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化学学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化学学科史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032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化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化学学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古代金丹术群体及其传统1

1.1长生不老理念的起源与金丹术的兴起1

1.1.1中国金丹术起源于本土1

1.1.2神仙思想与炼丹术的终极目标2

1.1.3从求仙、服食、冶金到炼丹2

1.2炼丹术的化学实践4

1.2.1炼丹仪器、操作与火候4

1.2.2炼丹原料与丹方6

1.3金丹术群体、流派与道教15

1.3.1金丹术转化为道教15

1.3.2早期道教的终结——魏晋时期丹鼎道派15

1.3.3唐代外丹三大流派16

1.3.4宋元时期长生信仰危机下的外丹术18

1.3.5民间信仰与明清时期的金丹养生19

1.4金丹术群体与帝王20

1.4.1秦始皇、汉武帝与炼丹术的萌芽20

1.4.2唐代帝王之死、文人与炼丹术的盛行20

1.4.3黄白术与宋代假币制造21

1.4.4明代帝王服丹与内外丹术的融合22

1.4.5清代帝王雍正与炼丹术的衰落23

参考文献23

第2章 古代金属冶炼26

2.1铜及铜合金26

2.1.1古代炼铜技术26

2.1.2铜合金技术29

2.2其他有色金属的冶炼32

2.2.1炼锡技术32

2.2.2铅和银的冶炼33

2.2.3炼汞技术33

2.2.4炼锌技术34

2.3钢铁冶炼技术34

2.3.1陨铁的利用35

2.3.2早期人工冶铁技术35

2.3.3生铁的发明35

2.3.4炼钢技术36

2.4金属货币的铸造39

2.4.1古代钱币铸造形制及其工艺39

2.4.2古代钱币成分演变及其分析40

参考文献43

第3章 古代医药45

3.1药物制作技术45

3.1.1早期药物制作技术体系45

3.1.2炼丹术影响下的药物制作技术46

3.1.3从煮散到饮片47

3.1.4技术上升为理论:元明之变48

3.1.5药物制作技术的精细化及炮制过度49

3.2医药化学50

3.2.1无机医药化学50

3.2.2有机医药化学53

3.3中国古代医药机构和药业55

3.3.1早期的医药机构和药业经营55

3.3.2官药局初创:宋代的和剂惠民药局56

3.3.3宋代药物种植、炮制产业和民营药业58

3.3.4宋以后医药机构和药业的变化59

参考文献61

第4章 炼金术向药物化学传统的转变63

4.1化学论哲学的兴起与传统炼金术的转变63

4.1.1统一的自然观:从传统信仰到新医学的理论基础64

4.1.2化学宇宙论:上帝是一位化学家65

4.1.3元素理论:用经验事实反叛经院哲学66

4.1.4化学论医学:用化学药物取代传统草药67

4.1.5数学新含义:用定量方法取代逻辑方法68

4.2化学论哲学家群体的崛起69

4.2.1帕拉塞尔苏斯:化学论哲学的奠基人69

4.2.2帕拉塞尔苏斯信徒:走向职业化71

4.3化学论哲学家的社会理想与科学贡献75

4.3.1化学论哲学家的社会理想75

4.3.2化学论哲学家的科学贡献77

参考文献78

第5章 现代化学思想的产生79

5.1医药化学79

5.2波义耳与牛顿的微粒哲学81

5.3法国盐化学86

5.4燃素学说91

5.5小结92

参考文献93

第6章 现代化学学科的确立95

6.1现代化学纲领的确立95

6.2化学学科的建制化101

6.3化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105

6.3.1硫酸105

6.3.2氯气漂白106

6.3.3纯碱(吕布兰法)107

6.3.4小结108

参考文献108

第7章 从西学东渐到中国化学学科体制化110

7.1西学东渐时期化学的传入(20世纪以前)111

7.1.1化学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在中文化学书籍出现以前)111

7.1.2化学书籍的翻译112

7.1.3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开端(癸卯学制颁布以前)114

7.2化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116

7.2.1新学制的颁布与化学教育体系的初创116

7.2.2民国初期学制的演进与化学教育体系的形成118

7.2.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化学教育体系的长足发展120

7.3化学研究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化学研究的兴起123

7.3.1专门化学研究机构的创建:职业化化学研究在中国的尝试与发展123

7.3.2大学里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来源127

7.3.3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绩128

7.4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与研究132

7.4.1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132

7.4.2化学工业技术的研究136

7.5化学社团的形成和发展137

7.5.1留学生在国外成立的化学社团137

7.5.2归国留学生在国内成立的化学社团140

参考文献144

第8章 早期的应用化学与化学工业148

8.1国防与化学148

8.1.1军工制造148

8.1.2知识传播与教育150

8.1.3化工研究机构151

8.2资源开发与化学155

8.2.1资源调查155

8.2.2工矿企业156

8.2.3民用化学工业157

8.3民族化学工业技术157

8.3.1时代背景:国货运动158

8.3.2制取味精158

8.3.3侯氏碱法159

参考文献160

第9章 外国在华化学研究机构及其社会影响161

9.1满铁中央试验所161

9.1.1历史概述162

9.1.2化学各学科162

9.1.3化工技术164

9.2大陆科学院166

9.2.1历史概述167

9.2.2化学相关研究167

9.2.3铃木梅太郎168

9.2.4本土化学家168

9.2.5大陆科学院简评169

9.3工业化学会满洲支部169

9.4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170

9.4.1历史概述171

9.4.2化学相关研究171

9.4.3本土化学家172

9.5在台湾的化学机构173

9.5.1台湾总督府研究所173

9.5.2天然瓦斯研究所174

