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
  • 孙占元,王怀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3348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近代史 现代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一、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1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问题8

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性质问题13

四、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理论指导16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3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23

一、从“康乾盛世”到封建衰世的特点分析23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对外扩张25

三、清王朝面对西文挑战的无力回应27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的新迹象29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29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34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39

第三节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46

一、洋务、戊戌和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46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49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55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5

第四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65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67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74

第二章 严重的民族危机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抗争8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81

一、列强侵华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81

二、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诸领域的影响87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95

一、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商战”主张的提出95

二、救亡与启蒙并举98

三、民众自发斗争的特点102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评价104

第三章 昏暗的封建统治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109

第一节 封建专制主义的昏暗统治109

一、封建专制统治政权的腐败109

二、封建守旧势力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阻挠112

第二节 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115

一、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比较115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问题评议119

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与国民革命的成效比较122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西学东渐126

一、传统儒学的变化与衰落126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126

二、“西学中源”与“中体西用”133

三、东西方文化之争139

第二节 近代文化各领域的新气象142

一、哲学与论理学142

二、文学与史学144

三、新式教育与近代科技149

四、社会风俗的变化15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154

一、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154

二、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157

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60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66

第一节 民国政府的演变与性质166

一、南京临时政府166

二、北洋军阀政府169

三、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172

四、南京国民政府175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域的经济179

一、外国在华资本概况179

二、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发展与崩溃183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所遇到的困境186

第一节 理论指导与革命实践19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0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0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与价值193

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196

四、党的中心工作的两次历史转移19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与经济203

一、根据地与解放区的政治制度203

二、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206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10

一、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总路线评价217

第七章 从新中国的建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17

第一节 艰难探索与曲折发展217

二、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的新认识221

三、“左”倾错误的危害评析225

四、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230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34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转移23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23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242

后记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