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尼勒克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尼勒克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2576148.jpg)
- 蔡钧枢,黄启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70页
- 文件大小:201MB
- 文件页数:6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尼勒克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建置 区划第一章 区域与建置52
第一节 区域52
第二节 建置沿革52
第二章 行政区划53
第一节 苏木制和千户制53
第二节 区乡制54
第三节 社镇制54
第四节 镇乡村制55
第三章 乡(镇)场概况56
第一节 尼勒克镇56
第二节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56
第三节 苏布台乡58
第四节 喀拉苏乡59
第五节 加哈乌拉斯台乡60
第六节 尼勒克乌赞乡61
第七节 克令乡62
第八节 乌拉斯台乡63
第九节 胡吉尔台乡64
第十节 喀拉托别乡65
第十一节 木斯乡66
第二编 自然环境68
第一章 地质地貌68
第一节 地质68
第二节 地形70
第三节 地貌70
第三章 气候72
第一节 气候特征72
第二节 日照72
第三节 气温73
第四节 降水蒸发75
第三章 水文76
第一节 地表水76
第二节 地下水80
第四章 自然资源81
第一节 矿藏资源81
第二节 生物资源84
第三节 土地85
第五章 自然灾害87
第一节 地震87
第二节 雹灾88
第三节 霜冻89
第四节 洪灾90
第五节 旱灾91
第六节 虫害鼠害92
第七节 风灾雷击92
第三编 人口94
第一章 人口变化94
第一节 机械增长94
第二节 自然增长96
第二章 人口密度、分布97
第一节 人口密度97
第二节 人口分布98
第三章 人口构成99
第一节 性别构成99
第二节 民族构成100
第三节 年龄构成10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1
第四章 计划生育102
第一节 晚婚晚育102
第二节 节制生育102
第三节 基层计划生育组织及工作103
第四编 牧业106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106
第一节 牧业社会主义改造106
第二节 牧业联产承包责任制107
第二章 草场108
第一节 草场概况108
第二节 草场保护、改良111
第三章 畜禽品种115
第一节 家畜115
第二节 家禽121
第四章 品种改良123
第一节 伊犁马改良123
第二节 新疆褐牛改良127
第三节 新疆细毛羊改良130
第五章 畜牧业区划132
第一节 南部阿布热勒山新疆细毛羊区132
第二节 东北部博罗科努山养牛养蜂区133
第三节 西北部科古尔琴山南麓羊牛区134
第四节 河谷平原农牧林畜禽区134
第六章 疫病防治135
第一节 传染病135
第二节 寄生虫病140
第七章 牧业基本建设142
第一节 草场围栏143
第二节 牧民定居143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143
第四节 其他基本建设143
第八章 经营管理144
第一节 机构144
第二节 效益149
第五编 农业15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54
第一节 私有制154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155
第三节 公有制155
第二章 耕地及农作物156
第一节 耕地156
第二节 农作物156
第三章 作物栽培159
第一节 耕作制度159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159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160
第四章 经营管理161
第一节 农业区划161
第二节 产值产量164
第三节 管理机构165
第六编 林业168
第一章 森林资源168
第一节 山区天然林168
第二节 河谷次生林169
第三节 平原人工林169
第四节 低山灌木林169
第二章 植树造林170
第一节 种苗170
第二节 人工造林171
第三章 森林保护174
第一节 颁发国有林权证174
第二节 护林防火174
第三节 查处毁林案件175
第四节 林木病虫害及防治175
第四章 山区天然林经营管理176
第一节 资源林政管理176
第二节 林地及林木采伐177
第三节 木材运输检查177
第五章 机构队伍1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7
第二节 林场178
第七编 水利180
第一章 灌区180
第一节 喀拉托别灌区181
第二节 团结灌区181
第三节 克令灌区181
第四节 吉仁台灌区181
第五节 尼勒克乌赞灌区182
第六节 加哈乌拉斯台灌区182
第七节 其他灌区182
第二章 水利工程183
第一节 渠首工程183
第二节 输水工程183
第三节 给水工程190
第四节 提水工程191
第三章 防洪抗旱194
第一节 防洪194
第二节 抗旱195
第四章 经营管理195
第一节 机构195
第二节 灌溉工程管理197
第三节 给水工程管理197
第八编 农牧业机械200
第一章 机构200
第一节 行政机构200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201
第二章 农牧业机械202
第一节 农业机具202
第二节 农业机械203
第三节 畜牧业机械205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205
第三章 经营管理207
第一节 经营体制207
第二节 农机管理208
第九编 屯垦212
第一章 清代回垦212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212
第一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212
第二节 新疆军区屯垦213
第三章 垦区单位简介213
第一节 新疆军区尼勒克军马场213
第二节 农四师七十一团喀英德焦化厂215
第三节 农四师七十二团煤矿216
第四节 农四师七十九团场216
第十编 工业218
第一章 工业体制218
第一节 私营工业体制218
第二节 公私合营国营和集体工业体制218
第二章 行业结构219
第一节 能源工业219
