

第一节 海陆变迁43

第二节 内陆地貌44

第三节 沿海岛礁湾岬46

第三章 气侯48

第一节 气象要素48

第二节 气侯分区与作物季节51

第一节 地表水52

第四章 水文52

第二节 地下水54

第三节 潮汐57

第五章 土壤58

第一节 水稻土58

第二节 砖红壤性红壤59

第三节 红壤59

第四节 冲积土、风沙土、盐土60

第六章 植被60

第一节 植被类型60

第二节 植物名称62

第二节 飞禽70

第一节 野兽70

第七章 野生动物70

第三节 水生动物71

第四节 其它动物74

第八章 自然灾害74

第一节 天气灾害74

第二节 地震79

第三节 咸卤害79

卷三 人口83

第一章 人口迁徙83

第一节 人口来源83

第二节 人口外流84

第二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85

第一节 人口数量85

第二节 人口分布88

第三章 人口构成90

第一节 民族姓氏构成90

第二节 性别构成91

第三节 年龄构成92

第四节 家庭婚姻构成94

第五节 文化构成96

第六节 职业构成96

第四章 计划生育99

第一节 机构队伍99

第二节 政策措施99

第三节 晚婚晚育100

第四节 节育绝育101

第五节 优生优育102

卷四 农业10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0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0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06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107

第四节 人民公社108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09

第二章 农业基本条件110

第一节 耕地110

第二节 劳动力111

第三节 农业区划113

第一节 农机发展概况115

第三章 农业机械115

第二节 农业机具116

第四章 主要作物种植119

第一节 粮食作物种植119

第二节 经济作物种植122

第五章 农业技术125

第一节 耕作制度125

第二节 良种繁育推广127

第三节 主要作物栽培技术129

第四节 合理施肥131

第五节 作物病虫害防治132

第一节 家禽饲养134

第六章 饲养业134

第二节 家畜饲养136

第三节 蜜蜂饲养137

第四节 食用菌栽培138

第五节 禽畜疫病防治139

第七章 农业管理140

第一节 种植业管理140

第二节 养殖业管理141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管理142

第四节 农场143

卷五 林业146

第一章 林业用地与树竹种类146

第一节 林业用地146

第二节 树竹种类147

第一节 采种育苗149

第二节 森林营造149

第二节 植树造林151

第三节 森林抚育155

第四节 成林林种155

第三章 森林保护159

第一节 森林防火159

第二节 封山育林159

第三节 森林虫病害防治160

第四节 以法治林161

第四章 森林蓄积与采伐162

第一节 森林蓄积162

第二节 森林采伐163

第一节 山林权属164

第五章 林业管理164

第二节 林业机构166

第三节 林政管理167

卷六 花果171

第一章 花卉 盆景171

第一节 花卉生产171

第二节 花卉种类172

第三节 水仙花172

第四节 其他名花174

第五节 盆景艺术175

第二章 果树176

第一节 果树生产176

第二节 水果种类178

第三节 名优水果179

第四节 面积与产量182

第五节 经营管理185

第三章 著名花果主产地188

第一节 百花村188

第二节 水仙花专业村蔡坂189

第三节 九湖万亩荔枝园189

第四节 菠萝之乡程溪191

第五节 杨梅专业村际都192

第一节 水域195

第二节 渔用机具195

第一章 渔业生产条件195

卷七 渔业195

第三节 渔业人口与劳力200

第四节 渔用设施200

第二章 渔业捕捞202

第一节 江河捕捞202

第二节 近海捕捞202

第三节 远海捕捞203

第三章 水产养殖205

第一节 淡水养殖205

第二节 海水养殖207

第三节 主要养殖基地209

第四章 水产品与渔需物资经营210

第一节 水产品经营210

第二节 水产品加工212

第三节 渔需物资供应213

第五章 渔业管理214

第一节 渔业体制214

第二节 主要渔村215

第三节 渔政管理217

卷八 水利221

第一章 灌溉工程221

第一节 引水工程221

第二节 蓄水工程224

第三节 提水工程231

第二章 堤防排涝工程232

第一节 堤防工程232

第二节 排涝工程235

第一节 “8·23”水毁工程抢修237

第三章 重灾年修堤堵江237

第二节 “6·9”水毁工程抢修238

第三节 1963年抗旱堵江238

第四章 水利管理240

第一节 水利机构240

第二节 工程管理241

卷九 工业245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245

第一节 私营工业、手工业24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工业246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246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248

