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丰城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金达迈主编;江西省丰城县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389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89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9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丰城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1
序三1
凡例1
概述1
第一编 建置 区划2
第一章 建置沿革2
第一节 历史沿革2
第二节 行政区划4
第二章 县城 乡镇8
第一节 县城8
第二节 集镇10
第三节 圩场13
第二篇 自然地理1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8
第一节 地质18
第二节 地貌20
第二章 山脉22
第一节 武夷山余脉22
第二节 九岭山余脉28
第三章 水系29
第一节 江河29
第二节 水溪30
第三节 湖泊31
第一节 气候34
第四章 气候 物候34
第二节 雨量38
第三节 霜雪39
第四节 物候40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41
第五章 自然资源42
第一节 植物42
第二节 动物43
第三节 矿产43
第四节 水资源46
第一节 民族48
第三篇 民族 人口48
第一章 民族 姓氏48
第二节 姓氏49
第二章 人口变化51
第一节 增减流动51
第二节 密度分布52
第三章 人口构成53
第一节 年龄结构53
第二节 文化程度55
第三节 职业构成55
第二节 节育手术56
第四章 人口控制56
第一节 晚婚晚育56
第三节 节育措施57
第四节 婚姻状况58
第五章 华侨59
第一节 侨胞59
第二节 归侨60
第三节 外籍华人61
第四篇 农业64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变革64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64
第二节 土地改革6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69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70
第五节 家庭承包责任制71
第二章 生产条件73
第一节 耕地73
第二节 劳力75
第三节 耕作制度75
第四节 农作机具76
第三章 作物种植78
第一节 农业区划78
第二节 作物品种80
第三节 作物产量82
第一节 品种改良87
第四章 农业技术87
第二节 土壤改良89
第三节 作物栽培93
第四节 作物保护94
第五章 经营管理96
第一节 计划管理96
第二节 劳动管理96
第三节 财务管理97
第四节 收益分配97
第一节 农科所99
第六章 农业场所99
第二节 良种场100
第三节 园艺场100
第四节 良种公司100
第五篇 林业105
第一章 森林资源105
第一节 面积 蓄积105
第二节 林种分布106
第三节 珍贵树种108
第二章 林木营造110
第一节 采种育苗110
第二节 植树造林113
第四节 林地建设116
第三节 林木抚育116
第五节 育林场所119
第三章 山林权属120
第一节 林权变化120
第二节 林业“三定”120
第三节 调处山林纠纷121
第四章 森林保护121
第一节 护林机构121
第二节 防火 防病虫害122
第三节 制止滥伐123
第一节 采伐与收购124
第四节 封山育林124
第五章 木竹经营124
第二节 调拨与贮运126
第三节 产品经销126
第六篇 畜牧水产130
第一章 畜牧130
第一节 种类130
第二节 改良与繁殖132
第三节 饲养134
第四节 疫病与防治136
第二节 鱼种140
第二章 水产140
第一节 水域140
第三节 养殖141
第四节 捕捞142
第五节 渔政管理144
第六节 水产场145
第七篇 水利149
第一章 防洪149
第一节 圩堤建设149
第二节 分洪拦蓄156
第三节 河道治理157
第四节 水土保持163
第二章 排渍164
第一节 导洪渠164
第二节 排渍道167
第三节 电力排涝167
第四节 涵闸排渍168
第三章 灌溉170
第一节 提灌170
第二节 引灌173
第三节 蓄灌17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工业187
第一节 私营工业187
第八篇 工业187
第一章 所有制及其变革187
第三节 集体工业188
第四节 国营工业189
第五节 乡村企业190
第二章 工业门类190
第一节 重工业190
第二节 轻工业195
第三节 其它工业200
第一节 生产设备201
第二节 原料供应201
