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挽救败局 企业危机运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春景,魏劲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27904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挽救败局 企业危机运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记1
第一章 企业危机运营之道1
序 艾丰1
脆弱的奇迹——危机下的败局3
由“冠生园”月饼危机说开3
冠生园的渊源4
危机的隐患4
危机处理中的失误5
不仅仅是一个冠生园6
可供参考的建议6
面对危机,国际成熟企业怎么做7
“PPA禁令”中的康泰克8
临危不乱8
与时间竞争9
迅速与公众沟通9
冷静中应对攻击10
从危机中重新崛起10
并非完美的危机运营11
败局不是死局12
危机中的启示12
组织与计划是关键13
巩固你的后防线14
置社会公众利益于第一位14
研究危机——是为了战胜危机15
为什么会发生危机16
把握危机的特性17
危机存在的普遍性17
危机潜伏的隐蔽性18
危机爆发的紧急性19
危机传播的公开性20
危机本质的双重性21
分清危机的类型23
企业外部危机23
企业内部危机24
企业危机运营论——一个全新理念的提出34
为什么提出企业危机运营论34
中国需要危机运营理论35
时代呼唤CCO36
企业危机运营之内容38
危机预控38
危机处理40
危机恢复43
第二章 福兮祸所伏——企业危机预警45
烽火传讯——企业不可无危机预警机制47
企业不可无危机预警机制47
越是成功的企业越不可无危机预警机制48
成功企业的失败48
“末日管理”49
高速度掩盖低质量50
思维局限的约束50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为什么缺乏危机预警机制50
浮躁的社会风气51
中西璧合,西方的经验制度融合中国的国情现实52
西方的经验52
我们的误区53
现实的选择54
人性的弱点——企业家的危险倾向55
独断专行、骄傲自负56
将浪漫主义融入企业决策59
优柔寡断、墨守成规61
欠缺专业经营知识65
任人为亲、子承父业68
好大喜功、热衷形式主义69
精神过度疲劳70
一个典型的案例——王安电脑帝国的崩溃71
未雨绸缪——企业的危险征兆76
销售额下降76
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77
公司的大客户发生危机78
贸然进入陌生领域79
企业对生存的外界环境变化反映迟钝80
第三章 塑造健康体质——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运营83
多米诺骨牌的坍塌——信用与财务危机85
“一地鸡毛”——企业信用危机85
没有美誉度的品牌85
商业银行的“惜贷”87
证券市场的“地雷”87
“败血症”——企业财务危机88
“不要再为常识付出代价”89
“混水摸鱼”的后果90
没有主人的果树是结不了果的91
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信用与财务危机之根源91
信用缺失源于产权制度91
“一股独大”而无视信用92
企业信用塑造的失败93
财务危机的诱因94
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94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差96
资本结构不合理97
汇率与利息的变动99
失信扼杀“零首付”100
信用危机的苦果100
没有信用,就没有竞争力101
失信与风险成正比102
财务危机的危害103
塑造健康体质——企业信用与财务危机运营105
企业信用重建策略105
榜样:巨人的重新崛起105
企业家:经营企业也是经营人生107
企业:再造信誉108
欢呼信用联盟110
信用再造,业界共同的责任110
呼唤中国的企业信用体系111
财务危机运营——艰辛之路112
从默多克债务危机说起112
财务危机的征兆115
财务危机的预防手段117
财务危机的处理策略119
第四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企业营销危机运营121
“9·11”:航空业的世纪噩梦123
难以预知的灾难123
成败在市场——企业面对营销危机123
“国航”的危机攻坚战124
营销观念的问题126
中国金融营销面临危机126
“价格战”下的危机128
家电企业:谁能挺过“寒冬”128
手机“突围”:价格与技术129
为什么失败——营销危机之根源130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130
中国入世:“狼”终于来了131
电子商务冲击波133
洞察中观行业因素134
根源在微观企业管理136
营销决策失误136
营销措施不当137
扭转败局——企业营销危机运营策略139
转换营销思维140
营销战略与战术应当并重140
名牌就是“命牌”141
学会逆向思维143
“戴尔营销模式”的启示144
营销危机运营策略145
引导性策略145
缩减性策略147
转移性策略149
联合性策略151
第五章 走在变化的前面——企业创新危机运营155
不进则退——企业创新危机157
停滞的脚步157
中美史克的代价157
迷失的方向158
铱星陨落与ICO失败159
停滞的原因——企业创新危机之根源160
为什么要创新160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61
多变的市场呼唤创新162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创新163
企业间的竞争激励创新163