第五节 中外合资、合作、独资工业249

第一节 食品工业250

第二章 工业门类250

第二节 化学工业252

第三节 电力工业253

第四节 冶金机械工业254

第五节 建筑材料工业254

第六节 造船工业255

第七节 金属制品工业256

第八节 造纸、纸制品、印刷工业256

第九节 皮革、塑料制品工业257

第十节 纺织、服装鞋帽工业258

第十一节 木、竹、藤制品工业259

第十二节 陶瓷工业260

第十三节 其他工业261

第一节 工厂选介263

第三章 工厂与产品选介263

第二节 产品选介268

第四章 生产经营管理2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2

第二节 计划管理273

第三节 生产管理273

第四节 质量管理274

第五节 财务管理274

第五章 省、市属工厂274

第一节 省属工厂(场)274

第二节 市属工厂275

第二节 公路278

第一节 古道278

卷十 交通运输278

第一章 陆路交通278

第三节 铁路281

第四节 桥梁282

第五节 渡口284

第二章 水路交通285

第一节 航线286

第二节 港口287

第三节 码头287

第三章 运输290

第一节 客运290

第二节 货运292

第三节 装卸 搬运294

第四章 交通运输管理296

第一节 航政管理296

第二节 公路交通管理297

第三节 运输管理298

卷十一 邮政电信301

第一章 邮政301

第一节 邮政机构301

第二节 邮路304

第三节 邮政业务306

第二章 电信310

第一节 电报310

第二节 电话312

第一节 劳动管理317

第三章 企业管理317

第二节 质量管理318

第三节 计财供应管理319

卷十二 城乡建设322

第一章 旧县城建设322

第一节 龙溪县城建设322

第二节 海澄县城建设323

第二章 新县城建设323

第一节 街道建设324

第二节 房屋建设325

第三节 供水供电326

第四节 园林绿化327

第一节 乡镇所在地建设328

第三章 乡镇建设328

第二节 村庄建设332

第四章 建筑334

第一节 建筑结构与造型334

第二节 建筑队伍337

第三节 设计与施工337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339

第一节 建设规划管理339

第二节 房产管理339

第三节 地政管理340

第六章 环境保证341

第一节 环境污染341

第二节 环境治理342

第一节 私营商业346

卷十三 商业346

第一节 商业所有制346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348

第三节 集体商业349

第四节 国营商业350

第二章 市场与交易351

第一节 网点设置351

第二节 市场贸易352

第三章 商业经营357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销售357

第二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363

第三节 生活资料采购销售369

第四章 饮食服务行业373

第一节 饮食业374

第二节 服务业375

卷十四 粮食378

第一章 粮食市场378

第一节 民间粮食贸易378

第二节 国营粮贸调剂380

第三节 市场粮食价格381

第二章 粮食购销382

第一节 粮食征购382

第二节 粮食供应385

第三节 国营购销牌价390

第三章 粮食储运391

第一节 粮食储存391

第二节 粮食调运393

第四章 粮食饲料加工395

第一节 粮食加工395

第二节 饲料加工398

第五章 粮政管理3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9

第二节 管理体制400

卷十五 对外经济贸易404

第一章 口岸404

第一节 口岸设置404

第二节 口岸管理406

第二章 出口407

第一节 出口商品407

第二节 出口创汇417

第三章 进口418

第一节 进口商品418

第二节 引进420

第四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421

第一节 “三来一补”421

第二节 外资、合资、合作企业422

第三节 经济技术合作428

第四节 劳务输出428

第五章 外经外贸管理4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429

第二节 创汇基地建设429

第三节 联办企业434

第二节 村办企业434

卷十六 乡镇企业434

第一节 乡办企业434

第一章 乡镇企业形式434

第四节 个体办企业435

第五节 《“三来一补”与“三资企业”》435

第二章 乡镇企业门类437

第一节 工业企业437

第二节 农业企业442

第三节 建筑企业443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444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企业444

