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刘瑞龙文集 第三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刘瑞龙文集 第三卷
  • 刘瑞龙著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刘瑞龙文集 第三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

驳“江南农村无封建”——对江南农村情况的分析(1950年3月)3

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1950年4月9日)10

华东一年来的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12

华东土地改革运动初步总结(1951年12月)18

华东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及其初步经验(1952年6月)30

关于农业建设第四师屯垦情况的报告(1952年8月27日)47

对于华东国营农场工作的几点意见(1952年9月27日)53

关于四年来农业生产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方针任务(1953年12月)66

积极参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是农村青年的光荣任务(1954年3月)78

中国农业访问团在缅甸(1955年7月)83

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1955年8月)87

争取农业全面增产保证社员增加收入(1956年6月20日)92

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所提问题的答复(1957年4月15日)99

继续办好高等农业学校(1957年8月16日)107

全国养猪重点县座谈会总结报告(1957年10月)114

在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议上的发言(1957年11月4日)126

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保证山区、丘陵区农牧业的发展(1957年12月4日)135

推广各种有效措施实现水土保持的更大发展(1957年12月)146

摸清土壤底细,充分发挥土壤的增产潜力(1958年11月5日)148

搞好麦田管理、春耕准备工作,掀起积肥高潮(1959年1月10日)156

论争取小麦更大丰收(1959年2月)161

水稻插秧机的革命意义(1960年3月21日)167

继续大规模地开展水土保持运动(1960年)172

让土壤科学为农业持续增产服务(1960年6月)174

做好农业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964年6月1日)181

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科学技术顾问组长会议上的讲话(1979年7月22日)186

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意见(节选)(1979年8月)191

农业科学研究为农业现代化服务(1979年)196

《农业“八字宪法”浅说》1979年版单行本编者的话202

农业“八字宪法”浅说(1979年)204

第一部分204

因地制宜地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204

第二部分213

第一章 土213

一、“八字宪法”土是基础213

二、土壤的本质特性是肥力214

三、普查土壤,合理利用土地217

四、改良土壤,建设高产稳产农田220

五、合理耕作,用地养地结合226

第二章 肥229

一、肥料是植物的粮食229

二、广开肥源,增积肥料231

三、合理施肥,提高肥效236

第三章 水240

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40

二、依靠群众,除害兴利241

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244

四、合理灌溉,经济用水246

第四章 种250

一、良种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250

二、充分利用现有良种,不断选育接班品种253

三、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良种推广工作261

第五章 密266

一、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266

二、合理安排作物种植密度267

三、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270

第六章 保275

一、加强植物保护,同灾害作斗争275

二、防治病虫害的途径与方法276

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80

四、预防灾害性天气283

第七章 管286

一、加强田间管理,力争当年增产286

二、掌握季节,不违农时288

三、巧用肥水,促控结合290

四、中耕锄草,精耕细作293

第八章 工296

一、改革工具,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296

二、农业机械化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298

三、按照不同地区特点发展农业机械化300

四、把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结合起来303

五、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农机作用305

第三部分306

第九章 光能利用306

一、农业生产离不开太阳光能306

二、影响光能利用效率的因素308

三、对几个光能利用效率问题的分析309

四、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可行途径312

第十章 农业气象313

一、农业生产的尖兵313

二、宝贵的科学遗产314

三、丰富的气候资源316

四、趋利避害夺丰收319

五、科学种田的参谋322

六、用人工影响天气325

《中国农谚》序(1980年5月)328

上海市郊区农业调整中的两个问题(1980年7月27日)331

正确对待中国的农业历史遗产(1980年10月24日)336

关于南通、盐城地区商品棉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1980年11月19日)345

在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1981年1月)358

《多熟种植》序(1981年4月23日)362

春节家庭座谈会(1982年1月25日)366

对“明天”的两种理解(1982年5月)374

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1983年5月13日)375

《中国农业浅说》1984年版单行本编者的话(1983年7月)379

中国农业浅说》1984年版单行本后记(1984年9月)381

中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庆祝建国35周年(1984年10月)383

发展农史科学研究 培养农史人才(1984年12月5日)388

学习丁颖的高尚品德和治学精神——为纪念丁颖教授逝世20周年而作(1984年12月)392

试论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我国农业现代化398

与子女谈婚姻406

学习孙冶方“最小最大”观点,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08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编好两本书410

论农业(1986年3月)424

学习邓子恢农业思想的初步体会(1986年8月17日)434

学习梁家勉的治学精神(1988年5月)438

农史科学如何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若干设想(1988年5月)441

中国农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闭幕词(1988年5月23日)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