第三章 生产经营201
第三节 产品产量质量203
第四节 产品销售205
第五节 经济效益206
第四章 生产技术与职工队伍210
第一节 生产技术210
第二节 职工人数与素质211
第五章 驻丰省属厂矿212
第一节 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212
第二节 195地质队213
第三节 江西化工机械厂213
第一节 煤田勘探216
第一章 煤田及其分布216
第九篇 煤炭216
第二节 煤田构造217
第三节 煤田分布218
第四节 煤种220
第五节 煤田水文220
第二章 开采221
第一节 管理221
第二节 开采方式222
第三节 煤矿223
第三章 销售230
第一节 自售230
第四节 产量230
第二节 统销231
第三节 质检231
第四章 安全生产管理232
第一节 管理制度232
第二节 检查监督232
第二节 教育培训233
第三节 事故处理233
第十篇 交通237
第一章 驿道 乡道237
第一节 驿道237
第二节 大道237
第三节 乡路237
第一节 公路建设238
第二章 公路238
第二节 公路营养242
第三节 公路运输243
第三章 铁路243
第一节 铁路修建243
第二节 铁路运输245
第四章 水路247
第一节 航道247
第二节 航运248
第三节 码头 港口250
第一节 公路桥梁251
第五章 桥梁 渡口251
第二节 铁路桥梁252
第三节 乡道桥梁253
第四节 渡口254
第六章 运输工具255
第一节 车辆255
第二节 船舶255
第七章 交通管理256
第一节 民运管理256
第二节 路政管理256
第一章 邮政258
第一节 邮政业务258
第十一篇 邮电258
第二节 邮政网路261
第三节 邮政设备262
第二章 电信264
第一节 电信业务及设备264
第二节 微波通信267
第三节 社会办电信267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270
第一章 城镇建设270
第一节 城镇街道270
第二节 水电设施271
第三节 公共建筑273
第四节 居民住宅274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275
第二章 乡村建设277
第一节 集镇建设277
第二节 村庄建设277
第三章 建设实力278
第一节 设计278
第二节 队伍278
第三节 设备278
第四节 工艺279
第五节 建筑企业279
第一节 环境污染280
第四章 环境保护280
第二节 环保措施282
第十三篇 商业286
第一章 经营体制286
第一节 私营商业286
第二节 集体商业289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290
第四节 国营商业291
第二章 经营行业292
第一节 生产资料292
第二节 生活资料295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298
第四节 饮食服务299
第五节 对外贸易303
第三章 城乡市场303
第一节 商业网点303
第二节 集市贸易304
第四章 职工队伍305
第一节 人员305
第二节 素质305
第十四篇 粮油308
第一章 粮油购销308
第一节 征购征借308
第二节 统购统销309
第三节 议价购销311
第四节 粮油市场311
第五节 粮油价格312
第六节 票证管理312
第二章 粮油储运313
第一节 仓库分布313
第二节 粮食防范314
第三节 粮油调运314
第三章 粮油加工315
第一节 粮食加工315
第三节 饲料生产316
第二节 油料加工316
第十五篇 财税318
第一章 财政318
第一节 管理318
第二节 收入319
第三节 支出321
第四节 债券322
第二章 赋税322
第一节 赋税管理322
第二节 农业税323
第三节 工商税328
第四节 其他捐税331
第一节 检查332
第三章 监督332
第二节 审计333
第三节 控购334
第四节 财务334
第十六篇 金融 保险338
第一章 当铺 钱庄338
第一节 当铺338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丰城县支行339
第二节 丰城县银行339
第一节 江西裕民银行丰城办事处339
第二章 银行339
第二节 钱庄339
第四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丰城县支公司340
第五节 中国农业银行丰城县支行340
第六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丰城县支行340
第七节 中国工商银行丰城县支行340
第三章 信用社341
第一节 机构341
第二节 业务341
第二节 流通345
第三节 管理345
第四章 货币345
第一节 种类345
第四节 分布346
第五节 比值347
第五章 信贷348
第一节 农业348
第二节 工商352
第三节 基建354
第六章 存款 储蓄 侨汇355
第一节 存款355
第二节 储蓄356
第三节 侨汇357
第二节 保费358
第三节 救灾358
