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HüTTE工程技术基础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HüTTE工程技术基础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398472.jpg)
- (德)Horst Czichos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5104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20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12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HüTTE工程技术基础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基本概念 F1
E工程力学 E1
固体力学 E1
1运动学 E1
1.1点的运动学 E1
1.1.1位置,位置坐标 E1
1.1.2速度,加速度 E1
F工程热力学 F1
1.1材料循环 D1
1.1能量和能量的形式 F1
1.1.1热力学第一定律 F1
1.1.2热力学第二定律 F1
G电工技术 G1
网络 G1
1电路 G1
1.1电荷与电流 G1
1.1.1元电荷 G1
1.1.2 电流 G1
1概论 D1
D工程材料 D1
11.3.2金属在酸中的溶解 CA1
11.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CA1
1.3摩尔质量 C1
1.2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 C1
1.1.3倍比定律 C1
1.1.2定比定律 C1
1.1.1质量守恒定律 C1
1.1化学计量基本定律 C1
1化学计量 C1
C化学 C1
1.3国际单位制 B1
1.2基本量与基本单位 B1
1.1物理量 B1
1物理量与单位 B1
B物理 B1
1德国的标准化 L1
附1原书目录 附1
2企业经济学的基本模式 O1
1企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O1
O企业经济学 O1
1.3德国专利局和欧洲专利局 N1
1.2技术信息 N1
1.1技术保护权 N1
1专利事业的意义 N1
N专利事业 N1
2.1司法管辖权 M1
2诉讼法 M1
1实体法:概况 M1
M法律 M1
1.2德国标准化研究所 L1
1.1标准化: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优化手段 L1
H测量技术 H1
L标准化 L1
1.1.2经济上的寿命周期 K1
1.1.1技术上的寿命周期 K1
1.1产品的寿命阶段 K1
1产品生成 K1
K开发和设计 K1
J工程信息学 J1
1.3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的区别 I1
1.2框图 I1
1.1 自动控制技术的归类 I1
1导论 I1
Ⅰ自动控制技术 I1
1.1.2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任务 H1
1.1.1测量系统和测量链 H1
1.1概述 H1
1测量技术基础 H1
目录1
Ⅰ 数学 A1
1.1.1集合论的基本概念 A1
运算 A1
1.1集合 A1
1集合,逻辑 A1
1.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集合的1
A数学与统计 A1
1.2.3电位 G2
1开关组合电路 J2
1.1信号连接与耦合 J2
1.2刚体运动学 E2
1.2.1角位置,坐标变换 E2
1.2.1意义 K2
1.2.2基础 K2
1.2.3进程 K2
1.2.4电压源 G2
3根本性决策 O2
1.2.2二端网络接收的能量 G2
1.2.1 电压定义 G2
1.2能量与电压,功率 G2
1.1.3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G2
1.3 DIN标准制订程序和法律意义 L2
2.2诉讼程序和法院督促还债程序 M2
2.3强制执行和破产 M2
1.2联结的特性,特殊集合 A2
1.4专利统计 N2
1.2产品规划 K2
1.4自动控制系统举例 I2
2材料结构 D2
1.4混合相的定量表述 C2
1.4.1质量分数wi C2
1.2工程材料的分类 D2
1.2测量环节的传递特性 H2
1.2.1测量环节的静态特性曲线 H2
1.2.2测量环节的动态传递特性 H2
2.1 固体结构原理 D2
1.4.2摩尔分数xi C2
1.4.3浓度(或物质的量浓度)ci C2
数字系统 J2
3.1.2企业选址 O2
3.1.1企业创建决策的影响因素 O2
3.1企业的创建 O2
1.5化学式 C2
2.1国际标准化 L3
2国际标准化和西欧标准化 L3
1.2.3传递环节的试验函数和过渡函数 H3
2.2西欧标准化 L3
2.4刑事诉讼和行政罚款诉讼 M3
3合同与责任 M3
3.1买卖合同与加工承揽合同 M3
3.2建筑合同 M3
1.3逻辑,布尔代数 A3
1.6化学方程式 C3
1.7化学计算 C3
1.2基本方程 F3
1.2.1 内能 F3
1.2.2 比状态参数,摩尔状态参数和分摩尔状态参数 F3
1.2.5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G3
1.3 电阻 G3
1.3.1欧姆定律 G3
1.3.2 电阻率与电导率 G3
11.5.3惰性(不活泼)与非惰性3
1.3.1 一般进程 K3
1.3 产品开发 K3
2模型和系统特性 I3
2.1 数学模型 I3
11.8电解,法拉第定律 CA3
1.7.2容量分析 C3
1.7.1重量分析 C3
(活泼)金属 CA3
2.1专利性的先决条件 N3
2.1.1技术发明 N3
2.1.2新颖性 N3
2专利 N3
2.1.3发明高度 N3
3.2企业的成长发展 O3
.3.4.1企业的法律形式 O3
3.4企业的章程 O3
3.3企业的结束 O3
2.2专利的申请 N4
3.3设计和工程合同 M4
2.1.4工业应用可能性 N4
3.4国际工业设备合同 M4
2.3批准程序 N4
2数,映射,序列 A4
2.1实数 A4
2.1.1数集,平均值 A4
2.1.2乘幂,方根,对数 A4
1.7.3燃烧过程 C4
2.2微观结构 D4
3.4.2参与决策权 O4
3.2合理化 L4
1.2.3内能的勒让德变换 F4
3.1术语 L4
1.2.5二阶传递环节的频率特性 H4
1.2.4一阶传递环节的频率特性 H4
12.1第Ⅰ主族:碱金属 CA4
2.3.1对显而易见性的审查和公开 N4
2.3德国标准中采纳的国际标准 L4
3标准化的成果 L4
3.5租约和租赁 M4
2.2.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I4
2.2系统特性 I4
2.2玻尔原子模型 C4
1.2.2角速度 E4
2.1卢瑟福原子模型 C4
2原子结构 C4
2.3.2乘幂,方根 A5
2.3.1基本运算,坐标表示 A5
1.3 平衡 F5
2.3复数 A5
1.3.1极值条件 F5
1.3.2必要的平衡条件 F5
2.3电离能、电子亲和势 C5
2.4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C5
2.4.1 ψ函数 C5
2.4.2氢原子的薛定锷方程 C5
Ⅰ 质点与质点系 B5
2运动学 B5
2.1直线运动 B5
1.3.3电阻与温度系数 G5
1.2.6二阶传递环节的阶跃响应 H5
3.5企业合并 O5
2.2.4连续工作的系统和离散工作5
2.2.3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 I5
统 I5
2.2.2集总参数系统和分布参数系5
2.2进位制 A5
4经济法 M5
3.6责任和损失赔偿 M5
2.4材料种类 D5
2.3材料表面 D5
的系统 I5
3.4人机工程学 L5
3.3安全 L5
2.3.2对专利性的审查 N5
2.4异议程序 N5
2.5保护期限,年费和放宽支付条件 N5
2交流 G6
3线性连续系统的时域描述 I6
2.1交流电流和电压的描述 G6
2.2周期函数的平均值 G6
2.2.5确定变量系统和随机变量系统 I6
2.2.8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 I6
2.4.4多电子体系 C6
2.4.3氢轨道的图形 C6
2.2.7稳定系统和不稳定系统 I6
