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慧能与中国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慧能与中国文化
  • 董群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289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慧能与中国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慧能及其禅文化的建立1

各章内容提要1

第一节 从慧能的身世看其禅文化的特点2

一、一个少数民族边民创立的禅文化3

二、一个赤贫困苦的劳动者创立的禅文化5

三、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创立的禅文化7

四、一个一闻而悟的顿悟者创立的禅文化9

五、一个追求独立性的祖师创立的禅文化10

一、《坛经》的流变:换个角度看此问题13

第二节 慧能禅文化的宝典:《坛经》13

二、《坛经》的基本内容:以敦煌本为例16

三、《坛经》成立的意义19

第三节 慧能禅文化正统地位的确立:神会的推动之功22

一、曹溪门徒23

二、滑台大会26

三、推销度牒28

四、敕立七祖30

第二章 慧能禅文化主题之一:心性论33

第一节 心与性34

一、人与世界关系图式35

二、心的特征和作用36

三、自心或本心41

四、人心42

五、性的特征和作用43

六、自性或本性44

七、心性关系46

第二节 众生与佛47

一、佛性47

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49

三、佛性即觉性55

四、佛性即人性58

五、无情无佛性60

第三节 本有智慧62

一、般若智慧63

二、众性心中本具智慧67

第三章 慧能禅文化主题之二:顿悟论69

第一节 顿渐迷悟70

一、顿与渐70

二、迷与悟74

第二节 顿悟成佛79

一、顿悟之义80

二、识心见性的内省82

三、直指人心的直觉89

四、顿除烦恼,顿现佛性95

五、一念相应的瞬间98

六、完全彻底的觉悟100

七、瞬时实现的永恒101

八、自性自度的自主103

九、悟而无所得105

十一、科学家对顿悟的解释108

十、得而不可说108

第四章 慧能禅文化主题之三:无修论112

第一节 无念法门113

一、无念为宗114

二、无相为体120

三、无住为本121

四、无念、无忆、无著、莫妄124

第二节 定慧等学126

一、定慧等126

二、释禅定130

三、一行三昧134

第五章 慧能禅文化主题之四:对法论136

第一节 对法及其使用方法137

一、三十六对137

二、使用方法142

第二节 对法的体现146

一、众生与佛不二:即众生是佛147

二、烦恼与菩提不二:即烦恼是菩提151

三、无明与智慧不二:即无明是智慧155

四、生死和涅?不二:不舍生死而入涅?157

五、自性与净土不二:即自性而净土160

六、在家和出家不二:即在家而出家163

七、入世与出世不二:即入世而出世165

第六章 慧能与儒道文化传统(上)169

第一节 心性说的儒化170

一、儒学的心性论举要171

二、道教界的重视173

三、慧能:儒化的心性论176

第二节 形神论的突破178

一、神灭与神不灭之争178

二、道教界的观点182

三、慧能的突破184

第三节 有与无的融合185

一、道家的观点186

二、玄学家的看法188

三、佛教界的意见190

四、道教界的讨论193

五、有与无的另一种含义194

六、慧能的融合195

第四节 言意辨的超越195

一、先秦思想界的观点196

二、玄学的辨论198

三、道教界的意见200

四、慧能的超越201

第七章 慧能与儒道文化传统(下)204

第一节 知行观的贡献204

一、儒家的知行观205

二、墨家的知行观208

三、道家的知行观208

四、道教的定慧双修观210

第二节 悟修论的相通212

五、慧能的定慧等学212

一、先秦儒学的悟修论213

二、先秦道家的悟修论216

三、慧能的悟修论:与儒道的比较221

第三节 自力论的趋同223

一、儒家的自力论224

二、道家的自力论226

三、墨家的自力论227

四、慧能的自力论229

第四节 道德观的回应231

一、儒学的道德传统232

二、慧能对儒学道德的回应238

第八章 慧能与经教文化传统241

第一节 慧能与佛教高僧242

一、慧能与僧?:中道观的比较242

二、慧能与道生:顿悟论的比较248

第二节 慧能与佛教经典251

一、慧能与《金刚经》252

二、慧能与《涅?经》254

三、慧能与《大乘起信论》261

四、慧能与《维摩经》267

一、慧能与楞伽师272

第三节 慧能与宗教诸门272

二、慧能与天台宗279

三、慧能与唯识宗283

四、慧能与净土宗287

第九章 慧能禅学与后世禅宗293

第一节 慧能与诸方法主294

一、慧能与神会294

二、慧能与青原一系306

三、慧能与南岳一系314

第二节 慧能与五家分灯禅324

一、慧能与临济宗325

二、慧能与沩仰宗328

三、慧能与曹洞宗331

四、慧能与云门宗336

五、慧能与法眼宗339

第三节 中兴曹溪:德清之功341

一、祖庭之衰341

二、中兴措施342

三、禅之融合343

第十章 慧能禅学与宋明理学346

一、对佛教的批判347

第一节 慧能与气学:以张载为个案347

二、本体论的比较351

三、心性论的比较353

第二节 慧能与理学:以朱熹为个案355

一、对禅学的批判355

二、本体论的比较358

三、认识论的比较360

四、朱熹的“晚年定论”362

第三节 慧能与心学364

一、慧能与陆九渊365

二、慧能与陈献章371

三、慧能与王阳明381

余论394

附录400

附录一 主要论著索引400

一、著作400

二、论文404

附录二 文献综述417

一、《坛经》经典研究417

二、慧能的生平与思想423

后记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