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技术与艺术之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旭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834326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教师-素质-师资培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在技术与艺术之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教师专业化在路上1
观念篇13
第一章 关于理解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方法论的反思13
第一节 过往“教师”中技术论与艺术论的冲突14
一、方法论及其意义略议14
二、“清单”中“教师”的方法论16
三、技术论与艺术论立场的对立及其影响20
第二节 技艺一体论的教师专业素质观24
一、技艺一体论立场的提出24
二、技艺一体论下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25
三、技艺一体论下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性29
第二章 三维两层教师专业素质结构32
第一节 从平面到立体的“结构”32
一、过往教育中“结构”的平面性32
二、教育中立体性“结构”的探索36
第二节 传统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观反思38
一、传统的教师专业素质平面结构观38
二、教师专业素质平面结构观的影响41
第三节 教师专业素质三维两层结构43
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三维44
二、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两层49
三、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三维与两层的内在联系52
四、教师专业素质三维两层结构的特点53
第三章 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构想55
第一节 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的讨论缘由55
一、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的含义55
二、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的意义62
第二节 构想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的依据70
一、理论性依据70
二、现象性依据73
第三节 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指标体系构想75
一、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的基本原则75
二、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标准(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专业内容)指标体系77
现实篇83
第四章 教师的教育专业观念阻隔83
第一节 宏观教育观念零散、肤浅83
一、对教育热点现象认识肤浅84
二、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的教育观念零散88
三、教育研究领域的教育观念模糊92
第二节 微观教育观念片面、僵化96
一、教育现象中的理性淡薄96
二、对不同领域教育的关系认识紊乱98
三、教育行为缺乏依据101
第五章 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断裂107
第一节 教育专业程序性知识发展方向扭曲108
一、教育专业程序性知识淡漠108
二、教育专业程序性知识僵化110
第二节 教育专业技能低弱111
一、教学设计技能随意111
二、教学实施技能陈旧115
三、教学常规技能粗糙117
四、教学评价技能单调119
第六章 教师的教育专业情感仿徨121
第一节 教师教育专业情感脆弱121
一、教师职业价值观紊乱122
二、教师专业态度消极125
三、教师行为动机分裂128
第二节 教师专业情感淡薄129
一、教师教学投入度低129
二、教师道德失范132
三、教师职业规划低效134
改革篇139
第七章 营造健康的教师教育改革环境与制度139
第一节 营造有利于实现教师专业理念的文化与环境139
一、营造有利于实现教师专业理念的学校外部环境140
二、打造积极开放自由的校园内部文化143
三、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师群体文化146
第二节 建立和谐的宏观教师教育决策机制149
一、加强政策决策者和研究者的沟通149
二、重视与教师对话,让教师参与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150
三、注重教师教育政策的评价与监控151
第三节 优化微观教师教育体制152
一、微观教师教育体制分析152
二、我国微观教师教育体制优化策略157
第八章 技艺一体地改革教师培养模式160
第一节 科学地把握教师教育价值取向160
一、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分析161
二、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协调162
第二节 合理地确立教师培养目标163
一、良好教师培养目标的特征164
二、教师培养目标的确立168
第三节 整体设计教师培养课程内容体系170
一、整体通融地架构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171
二、从多方面来源选择教师培养课程内容174
三、以教育活动过程为中心组织教师培养课程内容175
第四节 综合性优化教师培养教学方式176
一、在培养体系上,加强“院”“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176
二、在教学方式上,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178
第五节 综合性开展教师培养质量评价181
一、理论性评价与操作性评价相结合181
二、阶段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相结合182
第九章 教学取向地促进教师校本发展185
第一节 专业化确立培训目标185
一、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186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187
三、健全教师的专业情意188
第二节 一体化设计培训内容190
一、培训构架以整体、融合的思维统整理论与行动的关系190
二、培训内容达到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行动知识的有机融合191
三、以受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组织培训内容的中心192
第三节 多样化选择培训方式193
一、强化受训教师的教师主体意识193
二、增强受训教师的教育阐释力195
三、提高受训教师的教育行动能力196
第四节 强化教师的教育研究素质197
一、对教师教育研究的再认识197
二、教育和教师需要教育研究199
三、多策略提高教师教育研究水平203
参考文献213
后记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