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关怀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文关怀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2775428.jpg)
- 寇东亮,张永超,张晓芳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人文科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文关怀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人道主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当代中国“人文三部曲”1
一 从“人道主义”到“人文精神”1
二 “人文关怀”的凸显7
三 人文关怀的一般内涵12
四 人文关怀的中国语义17
第一章 冷:人文关怀的时代呼唤22
一 “物的依赖关系”中的冷淡22
(一)交换—经济理性24
(二)契约—政治理性29
(三)科学—技术理性34
二 陌生化境遇中的冷漠37
三 怨恨心态中的冷酷43
第二章 道:人文关怀的思想渊源49
一 人之“道”与神之“道”50
(一)“朝闻道”:《论语》之“道”的含义50
(二)“太初有道”:《圣经》中“道”的含义63
(三)两种“道”观的比较68
二 两种“道”论塑造下的“仁义”与“公义”69
(一)公平、正义、公义、公正等译名问题70
(二)仁爱与仁义、“公”72
(三)圣爱与“公义”74
第三章 人:人文关怀的主体定位77
一 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从“理论的人道主义”到“实践的人道主义”77
(一)抽象的人与“理论的人道主义”77
(二)现实的人与“实践的人道主义”85
二 每一个人与一切人:共产主义人道主义92
三 人民与无产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98
四 公民与陌生人:公民人道主义108
第四章 情:人文关怀的本体要素118
一 情感在人文关怀中的地位和意义118
(一)情感是人复杂情绪的综合体现119
(二)情感是人审美情趣的逻辑起点123
(三)情感是人道德观念的重要源泉127
二 现代社会的情感危机及其根源130
(一)情感危机的具体表现131
(二)情感危机的根源142
三 人文关怀中情感的维系与塑造162
(一)培育健全情感意识164
(二)塑造健康情感文化168
(三)给予全面情感关怀172
(四)排解负面消极情绪175
第五章 爱:人文关怀的价值指向179
一 儒家仁爱观以“孝悌”之爱为中心179
(一)以爱释仁作为儒学思想主流179
(二)仁爱向“孝悌”观的演进:“立爱自亲始”182
二 先秦“孝悌”观的形成及其理论困境185
(一)《论语》中的“孝悌”观:“孝者仁之本欤”188
(二)《大学》《中庸》之孝悌观:修齐治平模式之确立190
(三)《孟子》之“孝悌”观:仁政即为大孝193
(四)“四书”中的“孝悌”观及其理论困境196
三 儒家与基督教“孝爱”观之比较198
(一)问题缘起:敬爱天主还是孝敬父母?198
(二)上帝之爱与孝悌伦理——《马太福音》对“孝悌”的界定199
(三)人情之爱与孝悌伦理——郭店竹简中对“孝悌”的界定203
(四)爱天主与爱父母——基于“孝悌”观念之比较208
(五)儒家孝爱观与社会共同体的理论相悖性210
四 爱与同感的现象体验214
(一)同感现象学214
(二)爱的现象学219
(三)爱的再探讨223
(四)一个结论227
第六章 柔:人文关怀的实践形式(上)230
一 人文关怀的柔性特质230
(一)作为感性与感性活动的人文关怀230
(二)作为主体间性的人文关怀235
二 柔性价值观238
三 柔性管理244
第七章 柔:人文关怀的实践形式(中)251
一 体面劳动、劳动失体与劳动伦理251
(一)体面劳动:缘起、内涵与意义252
(二)劳动失体:五个主要表现259
(三)劳动伦理:本体、职业与原则264
二 消费、消费主义与合理的消费价值观277
(一)从消费到消费主义278
(二)消费主义的负面效应283
(三)合理的消费价值观292
第八章 柔:人文关怀的实践形式(下)300
一 身体生态、身体异化与身体关怀300
(一)“身体生态”释义300
(二)“身体生态”问题的凸显303
(三)“身体生态”危机311
(四)身体关怀317
二 心灵鸡汤、心性自由与精神家园322
(一)心灵鸡汤、精神空虚与犬儒心态322
(二)心性自由的传统意蕴及其缺憾330
(三)精神家园与定在中的精神自由342
参考文献352
后记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