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采访学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采访学教程 第2版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闻采访学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新闻与新闻采访1

1.1 新闻的价值与社会功能2

1.1.1 什么是新闻2

1.1.2 新闻价值3

1.1.3 新闻的社会功能5

1.2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6

1.2.1 新闻采访的含义6

1.2.2 新闻采访的特点7

1.2.3 新闻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9

1.3 如何赢得采访机会11

1.3.1 从位置和心理上迅速接近采访对象,获得采访机会11

1.3.2 主动出击,给对方施加有利于采访的心理影响12

1.3.3 变对方的排斥心理为积极心理,使其配合采访13

1.3.4 其他方法14

1.4 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技巧15

1.4.1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15

1.4.2 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18

1.4.3 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20

2 新闻与新闻报道29

2.1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30

2.1.1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同点30

2.1.2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差异30

2.2 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31

2.2.1 要选准事实33

2.2.2 要善于对比33

2.2.3 进行客观报道34

2.2.4 借用他人之口说话34

2.2.5 注明消息来源35

2.3 新闻体裁发展的新趋势35

2.3.1 言论与报道分开35

2.3.2 “用事实说话”的报道传统影响深远36

2.3.3 与报道融合的评论成为体现广电媒体特点的代表性评论样式37

2.3.4 不同新闻评论范式背后的理念冲突37

3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42

3.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43

3.1.1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43

3.1.2 怎样做到新闻真实43

3.2 时效是新闻存在的基础45

3.2.1 新闻报道时效性的意义45

3.2.2 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46

3.3 新闻报道的误区47

3.3.1 新闻报道的过度娱乐化47

3.3.2 过度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47

3.3.3 人文关怀的缺失48

4 记者的修养50

4.1 记者的历史51

4.1.1 中国古代的办报历史51

4.1.2 近代报刊记者称谓的由来52

4.2 记者的责任52

4.2.1 采写新闻53

4.2.2 反映情况54

4.2.3 做群众工作55

4.3 记者的素质56

4.3.1 高尚的道德56

4.3.2 广博的知识57

4.3.3 熟练的技能59

4.3.4 诚挚的情感61

4.3.5 强健的体魄61

4.3.6 广泛的交往62

4.4 记者的地位63

4.4.1 “无冕之王”63

4.4.2 “新闻民工”64

4.5 记者的伦理价值观64

4.5.1 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65

4.5.2 忠于职守,拒绝腐败65

4.5.3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65

4.5.4 表达深切的人文关怀66

4.6 记者的禁区66

4.6.1 保守国家秘密67

4.6.2 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67

4.6.3 拒绝有偿新闻68

4.7 记者的误区68

4.7.1 误当媒介审判者68

4.7.2 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追求庸俗化、媚俗化69

4.7.3 由追求新闻作品的形象生动走向新闻文学化70

5 新闻采访的策划72

5.1 新闻敏感的源泉73

5.1.1 什么是新闻敏感73

5.1.2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74

5.2 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75

5.2.1 新闻线索的特点76

5.2.2 新闻线索的类型及其来源78

5.3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80

5.3.1 明确采访目的80

5.3.2 研究采访对象81

5.3.3 拟订采访提纲83

5.3.4 创造采访条件84

6 采访的实施与运作87

6.1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88

6.1.1 始终掌握采访主动权88

6.1.2 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89

6.1.3 采访提问应注意的问题90

6.2 开座谈会91

6.2.1 开座谈会的内涵91

6.2.2 开座谈会的特点92

6.2.3 开座谈会的原则93

6.3 强化现场观察93

6.3.1 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93

6.3.2 几种常用的观察方法95

6.4 重视听觉功能96

6.4.1 倾听的作用96

6.4.2 倾听的原则97

6.4.3 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97

6.5 固定采访档案98

6.5.1 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98

6.5.2 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99

6.5.3 采访笔记补充工作解析99

6.5.4 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和取舍100

6.5.5 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101