9.6外国在华化学机构的社会影响175

参考文献176

第10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的整合179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体系的重建历程179

1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化学学科基础179

10.1.2化学教育体系的重建180

10.1.3化学科研体系的重建183

10.1.4化学应用推广体系的重建185

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政策与战略188

10.2.1前15年(1949—1965)188

10.2.2“文革”期间(1966—1976)189

10.2.3调整改革时期(1977—1991)190

10.2.4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190

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成就与特点191

1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发展成就191

10.3.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学科整体特点196

参考文献198

第11章 无机化学199

11.1中国无机化学发展历程200

11.2理论无机化学研究进展204

11.3配位化学研究进展206

11.4同位素化学研究进展208

11.5盐湖化学研究进展210

11.6稀土化学研究进展212

11.7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进展216

11.8纳米无机化学研究进展221

参考文献225

第12章 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226

12.1合成有机化学227

12.2天然有机化学230

12.3元素有机化学232

12.4物理有机化学238

12.5化学生物学242

参考文献245

第13章 分析化学252

13.1世界的分析化学到分子科学252

13.2中国的分析化学到分子科学253

13.2.1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中国经典分析化学253

13.2.2六十年代的中国仪器分析253

13.2.3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国仪器分析256

13.2.420世纪末的中国分析化学到分析科学258

13.3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现状、动力与趋势260

13.3.1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现状260

13.3.2我国分析化学的动力与趋势261

13.4重要分析化学研究机构介绍263

13.4.1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64

13.4.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64

13.4.3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65

参考文献265

第14章 物理化学267

14.1前沿的物理化学和无处不在的物理化学267

14.2中国的现代物理化学发展268

14.2.1中国的现代物理化学发展268

14.2.2我国物理化学研究现状总结与目标278

14.3我国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研究机构介绍280

14.3.1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281

14.3.2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81

14.3.3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82

14.3.4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283

14.3.5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83

参考文献285

第15章 环境化学287

15.1世界环境化学学科兴起的背景287

15.2我国环境化学学科建制化:科研机构、主要社团、教育、期刊288

15.2.1主要科研机构的建立过程288

15.2.2教育体系的形成291

15.2.3学会、社团与刊物293

15.3我国环境化学名人和主要成就294

15.3.1知名科学家294

15.3.2主要成就296

15.3.3基金资助项目、奖励与学科发展战略299

参考文献300

第16章 化学教育302

16.1中国高等化学教育发展概况302

16.2我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五个方面304

16.2.1化学专业设置304

16.2.2化学课程体系307

16.2.3化学教学内容309

16.2.4化学教材建设312

16.2.5化学教学方法314

16.3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和《大学化学》318

参考文献319

第17章 化学学科交叉渗透及学科总体状况与趋势320

17.1传统学科稳步发展320

17.1.1无机化学320

17.1.2有机化学321

17.1.3物理化学321

17.1.4分析化学322

17.1.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322

17.2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促生新领域322

17.2.1化学生物学322

17.2.2环境化学与绿色化学323

17.2.3核化学和放射化学323

17.2.4理论与计算化学、化学信息学323

17.2.5有机固体材料324

17.3化学研究成果进展324

17.3.1化学研究国际论文数与影响力快速增长324

17.3.2化学研究获得的荣誉和奖励326

17.3.3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328

17.4化学组织、交流、奖励与管理329

17.4.1化学学会的组织机构329

17.4.2刊物与奖励331

17.4.3学术会议与国际合作交流333

参考文献334

大事记335

人名译名对照表349

主题索引350

后记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