第七章 保险358
第一节 种类358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362
第一章 计划管理362
第一节 计划制订362
第二节 计划执行364
第三节 物资管理36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68
第一节 市场管理368
第二节 企业管理369
第三节 商标管理370
第五节 合同管理371
第四节 广告管理371
第六节 个体企业管理372
第三章 物价372
第一节 市场物价372
第二节 管理权限373
第三节 物价调整374
第四节 物价检查374
第四章 计量管理375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375
第二节 计量管理376
第三节 标准管理37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丰城县委员会381
第一章 政党381
第十八篇 党派群团38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丰城县党部392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丰城支部393
第二章 群众团体394
第一节 工会组织394
第二节 农民组织397
第三节 妇女组织398
第四节 青年组织399
第五节 少年组织402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403
第七节 其他组织40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08
第十九篇 政权 政府 政协408
第一章 人民政权408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10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12
第二章 人民政府4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415
第二节 历任县长、副县长417
第三节 集体领导418
第三章 人民政协4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419
第二节 历届会议420
第三节 日常活动422
第一节 县署423
第四章 县署 县政府423
第二节 县政府435
第二十篇 民政440
第一章 选举440
第一节 竞选440
第二节 普选441
第二章 拥军优属443
第一节 拥军443
第二节 优属444
第三节 抚恤 补助447
第三章 复退军人安置44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449
第二节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452
第四章 社会福利452
第一节 救灾救济452
第二节 福利事业458
第二十一篇 公安 司法464
第一章 公安464
第一节 机构沿革464
第二节 社会治安465
第三节 交通监理466
第一节 机构设置467
第二章 检察467
第五节 武警中队467
第四节 消防467
第二节 刑事检察468
第三节 法纪检察469
第四节 经济检察469
第五节 监所检察469
第三章 审判470
第一节 机构设置470
第二节 刑事审判470
第三节 民事审判471
第四节 经济审判471
第二节 法制宣传472
第一节 民事调解472
第四章 司法行政472
第三节 律师473
第四节 公证473
第二十二篇 劳动人事476
第一章 劳动就业476
第一节 就业安置476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78
第二章 劳动管理481
第一节 职工调配481
第二节 临时工和合同工管理482
第三节 退休退职483
第四节 援外管理484
第三章 劳动工资485
第一节 工资制度485
第二节 工资水平489
第四章 劳动保护491
第一节 劳动保健491
第二节 安全监察492
第五章 干部管理493
第一节 干部构成493
第二节 干部调配494
第三节 职务任免495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496
第六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497
第五节 军队转业复员干部安置497
第七节 奖惩498
第六章 机构编制498
第一节 行政机构编制498
第二节 事业机构编制502
第三节 企业机构编制503
第二十三篇 军事506
第一章 人民武装506
第一节 北伐军 红军506
第二节 民兵支队部 兵役局507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507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507
第五节 民兵508
