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原崛起 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原崛起 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0217587.jpg)
- 河南省记者协会报纸理论工作委员会,河南日报理论部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5867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384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1406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河南省-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原崛起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3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王全书3
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李学斌5
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李新民7
正确认识确立中原崛起总目标的重要意义&喻新安 王亚明 高树印 王作成10
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14
科学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存生教授&白全贵17
扬起自主创新的风帆——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一席谈&崔同21
论实现中原崛起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原崛起课题组24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实现中原崛起课题组30
求真务实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要求&何平36
论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张占仓40
实施平安崛起战略 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宋璇涛47
实现中原崛起,领导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崔振兴52
中原崛起与文化建设&实现中原崛起课题组55
文化是中原城市群的精髓&李兵61
中原崛起呼唤建设大郑州&实现中原崛起课题组62
中原崛起,以人为本&韩斌68
关于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原崛起服务的思考&吴宝志72
中原崛起与循环经济&河南财经学院、河南日报课题组77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安阳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温建设84
科学发展是方略——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想&中原城市群研究课题组90
城市群形成的驱动机制&刘静玉 程善光93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认识问题&杨承训 郭军9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孙丽新 张国鄞99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张建国100
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卢先福 宋福范103
驾驭市场经济是首要考验&李太淼 王桂梅108
驾驭能力的“百姓标准”&陈学桦111
先进文化: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丁素 杨翰卿112
产权改革与百姓利益——十问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刘玉梅114
用新的视角评判河南经济发展&喻新安117
顺应宏观调控 加快河南发展&高树印118
解读公共财政&高培勇121
从资本经营观看经营成果要素概念&梁丽娟122
浙江之石可以攻“豫”&周旭霞124
深化认识是坚持“三放”的前提&程传兴125
清障与监管并重&李学斌127
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王英超128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杨龙驰129
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王永苏130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再上新台阶&仉建涛132
抓住发展新机遇&张玉麟133
银行业的责任&陈益民135
抓住机遇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张远达136
政府要做好裁判&汪远思137
以科学的态度招商引资&赵杰138
现阶段的国家与共产党员先进性&黄亮宜140
执政之要&尹宏隽143
为中原崛起提供精神支撑&辛世俊147
发展文化产业重在提高认识&杨春雨149
探索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李庚香150
建立河南文化产业新格局&王世炎 梁文海152
以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宋海龙153
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基石&苗连营 李培才155
法德兼治,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黄学林159
公平正义:构建和谐中原的重要支柱&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162
社会不公的原因追问&刘海鸥165
诚信友爱:构建和谐中原的道德基础&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167
诚信教育从守时开始&夏学銮170
打造诚信社会:重要的是从理念到实践&梁海磊171
充满活力:构建和谐中原的动力源泉&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173
安定有序:构建和谐中原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17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中原的基本条件&河南省委宣传部课题组179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贾向桐182
从敬畏自然到尊重自然&杨通进184
整合社会利益 协调社会矛盾&戴焰军185
依法调整各种利益关系&董国旺 胡厚友188
关注弱势群体 建设和谐中原&张明锁189
恪守中道 构建和谐&夏学銮190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张琼192
保障人民健康 构建和谐社会&马建中193
人口,和谐链上的重要一环&孟宪臣196
整合,和谐不可或缺的能力&焦锦淼197
人才,和谐的智力保障&刘京州1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董建敏200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王越霞203
对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张民堂206
落实“重中之重” 科学统筹“三农”——访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永苏&刘玉梅208
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分析&焦国栋210
