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产品着色与配色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产品着色与配色技术
  • 张红鸣,徐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2561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产品着色与配色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染料相颜料的发展历史1

1.1.1 颜料的发展历史1

1.1.2 染料的发展历史2

1.1.3 染料索引6

1.2 着色剂的应用7

1.2.1 颜料8

1.2.2 染料8

2 色素的光物理和光化学12

2.1 色素的颜色与化学结构12

2.1.1 经典发色理论12

2.1.2 近代发色理论13

2.1.3 色素的光敏系数15

2.2 光吸收后的光物理作用18

2.2.1 佛兰克-科顿定律19

2.2.2 荧光23

2.2.3 系间窜跃28

2.3 光吸收后的光化学作用29

2.3.1 光退色30

2.3.2 脆损33

3 色彩的物理基础和属性37

3.1 色彩的物理基础37

3.1.1 色与光37

3.1.2 可见光谱38

3.1.3 光度学基础39

3.1.4 光度学有关物理量40

3.2 色彩的属性42

3.2.1 色调43

3.2.2 明度44

3.2.3 饱和度46

3.2.4 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48

4.1 人眼的构造、成家机理、视觉功能50

4.1.1 视网膜成像机理50

4.1.2 人眼的视觉功能50

4 色视觉的生理基础50

4.2 颜色视觉现象52

4.3 色视觉的主要理论53

4.3.1 原色学说53

4.3.2 减色法的基本概念56

4.3.3 对立颜色学说58

5 颜色表示法61

5.1 色彩的命名61

5.1.1 色彩的系统命名法61

5.1.2 色彩的习惯命名法62

5.1.3 染料的命名63

5.2.1 普通色谱64

5.2 色谱表示法和光谱表示法64

5.2.2 染料和涂料在纺织物上的应用色谱66

5.2.3 彩色印刷网纹色谱67

5.2.4 颜色的光谱表示法68

5.3 颜色空间表示法70

5.3.1 颜色立方体71

5.3.2 孟塞尔色立体73

5.3.3 OSA-UCS匀色标82

5.3.4 自然色系87

5.3.5 奥斯瓦尔德颜色空间93

5.4 孟塞尔鉴别颜色物理量与染色工作者鉴别颜色物理量94

5.4.1 孟塞尔知觉色变量94

5.4.2 棕色的独特性94

5.4.3 染色工作者知觉色的可变量95

6 颜色测量及仪器97

6.1.1 颜色色匹配实验98

6.1 颜色方程98

6.1.2 颜色方程及光谱三刺激值100

6.2 颜色测量基础102

6.2.1 1931CIE-RGB系统103

6.2.2 假想三原色概念:1931CIE-XYZ系统106

6.2.3 10°观察条件:CIE1964补充色度学系统114

6.2.4 xy色度图120

6.3.1 测色原理121

6.3.2 颜色测量的公式:三刺激值的计算122

6.3.3 颜色三属性的标定124

6.4 颜色测量的参照标准126

6.4.1 光源(施照体)126

6.4.2 被测物体的透射率与反射率因素132

6.5.1 分光光度计适用的照明和观察条件134

6.4.3 CIE推荐的观测条件134

6.5 反射分光光度计134

6.5.2 观测几何条件的选择138

6.5.3 自动记录式分光光度计的演变及现代测色分光光度计的特点139

6.5.4 用于荧光样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141

6.5.5 测色分光光度计分类144

6.5.6 测色分光光度计的测色原理146

6.5.7 常见测色分光光度计149

6.5.8 分光光度计测色数据处理及标准150

6.6 透射分光光度计154

6.6.1 透射分光光度计的分类和构成155

6.6.2 透射法的基本原理159

6.6.3 透射法的作用160

6.7 光电测色仪器164

6.7.1 卢瑟条件及修正165

6.7.2 光源和照明受光几何条件168

6.7.3 光电测色仪介绍169

7 色差及颜色定量171

7.1 CIE1960均匀色标尺图172

7.2 CIE均匀颜色空间176

7.2.1 CIE1964(W*U*V*)均匀颜色空间176

7.2.2 CIE1976(L*U*V*)和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179

7.3 判断色差的标准及优化色差方程184

7.3.1 判断色差的标准184

7.3.2 优化色差方程185

7.4 同色异谱颜色190

6.3 颜色测量原理191

7.4.1 同色异谱的概念191

7.4.2 同色异谱条件194

7.4.3 颜色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199

7.4.4 颜色的同色异谱差异202

7.5 色差评定205

7.5.1 颜色分类205

7.5.2 在牢度试验中的色差测试208

7.5.3 仪器评定变色的公式211

7.6 颜色的量化214

7.6.1 颜色量化图谱214

7.6.2 不同颜色应用工作者的色变参数218

7.6.3 颜色适应及颜色恒定性222

7.7 染料强度和颜色深度225

7.7.1 染料强度225

7.7.2 颜色深度229

7.8 白度的定量233

7.8.1 白度公式234

7.8.2 白度的评定237

8 计算机测配色241

8.1 计算机配色原理242