1.2.7二阶传递环节的频率特性函数 H6
3.1采用微分方程的描述 I6
2.4区间 A6
3.1.1电路系统 I6
3.1金属材料的生产 D6
1.3.2因产品而异的进程 K6
2.5映射,序列与级数 A6
2.5.1映射,函数 A6
3金属材料的生产 D6
1.2布尔代数的作用 J6
4职能性决策 O6
4.1.2生产 O6
4.1.1采购 O6
4.1实物系统 O6
2.2.6因果系统 I6
3.6保护消费者利益 L6
34.2特殊的迭代法 A6
5.5版权法 M6
5.4共同管理和共同决定法 M6
5.3休假 M6
5劳动法 M6
5.1法的渊源 M6
12.3.2铝 CA6
3.7环境保护 L6
2.8专利权的效力 N6
1.3.3稳定性条件和相分解 F6
2.7关于专利和许可协议的支配 N6
3.5质量保证 L6
2.6无效程序 N6
5.2雇员保护法律 M6
6.3行政诉讼程序 M7
3.8信息技术——开放式互联系统通信 L7
2.3.1伽利略变换 B7
2.4矢量图 G7
电流 G7
6.2普通行政管理法 M7
6.1行政管理机构 M7
6行政管理法 M7
2.7原子核的结构 C7
2.6电子构型的图示 C7
2.5能级次序 C7
2.3等速平移相对运动 B7
2.2圆周运动 B7
3.2金属的分类 D7
3.3钢铁材料 D7
3.2欧洲程序 N7
1.3.1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H7
1.3测量误差 H7
1.2.8高阶测量环节的特征量 H7
7税款和社会保障 M7
3.1.2机械系统 I7
3.1.3热力系统 I7
1.2.3角加速度 E7
1.3点做相对运动时的运动学 E7
3欧洲专利法 N7
3.1欧洲专利的申请 N7
2.3电阻,线圈和电容器中的交流7
6.4特殊行政管理法 M7
4.1.3销售 O7
2.5.2序列与级数 .A7
4.2财务系统 O7
2.5.3级数的乘幂 A8
3.3.1铁碳状态图 D8
1.5热力学平衡方程 F8
1.3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用的开关组合电路 J8
3矩阵与张量 A8
2.1功能关系 K8
3.9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CAE,C.AD,CIM) L8
4.3社会系统 O8
4.3.1企业的组织形式 O8
1.4运动的自由度,运动学的约束 E8
参考文献 L8
2技术产品的结构 K8
2.1.1概述 K8
1.4热力学温度的测量 F8
2.6复数有效值的基尔霍夫定律 G8
3.2.1过渡函数 I8
3.3被批准的欧洲专利 N8
3.4欧洲专利的优点和缺点 N8
4 (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 N8
4.1专利合作条约的申请 N8
4.2专利合作条约的程序 N8
8数据保护 M8
9能源法 M8
10环境保护 M8
1.3.2误差定义、误差曲线和误差分量……………………………H1.3.3线性误差和容许误差极限 H8
2.3.2洛伦茨变换 B8
2.5电抗与导纳 G8
3.2采用特殊输出信号的描述 I8
3线性网络 G8
3.1阻抗网络 G8
3.1.1混联电路 G8
4.1.1路易斯模型 C8
4.1原子键 C8
4化学键 C8
3.2某些性质的周期性 C8
3.1周期系的结构 C8
3元素周期系 C8
3.1矩阵 A8
3.1.1符号,一些特殊矩阵 A8
3.1.2桥式电路 G9
参考文献 M9
3.1.2演算 A9
4.3.2人事管理 O9
3.2.2权函数 I9
3.2.3卷积分 I9
3.3 状态空间描述 I9
3.3.1单变量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I9
3.3.2热处理 D9
1.3.5随机测量值的离散分布函数 H9
5.2新颖性和发明高度 N9
1.6开放铰链的运动学 E9
1.5虚位移 E9
5.1可获得保护的发明 N9
2.3.3相对论的运动学 B9
2.1.2 专门功能 K9
1.5.1物量平衡和质量平衡 F9
5.3申请和登记 N9
5实用新型 N9
4.3优点和缺点 N9
1.3.4影响量和影响效应 H9
1.5.2能量平衡 F9
2.2作用关系 K10
2.2.1 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 K10
3.3.4铸铁 D10
5.4实用新型的效力和有效期 N10
2.2.2几何和物料特征标志 K10
6雇员发明法 N10
3.1.3矩阵的范数 A10
1.3.7高斯误差概率 H10
2.1.1力,力矩 E10
4.1.2分子轨道 C10
3.3.2多变量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I10
2.4直线加速相对运动 B10
2.5旋转相对运动 B10
1.3.6正态分布 H10
3.3.3钢 D10
2刚体静力学 E10
6.2申请和要求 N10
2.1基础 E10
3.1.3星-三角变换 G10
6.1 自由发明和约束发明 N10
4.3.3员工领导 O10
3.2.1叠加定理 G11
4.1.3杂化作用 C11
4.2离子键 C11
3.2线性网络中电流与电压的计算 G11
4.2傅里叶变换 I11
4.1拉普拉斯变换 I11
4线性连续系统的频域描述 I11
4.4.1企业的信息系统 O11
1.5.3熵平衡,伯努利方程 F11
6.3雇主的义务 N11
6.4报酬要求 N11
3力和动量 B11
3.1惯性定律 B11
3.2 力的定律 B11
4.4.2企业外部会计制度 O11
6.5纠纷 N11
4.1.4 电负性 C11
力 E11
2.1.3力的分解 E11
2.1.2等效力系 E11
3.2.2有源二端等效网络 G11
4.4信息系统 O11
1.3.8 正态概率纸 H11
1.3.9随机误差的传递 H11
3.2行列式 A11
1.3.10系统误差的传递 H11
2.1.4具有共同作用点的力的合11
3.3.1矢量的性质 A11
3.3矢量 A11
2.1.1串联结构 H12
3.3.2基 A12
2.1测量信号处理的结构措施 H12
2.5对技术产品的一般追求目标 K12
2.1.2并联结构 H12
4.3金属键 C12
4.2.3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C12
4.2.2波恩-哈伯循环 C12
4.2.1晶格能 C12
2测量系统或装置的结构 H12
1.4用于数据编码、译码和存储的开关组合电路 J12
2.1.5力系的简化 E12
3.2.3回路和节点分析法 G12
1.6.1稳定的能量转换器的示例:循环过程 F12
参考文献 N12
2.3组合关系 K12
2.4系统关系 K12
3.4非铁金属及其合金 D12
3.2.1重力 B12
1.6能量转换 F12
4.3传递函数的概念 I12
3.2.2弹簧力 B12
.4.3.1定义 I12
4.3.2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 I12
4.3.3传递函数的计算 I12
2.1.6 平面力系 E12
5.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定13
3.1.2系统工程学处理 K13
3.2.3摩擦力 B13
4.4.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O13
3.3 反作用定律 B13
3.3.1 弹性变形引起的力 B13
5.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13
2.6应用 K13
3设计方法 K13
3.1一般求解方法 K13
3.1.1一般求解过程 K13
5.1理想气体 C13
5气体 C13
4.4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 C13
2.1.7重心,质量中心 E13
形式 C13
4.3.4传递函数G(s)和状态空间描述的关系 I13
4.3.5复数G平面 I13
4.4频率特性函数 I13
4.4.1定义 I13
3.4.1铝 D13
3.4.2镁 D13
2.1.3闭环结构 H13
3.3.3内积或无向积 A13
3.3.4外积或有向积 .A13
3.4等效原理:重力和惯性力 B14
构化 K14
3.3.2两自由体之间的力(“内14
力”) B14
4.4.3频率特性函数的伯德图描述 I14
3.1.3问题的结构化和系统的结14
5.2.2范德瓦耳斯方程,临界点 C14
3.3.5混合积,多重积 A14
3.4张量 A14
3.4.1 n阶张量 A14
5.2.1维里方程 C14
