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信新业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信新业务
  • 胡建彰,卢官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918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信新业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电信业和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1

第2章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7

2.1 分组交换的概念与特点7

2.2 分组交换网提供的业务功能8

2.3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及用户终端的入网方式和速率8

2.4 帧中继技术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10

2.5 中国公用帧中继网的网络组成11

2.6 帧中继业务及应用12

2.7.3 用户入网基本速率13

2.7.2 用户接入电路13

2.7.1 用户接入方式13

2.7 用户接入方式13

2.8 公用帧中继网与其它数据网的关系14

第3章 数字数据网(DDN)15

3.1 数字数据网的概念与组成15

3.2 数字数据网的特点15

3.3 数字数据网业务与用户接入16

3.4 中国公用DDN网及与其它网络的互连19

3.4.1 中国公用DDN网19

3.4.2 DDN与其它网络互连20

第4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与异步转移模式(ATM)21

4.1 ISDN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1

4.2.1 N-ISDN的业务类型23

4.2 N-ISDN的业务类型、终端设备及应用23

4.2.2 N-ISDN的终端设备24

4.2.3 ISDN在数据通信领域中的应用26

4.3 ISDN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法31

4.3.1 用户通过基群速率接口(PRI)适配器接入Internet31

4.3.2 用户通过基本速率接口(BRI)适配器接入Internet33

4.3.3 利用ISDN PC适配卡接入Internet34

4.3.4 利用ISDN路由器接入Internet34

4.3.5 利用ISDN网间接口设备(NI)接入Internet35

4.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与ATM36

4.4.1 B-ISDN的提出36

4.4.2 B-ISDN提供的宽带业务37

4.4.3 ATM的提出39

4.4.4 ATM的基本原理41

4.4.5 ATM面临的挑战44

第5章 无线通信新业务50

5.1 个人通信50

5.1.1 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50

5.1.2 实现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52

5.1.3 个人通信网结构53

5.1.4 个人通信的现状54

5.2 卫星移动通信57

5.2.1 铱星通信系统57

5.2.2 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58

5.2.4 Skybridge系统60

5.2.3 APMT系统60

5.2.5 Teledesic系统61

5.3 移动数据通信62

5.3.1 移动数据网的交换方式62

5.3.2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系统62

5.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68

5.4.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68

5.4.2 IMT-2000的主要目标69

5.4.3 IMT-2000系统中的无线传输技术70

5.4.4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的演进76

5.5.1 VSAT卫星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及特点77

5.5 VAST卫星通信网77

5.5.2 VSAT网络结构78

5.5.3 VSAT系统的接入方式(多址方式)80

5.5.4 VSAT系统与其它通信网的结合82

5.5.5 VSAT业务类型及典型应用84

5.5.6 主要VSAT系统简介85

第6章 接入网87

6.1 接入网概述87

6.1.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87

6.1.2 接入网的重要性和特点88

6.2 基于电话用户线的接入网技术88

6.2.1 用户线与基于用户线的接入网模型88

6.2.2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系统HDSL和SDSL89

6.2.3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与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系统VDSL92

