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战略
  • 吴宗鑫,陈文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4298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41页
  • 主题词:煤炭工业(学科: 经济发展战略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能源工业(学科: 无污染工艺 学科: 经济发展战略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煤炭工业 能源工业 无污染工艺 经济发展战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论1

1.1 中国能源现状和特点1

1.2 未来世界能源形势8

1.3 中国能源资源11

1.3.1 煤炭11

1.3.1.1 中国煤炭资源11

1.3.1.2 中国煤炭长期供应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12

1.3.2 石油和天然气14

1.3.4.1 生物质能15

1.3.4 可再生能源15

1.3.3 水能15

1.3.4.2 风能17

1.3.4.3 太阳能19

1.4 中国能源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19

1.4.1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9

1.4.2 改进能源环境20

1.4.2.1 能源环境状况20

1.4.2.2 改善能源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22

1.4.3 发展替代运输燃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6

1.4.4 优化能源结构30

参考文献31

第2章 能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32

2.1 影响能源消费的基本因素32

2.1.1 人口和城市化32

2.1.2 经济的增长33

2.1.3 产业结构35

2.1.3.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的关系36

2.1.3.2 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趋势38

2.1.3.3 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39

2.2 能源利用与社会经济活动40

2.2.1 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43

2.2.2 居民能源消费45

2.2.2.1 采暖和制冷47

2.2.2.2 炊事和热水49

2.2.2.3 照明与家用电器49

2.2.3 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费50

2.2.3.1 货物运输51

2.2.3.2 客运54

2.2.3.3 交通运输能耗强度57

参考文献59

3.1 构想方案方法和基本假设60

3.1.1 构想方案方法60

第3章 未来中国能源需求构想方案60

3.1.2 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基本假设62

3.1.2.1 人口62

3.1.2.2 经济增长63

3.1.2.3 产业结构64

3.2 工业和农业的能源需求构想方案65

3.2.1 工业能源需求65

3.2.2 农业能源需求68

3.3 交通运输能源需求构想方案68

3.3.1.1 交通运输量69

3.3.1 货物运输能源需求69

3.3.1.2 货运方式的构成和能耗水平70

3.3.1.3 货运终端能源需求72

3.3.2 旅客交通运输能源需求72

3.3.2.1 小轿车的能源需求72

3.3.2.2 其他旅客交通运输能源需求74

3.4 居民和服务业能源需求构想方案77

3.4.1 城市居民能源需求77

3.4.2 农村居民能源需求82

3.4.3 服务业能源需求84

3.5 全国终端能源总需求85

参考文献89

4.1 多联产合成燃料技术90

第4章 高效洁净能源新技术90

4.1.1 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气91

4.1.2 合成液体燃料96

4.1.3 以煤为原料大规模制氢99

4.2 清洁煤发电技术101

4.2.1 超超临界蒸汽参数的常规蒸汽发电102

4.2.2 加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发电103

4.2.3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103

4.2.4 加压粉煤燃烧联合循环发电(PPCC)104

4.3.1 核能的潜力107

4.3 核能107

4.3.2 环境影响的比较109

4.3.3 资源供应的安全保障112

4.3.4 核电与其他发电技术经济性比较113

4.3.4.1 国际上的比较113

4.3.4.2 国内在建的核电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述115

4.3.4.3 核电与煤电经济性比较115

4.3.5 核能利用面临的问题116

4.3.5.1 核能安全性116

4.3.5.2 核废物的最终处置118

4.4.1 风能发电120

4.4 可再生能源技术120

4.4.2 太阳能的利用122

4.4.2.1 太阳能热水器123

4.4.2.2 节能型太阳建筑126

4.4.2.3 太阳能光伏发电127

4.4.3 生物质能利用及其工艺技术129

4.4.3.1 生物质气化技术130

4.4.3.2 厌氧发酵处理有机废弃物技术131

4.5 电动汽车--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133

4.5.1 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134

4.5.2 混合动力汽车135

4.5.3 氢能汽车和燃料电池138

参考资料143

第5章 能源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44

5.1 温室气体排放144

5.1.1 温室气体排放与相关的活动144

5.1.1.1 能源活动144

5.1.1.2 工业生产过程147

5.1.1.3 农业147

5.1.1.4 土地使用变化和森林活动149

5.1.2 温室气体排放的宏观评价指标150

5.1.1.5 废物处理活动150

5.1.3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特点151

5.2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构想和排放权分配154

5.2.1 碳的历史排放154

5.2.2 未来全球碳排放的构想方案156

5.2.2.1 IS92构想方案(无干预的构想方案)156

5.2.2.2 有干预的稳定浓度构想方案160

5.2.3 碳排放限额的分配162

5.2.3.1 碳排放限额分配的原则162

5.3.1 减排对策163

5.3 减排对策和评估163

5.3.1.1 节能和能源效率的改进164

5.3.1.2 能源替代165

5.3.1.3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165

5.3.1.4 CO2的收集和贮存166

5.3.1.5 植树造林166

5.3.2 减排构想和减排项目167

5.3.2.1 减排构想167

5.3.2.2 减排项目和减排技术168

5.3.2.3 减排项目基准线的确定169

5.3.2.4 减排项目案例分析170

5.3.3.1 成本-效益经济分析174

5.3.3 减排对策的评价方法174

5.3.3.3 多目标分析方法175

5.3.3.2 成本有效性分析175

5.3.3.4 减排成本曲线176

5.4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及评价177

5.4.1 发电领域177

5.4.1.1 发电减排技术177

5.4.1.2 基准线参考发电技术178

5.4.1.3 减排增量成本178

5.4.2 工业锅炉180

5.4.2.1 主要减排技术180

5.4.3 工业电动机182

5.4.2.2 基准线技术182

5.4.2.3 减排增量成本182

5.4.4 可再生能源184

5.4.4.1 生物质能184

5.4.4.2 太阳能186

5.4.4.3 风力发电187

5.4.5 煤层气利用188

5.4.6 交通运输190

5.4.7 小结192

5.5.1 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193

5.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合作机制193

5.5.2 京都议定书中的三种机制196

参考文献199

第6章 以煤为主多元化的清洁能源战略200

6.1 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考虑200

6.2 应用MARKAL模型研究未来能源战略203

6.2.1 MARKAL模型简介203

6.2.2 中国MARKAL模型的建立205

6.3 未来能源需求的基准方案及评价208

6.3.1 终端能源需求208

6.3.2 一次能源需求及构成212

6.3.3 电力构成215

6.3.4 SO2,CO2排放及有关宏观指标分析218

6.4 SO2,CO2排放控制方案220

6.4.1 SO2排放控制方案220

6.4.2 CO2排放控制方案222

6.4.3 SO2与CO2排放同时控制方案226

6.5 限制油品进口方案229

参考文献230

附录 缩略词与化学名词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