第六节 预备役步兵团512
第二章 志愿兵 义务兵513
第一节 志愿兵513
第二节 义务兵513
第三章 拥政爱民513
第一节 抗洪抢险513
第二节 军民共建文明村514
第四章 其他武装514
第一节 绿营514
第二节 团练514
第五节 国民党政府军515
第三节 保安团 自卫大队515
第四节 北洋军515
第五章 募兵 征兵516
第一节 募兵516
第二节 征兵516
第六章 重大兵事516
第一节 蹠口城之战516
第二节 隋末战火烧县治517
第三节 太平军转战县境517
第五节 红军袭击荷湖保安团518
第六节 日本侵略军窜扰丰城518
第四节 北伐军进占县城518
第七节 国民党政府军尧峰岭抗击日军519
第八节 人民解放军攻克仙古岭519
第二十四篇 文化523
第一章 文化设置523
第一节 文化馆523
第二节 图书馆523
第三节 博物馆523
第四节 电影院523
第五节 剧团524
第六节 书店524
第一节 语言艺术525
第七节 档案馆525
第二章 文学艺术525
第二节 表演艺术530
第三节 造型艺术531
第四节 综合艺术533
第五节 艺文荟萃535
第三章 群众文化542
第一节 业余戏剧542
第二节 文艺宣传543
第三节 俱乐部活动543
第四节 民间曲艺544
第五节 龙灯狮舞544
第一节 报纸545
第四章 新闻545
第二节 报道546
第三节 广播546
第四节 电视547
第五章 历史文物547
第一节 书画547
第二节 碑刻548
第三节 陶瓷548
第四节 金石玉器549
第五节 重点文物550
第一节 书院554
第二十五篇 教育554
第一章 书院 私塾554
第二节 私塾556
第二章 普通教育556
第一节 幼儿园556
第二节 小学557
第三节 中学561
第四节 重点中学564
第三章 专业教育566
第一节 师范学校566
第二节 职业学校与农业中学566
第四节 卫生学校567
第三节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567
第四章 成人教育568
第一节 农民教育568
第二节 职工教育569
第三节 函授教育569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570
第五节 成人自学考试570
第六节 文化技术补课571
第五章 矿区教育571
第一节 丰矿教育571
第一节 师资构成572
第六章 教师队伍572
第二节 洛矿教育572
第二节 教师待遇573
第七章 教育管理574
第一节 教育行政574
第二节 教学研究575
第三节 教育经费575
第二十六篇 科技580
第一章 机构队伍580
第一节 科技机构580
第二节 人员待遇581
第一节 科技情报582
第三节 技术培训582
第二章 科技研究582
第二节 学术交流583
第三节 科普活动584
第四节 科普文明村与科技示范户586
第三章 科技成果586
第一节 工业586
第二节 农业586
第三节 林业587
第四节 畜牧水产588
第五节 水电588
第七节 财贸589
第六节 医药卫生589
第四章 论著选录590
第一节 论文摘要590
第二节 目录辑存592
第二十七篇 体育596
第一章 体育设施596
第一节 运动场596
第二节 体育馆596
第一节 体育课597
第二节 劳卫制与达标597
第二章 学校体育597
第三节 其他设施597
第三节 体育教师598
第四节 学生运动会598
第五节 业余体校599
第三章 群众体育600
第一节 农民体育600
第二节 职工体育601
第三节 军事体育602
第四节 幼儿体育602
第五节 老年体育602
第六节 传统体育603
第四章 体育竞赛606
第一节 县级竞赛606
第二节 承办省地运动会607
第三节 参加各级运动会608
第二十八篇 医药卫生610
第一章 医疗610
第一节 机构队伍610
第二节 中医613
第三节 西医61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618
第五节 医疗制度619
第二章 卫生防疫620
第一节 机构队伍620
第二节 劳动卫生620
第三节 环境卫生621
第四节 食品卫生622
第五节 学校卫生623
第六节 放射卫生623
第七节 预防接种624
第八节 传染病防治625
第九节 地方病防治627
第十节 麻风病防治628
第十一节 蛙粪霉菌病629
第三章 妇幼保健629
第一节 机构队伍629
第四节 妇女劳动保护630
第三节 妇女病查治630
第二节 接生630
第五节 儿童保健631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632
第一节 除害灭病632
第二节 治理脏乱633
第五章 药材634
第一节 种药634
第二节 制药634
第三节 购销635
第六章 药品管理635
第一节 药品检查635
第三节 麻毒药 限剧药636
第二节 药价 药品 质量636
第四节 假药查处637
第二十九篇 血防640
第一章 疫病流行640
第一节 疫情640
第二节 疫区642
第二章 消灭钉螺643
第一节 查螺643
第二节 灭螺644
第三节 成效647
第二节 治病648
第一节 查病648
