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预备役工作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预备役工作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3/32806797.jpg)
- 肖海洲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021877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预备役工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预备役概述1
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1
民兵1
预备役2
军官预备役3
士兵预备役3
参加民兵和预备役的条件3
基干民兵4
普通民兵4
《民兵工作条例》对民兵的基本要求4
民兵干部的条件5
民兵干部的任免5
民兵的性质5
民兵的任务6
民兵的编组7
预编8
兵役登记8
兵员补充区9
兵役9
兵役制度10
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10
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的联系与区别11
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的意义13
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如何结合14
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5
《民兵工作条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16
预备役登记16
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区17
建立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区的意义18
国家对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要求18
《兵役法》对逃避训练、征召的预备役人员的处罚规定19
每个公民对参加民兵预备役应抱什么态度19
怎样当一名合格的预备役人员20
预备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1
预备役制度的起源21
我国古代预备役雏形21
我国近代的预备役22
我国历史上预备役的主要特点2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2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赤卫队和赤少队24
抗日战争时期的自卫军和民兵25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26
实行普遍民兵制27
建立人民武装部27
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双重领导制度28
建立人民武装委员会29
民兵与预备役制度合而为一30
大办民兵师31
组建武装基干民兵31
民兵工作“三落实”32
全面调整民兵组织32
民兵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33
组建预备役部队34
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34
预备役建设的地位与作用36
中国民兵的伟大战略作用36
民兵预备役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作用37
民兵预备役建设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作用38
民兵预备役建设对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作用39
民兵预备役在战时兵员动员中的作用41
民兵预备役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中的作用42
民兵预备役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44
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44
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作用45
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作用46
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原则48
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思想48
如何贯彻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思想48
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指导方针49
新时期民兵工作指导方针的含义49
新时期民兵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50
民兵预备役为什么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51
党管武装的基本内涵52
坚持党管武装的双重领导制度52
坚持双重领导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3
实行双重领导制度的基本形式55
坚持人民战争思想57
坚持劳武结合58
以劳养武,富民强兵59
坚持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60
坚持民兵工作与战时兵员动员准备工作的结合61
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的标准62
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标准63
第二部分 预备役部队64
预备役部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64
预备役部队的性质64
预备役部队的任务64
我国预备役部队的发展概况65
我国组建预备役部队的重要性66
预备役部队的地位作用67
我国组建预备役部队的特点68
如何做好预备役部队巩固和提高工作69
新时期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主要途径70
预备役部队与民兵组织有什么区别72
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着眼点73
预备役部队建设指导思想73
预备役部队应当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73
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标准73
