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何图更于程朱之外,复有论说乎?」 ——概说清代的义理学转型1

一、前言2

二、明清之际学术典范转移的历史条件5

三、在经典诠释基础上的新义理学13

(一)破与立——理学和清代新义理学间的紧张性13

(二)从理学到清代新义理学的「证体/实践」两种传统19

1.从「天理」到「事理、情理」的价值转移23

2.从「黜情」到「尊情」的情性观24

3.从「主观存养」到「客观事为」的工夫论27

4.从「守常」到「通变」的实践观28

5.从「义利之辨」到「义利合一」的自我追求29

四、戴震与孟、荀义理立场之比较31

(一)戴震「礼义为性」的性善立场32

(二)戴震「理气合一」、「形神不二」的天道观36

(三)戴震有别于荀子的「以学养智」工夫观38

五、近现代化思维的前概念——「乾嘉新义理学」之义理转型40

六、结语43

第二章 典范过渡——陈确的新理欲观与颜元的「实行」观61

一、前言62

二、陈确《大学辨》主张《大学》废经的影响65

三、陈确新理欲观对理学「去欲」主张之反命题67

四、陈确肯定士人营生的「治生论」与颜元「以义为利」的新义利观71

五、颜元强调习行经济的「实行」哲学77

六、宋明儒与清儒对「上达/下学」之学的畸轻畸重82

七、结语86

第三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汉宋之争」101

一、前言102

二、儒学的形上取向和经验取向两种义理类型105

三、儒学两种义理类型在清代的交锋——「汉宋之争」111

(一)方东树及《汉学商兑》鲜明的宋学立场112

(二)尊汉黜宋的乾嘉新义理学120

(三)从经典考据到哲学层次的「汉宋之争」126

1. 必也先正名126

2.清代「汉宋之争」的焦点130

四、结语142

第四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四书》诠释——以《论语正义》、《孟子正义》为观察对象161

一、前言162

二、清代的义理学转型及其意义164

三、发扬礼治理想的礼学传统170

四、兼重义利的「义利合一」观175

(一)清以前崇公抑私的义利观181

(二)清儒区别私、利、欲的「不害义」层次183

五、尊情尚智的道德观190

(一)尊情的情性观192

(二)绾合德、智的重智道德观199

六、通权达变——强调经验判断的道德观202

七、结语207

第五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文学之呼应——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观察对象227

一、前言228

二、清廷「崇儒重道」下僵化的「实用性」理学230

三、「天理↓情理」的思想变迁与《红楼梦》的阶级伦理反映233

(一)对以「天理」结合阶级伦理的绝对道德质疑235

(二)对「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伦理质疑238

(三)腐败儒教的形象描绘240

四、「存理灭欲↓通情遂欲」与《儒林外史》的名教虚伪刻划241

(一)揭露「存理灭欲」的名教腐败面244

1.假·虚伪士风的「假道学」刻划245

2.陋·腐儒庸俗迂陋的形象素描247

3.壞·劣恶宫绅的群像图写252

(二)从「儒士」到「名士」——人生价值之重新探索256

五、结语262

第六章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儒学之现代化273

一、前言274

二、明清思想变构的近现代化意义277

三、从经验视角切入的清学观察280

四、经验取向的清代新义理学287

(一)「理」的经验落实288

(二)阐扬自然人性论292

(三)反对道德的绝对主义297

五、结语300

第七章 翻过乾嘉新义理学又一页——从「变器」到「变道」的晚清现代化启蒙思潮309

一、前言309

二、康有为跨出封建藩篱的儒学现代化转向311

(一)「托古改制」的经世之学313

(二)《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对封建纲常之动摇318

(三)「援西入儒」之经典诠释现代化转向324

(四)创造性诠释与「尊儒?叛儒?」之辨327

三、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的新仁学思想331

(一)从阮元的「相人偶」仁论到谭嗣同的《仁学》新说332

(二)谭嗣同冲决封建网罗、强调平等精神的仁学观339

1.「道通为一」之平等强调340

2.「以仁黜礼」之纲常否定343

3.「崇奢黜俭」之富民主张346

四、结语350

第八章 结论:从「宋明理学」到「明清气学」的儒学嬗变365

一、总说「明清气学」365

二、「明清气学」对「宋明理学」的典范取代366

(一)张载的「气一元论」与「明清气学」368

(二)张载气论与「明清气学」殊异的时代课题与学术关怀372

(三)「明清气学」对「气质」之善的肯定与突破374

三、「乾嘉新义理学」对「明清气学」的突破与理论深化379

四、以「乾嘉新义理学」为主轴的「清代新义理学」388

(一)从「天理」到「事理」与「情理」的核心价值转换389

(二)强调礼治理想的「礼学」传统390

(三)从「黜情」到「尊情」的情性观391

(四)绾合德、智的「重智」道德观392

(五)从「求利害义」到「义利合一」的新义利观393

(六)从「主观存养」到「客观事为」的工夫论395

五、传统与现代交会的「清代新义理学」396

参考书目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