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肌病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肌病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71025.jpg)
- 李广生,王凡主编;李成库等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1722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肌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简史1
二、心肌疾病的重要性1
第一章 心脏的解剖学1
第二节 心脏的外形2
第三节 心脏各腔的形态2
一、右心房2
二、右心室3
三、左心房4
四、左心室4
二、心脏的纤维支架6
一、心脏瓣膜6
笫四节 心瓣膜和纤维支架6
第五节 心脏的肌肉结构7
一、心室的肌肉结构7
二、心房的肌肉结构8
第六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9
一、窦房结9
二、心房内的传导通路9
三、房室结(房室连接区)10
四、房室束和束支10
第七节 心脏的血管和淋巴管11
一、心脏的动脉11
五、终末纤维网11
二、心脏的静脉13
三、心脏的淋巴管13
第八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14
第九节 心脏的剖检与测量方法14
一、心脏的剖检方法14
二、心脏的测量15
三、心脏组织学标本的采取17
一、心外膜20
三、心瓣膜20
二、心内膜20
第一节 心脏的组织学20
第二章 心脏的组织学与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20
四、纤维支架21
五、心肌21
六、传导系统22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23
一、心室收缩肌细胞23
二、心房收缩肌细胞27
三、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中的细胞28
第三章 心肌的微循环30
第一节 心壁的血液供应30
第二节 冠状微循环的结构30
第四节 通过心肌微循环床的物质交换33
第三节 心肌毛细血管床的血流33
一、全身的调节34
第五节 冠状微循环的调节34
二、局部的调节36
第六节 心内膜下心肌对缺血 缺氧的敏感性36
一、影响内膜下心肌灌流的各种因素37
二、生理情况下内膜下心肌灌流的补偿38
三、造成内膜下心肌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38
第一节 正常心肌代谢41
一、心脏收缩的物质基础41
第四章 心肌的代谢41
二、心脏的能量代谢42
三、能量的贮存和利用44
四、心脏收缩的功能代谢46
五、心肌收缩与无机离子移动48
六、心肌代谢的调节50
第二节 心肌病的代谢52
一、形态改变出现前的心肌代谢变化52
二、心肌肥大的代谢变化54
第二节 脂肪变性61
第五章 心肌的损伤与修复61
第一节 颗粒变性61
[附] 脂肪浸润62
第三节 粘液变性63
第四节 肌原纤维变性与凝固性肌溶解64
一、概念64
二、形态特点64
三、原因和发生机制65
四、某些人体心肌病的生物化学研究66
三、心力衰竭的心肌代谢变化66
四、病理意义66
第五节 水泡变性与液化性肌溶解66
一、概念66
二、形态特点67
三、原因与发生机制68
第六节 钙盐沉着68
一、转移性钙化69
二、退行性钙化69
第七节 心肌的坏死与吸收70
一、细胞坏死的概念70
二、心肌坏死的分类71
三、心肌坏死的吸收方式71
第八节 心肌的纤维化72
一、心肌的替代性纤维化72
第九节 心肌萎缩73
二、心肌的间质性纤维化73
一、心肌的尸僵现象74
二、心脏的自溶性改变74
[附]心脏的濒死期及死后变化74
三、心肌断裂76
第六章 心肌的再生、肥大与心脏扩张77
第一节 心肌再生77
一、关于心肌能否再生的争论77
二、人体心肌再生的形态表现78
第二节 心肌肥大78
一、心肌肥大的形态学79
二、心肌肥大与心肌增生80
四、心肌肥大的代偿意义81
三、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81
第三节 心脏扩张82
一、心脏扩张的形态改变82
二、心脏扩张的机制83
第七章 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85
第一节 概述85
第二节 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病因学及发病学86