第三章 广场与产品选介445

第一节 广场选介445

第二节 产品选介448

第四章 经营管理4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449

第二节 产品购销450

第三节 人员培训450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451

卷十七 财政税务455

第一章 财税体制455

第一节 财政体制455

第二节 税务体制456

第二章 财政收支457

第一节 财政收入457

第二节 财政支出458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464

第三章 赋税464

第二节 工商各税466

第三节 其它捐税473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474

第一节 预算、会计处理474

第二节 财务管理475

第三节 税务管理477

第四节 申计监督479

卷十八 金融482

第一节 金融实业组织482

第一节 当铺钱庄482

第三节 银行 保险公司483

第二节 侨汇解送组织483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486

第二章 货币486

第一节 金属币486

第二节 纸币488

第三章 金融业务490

第一节 存款490

第二节 侨汇492

第三节 农业贷款493

第四节 工商业贷款495

第五节 固定资产贷款496

第六节 结算498

第一节 金库499

第四章 代理业务499

第二节 债券500

第三节 世界银行贷款501

第五章 保险502

第一节 保险种类502

第二节 保费与理赔502

第三节 保险宣传503

第六章 金融管理504

第一节 现金管理504

第二节 金融市场管理505

第三节 金融机构管理506

第一节 市场设置509

第一章 市场管理509

卷十九 工商行政管理509

第二节 市场建设511

第三节 市场管理511

第四节 查处走私、投机倒把活动513

第二章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514

第一节 个体私营企业登记管理514

第二节 国营集体企业登记管理516

第三章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518

第一节 经济合同管理518

第二节 商标管理519

第三节 广告管理524

第一节 物价调整525

第四章 物价管理525

第二节 市场价格526

第三节 市物价检查531

第五章 计量标准管理532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532

第二节 计量检查53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534

卷二十 经济计划与统计537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537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537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537

第一节 社会生产结构541

第二章 经济结构541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542

第三节 农业内部结构543

第四节 工业内部结构544

第三章 国民经济统计548

第一节 统计机构548

第二节 管理机制548

第三节 专业统计549

第四节 专门调查552

第五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554

第四章 人民经济生活555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555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55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龙海地方组织562

第一节 组织状况562

卷二十一 政党562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567

第三节 县委主要的领导工作570

第四节 党的建设575

第五节 宣传工作576

第六节 统战工作578

第七节 纪律检查57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龙溪、海澄地方组织580

第一节 国民党龙溪县党部580

第二节 国民党海澄县党部582

第三章 民主党派龙海地方组织583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龙海县总支委员会58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龙海县总支委员会584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龙海县总支委员会585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龙海县支部委员会585

第五节 中国致公党龙海县支部委员会586

第六节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龙海县支部委员会587

卷二十二 政权政协590

第一节 县署 县政府590

第一节 县署 厅署590

第二节 县政府602

第二章 县参议会607

第一节 参议会组织607

第二节 参议员选举608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609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609

第三节 咨询与活动609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13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613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616

第五节 议案和建议617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618

第一节 政府机构618

第二节 基层政权625

第三节 主要政务625

第五章 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32

第一节 组织机构632

第二节 县政协历届委员会会议635

第三节 参政议政637

第一节 工会642

第二节 总工会642

卷二十三 社会团体642

第一章 工人团体642

第二章 农民团体647

第一节 农会647

第二节 农民协会647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649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650

第一节 三青团650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651

第三节 青年联合会654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655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656

第四章 妇女团体656

第一节 妇女会656

第五章 工商业者团体659

第一节 商会659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660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协会662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662

第六章 公益团体663

第一节 红十字会663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664

第七章 宗教团体665

第一节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665

第三节 关心下一代协会665

第二节 天主教爱国运动委员会666

第八章 归侨、台胞、海外联谊团体666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666

第二节 台湾同胞联谊会667

第三节 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668

第四节 海外联谊会668

第九章 科技、文化、卫生团体66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669

第二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670

第三节 对外文化交流协会670

第四节 农村卫生协会671

第一章 拥军优属675

第一节 拥军675

卷二十四 民政675

第二节 优待676

第三节 抚恤677

第四节 烈士褒扬679

第二章 救济福利680

第一节 灾害救济680

第二节 社会救济683

第三节 福利事业685

第三章 安置688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688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人员安置688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688