4.4.2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I14
5.2真实气体 C14
3.4.3钛 D14
3.4.4铜 D14
3.4.5镍 D14
2.3.1有用信息量的提高 H14
2.3数字仪器系统的结构 H14
2.2调制原理 H14
2时序逻辑电路 J14
1.6.2各种形式能量的利用价值 F14
2物质的形态 F15
2.1.1理想气体 F15
4.1 坐标 A15
4.1.4面积坐标 A15
4初等几何 A15
3.4.2张量的运算 A15
2.1纯物质 F15
2.3.2带有分散智能部件的微电子系统的结构 H15
3.5.2科氏加速度 B15
3.5.1向心力和离心力 B15
3.5旋转时的惯性力 B15
4.1.2笛卡尔坐标系 A15
4.1.3极坐标 A15
4.1.1坐标,基 A15
3.2.1偏重于直觉的方法 K15
3.3四端网络 G15
4.5.1 比例元件 I15
4.5.2积分元件 I15
4.5.3微分元件 I15
4.5.4一阶滞后元件 I15
3.4.6锡 D15
3.4.7锌 D15
3.4.8铅 D15
3.5金属玻璃 D15
3.6转动力矩和平衡 B15
3.3.1导纳形式的四端网络方程 G15
4.5基本传递元件的特性 I15
2.1信号延迟和信号存储 J15
3.1.4一般辅助工具 K15
3.2方案设计的方法 K15
作用” E16
4.2.1串联振荡电路 G16
2.1.11刚体的平衡条件 E16
2.1.10主动力和反力 E16
3.1.4传感器信号的形式 H16
2.1.9内力和外力 E16
3.1.3对传感器的要求 H16
3.1.2测量效应和影响效应 H16
3.1.1传感器的任务 H16
3.1传感器概述 H16
3被测量的检测器 H16
4.1.7球坐标 A16
2.1.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16
4.1.6柱坐标 A16
4无机非金属材料 D16
4.1无机天然材料 D16
4.2.2并联振荡电路 G16
4.2简单振荡电路 G16
4.1相位共振与大小共振 G16
4振荡电路 G16
3.3.3链式四端网络 G16
3.3.2阻抗形式的四端网络方程 G16
4.1.5体积坐标 A16
6.2液体的结构 C16
3.3 结构设计方法 K16
3.3.1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 K16
3.7动量矩 B16
6液体 C16
6.1液体的分类 C16
3.2.2偏重于逻辑推理的方法 K16
参考文献 O16
6.3液态水的性质 C17
6.4玻璃 C17
3.2测量几何量和运动量的传感器 H17
2.1.14势力,势能 E17
2.1.13功,功率 E17
3.2.1变阻器式位移和角度传感17
2.1.12截面原理 E17
4.5.5二阶滞后元件 I17
4.5.6传递元件的带宽 I17
3.3.2结构设计原理 K17
器 H17
3.2.2电感式位移和长度传感器 H17
2.2寄存器传输和数据存储 J17
4.3线圈有损耗的并联振荡电路 G17
4.2.4 (频)带宽(度) G17
升高 G17
4.2.3串联振荡电路中的电压17
4.2.1平面上的直线 A17
4.2曲线、平面与二次曲面 A17
4.2 碳和石墨 D17
4.3陶瓷材料 D17
4.3.1陶瓷材料的生产 D17
4.111 加速度功,动能 B17
4.3.2硅酸盐陶瓷 D17
3.8动量矩守恒定律 B17
4功和能 B17
7.1.1 晶胞 C18
3.2.3 电容式位移和高度传感器 H18
4.4.1无损串联及并联振荡电路 G18
7.2 晶体中的键合状态 C18
7.1.2 晶系 C18
2.1.15虚功,广义力 E18
7.1 晶体 C18
7固体 C18
4.2.2空间里的平面 A18
4.4.2无损振荡电路的组合 G18
2.2.1支座反力,支座的阶 E18
2.2支座,铰链 E18
2.1.16虚功原理 E18
4.4电抗二端网络 G18
4.2势能,提升功和应力功 B18
3.2.4磁性传感器 H19
2.2.2静定支座 E19
4.2.4二次曲线 A19
3.3.3 结构设计准则 K19
4.5.7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位19
系统 I19
5.2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G19
5.1.3导线的负荷能力 G19
5.1.2功率匹配 G19
4.4非保守力的能量定律 B19
4.3保守力的能量守恒 B19
4.3.3氧化物陶瓷 D19
5.2.1有功、无功和视在功率 G19
4.3.4非氧化物陶瓷 D19
7.2.1金属晶体的结构 C19
3.2.5编码式位移和角度传感器 H19
2.1.2不可压缩流体 F19
4.2.3空间里的直线 A19
5.1.1效率 G19
5.1直流回路中的功率 G19
5线性电路中的功率 G19
5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特性 I20
7.2.2离子型晶体的结构 C20
7.2.3共价型晶体 C20
2.3桁架 E20
2.2.3支座反力的计算 E20
2.3.1静定性 E20
7.2.4由复杂的键型组成的晶体 C20
2.1.3真实流体 F20
4.4玻璃 D20
5.1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I20
5.2控制系统的稳态特性 I20
4.6.1胶凝材料 D20
4.5相对论的动力学 B20
4.6建筑材料 D20
3.2.8转速传感器 H20
3.2.7激光干涉仪 H20
3.2.6增量式传感器 H20
4.5玻璃陶瓷 D20
面法 E21
2.3.3节点截面法 E21
2.3.2零杆 E21
2.3.4用于平面桁架的里特尔截21
2.3.5虚功原理 E21
6.1 电路符号 G21
4.2.5二次曲面 A21
5.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 B21
5振动 B21
2.3用于数据处理的时序电路 J21
8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平衡 C21
2.3.6杆件互换法 E21
6.2.2无损变压器 G21
的应用 C21
8.2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21
8.1.2反应进度 C21
8.1.1热力学体系的分类 C21
8.1基础知识 C21
7.3真实晶体 C21
8.2.1热力学第一定律 C21
6.2.3无损耗与无漏磁变压器 G21
6.2.1变压器方程 G21
6变压器 G21
6.2空心变压器 G21
5.2.2有功功率的匹配 G21
5.2无阻尼的简谐振子(或振荡器) B22
5.3 PID控制器及其变型 I22
3.2.9加速度传感器 H22
6.2.5漏磁系数与耦合系数 G22
4.6.2 水泥 D22
4.6.3 混凝土 D22
8.2.4赫斯定律 C22
8.2.3反应焓 C22
2.4.3重索 E22
8.2.2反应能 C22
5.2.1机械简谐振子 B22
4.7地表材料 D22
2.4.2重链条 E22
3.4.1组合系列 K22
6.2.6四端等效电路 G22
6.2.7二端等效电路 G22
2.4平面索和链 E22
6.2.4理想变压器 G22
4.3平面几何,立体几何 A22
3.4组合结构 K22
2.4.1受集中载荷的无自重索 E22
2.2.1理想气体混合物 F23
5.1天然有机物质 D23
2.2混合物 F23
3.3测量机械载荷的传感器 H23
3.3.2用应变片测量力 H23
2.4用于程序控制和程序控制数据处理的时序电路 J23
3.3.1用应变片测量应变 H23
5.1.2 纤维 D23
5.1.1木材和木制品 D23
5有机物质,聚合材料 D23
3.4.3分解组合方式 K23
8.2.6反应焓与温度和压力的关23
7.1对称三相发电机的电压 G23
2.4.4受集中载荷的重索 E23
2.4.5旋转索 E23
2.5库仑摩擦力 E23
3.4.2组合体 K23
8.2.5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C23
7三相交流 G23
2.5.1静止摩擦力 E23
系 C23
6.3铁心变压器 G23
3.3.3用应变片测量压力 H24
2.2.2气体-蒸汽混合物,湿空24
气 F24
2.5.2滑动摩擦力 E24
3.3.4用应变片测量转矩 H24
7.3对称三相系统 G24
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C24