8.1.1 基本光学原理242

8.1.2 计算机配色形式253

8.2.1 模拟匹配预测计算机264

8.2 计算机配色系统264

8.2.2 数字计算机匹配预测267

8.2.3 现代电脑测配色系统介绍270

8.3 纺织品电脑配色基础数据建立279

8.3.1 建立基础数据的染色(或印花)279

8.3.2 建立基础数据的测色285

8.3.3 基础数据文件编制及储存290

8.3.4 纺织品染色的基础数据新概念292

8.4 纺织品目标色测色及数据文件建立293

8.4.1 纺织品目标色测色293

8.4.2 编制目标色基础数据文件296

8.5 纺织品电脑配色的实施297

8.5.1 配色处方计算297

8.5.2 配色处方的选择298

8.5.3 试染299

8.5.4 修正计算300

8.5.5 混纺纺织品电脑配色303

8.6 电脑配色在其他行业中的延伸303

8.6.1 涂料、油漆的电脑配色304

8.6.2 印刷油墨配色304

8.6.3 塑料着色的配色305

8.6.4 连续染色的在线色泽控制306

9 塑料的着色与配色308

9.1 塑料的特性及着色原理308

9.1.1 塑料的分类308

9.1.2 塑料的基本特性309

9.1.3 塑料着色原理314

9.2 着色剂317

9.2.1 着色剂性能要求317

9.2.2 着色剂分类与品种322

9.2.3 着色剂对塑料理化性能的影响332

9.3.1 塑料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分散337

9.3 塑料着色与配色337

9.3.2 色母粒着色339

9.3.3 干混、糊状、液状着色345

9.3.4 塑料染色347

9.3.5 塑料着色剂配色348

9.4 橡胶着色与配色371

9.4.1 常见橡胶品种371

9.4.2 橡胶用着色剂的基本要求及品种375

9.4.3 橡胶的着色与配色378

9.5 化学纤维纺前着色与配色381

9.5.1 纺前着色方法381

9.5.2 化学纤维与纺前着色剂383

9.5.3 着色剂及选用要求385

9.5.4 化学纤维纺前着色的配色387

10.1.1 印刷油墨的性能和要求389

10.1 印刷油墨389

10 印刷油墨和涂料的配色与配方389

10.1.2 油墨印刷中的色彩变化402

10.1.3 油墨的调色和配色404

10.2 涂料412

10.2.1 涂料的组成、分类、命名412

10.2.2 涂料用着色剂417

10.2.3 涂料配色与配方424

10.2.4 涂料的应用442

11 皮革和皮毛、木竹草制品、铝制品的着色与配色454

11.1 皮革和皮毛的染色性能和着色后性质要求454

11.1.1 皮革和皮毛的染色性能454

11.1.2 皮革和皮毛着色后的性能要求456

11.4 金属铝、木制品、草制品、竹制品着色与配色457

11.2 皮革和皮毛着色剂选择及分类458

11.2.1 水溶性染料458

11.2.2 非水溶性染料463

11.3 皮革和皮毛着色与配色464

11.3.1 染色方法464

11.3.2 染色工艺及配方466

11.4.1 金属铝着色、配色、配方475

11.4.2 木制品着色与配色479

11.4.3 草制品着色与配色481

11.4.4 竹材的染色与配色482

12 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家用洗涤用品的着色与配色484

12.1 食品、化妆品、药品及家用洗涤用品色素的分类485

12.1.1 食用色素的分类485

12.1.2 化妆品用色素487

12.1.3 洗涤用品着色剂488

12.2 色素的安全性及要求489

12.2.1 食品染料489

12.2.2 化妆品用色素的要求495

12.2.3 洗涤用品色素的要求498

12.3 食品、药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着色和配色499

12.3.1 食品着色与配色499

12.3.2 化妆品着色与配色503

12.3.3 洗涤用品着色与配色507

12.3.4 药品着色与配色509

13 陶瓷、玻璃、水泥着色与配色511

13.1 陶瓷颜料511

13.1.1 陶瓷颜料分类511

13.1.2 陶瓷颜料的制造514

13.1.3 陶瓷颜料发色机理518

13.1.4 陶瓷颜料的特性521

13.2 陶瓷着色(装饰)526

13.2.1 色釉526

13.2.2 色坯与化妆土532

13.2.3 彩绘533

13.2.4 晶化釉537

13.3.1 贴花纸印刷用油墨538

13.3 陶瓷着色油墨配制538

13.3.2 陶瓷丝印油墨542

13.4 玻璃着色与配色543

13.4.1 着色玻璃的分类543

13.4.2 影响玻璃着色的因素544

13.4.3 着色方法545

13.4.4 玻璃着色剂及用量547

13.5 水泥着色与配色549

13.5.1 彩色水泥的制造方法549

13.5.2 彩色水泥着色剂及要求549

13.5.3 水泥着色配方550

14.1 纸张的着色与配色551

14.1.1 着色用染料551

14 文化用品的着色与配色551

14.1.2 纸的着色方法553

14.2 墨水着色与配色555

14.2.1 墨水用着色剂555

14.2.2 墨水配制、配色、配方558

14.3 其他文化用品着色与配色562

14.3.1 复写纸及打字蜡纸562

14.3.2 圆珠笔油、彩色蜡笔、粉笔564

14.3.3 美术颜料、印泥、印台油566

14.3.4 胶片的着色与配色568

14.4 日用品着色与配色571

14.4.1 蚊香571

14.4.2 绢花572

14.4.3 蜡制品572

14.4.4 焰火574

参考书目5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