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李丙申212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河南省委政研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课题组216
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祝义方220
要善于从最具比较优势的环节发力——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徐合民221
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许远福222
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陈锋226
贫困地区农村如何走好非农化之路&胡国平228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赵江涛231
发挥项目支撑作用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方显中233
引导·服务·培训·维权&吉炳伟234
推进城镇化 提升竞争力&张明山235
强化“第一要务”意识 加快“三县”建设步伐&杨汝北236
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南阳市开展“三学三争”活动的调查与思考&王运卿 梁玉振 白岩23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保证&王希安246
树立科学发展观 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刘春良247
讲实话 出实招 办实事 务实效&祝义方249
坚持“六个协调” 建设小康社会&王甫250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非党干部队伍&史东林251
增强三种意识 做好三个表率&杜欣253
牢记“两个务必”需要一种“赶考意识”&李清河254
牢记“两个务必” 实践“三个代表”&王太广25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乔新国258
处理涉法上访问题须坚持以人为本&张国臣260
中国未来律师制度之设想&许文忠261
实践篇271
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高度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王全书271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李清林274
抓住机遇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孔玉芳275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在工作中&李新民277
把握深刻内涵 发挥积极作用&张以祥279
发挥人民政协优势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张洪华281
在协调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刘满仓283
以和谐的目标考量社会稳定&余学友284
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李恩东285
坚持求真务实 提高执政能力&董光峰286
搞好三项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宋璇涛287
发挥好工会的作用&桑金科288
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做求真务实的表率&靳绥东290
探索有效途径 认真抓好落实&铁代生291
强化行政问责 狠抓工作落实&吴天君293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郭永昌294
维护群众利益 构建和谐社会&董晋平295
在增强能力建设上下工夫 促进党委办公厅(室)工作上水平&杨震武296
贯彻《信访条例》 构建和谐中原&李新华298
为求真务实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曾莉300
坚持科学发展观 注重实际成效&高国新301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述略&胡隆辉 刘玉梅 王惠305
共产党员应当怎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持其先进性&崔同307
进行先进性教育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王群308
论弘扬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刘太祥310
以实际行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刘怀廉31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努力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董永安315
加强党性修养 争当时代楷模&王西云319
刍议“载舟覆舟”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许广州321
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积极探索——郑州市开展“双联双增”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王璋323
加强学习 联系实际 做好表率 扎实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李和平325
加强执政道德修养&刘金志328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李俊峰329
探索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李新杰330
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张锦同332
保持先进性 提高执政能力 关键是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献涛333
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考&马武举335
忧乐观在共产党员先进性中的体现&刘朝瑞338
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黄爱荣339
基层党员干部先进性要求与实现途径&徐建华34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合法”党员的先进性&易长青 周闻胜344
让先进性教育在重点工程开花结果&张善臣345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刘西辰346
努力探索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卞庆丽349
以求实创新的精神 做合格治黄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申家全352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应做到“四个坚持”&赵琢智353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董振荣354
谈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郭云英356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许抗美361
在审计工作中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张福荣363
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史宁安365
浅谈管理审计&赵尉欣368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全面促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韩绍林370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 确保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郭文杰373