8.3.3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势 C24
5.3聚合材料的生产 D24
5.2纸张和纸板 D24
7.2发电机与用电器中心点之间的24
电压 G24
和振动能量 B24
5.2.2简谐振子的振动方程24
6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I24
6.1稳定性的定义 I24
8.3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第三定律在24
8.3.1基础知识 C24
8.3.2反应熵 C24
3.4.4集成组合方式 K24
7.4对称发电机的不对称负荷 G25
7.4.1星形用电器 G25
7.4.2三角形接线用电器 G25
3.3.5通过弹性元件的位移测量25
2.2.3真实混合物 F25
5.3自由阻尼振动 B25
2.6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E25
3.3.7通过振动弦测量力 H25
压力 H25
3.3.6通过弹性元件的位移测量25
力 H25
3处理器构造 J25
8.3.4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吉布25
6.2稳定性的代数判据 I25
6.2.1霍尔维茨判据 I25
6.2.2劳斯判据 I25
5.4聚合材料的结构 D25
斯-亥姆霍兹方程 C25
5.5热塑性塑料 D25
5.3.2非周期性的极限情况 B26
3.1微程序设计和处理器结构 J26
3.5选择方法 K26
3.4.5联接组合方式 K26
5.3.1周期性情况(振动情况) B26
3.1.2动量 E26
5.3.3非周期性情况(爬行情26
况) B26
3.1.3牛顿定律 E26
3.1.1惯性系统和绝对加速度 E26
3.1基础 E26
3刚体动力学 E26
8.4质量作用定律 C26
8.4.1化学平衡 C26
6.3.1 应用极坐标曲线图的尼奎斯特稳定判据 I26
7.5三相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测量 G26
3.3.8电动力平衡式天平 H26
8.3.5相的稳定性 C26
3.3.9压电式力传感器和压力传26
感器 H26
6.3尼奎斯特稳定判据 I26
8.2.1二端网络非线性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一些例子 G26
8.2非线性特性曲线 G26
8.1线性 G26
8非线性电路 G26
3.4.2浮体法测量流量 H27
3.4.1差压法测量流量 H27
3.1.5质点在加速的参考系统中27
的动力学 E27
3.1.6惯性矩,惯性张量 E27
5.4.1共振 B27
5.4受迫振动,共振 B27
5.3.4衰减时间 B27
3.1.4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理 E27
3.4测量流体特征参量的传感器 H27
6.3.2应用伯德图的尼奎斯特27
8.4.6最小作用原理 C27
8.4.5 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 C27
平衡常数 C27
8.4.4利用热化学数据计算27
8.4.3不均相反应 C27
8.4.2均相气体反应 C27
4结构元件 K27
稳定判据 I27
线 G27
8.2.2运算放大器的放大特性曲27
3.2指令格式,指令系统 J28
5.6热固性塑料 D28
5.7弹性体 D28
3.4.3电磁感应法测量流量 H28
3.4.4超声波测量流量 H28
3.1.7动量矩 E28
3.1.8动量矩定理 E28
9.2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 C28
9.1反应速率与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C28
9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 C28
8.4.7耦联平衡 C28
4.1构件联接 K28
4.1.1功能和一般作用 K28
4.1.2形状锁合联接 K28
8.3两特性曲线相交的解法 G28
8.3.1负载线与电器特性曲线 G28
不稳定工作点 G28
6.3.3尼奎斯特稳定判据的简化28
形式 I28
7根轨迹法 I28
7.1根轨迹法的基本思想 I28
8..3.2非线性二端网络的稳定和28
5.5.1相同频率的振动 B29
分子数 C29
9.4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C29
9.4.1一级反应时间定律 C29
5.4.2振子的功率吸收 B29
9.3 元反应、反应机理与反应29
3.5.2其他电阻温度计 H29
3.5.1铂电阻温度计 H29
5投影 A29
7.2绘制根轨迹的规则 I29
3.5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H29
3.4.6容积式流量计 H29
3.4.5涡轮流量计 H29
6.2纤维复合材料 D29
6.1颗粒复合材料 D29
6复合材料 D29
8.3.3运算放大器的反馈 G29
3.3采用处理器组件的处理器构造 J29
4.1.3摩擦锁合联接 K29
4.1.4材料锁合联接 K29
6.1零点定理 A30
4.2.1功能和一般作用 K30
6一元代数函数 A30
3.1.11能量守恒定理 E30
3.1.10动能 E30
8.1问题的提出 I30
3.1.9动量矩守恒定理 E30
4.2.2受拉—压应力的金属弹簧 K30
8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I30
6.3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D30
6.4层复合材料 D30
合法 G30
9.5反应速率与质量作用定律 C30
8.4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作图综30
5.5.2不同频率的振动 B30
9.4.2二级反应时间定律 C30
4.2弹簧 K30
4.1.5一般应用准则 K30
9.6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C31
9.7链反应 C31
9.8爆炸 C31
3.1.12功的定理 E31
4.2.3受弯曲应力的金属弹簧 K31
3相平衡 F31
9.1线路的微分方程和解 G31
9线路 G31
4.2.4受扭转应力的金属弹簧 K31
电磁场 G31
8.5分段线性化求解 G31
3.2陀螺力学 E31
8.2.2误差积分准则 I31
3.5.4辐射温度计 H31
8.2时域设计 I31
8.2.1动态性能指标 I31
3.5.3热电偶 H31
3.4 32位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 J31
6.5表面处理技术 D31
7.1.1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D32
8.2.3平方误差积分指标 I32
9.9.4哈伯-博施法 C32
9.9.3非均相催化作用 C32
9.9.2均相催化作用 C32
9.9.1基础知识 C32
9.9催化作用 C32
5.6.1耦合摆 B32
5.6耦合振子 B32
3.1.1 p,v,T平面 F32
3.1纯物质的相平衡 F32
4.2.6气体弹簧 K32
9.3线路方程式 G32
9.2线路的特征量 G32
4.2.5橡胶弹簧 K32
7工程流体 D32
7.1.2粘度和粘度函数 D32
3.2.1规则进动运动 E32
7超越函数 A32
3.2.2章动 E32
3.2.3线性化的陀螺方程 E32
6.2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 A32
7.1指数函数 A32
7.2三角函数 A32
7.1流变学基础 D32
计算机组织 J33
8.2.4按最小平方误差积分确定控制器的最佳设定值 I33
7.2液压流体 D33
4.2.7一般应用准则 K33
3.6.4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函数 H33
4.3联轴器和离合器 K33
4.3.1功能和一般作用 K33
4.3.2固定式联轴器 K33
4.3.3回转刚性补偿式联轴器 K33
3.1.2共存曲线 F33
附2外国人名译名对照 附33
9.4输入阻抗 G33
9.5反射系数 G33
10静电场 G33
7.3润滑材料 D33
3.6.2增量式测量信号处理 H33