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中“四个秩序”74
战备秩序“四有”74
训练秩序“四化”74
工作秩序“四要”74
生活秩序“四好”74
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要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74
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领导方法75
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本要求76
预备役部队建设目标和发展规模76
预备役部队的编组78
预备役部队编组原则78
组建预备役部队的程序和方法78
预备役军官条件80
预备役士兵条件80
预备役部队为什么每年要进行组织调整80
预备役部队组织调整的内容81
连队怎样进行年度组织调整81
组织调整中的机关工作82
调整选配预备役军官原则82
调整预备役士兵原则82
预备役部队组织调整验收标准82
预备役部队为什么要编有现役军官83
组织调整中民兵和预备役怎样结合83
预备役部队的编组方式84
预备役部队的装备建设85
预备役人员的登记统计86
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88
军事训练指导思想88
军事训练任务88
军事训练要求89
军事训练时间89
军事训练方法89
军事训练组织分工90
参训人员的待遇90
训练武器装备和服装的使用规定90
预备役部队正规化训练90
为什么要进行正规化训练91
预备役部队正规化训练内容91
怎样组织正规化训练92
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分类92
现役军官训练92
预任军官训练93
指挥机关训练93
师、团首长机关的战术训练93
分队训练94
士兵训练94
部队整体训练95
专业训练95
队列训练95
夜间训练95
野营训练96
战术训练96
基础训练96
应用训练97
共同科目训练97
三防训练97
模拟训练98
示范作业98
军事演习98
适应性训练98
临战训练99
协同作战训练99
战术队列作业100
班(排)战术演习100
示范性演习100
试验性演习100
考核性演习100
课堂讲授100
图上想定作业101
现地想定作业101
沙盘作业101
兵棋演习101
分层次训练和分类指导102
按级任教的原则102
军事训练基本原则102
军事训练法规103
安排年度训练内容的原则104
军事训练制度104
训练会议制度104
训练计划制度105
请示报告制度106
备课、试讲和授课制度106
训练检查制度106
训练考核制度107
登记统计制度107
评教评学制度108
安全制度108
军事训练保障108
军事训练保障的原则108
训练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109
动员预编经费109
训练统筹经费110
训练武器装备110
训练弹药110
训练器材110
训练教材110
训练场地110
训练粮、油供应110
训练被服装具的配备和管理110
新时期预备役部队训练改革111
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基本标准111
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113
政治工作基本任务113
政治工作主要内容113
政治工作理论113
政治工作的方针113
政治工作的原则114
政治工作制度114
政治工作作风114
政治工作方法114
思想政治工作114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114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115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原则115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方法115
新时期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115
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115
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116
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116
战备工作中政治工作的任务116
战时动员扩编中政治工作的作用116
战时动员扩编中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116
战时动员扩编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117
战时动员扩编中政治工作的要求117
接到快速动员预先号令时的政治工作117
预备役部队集结中的政治工作118
预备役部队集结后的政治工作118
战时政治工作的任务118
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118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内容119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目的119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时间119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原则119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120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形式120
预备役人员分散时的政治教育120
预备役人员集训时的政治教育120
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制度121
预备役部队管理教育122
管理定义122
预备役部队管理的作用122
预备役部队管理教育的主要特点122
预备役部队管理教育的基本原则123
预备役部队组织管理123
预备役军官管理123
预备役人员集训时的管理124
预备役人员分散时的管理124
训练基地的管理124
武器装备管理125
武器装备管理的任务125
武器装备管理的意义125
武器装备管理“七项制度”125
武器装备保管要求125
武器保养的一般要求126
武器装备管理的标准126
武器装备“新、堪、待、废”区分126
通令装备器材管理的基本原则127
通信装备器材管理的基本任务127
工程装备管理的基本任务127
工程装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27
安全工作的意义128
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128
实弹射击中的安全规定129
投弹训练中的安全规定129
军事体育训练中的安全规定130
战术训练、实兵演习中的安全规定130
防中暑131
防淹亡132
防雷电132
防冻伤132
防乘车事故133
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134
抓基层建设的意义134
基层建设的指导原则134