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86
二、血液携氧能力降低87
三、心肌氧需要量增加87
二、凝固性肌溶解88
第三节 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的基本病变88
一、凝固性坏死88
三、液化性肌溶解89
第四节 缺血缺氧性损伤的心脏病89
一、心肌梗塞90
二、冠状循环不全92
第五节 心肌对缺血缺氧因素的反应特点94
一、心肌对缺血缺氧因素具有高度敏感性94
二、心肌对急性缺血缺氧因素更为敏感95
第八章 原发性心肌病概论97
第一节 心肌病的概念97
第二节 原发性心肌病的发病情况98
第三节 原发性心肌病的分类99
一、临床角度的分类99
二、病理形态角度的分类101
三、病因角度的分类101
第九章 肥厚性心肌病104
第一节 概述104
一、历史104
二、年龄、性别104
三、家族性104
五、临床病程105
四、主要临床表现105
一、心脏的肉眼所见106
第二节 病理学106
二、心肌的组织学所见108
三、心肌的组织化学研究109
四、心肌细胞的电子显微镜观察110
第三节 病因与发病学110
第十章 充血性心肌病115
第一节 概述115
第二节 一般临床表现115
一、肉眼所见117
第三节 病理形态学117
二、镜下所见118
三、超微结构改变120
四、组织化学改变120
第四节 病变发展过程121
第五节 病因发病学研究121
一、感染122
二、营养缺乏123
三、酒精中毒123
五、遗传124
六、自体免疫124
四、妊娠124
七、代谢缺陷125
八、高血压125
九、小血管病变125
十、大动脉炎与充血性心肌病的关系125
第十一章 心内膜心肌疾患128
第一节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128
一、概述128
二、主要临床表现129
三、病理形态学129
四、病变发展过程131
五、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133
第二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135
一、概述135
二、主要临床表现136
三、病理所见136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137
第十二章 孤立性心肌炎140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140
第二节 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140
一、概述140
三、病因141
二、病理所见141
一、概述142
二、病理所见142
第三节 肉芽肿性心肌炎142
三、病因143
[附]其他类型的巨细胞性心肌炎144
一、伴有其他脏器改变的巨细胞性心肌炎144
二、伴有慢性瓣膜疾患的巨细胞性心肌炎144
三、结节病144
四、伴发于胸腺瘤的巨细胞性心肌炎145
五、伴发于韦格内氏综合征的巨细胞性心肌炎145
第二节 克山病的流行特点147
第十三章 克山病147
第一节 概述147
第三节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148
第四节 克山病的病理学150
一、心脏的肉眼所见150
二、心肌的光学显微镜所见151
三、心肌的超微病理和组织化学改变154
四、心肌病变的发生机理155
五、克山病孕妇胎儿心脏的病变157
六、克山病其他组织脏器的病变158
八、克山病病变与临床分型的联系159
七、不同地区克山病病理上的异同159
第五节 克山病的病因学160
一、生物性病因学说161
二、生物地球化学说161
三、营养缺乏说162
第十四章 继发性心肌病概论164
第一节 继发性心肌病的概念164
第二节 继发性心肌病的分类164
第三节 某些罕见心肌病的简单介绍166
第一节 柯萨奇病毒心肌炎170
一、柯萨奇病毒及其致病作用170
第十五章 柯萨奇与埃可病毒性心肌炎170
二、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流行情况171
三、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病理学172
四、柯萨奇病毒感染与心肌病及其他心脏病的关系176
第二节 埃可病毒心肌炎180
第十六章 其他病毒性心肌炎183
脊髓灰质炎183
病毒性肝炎183
流行性腮腺炎184
流感184
风疹185
麻疹185
腺病毒感染185
水痘186
单纯疱疹186
巨细胞包涵体病18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87
天花与牛痘187
流行性乙型脑炎187
流行性出血热187