6.5.6 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101

6.6 打破采访僵局101

6.6.1 融洽采访气氛101

6.6.2 合理摆正相互之间的关系102

7 采访的后期处理104

7.1 仔细验证材料105

7.1.1 验证材料的重要性105

7.1.2 验证的内容106

7.1.3 验证材料的方法107

7.2 迅速整理笔记109

7.2.1 迅速整理笔记的原因109

7.2.2 整理笔记的步骤110

7.3 积累剩余材料110

7.3.1 积累剩余材料的原因110

7.3.2 积累资料的内容112

7.3.3 积累资料的方法113

7.4 认真提炼主题114

7.4.1 新闻主题114

7.4.2 新闻主题的提炼115

7.4.3 提炼主题要注意的问题117

8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121

8.1 人物新闻采访122

8.1.1 人物新闻采访的特点122

8.1.2 如何做好人物新闻采访123

8.2 人物通讯采访126

8.2.1 我国人物通讯发展的轨迹126

8.2.3 人物通讯采访应注意的事项128

8.3 人物专访136

8.3.1 专访的文体特征137

8.3.2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139

8.4 事件通讯采访141

8.4.1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141

8.4.2 事件通讯的采访技巧144

9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采访155

9.1 政治新闻采访156

9.1.1 政治新闻的含义及报道范围156

9.1.2 政治新闻的特点及采访要求157

9.1.3 政治新闻的采访原则162

9.2 会议新闻采访165

9.2.1 会议新闻的特点及分类165

9.2.2 会议新闻的社会影响力167

9.2.3 会议新闻采访的内容168

9.2.4 会议新闻的采访方法和原则168

9.3 军事新闻采访171

9.3.1 军事新闻及其采访特点172

9.3.2 军事新闻的采访内容及要求174

9.3.3 军事新闻的采访原则176

10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178

10.1 经济新闻采访179

10.1.1 经济新闻的类型及采访特点179

10.1.2 经济新闻的采访要求189

10.2 科技新闻采访191

10.2.1 科技新闻及其内涵192

10.2.2 科技新闻的采访特点192

10.2.3 科技新闻的采访原则192

11 文艺与体育类新闻采访196

11.1 文艺新闻采访197

11.1.1 文艺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技巧198

11.1.2 文艺新闻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时机198

11.2 体育新闻采访200

11.2.1 采访前资料准备要充足200

11.2.2 采访时提问要有专业意识200

11.3 文艺新闻采访案例分析201

12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203

12.1 社会新闻采访204

12.1.1 社会新闻的特点205

12.1.2 社会新闻的采访范围205

12.1.3 社会新闻的采访要求206

12.2 灾害新闻采访207

12.2.1 灾害新闻的类型及特点207

12.2.2 灾害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和发展历史208

12.2.3 灾害新闻的采访210

13 其他类型的新闻采访218

13.1 连续性报道采访219

13.1.1 连续性报道的内涵219

13.1.2 连续性报道的特点219

13.1.3 连续性报道的常用方式220

13.1.4 连续性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221

13.1.5 连续性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221

13.1.6 连续性报道的题材选择221

13.1.7 连续性报道采写应注意的原则222

13.2 批评性报道223

13.2.1 批评性报道的定义223

13.2.2 批评性报道的难点及应对策略224

13.2.3 批评性报道的正负效应225

13.2.4 批评性报道的采访策略226

13.3 深度性报道采访227

13.3.1 深度性报道的内涵227

13.3.2 深度性报道的特征228

13.3.3 深度性报道的常见方式228

13.3.4 深度性报道的采访要领231

13.4 广播电视与网络、手机新闻采访232

13.4.1 广播新闻采访概述232

13.4.2 电视新闻采访概述234

13.4.3 网络新闻采访概述235

13.4.4 手机媒体概述237

14 特殊采访240

14.1 面对官员241

14.1.1 注意只提采访对象才能作答的问题241

14.1.2 注意将问题化抽象为具体241

14.2 面对名人242

14.2.1 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242

14.2.2 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242

14.2.3 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242

14.2.4 学会随机应变242

14.3 面对被拒绝243

14.4 面对敏感问题246

14.5 面对谎言249

14.5.1 闭合式提问249

14.5.2 反问法249

14.6 面对敷衍250

14.6.1 采访对象敷衍的原因250

14.6.2 破解敷衍的策略250

14.7 信息公开的范围251

14.8 特殊采访提问的技巧253

15 隐性采访255

15.1 隐性采访的法理根基256

15.1.1 隐性采访的合法性256

15.1.2 防范隐性采访的负面效应257

15.2 隐性采访的运用259

15.2.1 隐性采访的运用范围259

15.2.2 隐性采访的操作原则261

15.2.3 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261

15.3 隐性采访的误区262

15.3.1 隐性采访的法律误区262

15.3.2 隐性采访的道德误区263

16 新闻风险的规避266

16.1 规避新闻风险的原则267

16.2 法律风险规避268

16.2.1 认真核实消息来源268

16.2.2 报道内容要客观真实268

16.2.3 报道方式应注重平衡269

16.2.4 收集保存好采访证据269

16.2.5 耐心接待,与人为善269

16.2.6 尽快调查,澄清事实269

16.2.7 注意事态变化,及时跟踪269

16.2.8 及时更正,赔礼道歉270

16.2.9 争取和解270

16.3 政治风险规避270

16.3.1 领导信息,严格“三查”270

16.3.2 职务次序,仔细核实270

16.3.3 重要活动,及时请示270

参考文献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