“三个代表”理论“统一体”的时空观&王耀中377
实践“三个代表” 发展县域经济&杨箴红383
共产党员要牢记“三个代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吴殿华386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巩固和加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拜五四388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全面提高党员素质&蔺自治390
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郭水和 李肖春392
坚持以“三个代表”统揽基层党的组织工作&常水龙397
实践“三个代表”:认真思考苏联亡党解体的沉痛教训&陈少敏400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耿庆莲404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拓宽农民致富路&索好玺407
坚持“两个务必”的时代价值&孙克东410
牢记“两个务必” 致力事业发展&吕存伟411
像史来贺同志那样抓好农村党的建设&张全景415
学习史来贺 永葆先进性&连维良416
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邹文珠418
学习史来贺 永葆先进性&崔卫新419
发展集体经济 走共同富裕之路&赵智奎420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孙泉砀421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王笑南422
学习焦裕禄精神 加快绿色中原建设&赵顷霖424
继承父亲遗志 做好人民公仆&焦跃进425
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李亚426
与时俱进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盛国民427
发扬焦裕禄精神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王树仁42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正超429
弘扬红旗渠精神 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靳绥东430
弘扬红旗渠精神 树立河南良好形象——红旗渠精神巡展活动透视&宋凤仙431
学习魏青刚 奋力奔小康&刘怀廉434
像陈新庄那样实践“三个代表”&董光峰436
做好党管人才工作&邹文珠437
领导干部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张义兴440
年轻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邓延滨442
“班长”与“班子”的思辨&牛建刚443
“四法”并举引导和激励干部建功立业&王荣红444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肖国平446
情系纳税人 行业树新风&赵江涛447
改革创新 真抓实干&米剑峰448
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孙培新449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史虎高450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史宁安451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 创造一流审计业绩&李连渠452
稳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是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李群成454
增强发展意识 狠抓四项建设&周长松459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推动地矿经济发展&张长森461
浅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问题&李国华463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 全面推进高标准基层党组织建设&王守忠465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郭宇荣468
强力推进 规范运作 努力做好新建企业工会工作&邵敬春469
“才”随市场走 “官”向企业流——西峡县成功分流近四百名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杨炳旭472
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取决于领导成员的思想素质&周桂祥474
努力做学习型领导干部&张衍顺475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须“十慎”&李平477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薛新生482
深化职称改革 创新评价机制 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服务&刘京州483
“三票制”选任干部的实践与探索&祁金立486
创新干部选任方式的积极探索——登封市实行干部选任“三票制”的调查报告&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省社会科学院科社所 调研组488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防腐体系&杨正超492
夯实执政基础&郭永昌494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提升执政能力&方显中495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王平496
坚持求真务实 重在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张亚伟497
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乔书宪 张爱敏499
规范程序 加强民主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管理能力&张俊峰501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浅谈&李秋红503
强化监督 做称职的领导干部&李志铭505
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王怀义 孙本举507
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李保英510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王应峰513
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黄体勤517
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林宪振518
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谢明超520
综合整治 根除腐败&叶正玺521
重视解决“公论不公”问题&耿巨光523
领导干部为民执政必备“六心”&张学军524
执政为民,建立服务型政府&李柳身526
适应新形势 解决新问题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张社魁527
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围师必阙”&黄新北532
领导干部树立执政观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时祖瑜533
干工作就要雷厉风行&王书祥537
引领时代青年 创业奉献成才&常继红538
领导干部写书的价值不仅在其书&周广生540
凝聚人心 抓住中心 形成核心&杨福奇542
人才资源是实现小康矿区的关键&王继忠 王寿昌544