第一节 扶贫689

第四节 收容遣送689

第四章 扶持689

第二节 扶持革命老区690

第三节 扶持少数民族691

第五章 婚、丧、地名管理692

第一节 婚姻登记692

第二节 殡葬管理693

第三节 地名管理693

卷二十五 劳动人事696

第一章 职工队伍696

第一节 人员编制696

第二节 干部来源与构成698

第三节 工人队伍701

第四节 城镇知识青年安置702

第一节 劳动力调配703

第二章 劳动管理703

第二节 工人业务培训704

第三节 劳动保证705

第四节 安全监察706

第五节 工人离休退休退职706

第三章 人事管理707

第一节 调配与任免707

第二节 考核与奖惩709

第三节 行政监察710

第四节 技术职务评定710

第五节 干部退休离休退职711

第一节 工资712

第四章 工资 福利712

第二节 福利715

卷二十六 公安司法720

第一章 公安720

第一节 警制沿革720

第二节 打击犯罪721

第三节 预审、监所管理724

第四节 治安管理725

第五节 内部安全保卫731

第六节 海防边防与出入境管理731

第二章 检察732

第一节 刑事检察732

第二节 法纪检察734

第三节 经济检察735

第四节 监所检察73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736

第三章 审判737

第一节 审判制度737

第二节 刑事审判737

第三节 民事审判740

第四节 经济审判741

第五节 行政审判741

第六节 告诉和申诉复查741

第四章 司法行政742

第一节 民事调解742

第二节 法制宣传743

第三节 公证744

第四节 律师745

卷二十七 军事749

第一章 兵役749

第一节 兵役制度749

第二节 兵员征集749

第二章 武装与军事设施751

第一节 武装机构751

第二节 驻军754

第四节 军事设施754

第三节 地方武装757

第三章 防空761

第一节 民国时期防空761

第二节 人民防空762

第四章 民兵764

第一节 民兵组建764

第二节 民兵代表大会765

第三节 政治工作765

第四节 军事训练766

第五节 民兵哨所767

第五章 重要兵事768

第一节 陈政、陈元光进军龙溪768

第二节 陈大举义军抗元768

第三节 抗击葡萄牙、荷兰殖民者入侵769

第四节 抗击倭寇、海寇侵扰770

第五节 郑成功、郑经抗清771

第六节 抗击英舰侵扰海澄772

第七节 闽南小刀会起义773

第八节 太平军转战县境774

第九节 中央红军攻占县境775

第十节 浮沉侵华日舰“若竹”号776

附一 侵华日军占据浯屿776

附二 汪伪军三个团反正777

第十一节 解放龙溪、海澄777

第十二节 炮击金门战斗779

卷二十八 科学技术783

第一章 科技组织783

第一节 科技队伍783

第二节 科研机构784

第四节 四级农科网785

第三节 科技学术团体785

第一节 科技宣传786

第二节 科技培训786

第二章 科学普及786

第三节 科技咨询787

第三章 科技研究与应用787

第一节 农业科技788

第二节 工业科技794

第三节 建筑科技796

第四节 教育卫生科技797

第五节 气象地震科技798

第一节 国家级科技成果799

第二节 省级科技成果799

第四章 科技成果799

第三节 市级科技成果800

卷二十九 教育804

第一章 科举教育804

第一节 私塾804

第二节 书院804

第三节 县学806

第四节 社学806

第五节 卫学806

第六节 科举中式807

第二章 普通教育807

第一节 幼儿园807

第二节 小学810

第三节 中学814

第三章 中等专业教育819

第一节 师范学校819

第二节 专业技术学校819

第三节 职业中学820

第四节 农业中学821

第四章 成人教育823

第一节 农民教育823

第二节 工人教育824

第三节 干部教育824

第五章 教育管理825

第一节 管理体制825

第二节 教师825

第三节 教学研究826

第四节 教育经费828

卷三十 文化833

第一章 文化机构833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833

第二节 文化艺术团体835

第二章 文学艺术836

第一节 文学836

第二节 艺术837

第三章 地方戏曲840

第一节 戏剧840

第二节 曲艺843

第二节 电视845

第四章 电影、影视、音像845

第一节 电影845

第五章 报刊、新闻、广播846

第一节 报刊创办846

第二节 新闻报道847

第三节 有线广播847

第六章 图书、档案、史志848

第一节 图书848

第二节 档案849

第三节 史志850

第一章 历史遗迹858

第一节 文化遗址858

卷三十一 文物名胜858

第二节 古窑址860

第三节 城堡寨关遗址861

第四节 月港遗址862

第五节 古代名人墓葬863

第六节 革命遗址864

第二章 摩崖 碑记865

第一节 摩崖865

第二节 碑记866

第三章 古建筑867

第一节 寺庙867

第二节 楼亭868

第三节 古桥870

第五节 牌坊872

第四节 著名古井872

第四章 名胜874

第一节 山岩胜迹874

第二节 海滨胜景877

第五章 文物胜迹管理8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878

第二节 文物普查878

