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教育学》参考资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教育学》参考资料
  •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教育学》参考资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本质1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本质1

目录1

二、什么是教育本质2

(一)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2

(二)教育本质应从教育的根本属性中去探讨19

三、教育规律27

(一)办教育必须探讨教育规律27

(二)对教育规律的几种看法27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3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3

第二章 教育目的33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38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43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涵义43

(二)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3

第三章 教师50

一、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50

(一)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50

(二)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劳动52

(三)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54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54

(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远大的革命理想54

(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56

(三)高尚的道德情操57

(四)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巧60

三、教师的地位与威信63

(一)教师的地位63

(二)教师的威信64

第四章 教学内容67

一、国内有关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探讨67

(一)研究教学内容的重要性67

(二)如何研究和编制学校课程内容68

(三)中小学课程内容更新的问题71

(一)关于课程改革问题75

二、国外有关教学内容研究和改革的动向75

(二)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科目结构问题77

(三)改革学校课程内容的必然性79

第五章 教学过程82

一、教学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82

(一)教学82

(二)智力、能力、智能和才能82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83

三、教学过程的几个关系89

(一)对教学规律的认识89

(二)教学过程的几个关系96

四、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阶段99

(一)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99

(三)对传统教学过程阶段论的评价100

(二)根据教学实践,分类理解教学阶段100

第六章 教学原则104

一、什么是教学原则104

二、中外教育家对教学原则的几种提法107

(一)我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学原则的几种提法107

(二)国外教育家对教学原则的几种提法107

三、我国对教学原则体系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114

四、对教学原则问题的评论118

(一)对赞科夫提出的教学原则的评论118

(二)对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的评论119

第七章 教学方法121

一、教学方法的意义和作用121

(一)着眼于学生的“学”124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124

(二)教师管教又管学126

(三)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127

三、几门主要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137

(一)语文教学137

(二)数学教学141

(三)外语教学143

第八章 教学形式145

一、国外关于教学组织形式问题的评论145

二、国外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147

三、课的类型、课的环节149

(一)备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阶段152

四、教学工作的几个基本环节152

(二)对上课的若干要求157

(三)家庭作业的意义和特点158

(四)国外关于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159

第九章 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162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的思想教育162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162

(二)我国青年的思想教育164

二、德育的概念167

三、德育的意义168

(一)德育的价值168

(二)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168

(三)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169

(四)加强德育的现实意义171

四、德育的任务173

(一)德育任务的概念173

(二)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173

五、德育的内容175

(一)德育内容的概念和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175

(二)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175

(三)德育的两项重要内容177

(四)德育内容的安排183

第十章 德育过程及其特点186

一、我国古代教育家论德育过程186

二、国外学者论德育过程190

(一)学术会议上的几种意见194

三、我国当前对德育过程和特点的几种认识194

(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过程的性质及其特点196

(三)德育过程的若干特点197

(四)品德教育过程和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98

(五)对德育过程的探讨200

(六)德育过程的三要素及其本质201

(七)德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施过程201

四、我国当前对德育规律的几种认识203

(一)学术会议上的几种意见203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204

(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过程和规律206

(四)德育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207

(五)个体同社会群体和谐统一的规律208

第十一章 德育原则209

一、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09

(一)社会主义时期需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209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210

(三)学校要加强共产主义教育211

二、正面教育和知行统一原则212

(一)正面教育原则的几种提法212

(二)古今中外教育家论知行统一原则213

三、新时期的德育及当代中学生思想特点216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特点初探216

(二)当代中学生思想特点的探讨218

(一)“爱”与“严”的讨论221

四、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221

(二)教育家论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223

(三)特级教师谈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224

五、关于集体性和教育、自我教育统一性原则226

(一)什么是集体226

(二)集体性原则是共产主义德育的基本原则228

(三)怎样组织集体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229

(四)何谓自我教育231

(五)怎样培养自我教育能力233

第十二章 德育途径、方法234

一、德育的途径……………………………………(234)234

(一)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234

(二)寓德育于学校的各种活动之中237

(三)社会调查与生产劳动238

(四)班主任工作与德育的实施239

二、德育方法240

(一)示范240

(二)说服243

(三)练习244

(四)自省与自讼245

(五)奖惩247

第十三章 班主任工作249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249

二、班主任的条件和职责250

(一)班主任的条件250

(二)班主任的职责252

三、班主任工作的规律、原则和方法254

(一)班主任工作的规律254

(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260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261

(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266

第十四章 体育与卫生268

一、体育的本质268

二、体育的意义与作用269

(一)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69

(二)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础275

三、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275

四、体育课教学276

五、课外体育活动279

六、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280

七、学校卫生的内容280

(一)作息卫生280

(二)教学卫生282

(三)体育锻炼卫生285

(四)营养卫生286

(五)学校环境、设备的卫生要求288

第十五章 美育291

一、美育的概念及特点291

(一)美育的概念291

(二)美育的特点292

(一)美育的地位293

二、美育的地位和作用293

(二)美育的作用296

三、美育的任务和内容298

四、美育的途径和方法300

第十六章 基本生产技术教育306

一、综合技术教育306

(一)什么是综合技术教育306

(二)综合技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306

(三)综合技术教育的原则、内容310

二、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314

(一)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314

(二)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的任务、内容和途径319

(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可能性322

第十七章 学校、家庭、社会322

一、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322

(二)如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324

(三)做自觉的学校教育工作者327

二、家庭教育327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327

(二)对家庭教育的要求330

(三)学校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332

三、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334

(一)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关怀重视334

(二)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335

(三)校外教育的特点336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