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之我见&刘志恒545
全面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刘新年548
建设和谐农村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魏治功550
着力构建和谐农村&方波551
增强执政能力,县委书记要带头提高素质&李留心552
全面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吉振华554
关于当前农村党员素质及教育培训情况的调查报告&张汉房555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成功探索&郝东升557
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赵义田558
以“双联双增”为载体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丁福浩559
切实发挥人大监督作用 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宋清泉561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王瑞亭564
树立四个观念 依法行使职权&张金贵566
民主——腐败的天敌&贾常先568
加强代表活动 密切“两个联系”&王才根570
充分认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李秀奇572
重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付永生577
充分履行政协职能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于秀兰578
荥阳市政协创新工作机制&荥阳市政协581
发挥党外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杨京伟582
立足“双向服务” 拓展社区统战&李元中585
用创新推动政协工作&单国成586
履行政协职能 服务三个文明&解朝来588
县委重视 政府支持是做好政协工作的保证&郝明献591
用“五多”搞活人民政协工作&路尚廷592
发挥优势 为经济建设服务&郝元方594
加强政协办公室工作&谢胜保595
搞好民主评议 优化经济环境&聂军596
在“四位”平台上反映社情民意&薛章栓597
努力把机关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方革599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办公室的实践与思考&赵会杰601
办公室在建立和谐机关中的作用——协调&郎成林604
信访听证评议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信访制度&杨光明606
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李长忠609
当好参谋助手 服务领导决策&包建铎 刘鹏玉611
发挥决策咨询作用 服务开封经济发展&王中义613
把诚信作为会计队伍道德建设的基石&皇甫立新615
驻村工作队员应成为“三个代表”忠实的实践者&徐公敏617
用“三个代表”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周少龙618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商业银行秘书工作的思考&李兴智620
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铁代生622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王艳玲623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及对策&高勤科625
奔向小康之路 荥阳公路保质保量实现村村通&杨郑安627
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杨承训629
实现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双赢&张冬平630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德领631
从“信阳现象”看中原崛起路径选择&喻新安633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造福广大农民群众&李新民634
劳务经济给我们的启示&刘怀廉636
我省劳务经济须实现八个转变&杨承训637
认真解决劳务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董进才638
关注农民工的生存困难&周培荫639
发展我省劳务经济的政策思考&岳文海640
实现河南旅游新突破&杨盛道641
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赵江涛643
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肖新生645
农村医疗市场与卫生体制改革&王会书 高铁燕647
破解“三农”问题 促进中部崛起&李新有 宋俊英649
打好“三农”基础 推进中原崛起&陈书栋654
推进“三化”进程 破解“三农”问题&王可明65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张群峰659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陈松林663
发展现代农业 核心在于创新&周建国665
实施五个突破 做强县域经济&王太广666
如何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潘汉平668
大力推进三化进程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张金泉671
突出“六抓”发展县域工业&张云山673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安阳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王建诚 张赓 刘纯祥 李建庄675
浅谈用工业观念发展现代农业&郑国宏678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加快解决“三农”步伐&王建敏680
壮大县域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魏新潮684
强力推进“三个十五万”工程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吴新普688
用信息化解决“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陈恭恩690
发挥农开优势 促进农民增收&毛延安693
坚持执政为民 促进农民增收&刘建发697
调查研究要重实效&豆志刚 谢威儒 方志国699
发展县域工业要突出地方特色&房延祥701
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郭庆春703
落实“一号文件” 确保农民增收&鲁东亮705
以“九个到位”贯彻“一号文件”&刘挺枝706
美国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王放707
靠收入多元化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王素平710
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县域经济&李群茂712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要突出“四个结合”&垄杨钢713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朱恒宽714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张建国715
开源与节流并举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张周717
抓劳务输出 促农民增收 努力打造劳务经济新的增长点&普锋719
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发展战略初探&刘咸民722