第三章 疫病治疗648
第三节 疗效650
第三十篇 民情风俗 方言俗语652
第一章 人民生活652
第一节 农民生活652
第二节 职工生活654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生活655
第二章 社会新风656
第一节 一心为公 舍己救人656
第二节 敬老爱幼 助人为乐657
第三节 见财不贪 拾金不昧658
第四节 模范家庭 恩爱夫妻659
第五节 婚事新办 男到女家660
第六节 捐款资助 为众谋利660
第三章 传统风俗661
第一节 传统节日661
第二节 婚丧喜庆663
第三节 饮食服饰665
第四节 其他风俗668
第五节 迷信与禁忌669
第四章 方言670
第一节 语音系统670
第二节 词汇和语法例句675
第一节 歌谣682
第五章 歌谣 谚语682
第二节 谚语683
第三十一篇 人物688
第一章 传记688
揭傒斯688
邓子龙690
吴建业692
张石祥695
熊佛西696
徐雅军699
第二章 传略701
第一节 人民革命烈士717
第三章 名录717
第二节 抗日阵亡将士725
第三节 唐至清代进士725
第三十二篇 名胜古迹740
第一章 风景名胜740
第一节 奇峰740
第二节 怪石741
第三节 瀑泉741
第四节 岩洞742
第五节 园林742
第一节 革命遗址743
第六节 古树743
第二章 历史古迹743
第二节 学舍744
第三节 京都馆园747
第四节 祠庙749
第五节 石桥750
第六节 亭阁750
第七节 第宅751
第八节 古遗址752
第九节 古窑址752
第十节 古墓葬754
第一节 佛教756
第三十三篇 杂记756
第一章 宗教756
第二节 道教757
第三节 天主教757
第四节 基督教758
第五节 伊斯兰教758
第二章 民间传说758
一、丰城剑传奇758
二、孙曰恭中状元761
三、熊大邦告状762
四、周县令治水764
五、雷秀才助民765
六、邓子龙斗狮766
第三章 灾害事故767
第一节 自然灾异767
第二节 重大事故777
第三十四篇 当代文献辑存782
第一章 通令 指示782
一、争取时间修筑堤垱782
二、反霸斗争的意见782
第二章 布告 通知783
一、为迎接解放告全县人民书783
三、加强维护赣江大堤及大中型水利工程安全784
二、严禁赌博784
四、加强森林保护 严禁乱砍滥伐785
五、计划生育奖惩暂行规定786
六、村镇建设土地管理790
第三章 报告 协议 纪要792
一、关于开展城乡综合改革的初步意见792
二、关于解决丰城、南昌两县清丰山溪排渍、防洪协议795
三、关于文明村镇建设工作797
四、丰城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本县司法机关执行宪法、法律的试行办法798
历代丰城寺方志目800
大事记801
概况832
第三十篇 续编832
第一章 政治 军事839
第一节 中共丰城县委、纪委839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841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843
第四节 县人民政协845
第五节 群众团体846
第六节 政法848
第七节 民政850
第八节 劳动人事851
第九节 军事853
第一节 农业854
第二章 经济854
第二节 林业856
第三节 畜牧水产业857
第四节 水利859
第五节 乡镇企业860
第六节 工业861
第七节 交通862
第八节 邮电863
第九节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864
第十节 财税865
第十一节 金融866
第十二节 商业 供销867
第十三节 审计870
第十四节 工商管理871
第十五节 物价管理872
第三章 文化875
第一节 教育875
第二节 科技876
第三节 文艺878
第四节 档案 文物879
第五节 广播 电视880
第六节 体育880
第七节 医药卫生882
第八节 计划生育884
第九节 编史修志885
第四章 附录885
第一节 人物特辑885
第二节 文件选辑887
一、中共丰城县纪委《关于党员、干部建私房的几项规定的通知》887
二、中共丰城县委《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888
三、丰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农村专业户正当经营和合法权益的布告》889
四、丰城县第九届和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依法治县的决议》890
五、丰城县政协《关于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作用的报告》891
六、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丰城县设立丰城市的通知》893
大事记893
编后记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