3.3完整多体系统的运动方程 E33
10.2 电场强度 G33
10.1场的标量和矢量 G33
10.1.3电解质,电解质溶液 C33
10.1.2溶液 C33
10.1.1胶体 C33
10.1分散系 C33
10溶液中的物质与反应 C33
3.3.1综合法 E33
函数 H33
3.6.3数字基本代数运算和基本33
3.2.4进动方程 E33
3.6.1模拟测量信号处理 H33
3.6传感器特有的测量信号处理 H33
8.3频域设计 I34
3.3.3达朗贝尔原理 E34
10.2溶液的依数性质 C34
4.3.5操纵式离合器 K34
4.3.4弹性联轴器 K34
3.3.2拉格朗日方程 E34
10.3电通量密度 G34
10.2.2凝固点下降与沸点上升 C34
10.2.1蒸气压下降 C34
8.3.1闭环控制系统的频域特征参数及其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I34
8.1体积载荷 D34
8.2.5经验方法 I34
3.1.3湿蒸汽区的饱和参数 F34
4信息表示 J34
4.1字符数字代码 J34
5.6.2 N个耦合振子 B34
8材料载荷 D34
3.6.6传感器特性曲线的三次样条内插 H34
3.6.5用内插法进行传感器特性曲线的标度和线性化 H34
6粒子系统 B34
8.3.2开环控制回路的特征参数及其与闭环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 I35
10.5静电感应 G35
10.6电容 G35
3.6.7传感器特性曲线近似的平差准则 H35
10.4特定电荷分布时的电位函数 G35
3.1.4湿蒸汽的性质 F35
7.3双曲函数 A35
3.4.1碰撞过程的简化假设 E35
3.4碰撞 E35
6.1.1无外力的重心运动 B35
6.1质点系统的重心(质量中心),动量和动量矩 B35
10.2.3渗透压 C35
10.3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性 C35
8.3载荷的时变行为 D35
8.2表面载荷 D35
10.4溶质在两种溶剂间的分配 C35
10.7酸与碱 C36
4.2代码保护 J36
3.6.8传感器特性曲线受到影响效应时的校正 H36
3.1.5 T,s状态图和h,s状态36
10.5作为溶剂的水 C36
10.6 水的本征离解,水的离子积 C36
4.3汇编语言和机器代码 J36
10.7.1阿累尼乌斯与布仑斯惕的36
定义 C36
10.7特定装置的电容 G36
9材料性能和材料特性值 D36
9.1密度 D36
9.2力学性能 D36
9.2.1弹性 D36
3.4.2多体系统的碰撞 E36
3.4.3斜偏心碰撞 E36
3.4.4直线正碰撞 E36
3.2流动的多物质系统的相平衡 F36
图 F36
4.4.2滚动轴承和滚动导轨 K36
4.4.1功能和一般作用 K36
6.1.3质点系统的动量矩 B36
4.4轴承和导轨 K36
6.1.2在外力作用下重心的运动 B36
4.3.6一般应用准则 K36
8.3.4相位和幅值的校正元件 I37
8.3.3采用伯德图方法的控制器设计 I37
10.7.2强弱酸碱 C37
伽玛函数 A37
10.7.3 pH值 C37
8.3德尔塔函数,海维赛德函数,37
8.2旋轮线,螺旋线 A37
8高等函数 A37
6.2质点系统的能量 B37
3.6.9传感器的动态校正 H37
4测量电路和放大器 H37
4.1.1采用测量电阻作电流-电压变换 H37
4.1采用无放大器测量电路的信号变换 H37
10.7.4强酸及强碱溶液的pH值 C37
8.1三次与四次代数函数 A37
10.9交界面上的条件 G37
10.8能与力 G37
4.4.3流体动压滑动轴承和滑动37
导轨 K37
3.4.5对摆的直线碰撞 E37
3.5变质量物体 E37
3.2.1相状态图 F37
10.7.6盐溶液的pH值 C38
11.1基本定律 G38
11恒定电流场 G38
4.4.4流体静压滑动轴承和滑动38
导轨 K38
3.6引力与卫星轨道 E38
6.2.2质点系统的聚合能 B38
10.7.5弱酸及弱碱溶液的pH值 C38
8.3.5采用根轨迹法的控制器设计 I38
4.4数据类型 J38
律 B38
6.2.1质点系统中的能量守恒定38
4.1.2分压器和分流器 H38
8.4.2特鲁哈尔-古依莱宁方法 I38
8.4.1预先规定闭环控制系统的特性 I38
8.4解析设计方法 I38
6.3撞击 B38
4.1.3直接显示的电阻测量 H38
10.9水的硬度 C39
12.1磁通密度 G39
12恒定磁场 G39
11.3交界面上的条件 G39
11.2电阻计算法 G39
.4.2.1电路原理的定性处理 H39
4.2测量电桥和平衡电路 H39
4.4.5电磁轴承和导轨 K39
4.4.6一般应用准则 K39
9.2.2粘弹性 D39
.4.2.2电压平衡和电流平衡 H39
10.8溶度积 C39
3.7稳定性 E39
3.2.3相平衡点的计算 F39
3.2.2相界曲线的微分方程 F39
6.3.1中心弹性撞击 B39
4.5机械传动 K40
4.5.1功能和一般作用 K40
5.1寄存器组和处理器状态 J40
5处理器功能 J40
4.5.2齿轮传动 K40
4振动 E40
8.4.3代数设计方法 I40
12.2磁场强度 G40
9一元实变函数的微分 A40
原反应 C40
4.2.3不平衡式测量电桥 H40
11氧化还原反应 C40
11.1氧化值 C40
11.2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氧化还40
9.1极限值,连续性 A40
12.5磁路 G41
4.1.1单自由度系统 E41
4.1线性本征振动 E41
6.3.2非中心弹性撞击 B41
4.5.4带传动 K41
4.5.3链传动 K41
4.2.4平衡式惠斯登电桥 H41
12.4交界面上的条件 G41
9.2.3强度和变形 D41
12.3磁通 G41
5.2寻址方式 J41
9.2函数的导数 A41
11.3.1燃烧过程 C41
11.3.3 由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制备金属 C41
11.4 电化学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 C41
9.1非线性控制系统的一般性质 I42
9非线性控制系统 I42
4.5.5摩擦轮传动 K42
4.3.1运算放大器 H42
4.3.2运算放大器作为纯零位指示42
放大器(平衡放大器)时的42
参考文献 F42
4.1.2有限多自由度的本征振动 E42
电池的EMF C42
11.5 电极电势,电化学电动势序列 C42
应用 H42
4.3测量放大器的基本电路 H42
6.3.3非弹性撞击 B42
5.3执行控制 J42
4.2.5交流电桥 H42
11.5.2利用电极电势计算电化学42
11.5.1 阳极和阴极的定义 C42
13.1感应定律 G43
9.3采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I43
9.3.1描述函数的定义 I43
11.6电化学腐蚀 C43
4.3.3纯电压放大器负反馈的工作43
原理 H43
7.1刚体的平移和旋转 B43
9.2.1泰勒的函数表达式 A43
11.7由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流 C43
13时变磁场 G43
4.2强迫线性振动 E43
4.2.1单自由度系统 E43
4.5.7一般应用准则 K43
机构 K43
4.5.6曲柄(铰支)机构和凸轮43
7刚体动力学 B43
13.3.1 自(电)感 G44
13.3 电感 G44
12.0氢 C44
5.4运行模式和异常处理 J44
12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C44
13.3.2互(电)感 G44
4.3.4负反馈测量放大器的四种44
基本电路 H44
4.4 几种典型的测量放大器电路 H44
4.4.1具有电压输出的电流放大器作反相器 H44
13.2磁能 G44
4.6.2流体静压传动 K44
4.6.1功能和一般作用 K44
4.6流体传动 K44
7.2旋转能,惯性矩 B44
9.3.2用描述函数研究稳定性 I44
9.4.1相轨迹 I44
9.4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 I44
4.4.2有源电桥 H45
4.4.4静电计放大器 H45
9.2.4蠕变和持久特性 D45
9.2.5疲劳和疲劳强度 D45
7.3刚体的动量矩 B45
9.2.2利用导数求极限 A45
9.2.3极值,拐点 A45
4.2.2有限多自由度的强迫振动 E45
4.4.3加法放大器和减法放大器 H45