周口:大农业理念演绎经济繁荣&张靖 曹克宏 刘成华725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信阳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张本乐727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努力开创安阳市新阶段“菜篮子”工作新局面&暴金堂731
积极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王永成733
做好农产品市场监测管理 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王陕军736
以“抓百区、带万户”为主线切实加快创建畜牧业大市步伐&张立祥737
项城市构建现代畜牧业的对策&刘轶740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王社民742
特色工业为主体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朱汉枝745
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探讨&何成洲747
发展打工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李绍文750
调整结构 拉长链条 全面扩展农民增收空间&刘占方753
实施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淮阳县葛店乡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张卫宪 刘宗权 许永安755
租山造林育资源 扶贫发展创双赢——黄柏山林场租赁集体山场造林引发的思考&马纯一 余录福 杜复道757
扶贫传技术 脱贫搞劳务&张建国760
创新思路 突出重点 统筹发展——伊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娄会峰761
好事需要大家办&王国勇765
重视“三农”与否是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考验&刘智勇766
三十万大军出项城 “防水之乡”扬美名&耿宝山768
“无模式”下农村融入城市的典范&匡宝珠770
实施生态立乡、工业兴乡战略 推动乡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李寅兴771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新模式——对河南金粒小麦协会的调查与思考&秦英772
好稻出好米 源头是关键&方欣米业公司776
关于解决乡镇机关富余人员问题的思考&赵杰777
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最具革命性的撬动力&王济昌779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张维宁786
努力打造科技新城区&李建民787
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赵书贤788
发挥科技孵化作用 推进生态型经济区域建设&张曼如790
依靠科技创新 推动二七经济社会发展&史秉锐791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促进中原区经济发展&张建国793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北关&刘建立794
民营科技企业路在何方&钟波796
赴江浙七县市区考察报告&刘朝瑞799
我们离江浙有多远——江浙经验对内陆发展民营经济的启示&严寄音804
关于搭建泛珠江三角区招商引资平台的设想&刘挺战806
建设大郑州势在必行&祁金立808
加快大地产发展 带动大中原崛起&丁世显811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周春迎812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探讨&王广国814
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李亚819
政府竞争力探析&王作成822
河南投资建设资金寻源&李鸿昌824
新时期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四个转变”&张亮827
发挥好骨干企业作用&陈建生828
入世对中国的多重影响&张建昌830
入世后企业发展战略简谈&赵佩璋832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促进我省民爆行业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张晋杰837
与时俱进 只争朝夕加强药监队伍作风建设&李震乾845
浅议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与对策&赵德龙848
谈如何确保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杨可850
科学发展观是企业破产重组的法宝——对安阳飞鹰公司破产重组的战略思考&温建设852
擎起再就业和劳动转移的希望&朱建勋854
适应世贸经济要求加强行业管理&王保印856
坚持技术创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安彩集团的实践&贾伟858
打造环境品牌 构筑创业乐园&丁军860
新世纪 新郑州 新发展&高永振861
把握机遇 城乡联动 促进殷都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王载飞863
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殷都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牛文君866
构建“三个体系”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李喜安868
科学利用资金 推动经济发展&雷爱玲870
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发展&王自文872
抢抓机遇 强力推进“三产富市”发展战略&张笑东874
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促进安阳轻工快速发展&李国顺878
开展信息工程监理为安阳市电子政务建设保驾护航&韩朝晖 杨建堂 付庆锋880
郑州——未来的中国会展名城&胡玉忠882
加快郑州电力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付迎拴883
全面开放促发展 实现郑州新跨越&岳增浦885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卢新运887
强力推进社区办公房建设 努力构筑社区工作总平台&尚红军889
加强工业区建设——实施“以工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苏建修891
从新安看洛阳旅游业的发展&衡剑超894
以保持先进性为契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许国民897
发挥城市新区优势 壮大区域经济&张建慧900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程少华901
洛阳市物业管理现状浅析&李新安905
关于卧龙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调整&李钢907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支持中原崛起中实现河南银行业崛起&郭锦洲909
浅议资金流控管存在的税收问题及对策&李晓伟912
关于税务行政复议模式的探讨&徐立新 李炜914
对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思考&钱卫军 郭东进916
税源监控方式的有效选择&张宝安919
基层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对策&周备锋 李永森921
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的策略选择&何振立925
地方政府举债后置换资产管理初探&余军927
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郑冰冰929
完善和转变农发行职能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李世兴934
关于农产品收购进项税额抵扣办法的思考&李振华937
