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恢复性正义的实现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恢复性正义的实现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235120.jpg)
- 周长军,王胜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533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恢复性正义的实现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恢复性司法的产生与发展1
二、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厘定7
三、恢复性司法的运作形态14
(一)恢复性司法的运作过程14
(二)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17
四、恢复性司法研究的现状与创新20
上篇 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图景——五维度的考察第一章 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和理论基础27
一、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27
(一)恢复性司法的犯罪观27
(二)恢复性司法的刑罚观30
二、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33
(一)恢复性司法的哲学基础33
(二)恢复性司法的社会学基础35
(三)恢复性司法的犯罪学基础37
(四)恢复性司法的刑事司法理论基础46
第二章 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52
一、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变迁及其权益保护52
(一)被害人概念的界定及其诉讼地位的变迁52
(二)现行刑事司法体系中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54
(三)我国刑事被害人利益保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58
二、恢复性司法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63
(一)恢复性司法强化了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63
(二)恢复性司法在保护被害人权益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71
三、恢复性司法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启示76
(一)刑事司法理念的科学化77
(二)以恢复性司法为指导,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78
第三章 恢复性司法中的加害人权益保护80
一、恢复性司法对加害人权益保护的价值分析80
(一)恢复性司法的一般价值81
(二)恢复性司法对加害人权益的保护价值84
二、加害人视角下恢复性司法面临的质疑与挑战90
(一)恢复性司法存在损害加害人正当利益的可能性90
(二)加害人视角下恢复性司法面临的其他挑战92
第四章 恢复性司法中的社区参与95
一、作为恢复性司法程序参与主体的社区95
(一)社区的概念与特征95
(二)社区是客观存在的97
二、社区在恢复性司法中的作用99
(一)社区在犯罪处理和防控中的作用99
(二)社区在恢复性司法方案制定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101
(三)社区在恢复性协议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104
(四)不同恢复性司法模式下社区的角色和作用106
三、恢复性司法中社区权益的保护112
(一)社区参与恢复性司法程序权利的保障112
(二)社区成员和谐关系的维护114
四、恢复性司法视野中我国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115
(一)社区居民归属感差116
(二)社区文化和共同语言缺失117
(三)城市社区的邻里关系日益淡漠118
(四)城市社区的参与水平低下119
第五章 被害人宽恕:恢复性司法的温床120
一、被害人宽恕的概念及其时空考察121
(一)被害人宽恕的概念121
(二)被害人宽恕在恢复性司法中的地位126
(三)被害人宽恕的历史考察128
(四)被害人宽恕的域外考察132
二、被害人宽恕的理论基础138
(一)被害人宽恕的犯罪学基础138
(二)被害人宽恕的哲学基础139
(三)被害人宽恕的方法论基础140
(四)被害人宽恕的法学基础141
三、被害人宽恕在我国的立法现状142
(一)被害人宽恕在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的体现142
(二)原因分析144
四、被害人宽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可能变异147
(一)被害人迫于压力而违心地做出“宽恕”的行为147
(二)贪图一时之利的“宽恕”148
(三)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可能也会导致被害人违心的宽恕148
下篇 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实践——主要以山东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第六章 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实践151
一、概念的厘清: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151
(一)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兴起151
(二)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形态154
二、我国刑事和解勃兴的动因溯源15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57
(二)实现案件分流、节省司法资源的内在要求158
(三)契合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160
三、我国推行刑事和解的可行性161
(一)“以和为贵”、“以德报怨”等传统思想是刑事和解的文化基础162
(二)我国现行的刑事法律制度本身也蕴含着协商、恢复等价值理念,为刑事和解的推行提供了制度基础162
(三)司法观念的变化为刑事和解的推行提供了观念基础163
(四)刑事和解在我国的推行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163
第七章 刑事和解的规范考察164
一、刑事和解的规范概览164
(一)规范性文件的适用地域165
(二)规范性文件的发布机关165
(三)规范性文件的名称166
(四)规范性文件的条数166
二、适用的案件范围166
(一)轻伤害案件168
(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68
(三)其他案件170
三、适用条件170
(一)准入条件171
(二)排除条件172
四、适用阶段及各阶段的处理方式173
(一)适用阶段175
(二)各阶段的处理方式175
五、刑事和解的操作模式176
(一)被害人—加害人自行和解模式176
(二)司法机关主持调解模式177
(三)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模式178
六、小结:刑事和解的基本特色180
(一)产生动因:各方利益的契合180
(二)具体程序:既有法律框架下的调整与改进183
(三)目标效果:以赔偿为核心的恢复性效果的实现185
第八章 刑事和解的运行实践——以山东为样本的实证调研188
一、山东刑事和解实践的总体状况188
二、烟台检察机关的“平和司法”实践190
(一)平和司法模式的产生背景191
(二)平和司法模式的运行现状192
(三)平和司法实践中的主要问题205
三、日照法院系统的刑事和解实践211
(一)日照法院刑事和解实践的缘起211
(二)日照法院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214
(三)日照法院刑事和解实践的社会反响217
(四)刑事和解探索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障碍222
(五)日照法院进行刑事和解探索的体会223
第九章 刑事和解的理性建构——基于实证调研的思考233
一、刑事和解建构的原则与理念233
(一)刑事和解的建构原则233
(二)刑事和解的建构理念238
二、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246
(一)诉前和诉中阶段: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自诉案件246
(二)侦查阶段:警察转处249
(三)审查起诉阶段:起诉便宜252
(四)审判阶段:量刑从宽256
(五)行刑阶段:和解助回归259
三、配套措施的跟进260
(一)刑事和解程序的监督措施260
(二)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与既有考核标准之间的协调措施261
(三)社区尤其是城市社区的建设262
(四)“宽恕心理”的培育267
(五)社区矫正的加强269
代结语:刑事和解与量刑平衡的融贯性思考272
一、刑事和解与量刑差异化273
二、量刑平衡与刑事和解的边界275
三、量刑平衡与刑事和解程序的正当化280
参考文献284
后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