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他者的世界 文化人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麻国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108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进他者的世界 文化人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走进他者的视野1
一、人类与人类行为1
二、人类学学科范畴和框架2
三、人类学及其学科的多样性5
四、人类学在不同国家的用法和理解6
五、人类学的形成与对他者的认识8
进入田野和你我他的社会15
一、人类学的主要方法16
(一) 田野调查与参与观察16
(二) 比较方法与比较研究18
(三) 从简单社会到复杂社会24
(四) 社会比较的研究范式31
(一) 人类学的整体观33
二、理解他者的钥匙33
(二) 主位与客位34
(三) 文化相对论34
(四) 伦理道德问题35
语言和文化的解读37
一、离不开文化的语言38
二、语言中的文化结构40
三、语言中的中华文化47
不同文化中的婚姻51
一、婚姻的定义与选择53
(一) 婚姻的定义53
(二) 婚姻的选择--优先婚配与义务55
二、多元文化中的婚姻类型58
(一) 一夫一妻制58
(二) 一夫多妻制59
(三) 一妻多夫制62
三、交换和婚姻67
(一) 女性与交换68
(二) 婚姻与财产交换72
四、婚姻形式的多样化74
五、婚姻的居制76
六、婚姻的解体--离婚80
家内与家外--家的文化网络85
一、充满温情的家庭类型89
二、家中难念的经93
(一) 代际关系95
(二) 夫妻关系95
(三) 家庭网络关系与经济合作97
三、家庭的文化价值101
(一) 实例之一:“借女生子”--中国人的家的观念与生育观103
(二) 实例之二:汉族家族的动态结构--以分家为例110
亲属与社会结构119
一、人的分类与亲属121
(一) 人的分类121
(二) 亲属称谓制122
二、亲属集团的类型131
(一) 继嗣群的类型133
(二) 继嗣制度134
(三) 继嗣群与分支体系135
(四) 汉族的宗族135
(五) 宗族的复兴与重建140
(六) 母系制与母权制150
地域社会与地缘组织154
一、村落中的结社--会与汉族传统村落社会155
(一) 民谷政治型的“会”与村落组织157
(二) 经济型的会159
(三) 宗教型的会161
二、地域社会中的结社163
(一) 地域社会中的性别结社163
(二) 地域社会与年龄集团164
文化理念与生态关怀168
一、生态与文化169
二、生态人类学173
三、民间环境知识与环境保护176
(一) 草原生态民族区与草原现状177
(二) 森林生态民族区191
(三) 山地农耕生态民族区194
交换、发展与文化资源196
一、经济的交换与象征的交换197
二、经济发展与文化禀赋200
一、秩序与纷争205
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205
二、文化体系中的政治209
象征的文化世界212
一、空间的象征214
二、风水与汉族社会的象征空间216
三、时间的象征222
宗教和仪式228
一、多元文化中的宗教现象229
(一) 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229
(二) 宗教运动230
(三) 民间宗教231
二、揭开宗教的神秘帷幕232
(一) 宗教人类学的发展过程232
(二) 宗教人类学的方法和课题234
三、仪式与文化239
文化与人格242
一、人格的成长243
二、国民性研究245
三、文化与精神异常247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249
一、乡村与都市255
二、人口与教育263
三、老年与健康269
四、妇女与儿童271
五、疾病与医疗274
六、企业与经营280
七、国际化时代与文化沟通283
八、应用人类学与中国的实际291
一、文化变迁研究的基本观点300
文化变迁300
二、文化变迁的类型302
三、文化变迁的过程和模式302
四、文化涵化与文化传播303
五、文化变迁的个案研究--土默特蒙古族的文化变迁304
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族群认同310
一、人类学对全球化的理解311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314
(一) 多元的民族格局315
(二) 历史过程中的多民族之间的交流317
(三) 多元一体格局是民族间共同繁荣的基础318
三、文化互动中的族群认同319
四、文化的生产:族群认同与地方文化的张扬322
五、跨国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以华人为例331
附录:社会的结合和文化传统--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评述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