农村信用代办站走势析&杨宏伟 李焱941
浅谈农村“一事一议”&李兴林942
浅谈农业政策与金融改革&常安甲943
审计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赵伟946
努力构造安阳投资审计大格局&李庆祥 李著亮948
打造“和谐郑州” 营造良好税收环境&李和圈950
创新支出管理模式 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周备锋 李永森952
关于资本运营的几点思考&张建国954
围绕中心促发展 突出重点抓保障&赵健958
依托在大地上的丰碑——安阳市农村税费改革记事&王少军 杨志锋 秦名芳959
支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对农行新乡分行支持“三农”的实证分析&罗开明961
农村税费改革与“三农”问题探讨&王作勤965
浅析濮阳市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李震乾 王飞宇 李文斐969
论从战略高度构建有效的公司执行体系&阮建设971
推进河南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李恩东974
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常建华975
建设和谐矿区 助推和谐中原&陈建生977
搞好管理创新 加快发展步伐——来自平煤集团十一矿四年实现矿井产量翻番的调查报告&张金常 殷耀西979
依靠“三个动力源” 加快中马村矿发展&樊百胜981
供应链管理体系在焦煤集团的应用&孟繁胜983
焦煤集团自备电网运作模式初探&张万忠986
从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高度切实做好《道路运输条例》施行工作——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开始施行之际&安惠元991
中原大路网是这样织就的——我省发展公路事业的实践与经验&常凤波 柴中畅993
构筑河南公路快速发展平台&常凤波 柴中畅996
总结过去 扬长避短 采取对策 做好落实——谈如何贯彻《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李庆建998
郑州增奇新铜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简介1002
构建和谐企业 贡献和谐社会——湖北林枫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努力建构和谐企业1003
重新认识客户服务&许建华1008
“南水北调”对我县电力工业的影响及其对策&严君国1010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12
创新施政机制 林业转轨提速——内乡县市场化经营运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成效不凡&谢永秀1013
让生命之源更安全——为破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建设三大难题献策&郭双才 丁长森 杨家顺1015
关于郑东新区龙湖水体用水的建议与对策&崔同1017
帕尔玛土壤固化酶在县乡道路路基加强层的研究与应用&林爱萍 刘美真1019
“蓝筹”淅铝——与淅川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中告面对面&李明建 李云平1024
文化河南与中原崛起&李庚香1030
高等教育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蒋笃运1033
关于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思考&马成高1034
以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宋海龙1038
坚持依法以德治校 促进高校和谐发展&张光辉1040
构建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 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王越霞104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创新&窦喜文1047
时代呼唤教育产业&杨贺1049
贯彻《高等教育法》 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林世选1050
关于高校中的党组织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问题&安身健1054
从中加高等教育比较看大学的治理&张亚伟1058
突出高校特色 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杨寿亭1061
与时俱进 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刘自立1063
多策并举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吴玉红1065
浅论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郭金汉1066
慈善文化与慈善价值担当&周森1068
认识世界 传承文明&张秉义1073
青年人,永远唱好一支歌&刘福奎1074
搞好农民科技教育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王留标1075
栉风沐雨见彩虹——濮阳市教育发展巡礼&齐献民 刘艳霞1078
在实现快速跨越发展改革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河南省实验中学发展改革纪要1081
以人为本 让人文关怀充满校园&陈淑梅1089
求真务实 统筹互动 切实搞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朱明1093
围绕一条线 走好四步棋——谈殷都区教育快速发展的几点体会&陈贵臣1095
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促进郑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杨惠琴1097
抓示范 树亮点 努力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周建1100
强化服务 创新发展 郑州市扫黄打非和新闻出版工作成就显著&马海乾1103
净化文化环境 “扫黄打非”先行——访平顶山市文化局局长贾宪生&王武伟 蔡长伟1105
保护文物资源 发展文物旅游&刘晟甫1106
关于建设生态郑州的一些思考&李新有 宋俊英1108
加快郑州市旅游业发展之我见&刘荣增1110
青山 碧水 石漫滩&李赛1113
濮阳赋&林松1115
谈墨子里籍论争在我市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杨晓宇1116
浅谈县级文物保护所的工作管理&张国普1117
打造南阳文化名市的重要举措——浅谈社旗山陕会馆对打造南阳文化品牌的作用&李中杰 秦鹏鸣1119
平顶山电视台PTV—1、PTV—3频道战略定位思考&朱飞1121
浅谈新华书店的无形资产管理&李尚奇1125
书林独秀誉豫南&杨国章1127
以德治园促发展 艰苦创业谱新篇——平顶山市七彩虹幼儿园实践“三个代表”纪实&杜洁凡112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家印1130
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胡振义1132
落实宪法原则 依法保障人权&王尚宇1134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赵宏杰1136
依法行政要注重提高各级领导理性思维能力&董海军1138
求真实干 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王玉建1140
实践“三个代表” 树立法治权威——谈怎样当好新时期合格的政法领导干部&姬生强1142
关于加强对基层执法队伍日常监督的思考与建议&赵路根1144
搞好班子团结的几点体会&赵兴生1146
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李清林1148
提高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能力&李春生1150
保持先进性推动公安工作上台阶——西平县公安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综述&张校生1151
