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
  • 刘怀玉等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4726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世纪回眸: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题变奏与重新确认1

目录1

一、跨世纪的全球百年走势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题变奏5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迎接时代挑战的发展过程与开放体系5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时代主题变奏:从革命战争的辩证法到改革建设的辩证法10

(三)邓小平理论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6

二、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突破19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

(二)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22

(三)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乌托邦化”解释现象批判26

(一)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乌托邦化”蜕变27

“乌托邦化”理解31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31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经典原貌与当代基本的解释倾向38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主题在当代中国的重新解释47

主题研究之一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与社会主义的现实视野59

第一章 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59

第一节 乌托邦、末世论与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观59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当代“乌托邦化”解释60

二、马克思对历史哲学乌托邦的解构与科学历史新视野的形成65

第二节 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76

一、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与“两希”文化传统76

二、西方历史进步观与现代化观念的哲学批判86

第二章 走向经济必然王国的辩证理性探险96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两种经济社会观:走向经济必然王国的思想前提97

第二节 经济必然王国的物象化特征107

第三节 经济必然王国的主导性发展特征119

第四节 经济必然王国的盲目必然性特征及其历史性超越131

第三章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38

第一节 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的历史必然性139

一、五四运动与改革开放的内在必然联系139

二、两种对立的现代社会制度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143

三、革命与改革(改良)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辩证关系14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观形成的历史预演1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误区14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农村包围城市”156

三、几点启示172

一、苏联模式的形成174

第三节 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有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发现历程174

二、苏联模式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177

三、苏联模式的利弊179

四、苏联模式的教训183

五、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185

六、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18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科学定位21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21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根据213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220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22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224

第五节 历史的回归与突破: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实践本质论”228

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新视野的科学发现229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发现241

主题研究之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263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主体性考察:人的发展与全面自由发展理论263

第一节 从抽象的人道理想境界走向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视野264

第二节 人的发展趋势和共产主义前景——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293

第三节 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条件31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348

第一节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历史命运和当代回应349

一、马克思人的发展和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东方350

二、马克思人的发展和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在西方356

三、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当代回应: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362

第二节 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368

一、中国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36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375

第三节 中国现代化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与人的发展的381

目标和任务381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38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目标和任务386

第四节 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实现途径与人的发展的前景展望394

一、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394

二、改革开放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399

主题研究之三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背景405

第六章 超越“欧洲中心论”:多元开放的现代历史视野405

第一节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405

一、世界历史范畴的含义及其与民族史、地域史的关系406

二、世界历史与“三阶段”、“五阶段”的划分412

三、世界历史论与欧洲中心论的关系420

第二节 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428

一、资本主义首创世界历史428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434

第三节 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439

一、马克思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基本内容439

二、马克思晚年设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中的命运454

第七章 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前途命运458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458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60

二、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465

三、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469

四、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划时代意义474

第二节 “抓机遇论”发展观的历史追踪及其理论意义的当代分析476

一、邓小平的“抓机遇论”发展观念形成过程477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抓机遇论”发展观的历史渊源482

三、“后来者的机遇”:一个被发展理论所忽略的问题486

四、“抓机遇论”发展观的当代科学意义491

结论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跨世纪意义495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发展观念演变的历史追踪496

二、西方“全球化”观念的多维透视503

三、全球化浪潮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双重效应511

四、邓小平全球化发展观的形成过程515

五、邓小平理论中全球化观念的多重突破性意义522

后记5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