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
  • 张奠宙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751888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43页
  • 主题词:数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萌芽时期1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的中国数学环境1

第二节 同文馆中天算馆的建立与晚清的数学教育6

第三节 数学符号的演变11

第四节 19世纪后半叶中日数学实力的逆转16

第五节 清末留学国外的数学前辈20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起步25

第一节 前三批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与中国科学社25

第二节 中国第一位数学博士——胡明复31

第三节 熊庆来、何鲁、段子燮留学法国35

第四节 早期中国的数学团体38

第五节 北京大学成立数学系42

第六节 李俨着手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44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形成57

第一节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数学教育58

第二节 二三十年代的中外数学交流61

第三节 姜立夫在南开大学创办数学系64

第四节 1930年以前的中国数学博士70

第五节 陈建功和苏步青在浙江大学75

第六节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数学中心——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82

第七节 江泽涵与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大学88

第八节 李俨和钱宝琮92

第九节 数学教科书的演变97

第十节 1935年成立中国数学会102

附:中国早期现代数学家109

第十一节 哥廷根、汉堡与中国数学112

第十二节 庚款对现代数学研究的资助117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一个高潮125

第一节 维纳在清华125

附:维纳和李郁荣128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数学界130

第三节 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活动136

第四节 华罗庚和他的《堆垒素数论》139

第五节 陈省身完成大范围微分几何的奠基工作147

第六节 杰出的数理统计学家许宝騄155

第七节 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成立158

第八节 艰辛治学报效祖国的数学家167

第九节 饮誉海外的华裔数学家175

第十节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中国数学界184

第十一节 建国前留学海外的数学博士188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数学界19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数学活动的恢复197

第二节 大批在国外访问和学习的数学家回国服务202

附:华罗庚的公开信204

第三节 初创时期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207

第四节 1953年的中国数学会学术讨论会213

第五节 20世纪50年代初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215

第六节 数学论文报告会相继举行220

第七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与国家自然科学奖223

第八节 年青数学家的成长226

第九节 20世纪50年代中国数学界的国际交往233

第十节 建国十年的数学进展236

第六章 在挫折中前进的中国数学243

第一节 反右运动中的中国数学界243

第二节 大跃进年代的中国数学248

第三节 1958年的“线性规划”群众运动249

第四节 1960年的中国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253

第五节 曲折前进之后数学跌入低谷257

第六节 数学活动在动乱中停摆259

第七节 “文革”后期悄然进行的数学研究263

第八节 为“两弹一星”服务的中国数学家268

第九节 华罗庚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271

第十节 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276

第七章 拨乱反正时期的中国数学281

第一节 全国科学大会与中国数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282

第二节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机构与学部委员的增选285

第三节 陈省身和丘成桐分获沃尔夫奖和菲尔兹奖290

第四节 数学教育的恢复与前进299

第五节 陆家羲、张广厚和钟家庆301

第六节 国家科学奖中的数学工作306

第七节 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311

附:苏步青在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14

附:陈省身在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19

第八节 陈省身和南开数学所323

第八章 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数学329

第一节 中国数学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329

第二节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与天元基金335

第三节 数学名词(首批)审定结束341

第四节 新时期的中国数学教育——素质教育345

第五节 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353

第六节 台湾、香港的数学界358

第七节 21世纪数学展望学术讨论会362

第八节 中国数学会成立60周年366

附:陈省身在中国数学会60周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369

附:丘成桐在中国数学会60周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371

第九节 陈省身奖和华罗庚奖的设立373

第十节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数学联合会的活动378

第十一节 20世纪90年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数学家380

第十二节 现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渊源和历史线索384

结束语:21世纪的数学大国398

附录1 中国数学会的两个章程400

附录2 1949年前中国数学会领导机构成员名单405

附录3 1949年后中国数学会历届理事会成员名单407

附录4 中国数学会前期部分职员简介415

附录5 苏步青教授访谈录453

附录6 陈省身教授访谈录462

附录7 杨振宁与当代数学(访谈录)478

附录8 钱学森在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与科研座谈会上的讲话499

附录9 程民德在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509

附录10 改革开放,再创辉煌——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60周年521

附录11 北京大学数学系80年532

附录12 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的数学项目552

附录13 庚子赔款与中国近现代数理科学发展578

后记622

主编结语6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