第二节 建材工业223
第三节 采矿业225
第四节 建筑业225
第五节 加工业226
第六节 制造业227
第七节 机构修配业229
第八节 印刷业229
第三章 经营管理230
第一节 管理制度230
第二节 管理机构231
第三节 效益231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236
第一节 公路236
第二节 桥梁238
第三节 隧道240
第四节 运输241
第五节 管理243
第二章 邮电244
第一节 机构244
第二节 邮政245
第三节 电信247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镇建设250
第一节 城市沿革及规划250
第二节 房建251
第三节 道路桥涵254
第四节 公共设施256
第二章 乡镇建设257
第一节 乡村规划257
第二节 乡村建设258
第三章 环境保护258
第一节 废气治理259
第二节 废水治理260
第三节 废渣治理261
第四节 环境绿化262
第四章 管理2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2
第二节 经济效益263
第十三编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政267
第一节 财政收入267
第二节 财政支出269
第三节 财政管理271
第二章 税务274
第一节 税制 税种274
第二节 税收276
第三节 税务管理277
第三章 金融279
第一节 金融机构279
第二节 货币281
第三节 储蓄存款282
第四节 信贷283
第五节 金融管理284
第四章 保险286
第一节 保险业务286
第二节 经营管理287
第十四编 商业290
第一章 商业体制及经营290
第一节 私营商业290
第二节 国营商业292
第三节 集体商业305
第二章 商业管理308
第一节 机构308
第二节 财务经营管理308
第三节 仓储管理309
第四节 运输管理310
第十五编 粮油313
第一章 机构31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粮食机构313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粮油机构313
第二章 粮油购销314
第一节 征购314
第二节 销售316
第三章 粮油仓储320
第一节 仓库320
第二节 储粮管理320
第四章 加工321
第一节 粮油加工321
第二节 饲料加工322
第十六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324
第一节 编制计划324
第二节 计划执行与检查326
第三节 计划管理327
第二章 统计327
第一节 机构队伍327
第二节 统计范围与宣传328
第三节 专项统计调查32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329
第一节 市场管理329
第二节 合同管理332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333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335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336
第六节 管理机构337
第四章 物价3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8
第二节 物价监督338
第三节 工农牧产品比价339
第四节 主要农牧产品价格341
第五节 主要工业产品价格344
第五章 计量管理346
第一节 机构队伍346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346
第三节 计量检定349
第四节 产品质量检验350
第六章 审计管理350
第一节 机构350
第二节 审计调查350
第三节 专案审计351
第七章 土地管理352
第一节 机构352
第二节 土地权属管理353
第三节 土地征用、划拨353
第四节 土地监察与纠纷处理354
第十七编 政党 社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尼勒克县地方组织3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尼勒克县委员会356
第二节 组织建设360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365
第四节 部门工作36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巩哈县地方组织37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巩哈县县党部375
第二节 组织活动375
第三章 社会团体375
第一节 工人组织375
第二节 青年组织377
第三节 妇女组织379
第四节 农民组织381
第五节 工商组织381
第六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381
第七节 文化团体382
第八节 其他团体382
第四章 重大政事383
第一节 清匪反霸38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383
第三节 抗美援朝384
第四节 “三反”“五反”384
第五节 “肃反”“审干”385
第六节 整风反右386
第七节 大跃进387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87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389
第十节 平反冤假错案392
第十一节 改革开放393
第十八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权力机构396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396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96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01
第四节 民主选举402
第二章 行政机构404
第一节 县级机构404
第二节 职能部门407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412
第一节 参议会412
第二节 县政协机构413
第三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议413
