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2578879.jpg)
- 靳玉乐,易连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学的本质及功能3
第一章 教育学是什么3
第一节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3
第二节 教育学的基本假设、基本问题、基本范畴5
第三节 教育学的属性8
第四节 当代教育学研究的发展12
第五节 教育理论突破学科界限的综合性创新17
第二章 教育学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23
第一节 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含义24
第二节 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根据30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与教育学的多元化存在36
第三章 教育人性化思潮论略40
第一节 教育人性化思潮兴起的复杂背景40
第二节 教育人性化思潮的基本特征46
第三节 对待教育人性化思潮应有的科学态度55
第四章 教育导向人生的精神幸福:至善·和美·快乐·自足64
第一节 教育导向人生精神幸福的意义65
第二节 教育导向人生至善68
第三节 教育导向人生和美71
第四节 教育导向人生快乐74
第五节 教育导向人生价值的自足78
第二部分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85
第五章 田野考察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85
第一节 人类学视野中的田野调查法85
第二节 用人类学的眼光考察教育——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田野考察法87
第三节 田野考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操作——如何做质的研究?88
第六章 质性研究伦理审查之文化适应性分析121
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起源、特征以及与伦理的关系121
第二节 质性研究中伦理审查的发展及其制度化123
第三节 质性研究伦理审查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困境124
第四节 质性研究中伦理审查的文化适应性127
第七章 职前教师教育运用叙事研究的国际经验130
第一节 叙事、教育叙事和叙事研究的缘起131
第二节 教育叙事和叙事研究作为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媒介132
第三节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运用教育叙事和叙事研究的必要性135
第四节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运用教育叙事和叙事研究的可行性137
第八章 我国教育研究自主创新的入口——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综论140
第一节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缘起与发展141
第二节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的特征144
第三节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和程序146
第四节 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148
第五节 引鉴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现实意义151
第六节 展望艺术取向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式发展154
第三部分 变革与挑战159
第九章 教育变革的背景与走向159
第一节 教育变革的社会背景159
第二节 教育发展的新型动力166
第三节 教育变革的基本走向172
第十章 网络中的教育变革与影响184
第一节 网络及其教育功能185
第二节 信息及其教育突破193
第三节 网络中的教育变革206
第四节 网络中的教育解困222
第十一章 新媒体时代下的学校德育危机与应对224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224
第二节 遭遇挑战的学校德育226
第三节 学校德育应对策略思考228
第四部分 当代学校德育改革233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的范式转换与现代诠释233
第一节 范式解读与道德教育研究价值取向反思233
第二节 文化的独特性与范式转换的差异性236
第三节 科学共同体的重新定位与学术队伍建设238
第四节 挑战与机遇: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239
第十三章 传统道德的生命内涵与“生命·实践”道德体系的现代构建241
第一节 现实社会中“道德”意义的异化241
第二节 回归生活世界的世纪呼唤242
第三节 传统道德之生命意义解读243
第四节 “生命·实践”之道德体系构建:传统道德的现代演绎245
第五部分 课程与教学理论改革253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中国课程改革253
第一节 中国课程改革的后现代背景254
第二节 中国课程改革的后现代精神258
第三节 中国课程改革的后现代实践263
第四节 结论268
第十五章 试析三类教学目标的实践意义及实现策略269
第一节 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含义269
第二节 三类教学目标的实践意义分析271
第三节 教师把握三类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274
第十六章 超越教学中的二元对立278
第一节 超越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确立智慧性教学观279
第二节 超越专家与新手的对立:形成教师共同体282
第三节 超越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确立多元教学知识观285
第十七章 论教学知识289
第一节 教学知识的缘起与意蕴289
第二节 教学知识(结构)观的演变290
第三节 教学知识的多维表征295
第六部分 教育经济与法律305
第十八章 价值·资源·效率——教育研究的经济学视野305
第一节 教育有何经济价值?305
第二节 谁为教育提供充足资源?310
第三节 如何有效使用教育资源?318
第十九章 尊重和保障公民学习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基础326
第一节 教育制度变革的核心是教育关系的重新调整326
第二节 对受教育权的误读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制度因素327
第三节 保障学习权是教育制度变革的方向331
第二十章 改革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促进教师质量提升333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存在的问题333
第二节 改革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建议336
参考文献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