4.6.4一般应用准则 K45
4.6.3液体动压传动 K45
9.5.1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的基本思想 I45
13.3.3自感和互感的计算 G45
9.4.2应用相平面法研究继电器系统 I45
9.5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I45
12.2第Ⅱ主族:碱土金属 C45
6计算机系统 J45
4.7流体传导元件 K46
4.7.2管道 K46
4.7.3关闭和调节装置 K46
7.4陀螺 B46
9.2.6断裂力学 D46
4.4.6有源滤波器 H46
4.4.5精密整流 H46
4.7.1功能和一般作用 K46
6.1总线 J46
4.3线性参量激励振动 E46
13.4磁场中的力 G46
13.3.4储能 G46
9.6波波夫稳定判据 I46
9.5.3求取合适的李亚普诺夫函数 I46
10.1不定积分 A46
12.3.1硼 C46
9.5.2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 I46
10一元实变函数的积分 A46
12.3第Ⅲ主族:硼族 C46
7.5比较平移与旋转 B47
5.1制图 K47
5设计工具 K47
9.6.2波波夫稳定判据 I47
4.4一维连续介质的自由振动 E47
4.4.1弦,拉杆,扭杆 E47
9.6.3波波夫不等式的几何运用 I47
14电磁场 G47
14.1积分形式与微分形式的麦克47
14.3简谐变化时的麦克斯韦方程 G47
14.2电磁场的区分 G47
9.6.1绝对稳定性 I47
9.2.7提高强度的措施 D47
12.4.2 硅 C47
4.4.7电荷放大器 H47
4.4.8电压积分放大器 H47
5模拟测量技术 H47
斯韦方程 G47
15电磁波 G47
15.1波动方程 G47
12.4.1碳 C47
12.4第Ⅳ主族:碳族 C47
5.1.2线性动圈式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 H48
5.1模拟测量装置 H48
5.1.1线性动圈式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 H48
9.3热学性能 D48
8统计力学——热力学 B48
9.3.1热容和热导率 D48
5.2.1基础 K48
10线性离散系统 I48
8.1气体分子运动论 B48
12.5.1氮 C48
12.5第Ⅴ主族:氦族 C48
12.4.3锗、锡和铅 C48
4.4.2杆的弯曲振动 E48
5.2计算机辅助设计 K48
6.2存储器组织 J49
9.3.2热膨胀 D49
10.2时域描述 I49
15.2电磁波的激发 G49
12.5.2磷 C49
10.2.1积分法则 A49
10.2定积分 A49
10.2.2 广义积分 A49
5.2.2用交叉线圈测量装置求商 H49
5.2.1具有径向正弦磁场的磁心式测量装置 H49
5.2用测量装置作函数和代数运算 H49
5.3标准 K49
用 K49
5.2.2设计各阶段中计算机的使49
8.2温度标度,气体定律 B50
10.3 Z变换 I50
10.4频域描述 I50
10.4.1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 I50
5.2.3求线性平均值和极值 H50
5.4成本识别,价值分析 K50
5.4.1可影响的成本 K50
11.1极限值,连续性 A50
11多元实变函数的微分 A50
4.5求本征频率的近似法 E50
4.5.1瑞利商 E50
12.5.3 砷、锑 C50
12.6第Ⅵ主族:硫族 C50
12.6.1氧 C50
15.3辐射功率 G50
15.4相位及由此导出的概念 G50
16能量转换原理 G51
16.0.1能量,功率,效率 G51
16.0基本概念 G51
10.5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I51
电能工程 G51
10.4.2连续系统的z传递函数 I51
10.5.1稳定性条件 I51
16.0.2 电能工程的一些思考方法 G51
5.4.3价值分析 K51
12.7.1 氟 C51
12.7第Ⅷ主族:卤素 C51
12.6.2硫 C51
4.6单自由度自治非线性振动 E51
4.5.2里茨法 E51
11.2导数 A51
参考文献 K51
12.7.2氯 C51
5.4.2成本识别方法 K51
5.2.4求方均根值 H51
9.3.3熔点 D51
13.1有机化学:概述 C52
13.2有机分子的同分异构现象 C52
13.2.1结构异构现象 C52
16.1.2 电机中的能量转换 G52
13有机化合物 C52
12.8第Ⅷ主族:稀有气体 C52
12.7.3溴与碘 C52
10.5.2稳定判据 I52
16.0.3定义 G52
8.3 自由度,均匀分布定理 B52
4.6.3林德斯特德计算干扰法 E52
4.6.2简谐平衡 E52
4.6.1最小振动法 E52
11.2.1泰勒的函数表达式 A52
5.2.5用电动式测量装置求乘积 H52
5.2.6用感应计数器确定积分值 H52
16.1.1磁场和电场中的能量密度 G52
6.3输入输出组织 J52
16.1机电能量转换 G52
10.6数字控制的控制算法 I53
10.6.1 PID算法 I53
5.3.1电子射线管与偏转灵敏度 H53
5.3 电子射线示波器的原理和应用 H53
13.2.2立体异构现象 C53
14碳氢化合物 C53
14.1脂肪烃 C53
14.1.1烷烃CnH2n+2 C53
4.6.4多重尺度法 E53
9.4安全系数 D53
8.4真实气体,深温度 B53
16.1.3换向器式电机 G53
11.2.2极值 .A53
9.4.1结构材料的安全系数 D53
12.2二重积分 A54
9.4.2可燃物质的安全性 D54
14.1.2烯烃CnH2n C54
5.3.3标准结构示波器的框图 H54
5.3.2周期信号时间曲线的显示 H54
10.6.2离散校正算法设计 I54
16.1.4旋转磁场 G54
4.7.3亚简谐、超简谐和组合共54
12.1含参数的积分 A54
12多元实变实函数的积分 A54
16.1.5同步电机 G54
振 E54
4.7非线性强迫振动 E54
4.7.1简谐平衡 E54
4.7.2多重尺度法 E54
6.4多处理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J55
10.6.3有限过渡过程时间的校正55
算法 I55
11线性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I55
9.5 电学性质 D55
6数字测量技术 H55
5.3.5频率补偿用的输入分压器 H55
5.3.4 x、y运行示波器的应用 H55
12.4三重积分 A55
12.3广义二重积分 A55
5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E55
5.1可变形物体的运动学 E55
5.1.1位移,应变,应变张量 E55
5.1.2协调条件 E55
16.1.6异步电动机 G55
6.1数字信号的量化和描述 H56
8.5多粒子系统的能量交换 B56
9.6磁性 D56
化合物 C56
14.1.4有两个或多个双键的碳氢56
6.2.1仙农采样定理 H56
6.2采样定理和采样误差 H56
6.1.2相对量化误差 H56
6.1.1量化产生的信息损失 H56
8.5.1体积功 B56
12.5变数变换 A56
16.3.2 电弧放电 G56
16.3.1 电阻加热 G56
16.3 电流的热效应 G56
16.2电磁铁 G56
5.1.3坐标转换 E56
5.1.4主应变,应变主轴 E56
5.1.5莫尔应变圆 E56
14.1.3炔烃CnH2n-2 C56
11.2单变量系统的规范型 I56
16.4.1元电池 G57
5.2.1 正应力和剪应力,应力张57
5.2应力 E57
12.6曲线积分 A57
9.7光学性能 D57
11.4.1闭环控制系统 I57
11.4 状态空间线性控制系统综合 I57
16.4 电流的化学效应 G57
量 E57
16.4.2蓄电池 G57
16.5直接能量变换,光电效应,太57
阳电池 G57
17电能传输 G57
17.1功率密度,电压降 G57
11.3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I57
6.2.2零阶外推时的频率特性 H57
6.2.3保持电路的采样误差 H57
5.2.3主法向应力,主应力轴 E57
14.2脂环烃 C57
14.3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C57
8.5.2热 B57