6.3.1 光接入网的基本概念98

6.3 光接入网98

6.3.2 无源光网络PON的应用类型与组网100

6.3.3 PON的业务支持能力102

6.3.4 数字环路载波(DLC)103

6.4 混合光纤同轴网(HFC)105

6.4.1 混合光纤同轴网的基本概念105

6.4.2 HFC网络结构106

6.4.3 HFC传输技术与频带分配107

6.4.4 HFC的业务支持能力108

6.4.5 HFC的用户设备108

6.5.2 系统构成109

6.5 固定无线接入(FWA)109

6.5.1 固定无线接入的基本概念109

6.5.3 固定无线接入的分类110

6.5.4 业务和功能111

6.5.5 固定无线接入中采用的无线传输技术111

6.5.6 固定无线接入的应用114

第7章 电信网路的补充业务与智能网116

7.1 电信网路的基本业务与补充业务116

7.1.1 电信网路的基本业务116

7.1.2 电信网路的补充业务117

7.1.3 开发和提供电信网路补充业务的重要性123

7.2.1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与构造125

7.2 智能网与智能平台125

7.2.2 建设智能网的必要性132

7.2.3 智能网和其它业务网的关系133

7.3 中国电信智能网134

7.3.1 中国电信的智能网建设134

7.3.2 中国电信智能网业务135

7.3.3 中国电信智能网网络结构135

7.4 几种基于智能网或智能平台的电信新业务137

7.4.1 电话呼叫卡业务-300号业务137

7.4.2 被叫集中付费-800号业务138

7.4.3 虚拟专网-600号业务139

7.4.4 号码携带业务140

7.4.5 来电显示143

7.4.6 大众呼叫业务145

7.4.7 智能业务平台上的新业务147

7.5 智能网的发展趋势148

第8章 因特网上的信息业务151

8.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151

8.1.1 起源与现状151

8.1.2 Internet的协议集152

8.1.3 Internet的构成152

8.1.4 IP地址154

8.1.5 主机名与域名154

8.1.7 IP数据包的传送155

8.1.6 路由控制155

8.1.8 入网方式156

8.1.9 因特网上电信业务的特点158

8.1.10 CHINANET提供的各类业务159

8.1.11 CNINFO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业务功能160

8.2 电子函件(E-mail)161

8.2.1 电子函件的特点161

8.2.2 Internet电子函件标准161

8.2.3 X.400电子函件系统及其与E-mail的比较163

8.3 文件传送FTP164

8.3.1 文件传送基本概念164

8.4.1 远程登录的基本概念165

8.3.2 FTP文件传输165

8.4 远程登录Telnet165

8.4.2 Telnet协议与操作166

8.5 万维网WWW167

8.5.1 WWW的基本概念167

8.5.2 超文本(Hypertext)167

8.5.3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与浏览器168

8.6 IP电话169

8.6.1 IP电话的基本概念169

8.6.2 IP电话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170

8.6.3 与IP电话有关的协议和标准171

8.6.4 IP电话系统构造及其关键设备-网关与网闸174

8.6.5 中国电信的IP电话实验网179

8.6.6 IP电话对普通电话业务的影响182

8.7 IP网上的虚拟专网(VPN)183

8.7.1 VPN基本概念183

8.7.2 VPN实现方式及其应用184

8.8 因特网上的其它业务189

8.8.1 IP传真189

8.8.2 IP网络寻呼192

8.8.3 一些有待发展的因特网新业务193

8.9 因特网业务对电话网的影响196

9.1.1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优点198

9.1 电子商务基本概念198

第9章 电子商务与电子数据交换198

9.1.2 电子商务分类200

9.1.3 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201

9.2 电子数据交换——EDI202

9.2.1 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202

9.2.2 EDI标准203

9.2.3 EDI系统结构和工作过程207

9.2.4 中国EDI系统ChinaEDI210

9.2.5 EDI的安全性211

9.3 Internet电子商务213

9.3.1 Internet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213

9.3.3 Internet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214

9.3.2 Internet电子商务的运行过程214

9.4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与体系结构215

9.4.1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215

9.4.2 安全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218

第10章 多媒体通信221

10.1 多媒体通信的概念、特征及业务种类221

10.1.1 媒体、多媒体和超媒体221

10.1.2 多媒体通信的特征222

10.1.3 多媒体通信业务的种类225

10.2 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227

10.2.1 多媒体数据的压缩编码227

10.2.2 多媒体数据的同步228

10.2.3 多媒体数据库230

10.2.4 多媒体通信网231

10.3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NINFO)233

10.3.1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组成233

10.3.2 用户接入方式和用户访问权限239

10.3.3 业务平台239

10.4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240

10.4.1 会议电视240

10.4.2 可视电话245

10.4.3 远程医疗247

10.4.4 远程教育248

附录 英文缩略语英汉对照2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