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荷)Ramjee Prasad等著;杜栓义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708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IMT-2000/UMTS概述1

1.1.1 第三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市场需求与业务2

1.1.2 技术要求与无线工作环境5

1.2 欧洲的研究工作6

1.3 欧洲的标准化工作8

1.4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10

1.4.1 全球的工作10

1.4.2 日本的工作11

1.4.3 北美地区的工作12

1.5 国际通用的频段划分12

1.6 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的发展和过渡13

1.7 本书的内容安排16

参考文献16

第2章 TD-CDMA19

2.1 基本概念19

2.1.1 物理信道19

2.1.2 扩频与调制24

2.1.3 训练序列28

2.1.4 信道分配31

2.1.5 自适应天线32

2.2 使用联合检测的数据估计算法的分析模型33

2.3 估计性能38

2.3.1 链路级仿真38

2.3.2 链路估算模板45

2.3.3 系统级估计的结果48

2.4 小结51

参考文献52

第3章 WCDMA53

3.1 基本概念53

3.1.1 载波间隔及部署54

3.1.2 逻辑信道54

3.1.3 物理信道55

3.1.4 扩频58

3.1.5 多速率58

3.1.6 多组数据60

3.1.7 切换60

3.1.8 GSM和WCDMA之间的互通61

3.2 性能分析62

3.3 小结62

参考文献63

第4章 高级接收机算法65

4.1 常规RAKE接收机的局限性66

4.2 TD-CDMA联合检测68

4.2.1 白化匹配滤波器68

4.2.2 迫零块线性均衡器70

4.2.3 迫零判决反馈均衡器70

4.3 CDMA上行链路多用户检测器71

4.3.1 系统模型71

4.3.2 并行干扰抵消接收机原理72

4.3.3 性能计算举例74

4.3.4 PIC接收机的剩余干扰抑制76

4.4 改进的CDMA下行链路接收机78

4.4.1 多径衰落信道下的LMMSE接收机78

4.4.2 码片波形均衡83

4.4.3 选定的UTRA下行链路接收机方案比较84

4.5 结论91

参考文献91

第5章 调制与编码94

5.1 MALGMSK调制方案94

5.2 具有预编码措施的多码CDMA96

5.3 TD-CDMA中Turbo码的性能评估97

5.3.2 Turbo码交织块的最小值98

5.3.1 Turbo码与RS码和卷积码级联的性能比较98

5.3.3 Turbo码交织的优化99

5.3.4 部分递归系统码的约束长度100

5.3.5 结论100

5.4 卷积码的最佳距离谱100

5.5 用于速率匹配的卷积码101

5.6 衰落信道中卷积码的序列解码102

5.7 编码扩频的CDMA103

5.7.1 基于卷积码的低速率编码CDMA103

5.7.2 低速率编码CDMA的干扰消除106

5.7.3 CDMA中的TCH码106

5.8 分组数据传输编码108

5.8.1 用于II型混合ARQ协议的Turbo码109

5.8.2 用于ARQ的卷积码110

5.8.3 基于长约束长度、尾比特卷积码序列解码的混合ARQ112

参考文献113

第6章 UTRA传输控制功能118

6.1 无线接口协议体系结构118

6.2 UTRAN体系结构119

6.3 RRC的连接与移动性120

6.4 物理层接口121

6.4.1 传输信道121

6.4.2 MAC和RRC与物理层的接口122

6.4.3 L1数据传输举例123

6.5.1 逻辑信道与MAC体系结构124

6.5 媒质接入控制(MAC)124

6.5.2 MAC_d125

6.5.3 MAC_c126

6.6 无线链路控制(RLC)128

6.7 数据流(Data Flow)129

6.8 无线资源控制(RRC)130

6.8.1 与无线承载有关的过程131

6.8.2 传输信道的再配置132

6.8.3 传输格式组合控制133

6.8.4 物理信道再配置133

6.9 结论134

参考文献134

第7章 无线资源管理135

7.1 一些基本限制和特性136

7.2.1 小区群系统的资源管理139

7.2.2 基于链路增益矩阵的资源配置139

7.2 TDD方式下的资源管理139

7.2.3 小区群内的资源配置140

7.2.4 小区群间的干扰处理141

7.2.5 动态不对称链路141

7.2.6 受限测试与信令147

7.2.7 基于干扰矩阵的集中式RRM149

7.2.8 分散式资源配置157

7.2.9 信道配置(分离)算法描述157

7.2.10 进一步的研究160

7.3.1 基本原理161

7.3.2 RRM算法概述161

7.3 WCDMA方式的资源管理161

7.2.11 总结161

7.3.3 功率控制162

7.3.4 功率控制算法164

7.3.5 测试及信令要求165

7.3.6 与其他算法和实体的相互作用165

7.3.7 切换166

7.3.8 准入控制与拥塞控制169

7.3.9 负载控制173

7.3.10 支持HCS的专用算法175

7.3.11 结论175

7.4.1 第一层情况176

7.4 进程设置176

7.4.2 FDD和TDD的进程设备算法(准循环Robin法)177

7.4.3 FDD进程设置算法178

7.4.4 结论184

参考文献184

第8章 地面无线接入网的互连187

8.1 共存与兼容问题187

8.1.1 UTRA/GSM多模终端与互连问题187

8.1.2 UTRA TDD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间干扰估算192

8.2 GSM-UMTS切换测量196

8.2.1 同步信道197

8.2.2 测量的可行性199

8.2.3 测量时间200

8.2.4 网络监测202

8.2.5 结论202

8.3 UTRA FDD系统的邻道干扰203

8.3.1 邻道干扰203

8.3.2 容量损失估算205

8.3.3 小结207

8.4 结论208

参考文献208

第9章 移动台定位技术210

9.1 研究背景210

9.1.1 移动台定位技术的应用210

9.1.3 估计移动用户位置的方法211

9.1.2 评价移动台定位方法的标准211

9.1.4 MS定位中存在的问题214

9.1.5 GSM215

9.2 上行链路定位法215

9.2.1 测量数据已知的上行链路定位法216

9.2.2 测量数据未知的上行链路定位法216

9.3 下行链路定位法218

9.4 方法的比较与评价220

9.4.1 定位精度220

9.4.2 容量降低问题221

9.5 结论224

参考文献225

10.1 功能描述226

第10章 TDD演示板226

10.2 第一层--物理层227

10.3 第二层228

10.3.1 无线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RLC/MAC)228

10.3.2 逻辑链路层(LLC)229

10.4 第三层230

10.4.1 无线电资源控制(RRC)230

10.5 第七层--系统控制与分析231

10.6 系统结构231

10.7 测试台指标概述233

10.8 实施步骤235

10.9 测量工作237

10.10 业务演示工作238

参考文献241

第11章 FDD演示板242

11.1 WTDMA演示板242

11.1.1 开发途径242

11.1.2 演示板结构244

11.1.3 ACTS高峰会议演示246

11.1.4 结论246

11.2 NTT DoCoMo WCDMA评估系统247

11.2.1 引言247

11.2.2 系统概述247

11.2.3 终端用户应用248

11.2.4 系统结构250

11.2.5 评估252

11.2.6 结论254

参考文献254

第12章 协调工作255

12.1 运营商协调组的工作255

12.2 协调工作的技术要求255

12.3 现有技术方法的一致性256

12.3.1 基站间同步256

12.3.2 导频结构256

12.3.3 码片速率和射频参数257

12.3.4 协议结构和互连257

12.4 进一步的开发工作257

参考文献258

编者简介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