8.5.3多粒子系统的能量守恒定57
律 B57
5.2.2坐标转换 E57
5.2.4主剪应力 E57
5.2.5球形张量,应力偏量 E57
5.2.6平面应力状态,莫尔应力57
圆 E57
15带有官能团的化合物 C58
6.3时间和频率的数字测量 H58
13.1平面曲线 A58
13曲线的微分几何 A58
12.7曲面积分 A58
10.2断裂 D58
10.1概述——材料损伤学 D58
11.4.2控制器综合的基本思想 I58
11.4.3模态控制 I58
13.1.1切线,曲率 A58
7.1操作系统 J58
原理 H58
17.3.1人体电流 G58
17.3触电防护要领 G58
17.2稳定问题 G58
11.4.4预置极点的方法 I58
5.3虎克定律 E58
5.2.7体积力,平衡条件 E58
6.3.1时间和频率数字测量的58
10材料损伤及材料保护 D58
7操作系统 J58
8.6热力过程的热量 B58
8.6.1 比热容及摩尔热容 B58
13.1.2包络 A59
18电能的变换 G59
11.4.6测量问题 I59
17.3.2防护措施 G59
优化状态控制器 I59
11.4.5按最小平方误差积分准则59
10.2.1过载断裂 D59
10.2.3热断裂 D59
6.3.2石英振荡器 H59
15.1脂肪烃的卤代衍生物 C59
7.2进程、文件和输入输出管理 J59
18.1开关 G59
6.3.3时间的数字测量 H59
10.2.2疲劳断裂 D59
6.3.4频率的数字测量 H60
6.3.5周期或频率测量时的分辨60
力和测量时间 H60
6.3.6倒数值的形成和多周期测60
量 H60
12系统识别 I60
或可关断管 G60
12.1系统识别的确定性方法 I60
12.1.1拐点切线法和时间百分60
8.6.2相转变热 B60
15.2醇 C60
5.4杆截面的几何量 E60
5.4.1二次面积矩 E60
比特征值法 I60
10.4.1腐蚀的类型 D60
18.2.2 由电网供电的自然换向整流器 G60
18.2.1电力电子器件 G60
18.2整流器,换流器,逆变器 G60
10.3老化 D60
10.4腐蚀 D60
13.2空间曲线 A60
18.2.3强迫换向的自供电整流器60
19.1信号,信息,消息 G61
10.4.2腐蚀机制 D61
10.4.3腐蚀防护 D61
10.5材料的生物损伤 D61
10.5.1材料的生物损伤类型 D61
15.3醛 C61
15.4酮 C61
15曲面的微分几何学 A61
19.1.1时变信号的描述 G61
14空间里的旋转 A61
19基本概念 G61
通信技术基础 G61
通信技术 G61
函数 I61
12.1.3从过渡函数计算频率特性61
12.1.2频域识别 I61
6.4.1电荷平衡转换器 H61
数转换 H61
6.4用时间或频率作中间量的模-61
15.5.1羧酸衍生物 C62
15.5羧酸及其衍生物 C62
15.5.2氨基羧酸 C62
6.4.2双斜式转换器 H62
6.4.3积分转换器的积分滤波效62
应 H62
12.1.4从频率特性函数计算过渡62
函数 I62
12.2系统识别的统计方法 I62
12.2.1相关分析 I62
12.2.2功率谱密度函数 I62
7.3主存储器管理 J62
8.7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 B62
16.1基,度量 A62
16空间的微分几何 A62
5.4.2静力面积矩 E62
19.2.3通信的基本模型 G62
10.6摩擦 D62
10.5.3材料生物损伤的防护 D62
10.5.2材料害虫及损坏形式 D62
19.1.2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 G62
19.1.3符号表示,估值 G62
19.1.4非编码表示和编码表示 G62
19.2发送设备,传输,接收处理 G62
19.2.1信号传输基本原理 G62
19.2.2信源和信宿的特性 G62
10.6.1摩擦状态 D62
5.4.3剪切因子 E62
12.2.3统计法确定线性系统的63
10.6.2磨损类型 D63
6.5.1应用平衡原理的模-数转63
换器的工作原理 H63
符号 C63
8.8循环过程 B63
别 I63
12.2.4采用参数估计法的系统识63
动态特性 I63
19.3.1结构和功能划分 G63
6.5.2权电导式数-模转换器 H63
20.1.1衰减量和电平值 G63
20.1信号动态范围,失真 G63
20信号的特性 G63
19.3.4共同作用和工作性能 G63
19.3.3 功能框图表示 G63
19.3.2数学表达式 G63
19.2.4复用的工作方式 G63
19.3接口,功能模块,系统 G63
6.5应用平衡原理的模-数转换 H63
5.4.5扭转惯性矩 E63
16.2 由线坐标 A63
5.4.4剪切中心或剪力中心 E63
17场的微分与积分 A63
8算法 J64
17.1那勃勒算子 A64
13自适应控制系统 I64
13.1基本概念 I64
20.1.2线性和非线性失真 G64
20.2分解,干扰,信噪比 G64
20.2.1灵敏度和控制范围 G64
20.2.2噪声类型和影响 G64
20.2.3降低噪声的措施 G64
20.3信息流,信息量 G64
20.3.1判决树的引出 G64
程序设计 J64
8.1概念 J64
8.2表达方式 J64
换器 H64
6.5.4具有双向计数器的随动转64
参考文献 C64
换器 H64
6.5.3链式电阻网络数-模转64
20.3.3极限值和平均周期 G65
20.3.2消息立方体表示法 G65
20.3.4信道容量和信息损失 G65
20.4相关性,冗余度,纠错 G65
20.4.1模式识别可靠性 G65
20.4.2噪声影响与冗余度 G65
20.4.3检错与纠错 G65
6.6快速模-数转换和瞬态存储 H65
6.5.5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 H65
10.6.4磨损防护 D65
11材料试验 D65
10.7损伤分析方法 D65
13.3控制对象的在线识别 I65
8.8.1热力机 B65
8.8.2制冷机与热泵 B65
13.2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三种基本结构 I65
14.1.1信号流程图 I66
14.1.2顺序控制的分类 I66
6.6.2瞬态存储 H66
21.2.2非线性关系描述 G66
21.2.1线性描述法,叠加法 G66
14.1顺序控制的基本结构 I66
8.9物理过程的有向过程(熵) B66
21描述法 G66
21.1信号滤波,相关 G66
21.1.1滤波概念适用范围 G66
21.1.2线性和非线性失真 G66
21.1.3模式的冗余分配 G66
21.1.4互相关与自相关 G66
21.1.5冗余分配的改变 G66
21.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描述 G66
5.5.2直杆内力的计算 E66
5.4.6翘曲模量 E66
6.6.1并行模-数转换器 H66
17.3积分定理 A66
17.2 通量,环量 A66
11.1测试和检验计划 D66
11.2材料的化学分析 D66
14顺序控制技术 I66
5.5.1直杆内力的定义 E66
5.5杆的内力 E66
13.4两个重要的设计原理 I66
21.2.3并行与串行处理 G67
22.1基带信号,信号转换器 G67
22.1.1信号源动态范围 G67
通信方法 G67
22.1.2直接变换,控制变换 G67
22发送处理 G67
参考文献 H67
14.2.1组合逻辑电路 I67
11.3微观结构研究方法 D67
8.3分类 J67
析 I67
14.2.2时序逻辑电路的综合和分67
14.2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理论基础 I67
11.3.1组织探测 D67
11.3.2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 D67
18复变函数的微分与积分 A67
18.1表示式,复变函数的连续性 A67
5.6杆的应力 E68
11.3.3表面分析方法 D68
22.2.1时间量化,抽样定理 G68
22.2抽样,量化,编码 G68
9输运现象 B68
9.1碰撞截面,平均自由程 B68
8.4复杂性 J68
5.6.1拉伸和压缩 E68
5.6.2 正弯曲 E68
5.6.3斜弯曲 E68
18.2导数 A68
11.4.1应变分析和变形分析 D68
11.4实验应力分析 D68
5.6.4压缩和弯曲,截面核 E68
14.3采用状态图和Petri网络的状态描述 I69
11.4.2应力分析 D69
9数据结构与数据类型 J69
11.5机械-工艺性能试验法 D69