基层建设的主要任务135
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135
基层建设的标准136
基层工作管理制度137
机关抓基层的职责138
机关抓基层的方法139
第三部分 预备役战时动员141
战争动员概述141
战争动员141
战争动员一词由来141
战争动员的地位和作用142
战争动员分类142
战时动员工作的基本任务143
战时动员工作的基本原则143
武装力量动员144
武装力量动员的基本原则144
国民经济动员144
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原则145
人民防空动员145
人民防空动员的基本原则145
政治动员145
政治动员的基本原则146
兵员动员146
兵员动员的基本任务146
总动员146
局部动员146
战争初期动员147
持续动员147
公开动员147
秘密动员147
动员机构147
政府部门的动员机构148
政府部门动员机构的职能148
社会团体的动员机构148
军队系统的动员机构149
动员计划149
制定动员计划需要掌握的原则149
动员制度150
现代战争动员的特点和要求150
第一次世界大战动员的特点150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兵力动员情况1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动员的特点15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家兵力动员情况153
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动员154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战略预备队的掌握和作用155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动员157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动员158
现代战争动员的特点159
美军在侵朝战争中的动员159
美军在侵越战争中的动员160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动员160
马岛战争中英国的动员160
海湾战争中英国的动员161
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动员161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动员162
现代战争对后备役动员的要求162
我国兵役制度与动员工作165
我国的兵役制度165
志愿兵役制166
义务兵役制166
义务兵的征集166
义务兵服现役的年限166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167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167
国家动员机构的工作程序168
兵役机关的动员工作程序168
军队系统的动员工作程序168
地方政府机关的动员工作程序169
战时动员扩编的主要形式170
战争动员的时机171
国家发布动员令后对每个公民的要求171
预备役部队动员171
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171
现代战争对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要求171
预备役部队动员准备中的组织工作172
预备役部队动员准备中的各种保障173
预备役部队动员准备中的各项规章制度173
预备役部队临战快速动员的组织工作174
预备役部队临战快速动员的实施174
第四部分 外国预备役176
外国预备役编组的基本做法176
外国预备役编组的基本做法176
外国的预备役师177
世界主要国家预备役建设的特点177
俄罗斯预备役制度178
俄罗斯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178
俄罗斯预备役军官的来源179
俄罗斯军官在服预备役期间参加的训练179
美国的预备役制度180
美国预备役制度180
美国预备役军官来源181
美国预备役军衔181
美国的后备役部队181
美国国民警卫队182
美国预备役部队的装备183
美国预备役的训练184
美国预备役人员的待遇185
美国预备役军官晋升条件186
美国预备役动员187
日本预备役制度187
日本预备役制度187
日本预备役人员的来源187
日本预备役人员管理机构187
日本预备役实力188
日本预备役的征召188
日本预备役的招募和训练188
日本预备役人员的待遇及惩戒189
日本预备役制度的特点189
以色列预备役制度190
以色列预备役制度190
以色列预备役编制体制190
以色列预备役实力191
以色列预备役训练191
以色列预备役动员速度191
瑞士预备役制度192
瑞士预备役制度192
瑞士预备役训练192
瑞士预备役武器装备192
瑞士预备役动员速度192
瑞士民防工作193
法国预备役制度193
法国预备役制度193
法国预备役人员来源193
法国预备役实力193
法国预备役训练194
法国预备役动员速度194
法国预备役发展趋势194
英国预备役制度195
法国预备役制度195
英国预备役人员的来源195
英国预备役实力195
英国预备役训练195
德国预备役制度196
德国预备役分类196
德国预备役编组196
德国预备役军事训练197
德国预备役战时动员199
德国预备役的发展趋势200
印度预备役制度201
印度预备役制度201
印度预备役编制体制202
印度预备役教育训练202
印度预备役人员管理203
印度预备役人员福利待遇与奖惩203
越南预备役制度204
越南预备役制度204
越南预备役人员的来源204
越南预备役编制装备205
越南预备役动员速度206
越南预备役指控系统206
越南预备役训练206
越南预备役建设发展趋势206
第五部分 预备役工作有关知识208
武装力量知识208
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208
中国人民解放军209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09
民兵210
我军的性质和任务211
我军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211
我军的基本组织体制211
中央军委211
总部机关212
总参谋部212
总政治部213
总后勤部213
海军领导机关213
空军领导机关214
第二炮兵领导机关214
炮兵领导机关214
装甲兵领导机关215
工程兵领导机关215
通信兵部机关215
防化学兵部机关216
各级军区领导机关216
军区领导机关216
省军区领导机关216
军分区领导机关217
人民武装部217
军兵种知识218
陆军218
步兵218
装甲兵(坦克兵)219
炮兵219
工程兵219
防化学兵219
通信兵220
电子对抗部(分)队220
骑兵220
海军220
潜艇部队220
水面舰艇部队221
海军航空兵221
海军岸防兵221
海军陆战队221
空军222
航空兵222
歼击航空兵222
轰炸航空兵222
强击航空兵222
侦察航空兵222
运输航空兵222
空军防空兵223
空军雷达兵223
探照灯兵223
地空导弹兵223
空降兵223
第二炮兵223
军事历史知识2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25
“八一”南昌起义226
