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 十四所高等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5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5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特点8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途径9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16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6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特征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及其补充经济形式27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27

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31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3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36

一、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产生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36

二、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3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物质利益关系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要素结合的特点40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要素40

二、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要素的结合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46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46

二、社会主义劳动日50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53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分工和协作的性质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的分工和协作5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分工和协作的形式5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61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本质61

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的体系62

三、正确处理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64

第三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67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及其客观性67

二、社会主义劳动者物质文化需要的结构70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73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统一性73

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途径74

三、扩大消费服务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和需要的关系81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需要的直接联系81

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需要之间的矛盾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85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特点和要求85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导作用8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90

一、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90

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形式92

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94

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98

一、经济比例体系98

二、农轻重比例是最基本的比例101

三、影响经济比例变动的因素1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108

一、国民经济计划的客观依据108

二、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任务112

三、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114

四、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原则1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意义12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与货币1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然性122

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特点126

二、发展商品生产的重大意义1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131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两个属性131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35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价值量13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13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和特点138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140

三、我国的人民币14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1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147

第二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49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149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156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1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价格160

一、社会主义国家制定计划价格的依据160

二、正确确定商品的比价,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和流通167

三、价格的基本稳定和合理调整168

第七章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1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资金170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170

二、社会主义企业资金1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174

一、资金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74

二、资金循环的三种形态176

三、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特点概述1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178

一、资金周转178

二、企业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180

三、固定资金周转及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意义和途径182

四、流动资金周转186

五、生产资金的总周转188

第四节 宏观经济状况与企业资金周转190

一、宏观经济比例与资金周转190

二、调整产业结构与加速资金周转191

三、利用经济杠杆,加速资金周转192

四、改进储运方式,加速资金周转193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关系1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必要性194

一、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实质194

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客观依据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关系的基本内容198

一、国家的统一计划领导权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199

二、国家、企业、劳动者的经济责任200

三、国家、企业、劳动者的经济利益202

第三节 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核心204

一、社会主义经济效益204

二、衡量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指标206

三、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209

四、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盈利算213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核算213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盈利核算216

第五节 社会主义集体企业经济核算的特点219

一、集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219

二、集体企业的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219

三、农业集体经济核算的特点220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2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222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渠道227

一、我国商品流通的渠道227

二、商品购销活动的形式232

三、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23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236

一、社会主义商业流通费用236

二、社会主义商业利润239

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领域的供求规律241

一、商品供求矛盾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主要矛盾241

二、商品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规律243

三、商品供求规律的要求和作用245

四、运用商品供求规律,实现商品供求平衡246

第五节 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248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必要性248

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250

三、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形式253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和信贷2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255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流通的客观必然性255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256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2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信贷26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信贷的必要性263

二、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和特点265

三、社会主义信贷的形式267

四、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269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利息的本质2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利息和利息率272

二、社会主义利息的经济杠杆作用273

三、社会主义的利息率2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银行275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275

二、社会主义银行的职能和作用277

三、社会主义金融体系281

第五节 信贷资金的平衡282

一、信贷平衡在国民经济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282

二、实现信贷资金平衡的途径285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含义286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8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财政28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288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2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293

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财政299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特征299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和作用302

三、社会主义税收305

四、社会主义国家预算308

第四节 财政资金的平衡310

一、财政资金平衡的重要意义310

二、财政赤字的危害性311

三、财政收支平衡的实现31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3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14

一、社会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的个人消费品314

二、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3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和作用318

一、按劳分配规律的基本要求318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320

三、坚持按劳分配,加强政治思想工作323

第三节 按劳分配实现的形式325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奖金和津贴325

二、农业集体经济的劳动报酬形式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基本特征33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335

一、社会主义物质资料的再生产336

二、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再生产337

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340

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40

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34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345

一、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及其实现条件345

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347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35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基金及其使用35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基金及其使用353

三、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矛盾统一关系354

四、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55

五、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6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综合平衡361

第十四章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3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366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点366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不同点3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374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37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378

一、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378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379

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