着力增强司法能力 全面推进法院工作&任学志 李玉贵 郭来良1154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陈长彬1158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工作永恒的主题——兼谈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宋黎晓1161
建立监督机制 发挥监督作用 大力促进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李凤森1166
对郑州两级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展望&李文卿1169
高度重视和解决新时期农村的人民内部矛盾&熊忠民1171
聚焦中国司法第一难——对“执行难”的再度理性考量&张建新 路军林1175
建立统一的两权分立大执行格局解决执行难&马建克1185
浅析无罪判决的形成原因和对策&李焕福1188
把握“四个”到位 抓好党建工作&谢红星1191
领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促进公正执法&闫德金1193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检察工作&邓二虎1196
保持先进性是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宋玉贞1198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龚岩林1200
新时期的检察长应如何转变领导作风&库彦芳1202
检察机关为民企发展护航&种松志1205
纪检监察须强化“五种意识”&齐新安1206
“四套机制”联动维护群众利益&王建民1207
围绕县域经济建设中心突出纪检监察工作重点 不断探索调研工作新途径&周红军1208
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绘恩1210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刑侦工作&郭殿卿1212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动监狱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袁志1214
对破坏监管秩序罪主体的几点思考&魏厚荣 刘涛1217
立足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信访工作力度&穆勇1218
维护信访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库凤霞1220
当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对策&李韬 吴雷1222
卫生综合执法探析&温军1226
凝聚千人心 汇成一条河 用思想政治工作荡起企业奋进的波涛&杨文清1228
创建“绿色家园”——巩义市环保局工作纪实&马学红1230
学用结合实事求是 “三项教育”成效显著&马国正1231
俯首为牛献忠诚——濮阳市公安机关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侧记&武德龙1233
学习李连成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姜爱国1237
红旗渠畔奏响安定团结之歌——记林州市政协委员、市民族宗教局局长付合江&大校1238
民政战线的“孺子牛”——记内黄县民政局局长韩保丁&刘旭 李书民1242
位卑未敢忘忧国——记商丘市物价局价格管理科科长马志民1244
创新发展的带头人——记市劳动范围、鹤壁链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世魁&戴建华1245
自觉民主执政 书写辉煌人生——记皇甫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韩振玺1246
励精图治谋发展 与时俱进铸辉煌1249
胡忠学:甘为不倾斜的天平&郸城县人民法院1251
武术之乡的利剑金盾——记登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队长范建伟1254
公仆本色不改 为民排忧解难——记沁阳市公安局紫陵派出所所长胡万军1255
当好人民的“管家”——记新密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屈学敏&马爱荣 周晓丹1256
前进街道正前进——记商丘市梁园区前进街道党工委书记戚克良&赵燕飞 郑德欣1259
他心里只有群众——记内乡县王店镇王店村党支部书记喻殿英1260
丹心献审计 巾帼一枝秀——记柘城县审计局杨勉秀&刘君杰 郝传信1262
心系教育育桃李——记郑州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朱建森&马武1263
王斌和他的省级文明单位&夏邑县公疗医院1264
宣传篇1269
搞好理论宣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贺永刚 李瑞峰1269
报纸理论宣传的“五项基本原则”&张富杰 赵明媚 王毅红1272
地市党报理论宣传的误区和对策&阎超 夏成新 胡殿文1274
地市党报理论宣传浅议&金桂香1277
地市党报理论宣传如何实现“三贴近”&石慧英1280
近些 实些 活些&张文红1282
新形势下搞好报纸理论宣传的几个问题&薛彩霞1285
党报理论宣传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工夫&雷会玲1287
坚持“三贴近”是提升党报理论宣传质量的有效途径&郭体忠 徐长地1289
党报理论宣传要始终坚持“三贴近”&梁妍1291
党报理论版应在推陈出新上下工夫&赵明媚1293
借“引导”之水行“武装”之舟——地市报理论版应讲究宣传艺术&王毅红1296
地市党报理论宣传怎样贴近读者&冀怡1298
与时俱进 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历史使命感——兼论地市党报理论版的亲和力&郑迎军 王同录1301
关于地市党报理论版定位的思考&王启军 于梅勇1304
做好“三篇文章” 实现“三贴近” 改进理论宣传&关运凯1306
创新是报纸理论宣传的生命力&于书君1308
从五个方面增强党报理论版可读性&孙书红1310
强化理论宣传导向意识的几点认识&白全贵1313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延武1315
党报理论宣传应围绕四个方面做文章&关运凯1317
让理论宣传离生活近些&郭琳1319
坚持“三贴近” 努力增强理论版的影响力&王冬梅1320
“三贴近”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王根元1323
当前理论宣传文章存在的弊端及对策&李元良1326
把握规律 注重宣传的有效性&张俊霞1329
让党报理论版牢牢抓住读者眼球&肖作风1331
报纸理论宣传要增强大众意识&张光1333
强化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薛彩霞1335
科学发展观:报纸理论宣传应响鼓重敲&张富杰 王毅红1337
党报理论宣传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张庆杰1339
报纸理论宣传要紧跟时代节拍&刘顺兴 晋春香1342
融“阳春白雪”于“下里巴人”——谈增强报纸理论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王纪霞1344
提升党报理论宣传效果四题&刘力华1345
用评论强化报纸的舆论引导作用&王婵1347
抓“问题”:理论宣传的基本功&张庆杰 李春霞1349
激活“朝阳产业”的催化剂——浅议媒体在旅游外宣中的作用&蔡凯1351
在“三贴近”中提升报纸理论文章的可读性&任晓雯1353
把握导向性 突出针对性&张宗和 徐长地1355
实现“三贴近” 关键在“贴心”&郭体忠1358
论舆论监督&刘革雨1360
对新形势下理论学习与理论宣传的几点思考&闫超1361
用邓小平新闻思想指导新闻实践&郭新民1364
准确把握理论宣传的脉搏&郭体忠 徐长地1366
新闻言论重在强化“三性”&郭剑1368
以新闻视觉建构理论宣传&杨法育 王爱军 金桂香1369
略论地方报纸时事版的地位、现状及前景&陈传福1372
舆论监督一定要注重社会效果&王平 陈君1375
“三贴近”是新闻宣传生命力之源泉&崔强1377
让代表走进群众视野——新野县人大开办《代表风采》电视专栏纪实&郑方成 杨建伟1379
办好党报理论版:回顾与展望&崔同1381
后记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