秋收起义227
广州起义228
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228
中国工农革命军229
中国工农红军229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30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230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23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231
八路军231
新四军233
东北抗日联军234
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234
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235
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236
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236
华北野战军237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238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238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239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240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241
二万五千里长征241
四渡赤水242
强渡大渡河243
攻占腊子口244
南方八省的三年游击战争244
平型关战斗245
广阳伏击战245
黄桥战役246
百团大战246
皖南事变246
抗日战争胜利247
上党战役248
四平保卫战248
临江战役248
鲁南战役249
莱芜战役249
延安保卫战250
蟠龙战役250
孟良崮战役251
进军大别山252
石家庄战役253
临汾战役253
洛阳战役254
晋中战役254
济南战役254
太原战役255
辽沈战役256
淮海战役257
平津战役257
渡江战役258
上海战役259
兰州战役259
衡宝战役260
福州战役260
广东战役260
广西战役261
进军西南261
海南岛登陆战役262
进军西藏262
解放舟山群岛263
解放战争战绩263
抗美援朝战争263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264
上甘岭战役266
我军性质知识26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67
我军三大任务268
党指挥枪的原则269
支部建在连上270
政治思想工作271
政治工作三大原则271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72
三大民主272
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274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74
双拥运动275
民兵传统战法277
麻雀战277
地雷战279
地道战281
破袭战281
围困战283
伏击战284
捕捉战284
窑洞战285
联防战286
水上游击战287
攻心战288
坚壁清野290
军事科技知识291
兵器知识291
武器291
火器291
枪291
步枪291
骑枪291
自动步枪291
半自动步枪291
手枪291
无声手枪292
机关枪292
高射机枪292
火箭筒292
冲锋枪292
微声冲锋枪292
枪榴弹292
手榴弹292
曳光弹292
子弹292
刺刀292
火炮292
加农炮293
榴弹炮293
加农榴弹炮293
追击炮293
无座力炮293
反坦克炮294
高射炮294
火箭炮294
炮弹294
火箭弹294
榴弹294
穿甲弹294
破甲弹295
燃烧弹295
烟幕弹295
照明弹295
宣传弹295
坦克295
自行火炮296
喷火坦克296
水陆坦克296
空降坦克296
架桥坦克296
扫雷坦克297
装甲输送车297
复合装甲297
通信联络297
有线电通信297
无线电通信297
运动通信298
简易通信298
爆破298
爆炸298
炸药爆炸的基本特性298
火工品299
炸药299
雷管299
导火索299
导爆索299
拉火管299
引信300
地雷300
地雷场300
布雷300
布雷车300
探雷器300
控雷针300
核武器300
核武器的分类301
核武器爆炸方式301
空中爆炸301
地面爆炸301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特点301
化学武器302
毒剂的战斗状态302
毒剂的分类302
化学武器的伤害特点303
生物武器303
生物战剂的分类304
生物武器的伤害作用304
生物战剂的伤害特点304
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主要措施305
单兵必须掌握的防护标准305
单兵防护作业标准305
部队的生存标准305
导弹305
导弹的组成306
导弹的分类306
导弹的制导方式306
激光307
激光的特征307
激光热武器307
激光制导武器307
激光测距307
激光雷达308
激光通讯308
激光侦察308
红外线308
红外线探测侦察308
红外线夜视308
红外线照相309
红外线通信309
电子对抗309
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309
电子对抗的范围310
对电子装备侦察干扰的主要手段310
电子干扰310
电子装备反侦察干扰的主要手段310
夜视器材的分类311
夜视器材的用途311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311
微光夜视仪311
热像仪311
观察红外望远镜312
照明器材312
照明器材的种类312
照明器材的用途312
照明器材对作战行动的影响312
照明器材的弱点312
我军几种照明弹的主要性能313
军事地理知识314
我国的面积314
我国的位置314
我国的“四最”314
我国的疆界314
我国的土地315
我国的人口315
我国的民族315
我国的国体315
我国的政体315
我国的国旗316
我国的国徽317
我国的国歌317
我国的首都318
我国国名的来历318
我国悠久的历史319
各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由来319
北京市319
天津市320
河北省320
山西省320
内蒙古自治区320
辽宁省320
吉林省320
黑龙江省320
上海市320
江苏省321
浙江省321
安徽省321
福建省321
江西省321
山东省321
河南省321
湖北省321
湖南省322
广东省322
海南省322
广西壮族自治区322
四川省322
贵州省322
云南省322
西藏自治区322
陕西省323
甘肃省323
青海省323
宁夏回族自治区3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23
台湾省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