为什么发生创新危机164
缺乏风险意识164
创新战略失误165
管理者的因素166
创新脱离市场需求167
企业外部因素167
如何发现创新危机的征兆167
产品由畅销转为滞销168
产品成本同比居高不下168
产品功能难以满足顾客要求168
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169
从创新危机预控开始169
跟上潮流——企业创新危机运营169
产品设计不符合社会潮流169
创新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172
控制创新的风险173
认识企业创新的不等式176
技术能力不等于技术创新能力177
上项目不等于技术创新177
面向市场不等于盲从于市场178
文化是创新的源泉178
世纪速度下的硅谷文化179
海尔就是海:创新源自文化180
如何培育企业创新文化182
制度是创新的保障183
许继的创新制度183
海尔的网状金字塔科技创新组织体系184
如何建立企业创新制度185
战略是创新的关键188
武钢的“桥牌”战略188
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189
技术综合是捷径190
创新危机的应急措施190
挖掘产品新卖点191
细分现有产品市场192
改进市场销售方式192
失败创新的潜在价值193
蓝色巨人的失败创新194
失败创新的正效益195
第六章 成长的烦恼——企业扩张危机运营197
“恐龙效应”下的大企业危机199
失控的膨胀——企业扩张危机199
轻骑的“昨日帝国”200
扩张中的崩溃200
希望所在——收缩战线201
危险源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扩张202
实达:IT的成功与非IT的失败202
“敦克尔刻撤退”203
整合与消化——度过并购危机204
并购风险预控205
战略风险206
经营管理风险207
政策风险207
财务风险208
整合——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209
青啤的整合艺术209
人事安排211
管理模式的组合212
资产的处置212
供销整合213
文化整合213
“激活‘休克鱼’”下的并购经典案例214
专业与多元——慎用多元化经营策略217
多元化失败的原因217
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巨大变化218
企业自身的缺陷219
多元化不是分散化220
环宇的消失221
为什么要专业化222
专业化:现实的要求222
“守住本行”不是错223
江浙小企业的成功之路224
多元化的前提——具备核心竞争力225
不是否定多元化225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226
以核心竞争力选择多元化的领域226
广州控股的经验228
进与退——成败一念之间229
深金田:多元化结下的苦果229
深万科:从多元化到专业化之路230
第七章 左右逢源,沟通无限——企业公共关系危机运营235
雾里看花话公关237
因危机而生237
成也传媒,败也传媒——企业公共关系危机237
信息互动,建树形象——现代公共关系237
因危机而兴238
公共关系新动向240
波涛汹涌的公共关系危机240
从银行公关危机谈起240
荣辱万千 皆由传媒241
多米诺骨牌效应243
产品质量问题244
祸起萧墙,根在自身244
传媒的背后——公共关系危机的根源与危害244
销售服务问题245
情感沟通问题246
决策失误问题246
外界因素,推波助澜247
顾客的行为责任248
经营环境的变化248
社会舆论248
抢占先机 危机公关——公共关系危机运营249
预防为主,防患未然250
心中之剑永悬250
排列比对,先知先觉251
山雨欲来风满楼252
公关危机处理原则253
积极主动253
兵贵神速254
诚信为本 不作隐瞒255
果敢有力 标本兼治255
正视危机 认真对待257
危机公关战略257
直面事实 以信取人258
勇担责任259
企业危机公关战术262
“克莱斯勒”的启示262
辨识危机264
控制危机265
危机调查265
处理危机265
善后工作266
总结经验 重建形象266
经验总结268
第八章 以人为本——企业人事危机运营273
直视企业人事危机275
英雄退隐,企业中落?276
“退”比“进”难276
“强人”的阴影279
国企的“59岁现象”280
私企的“子承父业”281
职业经理人风波282
高薪留不住人283
资本是冷酷的285
如何约束职业经理人286
可怕的企业人事“内耗”289
走出人事危机的阴影290
产权问题是重要的根源290
国有企业的困惑291
民营企业的难题292
四通集团的产权改革294
企业领导人的领导艺术297
领导人要有人格魅力298
对贤者求之若渴300
林绍良的人才观301
企业用人之道302
不要仅仅寄希望于新人302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303
要给予相应的待遇304
期权留人305
留住知识306
第九章 由乱到治——危机恢复与振兴309
接受残局311
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危机——残局中的企业家311
竭尽人力而从命313
危机中的逆向思维315
危机中“制怒”317
危机中“自省”319
悲剧中的乐观主义321
重新崛起——企业危机与二次创业323
东山再起——危机后的二次创业324
为什么二次创业324
二次创业的关键324
思高虑远——审视企业战略325
战略原则326
南风集团的崛起战略327
正本清源——企业振兴措施329
更换企业经理330
加强企业管理332
组织变革333
强化财务管理335
借用“外脑”336
后记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