22.2.3差分编码与分组编码 G69
22.2.2幅度量化 G69
9.2分子扩散 B69
11.5.1强度试验 D69
5.6.5复合材料杆的弯曲 E69
11.5.2断裂力学试验 D69
18.3积分 A69
9.1概念 J69
11.5.3硬度试验 D70
22.3 正弦载波调制与脉冲调制 G70
22.3.1调制原理与表示方式 G70
22.3.2双边带、单边带和残余边70
5.6.6曲杆的弯曲 E70
带调制 G70
5.6.7纯剪 E70
22.2.4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G70
9.3导热 B70
5.6.8自由扭转 E71
5.6.9约束扭转 E71
14.4连接可编程控制装置的技术实现 I71
14.4.1继电技术 I71
14.4.2离散组件系统 I71
9.4内摩擦(粘滞) B71
9.3线性数据结构 J71
9.2基本数据类型 J71
22.3.3频率调制与相位调制 G71
5.7杆的变形 E71
22.3.5连续脉冲调制 G72
14.5.2存储器可编程控制的程序72
语言 I72
5.7.3斜弯曲 E72
5.7.2 正弯曲 E72
5.7.1拉伸和压缩 E72
14.5存储器可编程控制 I72
11.5.4工艺性能试验 D72
11.6物理试验 D72
11.7无损检验 D72
11.7.1声学方法,超声波检验法 D72
19保角映射 A72
22.3.4时间连续的键控调制 G72
14.5.1存储器可编程控制(SPS)的工作方式 I72
用 G73
9.4树和图 J73
11.8综合试验 D73
断层照相术 D73
11.7.3射线照相术和计算机73
11.7.2电和磁检测法 D73
20 正交函数系 A73
22.3.6脉冲编码调制与增量调制 G73
22.4 空分复用、频分复用与时分复73
22.4.1树形结构和矩阵结构 G73
11.8.2腐蚀试验 D74
21傅里叶级数 A74
21.1实形展开式 A74
11.8.3摩擦学试验 D74
22.4.2直接连通方法与存储方法 G74
22.4.3接通率和阻塞 G74
22.4.4载波多路方法 G74
10.1理想液体的流动 B74
10水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 B74
11.8.1风化试验 D74
11.8.4生物试验 D75
11.9试验结果的认证 D75
9.6文件 J75
9.5集合 J75
公式符号说明 I75
22.4.6时隙分析与幅度分析 G75
22.4.5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G75
参考文献 I75
23.2.1对称和非对称导线 G76
23.2有线传输线路 G76
23.1.2利用率与压缩系统 G76
23.1.1特性,失真,均衡 G76
23.1信道特性,传输速率 G76
23信号传输 G76
21.2复形展开式 A76
12.4材料选用的系统分析法 D76
12.3选择准则 D76
12.2功能材料 D76
12.1结构材料 D76
12工程材料的选用 D76
10.2直实液体的流动 B77
23.3数据网,综合业务 G77
10.1概念和分类 J77
10程序设计语言 J77
23.2.2波导与光纤 G77
22多项式展开 A77
23.3.1网络结构,网络协议 G77
23.2.3 电缆网络 G77
参考文献 D78
23.3.2电传,图象传输 G78
23.3.3综合业务通信网 G78
23.4定向通信,无线电广播,无线78
电话 G78
23.4.1 无线电传播路径,天线,电波传播 G78
5.7.6剪力引起的弯曲 E78
5.7.4在弹性地基(温克勒型地基)上的梁 E78
5.7.5复合材料的杆的弯曲 E78
5.7.7自由扭转 E78
23.1傅里叶变换 A78
23积分变换 A78
23.4.2点到点通信,系统参数 G79
5.7.8翘曲受阻挠的扭转 E79
5.8弹性静力学中的能量法 E79
10.2描述方法 J79
5.8.1变形能,外功 E79
Ⅱ 相互作用与场 B79
11引力相互作用 B79
11.1场的概念 B79
23.4.3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 G79
23.2拉普拉斯变换 A79
5.8.2虚功原理 E80
11.3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80
23..4.4 固定无线电话与移动无线电话 G80
23.3 Z变换 A80
24.1.1检波原理,分辨能力 G80
11.2行星运动:开普勒定律 B80
5.8.3功方程式或辅助力方法 E80
24.1.3 幅度解调和频率解调 G80
24.1.2控制和失真 G80
24信号处理 G80
24.1检波,无线电测量 G80
析 G81
10.3算法型语言的结构 J81
24.1.5无线电测量原理和信号分81
24.1.4脉冲解调,眼图 G81
11.4引力场 B81
5.8.4卡氏第二定理 E81
24.2.1系统适应与变换算法 G81
24.2.2存储密度,读写速率 G81
24.2信号重构,信号存储 G81
24.3.1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结构 G82
24常微分方程 A82
24.1分类 A82
5.8.5刚度矩阵,柔度矩阵,麦82
存储 G82
24.2.4磁性存储,电子存储和光82
24.2.3易失存储和永久存储 G82
克斯韦和贝蒂定理 E82
5.8.6静不定系统,力法 E82
24.3信号处理和信号交换 G82
24.2 几何解说 A82
25常微分方程的解法 A83
25.1分离变数法 A83
11.5在中心场中的卫星轨道 B83
10.4技术应用方面的程序设计语言 J83
障特性 G83
5.8.7梅那布瑞定理 E83
24.3.4网络结构,网络控制,故83
24.3.2信号分析与参数控制 G83
度,紧锁 G83
25.2全微分方程 A83
24.3.3递推,自适应,稳定83
25.3变数代换法 A83
系统 G84
24.3.5利用率,损耗系统和等待84
5.8.8用里茨法求挠度 E84
电子学 G84
25.4线性微分方程 A84
25模拟基本电路 G84
25.1无源网络 G84
25.1.1低通和高通电路 G84
5.9旋转杆和环 E84
5.10.1盘 E85
5.10平面结构 E85
25.1.2微分和积分网络 G85
25.1.3带通、带阻和全通网络 G85
25.5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A85
25.6规范基础解系 A85
12电的相互作用 B86
11.1概念、任务和问题 J86
11软件工程 J86
25.7格林函数 A86
12.2静电场 B86
12.1电荷,库仑定律 B86
25.1.4谐振滤波器和变压器 G86
25.8级数求解法 A87
25.2.2整流电路 G87
5.10.2板 E87
25.2.1二极管特性 G87
25.2非线性二端网络 G87
25.2.3混频器和解调器 G88
5.10.3壳体 E88
26微分方程组 A88
25.9积分方程 A88
11.2问题分析和需求定义 J88
25.2.4特殊二极管电路 G89
12.3 电势 B89
11.3设计和程序开发 J89
中力 E89
27自伴微分方程 A89
5.11三维问题 E89
5.11.1作用在半空间表面上的集89
5.11.2在整空间作用的集中力 E89
28经典的非初等微分方程 A90
25.3有源三端网络 G90
25.3.1晶体管特性 G90
5.11.3压力容器,锅炉公式 E90
5.11.4接触问题,赫兹公式 E90
25.3.2线性小信号放大器 G91
11.4测试 J91
5.12.1杆件的屈曲 E91
5.12稳定问题 E91
5.11.5应力集中 E91
12.4电荷的量子化 B91
29一阶偏微分方程 A91
11.5质量保证 J92
11.6文档 J92
30二阶偏微分方程 A92
12.5 电场中能量的获取 B92
25.3.3线性大信号放大器 G93
12.6 电流 B93
25.3.4非线性大信号放大器 G94
12.7静电场中的导电体,静电感94
应 B94
31偏微分方程的解 A94
参考文献 J94
5.12.4板的皱曲 E94
5.12.2弯扭屈曲 E94
5.12.3侧倾 E94
31.1 波动方程与位势方程的特解 A94
8至11的格式符号 J94
函数名,过程名和程序名表 J94
5.12.5壳体的皱曲 E95
31.2基本解 A95
12.8导电体的电容 B95
5.13.1单元矩阵,形状函数 E96
5.13有限元 E96
12.9 电场中的非导电物质,电极97
化 B97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