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论三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论三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878950.jpg)
- 骆耕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3862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论三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部分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3
交换、分配关系的剖析3
第一篇 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理论3
第一章 商品3
第一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4
(价值实体、价值量)4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13
第三节 价值形态或交换价值22
第四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44
第二章 续第一章——评对于商品拜物教性质115
的几种不同解释115
第一节 “一锅夹生饭”——我过去的一个115
错误解释115
第二节 卢森贝和河上肇的注释118
第三节 其他一些著作的解释130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规律的论述144
第一节 从什么是价值规律及其两种提法的144
问题说起144
第二节 价值规律必然通过竞争和价格摆动153
的形态来体现153
第三节 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两大派生作用166
第二篇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174
第四章 货币是私有交换经济所独有的产物174
第一节 为什么必然会从商品交换中分裂出某177
“第三产品”成为货币?177
第二节 如何从商品交换中分裂出某“第三产品”成为货币?184
第三节 附释:直接产品交换“还不是当作商品,而只是当作产品或使用价值互相对待”189
第四节 家畜和黄金凭什么先后成为货币?195
第五节 关于货币起源问题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解197
释197
第五章 货币拜物教问题206
第一节 货币的拜物教性质207
第二节 货币为什么更迷惑着人们的眼睛212
第三节 作为货币拜物教性质的观念反映的金属218
主义货币论218
第六章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问题225
第一节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度问题226
第二节 关于铸币、纸币和信用货币232
第三节 马克思对名目主义货币论和数量主义货243
币论的批判243
第四节 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不可分的特征259
第五节 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不可分的特征264
第三篇 马克思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理论272
第七章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73
第一节 货币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273
第二节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78
第三节 劳动力商品的买和卖与恩格斯的导言281
第八章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以及289
成本利润问题289
第一节 资本剩余价值来源的例解289
第二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291
第三节 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化为293
成本价格293
第四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96
第四篇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的平均利润和价值299
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的理论299
第九章 资本主义商品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问题300
第一节 利润为什么和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300
第二节 市场价值、市场价格以及生产价格305
第三节 国内外学者的错误及误解314
第十章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一般利润率不断趋327
向下降的规律327
第一节 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原因327
第二节 缓解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基本因素331
第三节 规律内部矛盾的展开与资本主义经济335
危机335
第十一章 商业资本和利润343
第一节 商业资本职能独立存在的作用343
第二节 商业劳动的非生产性质344
第三节 买卖商品的商业资本的利润来源问题356
第四节 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和马克思的充分361
平均利润理论361
第五节 商业资本家所垫付的可变资本的特殊增殖作用问题368
第十二章 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股份制374
第一节 信用374
第二节 虚拟资本:含义及实质380
第三节 股票与股份公司——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历史地位384
第五篇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397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398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与地租398
第二节 土地价格是一个不合理的范畴401
第三节 价值规律与特殊剩余价值(地租)的406
实现406
第十四章 级差地租417
第一节 级差地租与价值规律417
第二节 土地耕作顺序与级差地租的形成419
第三节 级差地租Ⅰ与虚假的社会价值423
第四节 级差地租Ⅱ及其三种变动情况431
第五节 几点结论437
第十五章 绝对地租43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439
第二节 问题的说明441
第十六章 垄断地租的其他形式450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生产、455
交换、分配关系的区分问题455
导 言455
制形式的并存与交织4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阶段的特点在于公私多种所有472
第六篇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论述472
第十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生产、交换、分配关系的论述4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交换关系是一种过渡性481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关系481
第十八章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486
交换、分配关系的论述48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非商品经济的对486
比分析486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券”理论507
第十九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高级发展523
阶段生产、交换、分配关系的论述523
第一节 共产主义高级发展阶段实现的条件523
第二节 共产主义高级发展阶段要不要交换——526
与理论界同仁商榷526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530
性530
第二十章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530
第七篇 列宁的有关论述530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533
第二十一章 列宁论十月革命后城乡间的四种交换546
关系546
第一节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国家垄断制”的交547
换关系547
第二节 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完全预见563
到未来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下产品分配中563
存在着交换关系5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关系568
第二十二章 列宁过渡阶段的计划经济论577
第一节 计划经济的内涵及其前提条件577
第二节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广泛的计581
划思想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