第四节 参政议政416
第十九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劳动422
第一节 机构422
第二节 劳动管理422
第三节 劳动保护424
第二章 人事425
第一节 机构425
第二节 干部队伍425
第三节 职称改革430
第四节 人才交流432
第五节 编制工作433
第三章 工资 福利433
第一节 工资制度433
第二节 调资434
第三节 福利435
第四节 离退休435
第二十编 民政438
第一章 拥军优属438
第一节 拥军438
第二节 优属440
第二章 抚恤444
第一节 烈士抚恤444
第二节 牺牲、病故人员抚恤445
第三节 残废人员抚恤445
第三章 安置445
第一节 复、转、退伍军人的安置445
第二节 支边青年安置447
第三节 精简下放干部、职工安置447
第四节 自流人员安置448
第四章 社会救济448
第一节 救灾448
第二节 救济450
第五章 扶贫452
第一节 机构452
第二节 扶持农牧民453
第三节 扶持工矿企业454
第四节 扶持重点开发项目455
第六章 其他民政工作456
第一节 社会福利456
第二节 婚姻登记457
第二十一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460
第一节 机构460
第二节 治安管理461
第三节 户政管理464
第四节 刑事侦破466
第五节 特种行业管理468
第六节 外事管理468
第七节 专项斗争和“严打”469
第八节 预审和监所管理471
第九节 消防管理474
第十节 交通监理475
第十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76
第二章 检察477
第一节 机构477
第二节 检察工作478
第三章 审判482
第一节 机构482
第二节 审判制度483
第三节 审判业务484
第四章 司法行政487
第一节 机构487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488
第三节 人民调解489
第四节 公证489
第五节 律师工作489
第二十二编 军事492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492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492
第二节 县武警中队493
第二章 驻军494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49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494
第三章 兵役 民兵494
第一节 兵役494
第二节 民兵495
第四章 战事496
第一节 加哈乌拉斯台首举义旗496
第二节 加哈乌拉斯台山二战大捷497
第三节 三区革命游击队攻克巩哈县城497
第四节 县城保卫战498
第二十三编 教育501
第一章 普通教育501
第一节 幼儿教育501
第二节 小学教育502
第三节 中学教育514
第二章 成人教育518
第一节 扫除文盲518
第二节 职工培训520
第三章 教师522
第一节 教师队伍522
第二节 师资培训523
第四章 教育管理5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6
第二节 学制526
第三节 学校设施526
第四节 勤工俭学527
第五节 教学管理528
第二十四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队伍532
第一节 科技机构532
第二节 科技队伍533
第二章 科技普及534
第一节 农牧业技术推广534
第二节 工业技术改造534
第三章 科技成果535
第一节 科技项目535
第二节 科技论文539
第三节 科技书籍出版539
第四章 其他科技工作541
第一节 地震监测541
第二节 气象测报541
第二十五编 文化544
第一章 文化艺术544
第一节 机构544
第二节 群众文化546
第三节 文学艺术548
第四节 电影550
第五节 图书551
第二章 广播 电视553
第一节 广播553
第二节 电视554
第三章 档案555
第一节 县档案馆555
第二节 机关档案工作556
第三节 档案队伍556
第四章 文物古迹556
第一节 古遗址556
第二节 岩画 石刻文558
第三节 重要文物558
第四节 旅游胜地559
第五节 纪念地563
第二十六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566
第一节 机构566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568
第三节 卫生防疫568
第四节 医疗570
第五节 医药571
第六节 妇幼保健572
第七节 医疗制度572
第二章 体育573
第一节 群众体育573
第二节 民间体育活动574
第三节 县业余体校575
第四节 学校体育577
第五节 管理578
第二十七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580
第一节 哈萨克族580
第二节 汉族584
第三节 维吾尔族585
第四节 回族587
第五节 蒙古族589
第六节 锡伯族593
第二章 宗教595
第一节 伊斯兰教595
第二节 藏传佛教596
第三节 其他宗教597
第四节 宗教管理597
第五节 宗教教育598
第二十八编 精神文明第一章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600
第一节 民族团结 军民团结 兵团与地方团结协作600
第二节 拥政爱民 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601
第三节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602
第二章 社会新风603
第一节 维护团结主旋律603
第二节 见义勇为605
第三节 助人为乐607
第二十九编 人民生活第一章 农牧民生活610
第一节 收入610
第二节 消费611
第三节 储蓄611
第四节 家庭耐用品拥有量611
第二章 城镇人口生活613
第一节 收入613
第二节 消费613
第三十编 人物616
第一章 人物传616
第一节 烈士传616
第二节 名人传622
第二章 名人简录633
第三章 名表638
第一节 烈士表638
第二节 名人表642
附录650
一、1995~1997年经济概况650
二、教育652
三、人民生活653
四、重大政事653
五、1995~1999年尼勒克县六套班子领导人661
六、古诗文辑录664
后记666
修志机构及成员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