狂犬病187
病毒造成心肌损害的机理188
病毒损害心肌的一般特点188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188
第十七章 细菌感染所致心肌炎190
第一节 概述190
第二节 心肌脓肿191
第三节 白喉性心肌炎193
第四节 继发于链球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心肌炎194
第五节 心肌结核(结核性心肌炎)196
第十八章 真菌感染198
第一节 概述198
第二节 念珠菌感染199
第三节 曲菌感染200
第四节 毛霉菌感染201
第五节 隐球菌感染202
第六节 组织胞浆菌感染203
第七节 放线菌感染204
第十九章 寄生虫感染207
第一节 美洲锥虫病(Chagas氏病)207
一、概述207
二、临床经过和分型207
三、病理变化208
四、慢性Chagas氏心肌病的发生机制210
一、概述211
第三节 弓浆虫病(弓形体病)211
第二节 非洲锥虫病211
二、主要临床特点212
三、病理变化212
第四节 肉孢子虫感染214
第五节 血吸虫病215
第七节 囊尾蚴病(囊虫病)215
第六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216
第八节 旋毛虫病(旋毛线虫病)219
第九节 丝虫病221
第十节 其他蠕虫221
第一节 过敏性休克224
第二十章 变态反应与结缔组织疾病224
第二节 过敏性心肌炎225
一、磺胺过敏225
二、抗生素过敏225
三、其他药物过敏225
第三节 结缔组织疾病226
一、风湿性心肌炎226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228
三、系统性红斑性狼疮229
四、结节性多动脉炎230
六、皮肌炎231
五、硬皮病231
七、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232
三、钾缺乏233
第十一章 代谢与营养缺乏性疾患234
第一节 内分泌障碍时的心肌病变234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234
二、甲状腺功能低下(粘液水肿)234
三、嗜铬细胞瘤235
四、肢端肥大症235
五、垂体功能减退235
第二节 营养缺乏时的心肌病变236
一、蛋白质-热量缺乏236
二、维生素类缺乏237
一、淀粉样变性病239
第三节 浸润性心肌疾患239
二、糖元累积病240
三、局灶性脂性心肌病240
第四节 继发于某些全身疾病的代谢性心肌疾患241
一、胰腺纤维囊性病241
二、肾脏疾病时的心肌损害242
三、肝脏疾病时的心肌损害242
四、颅脑疾患时的心肌损害243
第一节 毒物引起的心肌损伤245
第二十二章 中毒性心肌损伤245
一、酒精性心肌病246
二、一氧化碳中毒246
三、亚硝酸盐中毒247
四、蝎毒性心肌病249
第二节 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249
一、抗肿瘤药物249
二、抗精神失常药物250
三、抗寄生虫药物251
四、免疫抑制剂251
五、其他药物252
第二十三章 地球化学环境及化学元素引起的心肌损伤255
第一节 饮水水质与心肌损伤的关系255
第二节 地球化学环境与心肌损伤的关系256
第三节 化学元素过多或缺乏引起的心肌损伤257
一、钾257
二、镁258
三、硒259
四、钡260
五、钴261
七、砷262
六、铅262
八、锑263
九、锂263
十、铜263
第二十四章 心脏的肿瘤266
第一节 心脏的原发肿瘤266
一、概述266
二、粘液瘤267
三、横纹肌瘤269
四、纤维瘤271
五、脂肪瘤271
六、房室结间皮瘤272
第二节 心脏的继发肿瘤273
一、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274
二、心脏受累部位和转移途径274
三、对心脏功能的影响274
第二十五章 心脏标本的固定及染色技术276
第一节 心脏标本的固定276
一、固定的方法276
二、固定液的选择与应用277
三、常用固定液的主要用途及配制方法279
一、显示心肌坏死与纤维化的染色方法280
第二节 显示心肌基本病变的染色技术280
二、显示纤维素的染色方法283
三、显示心肌脂肪变性的染色方法284
四、显示糖元及粘液的染色方法285
五、显示心肌钙盐沉着的染色方法287
六、显示含铁血黄素的染色方法288
七、显示脂褐素的染色方法288
八、显示病原体的染色方法289
第三节 显示心肌损伤早期改变的方法290
一、显示心肌早期损伤的酸性复红光绿法290
二、Selye氏与Nielsen氏酸性复红法291
三、Lie氏苏木精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