第三节 文物名胜保护879

卷三十二 体育886

第一章 传统体育886

第一节 武术886

第二节 舞龙弄狮886

第三节 龙舟与游泳887

第四节 中国象棋888

第二章 学校体育889

第一节 幼儿体育889

第二节 小学体育889

第三节 中学体育890

第四节 体育师资892

第三章 社会体育892

第一节 农民体育892

第二节 职工体育893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894

第四章 体育管理895

第一节 体育组织895

第二节 体育场地896

第三节 人才培养897

第一节 县内主要比赛活动898

第二节 参加地(市)比赛成绩898

第五章 体育竞赛898

第三节 参加省际比赛成绩900

第四节 参加全国比赛成绩903

第五节 县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906

卷三十三 医药卫生910

第一章 医疗910

第一节 中医910

第二节 西医91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911

第四节 医疗单位91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916

第二章 疫病防治916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918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920

第三章 保健921

第一节 妇幼保健921

第二节 青少年保健923

第四章 公共卫生924

第一节 饮水卫生924

第二节 食品卫生924

第三节 环境卫生925

第五章 药物926

第一节 中药生产和加工926

第二节 药品经营9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930

第六章 医药卫生管理930

第二节 医政管理931

第三节 医政管理932

卷三十四 华侨936

第一章 侨居海外936

第一节 出国侨居936

第二节 分布与职业938

第三节 社团组织940

第二章 华侨业绩942

第一节 建设侨居地942

第二节 支持民主革命946

第三节 投资举办企业948

第四节 关心桑梓公益事业950

第五节 参政议政951

第三章 侨乡952

第一节 归侨侨眷分布952

第二节 重点侨乡角美镇952

第三节 重点侨村卓岐953

第四节 双第华侨农场954

第四章 侨务工作955

第一节 侨务机构955

第二节 接待联谊955

第三节 安置救济957

第四节 落实侨务政策958

第一节 邑人移居台湾961

第一节 雨地迁徙961

卷三十五 与台湾关系961

第二节 台胞移居本域963

第二章 移民业绩964

第一节 开发台湾964

第二节 抵御外侮969

第三节 反抗封建统治970

第四节 关心桑梓建设970

第三章 经济文化交流971

第一节 海峡通航971

第二节 经济贸易972

第三节 寻根祭祖活动973

第四节 民俗交融974

第五节 文化交流975

第四章 台湾事务工作977

第一节 封台宣传977

第二节 沿海工作978

第三节 台胞台属安置978

第四节 联络与接待台胞979

卷三十六 宗教983

第一章 佛教983

第一节 沿革983

第二节 寺院984

第二章 道教988

第一节 沿革988

第二节 宫观989

第一节 传播990

第三章 天主教990

第二节 教堂992

第四章 基督教994

第一节 传播994

第二节 教堂995

卷三十七 风俗1000

第一章 生产习俗1000

第一节 农俗1000

第二节 渔俗1000

第三节 商俗1001

第二章 生活习俗1002

第一节 衣食住行1002

第四节 匠俗1002

第二节 婚丧喜庆1005

第三节 岁时节日1008

第四节 礼仪1009

第三章 禁忌与陋习1010

第一节 禁忌1010

第二节 陋习1011

第四章 道德风尚1012

第一节 舍己为人1012

第二节 敬老爱幼1013

第三节 拾金不昧1013

第四节 移风易俗1014

第一章 语音1017

第一节 音系1017

卷三十八 方言1017

第二节 连读变调1019

第三节 同音字表1021

第三节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名表1033

第四节 文白异读1034

第五节 内部差异1034

第六节 龙海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1037

第二章 词汇1040

第一节 词汇特点1040

第二节 常用词汇1041

第三章 语法1044

第一节 词尾1044

第二节 代词1049

第三节 常用句型1051

第四章 谚语、歇后语1052

第一节 谚语1052

第二节 歇后语1054

卷三十九 人物1058

第一节 人物传1058

第一节 古代人物1058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1073

第二章 人物谱1107

第一节 唐至清人物1107

第二节 民国至今人物1118

第三章 人物表1124

第一节 进士名表1124

第二节 职官表1129

第四节 革命烈士名表11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