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2379341.jpg)
- (美)鲁道夫(Rudolf,L.)编;张蔚林,陈名智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3·6150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制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0 符号1
1-1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1
1-2 制动动力学4
1-3 提高制动能力的方法5
1-4 制动系统设计的概述6
第二章 摩擦制动器的力学分析11
2-0 符号11
2-1 各种制动器的结构13
2-2 制动蹄的位移量和致动16
2-3 制动蹄的调整17
2-4 摩擦制动器的扭矩分析18
2-4.1 自增力和自锁效应18
2-4.2 领蹄和从蹄20
2-4.3 沿制动衬片的压力分布22
2-4.4 衬片的磨损及其压力分布24
2-4.5 制动因数和制动器的敏感度26
2-4.6 钳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28
2-4.7 各蹄均为支承销式的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28
2-4.8 全支承销式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0
2-4.9 平行滑动支座式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0
2-4.10 平行滑动支座式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0
2-4.11 带斜面支座的领-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1
2-4.12 带斜面支座的双领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1
2-4.13 带滑动支座的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1
2-4.14 支承销式双向增力式制动器的制动因数32
2-5 制动蹄和制动鼓的刚性对制动力矩的影响32
2-6 包带式制动器的力学分析34
2-7 自增力式盘式制动器的力学分析37
2-8 各种制动器的比较39
3-0 符号42
第三章 摩擦制动器的热力学分析42
3-1 温度分析46
3-1.1 作为热交换器的摩擦制动器46
3-1.2 制动器温度分析的理论基础48
3-1.3 持续制动期间制动器温度的预测51
3-1.4 紧急停车制动期间制动器温度的预测53
3-1.5 重复制动期间制动器温度的预测56
3-1.6 对流换热系数的预测58
3-1.7 预测制动器温度的计算方法63
3-1.8 密封式制动器的分析68
3-2 热应力分析72
3-2.1 有关热裂纹的理论基础72
3-2.2 实心盘式制动器的热应力74
3-2.3 制动鼓中的热应力77
4-0 符号79
第四章 辅助制动器79
4-1 排气制动器80
4-2 液力减速器82
4-3 电磁减速器84
4-4 联控式减速器-主制动器制动系统的分析85
第五章 制动力的产生91
5-0 符号91
5-1 导言93
5-2 非助力式液压制动系统94
5-3 真空助力式液压制动系统102
5-4 全动力式液压制动系统110
5-5 气制动系统115
5-6 气动-液压制动系统117
5-7 机械制动系统120
5-8 冲击式制动器121
5-9 电制动器123
第六章 轮胎-道路摩擦力125
6-0 符号125
6-1 轮胎-道路的接触面125
6-2 路面摩擦力的测定126
6-3 轮胎的摩擦特性128
6-4 轮胎的滚动阻力131
6-5 轮胎的结构和组织132
第七章 车辆的制动性能136
7-0 符号136
7-1 制动性能的测定138
7-1.1 效率138
7-1.2 效能138
7-1.3 响应时间138
7-1.5 吸、散热能力139
7-1.4 可控制性139
7-2 制动力的调节140
7-3 制动性能的预测和分析140
7-3.1 制动性能计算程序141
7-3.2 动态制动程序148
7-3.3 牵引车-挂车的制动和操纵程序149
7-4 车辆的阻力150
7-4.1 滚动阻力151
7-4.2 空气动力阻力151
7-4.3 粘滞阻尼阻力151
7-4.4 转弯引起的阻力152
7-4.5 发动机阻力152
第八章 固定分配比式制动系统车辆的制动154
8-0 符号154
8-1 双轴汽车的制动161
8-1.1 动态制动力161
8-1.2 实际制动力分配165
8-1.3 轮胎-道路摩擦力利用率168
8-1.4 制动效能168
8-1.5 直线制动的最佳制动力分配171
8-1.6 直线-曲线制动性能177
8-1.7 总制动效能182
8-1.8 车辆稳定性研究185
8-2 并装双轴式载货汽车的制动187
8-2.1 摆杆式悬架189
8-2.2 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192
8-2.3 空气悬架198
8-3 单后轴牵引车-半挂车汽车列车的制动199
8-3.1 动态制动力和实际制动力199
8-3.2 最佳制动力分配203
8-3.3 直线与曲线制动性能208
8-3.4 车辆稳定性研究209
8-4 并装双轴式牵引车-半挂车汽车列车的制动210
8-4.1 双轴牵引车拖挂-辆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210
8-4.2 双轴牵引车拖挂-辆摆杆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215
8-4.3 摆杆悬架式三轴牵引车拖挂一辆并装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215
8-5 双轴牵引车拖挂一辆单轴半挂车和一辆双轴全挂车的汽车列车的制动221
8-6 装甲车辆的制动223
8-6.1 旋转能量的影响223
8-6.2 履带的滚动阻力225
8-6.3 半履带式车辆的制动225
8-6.4 全履带式车辆和特种运载车辆的制动性能226
8-7 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式车辆的结论226
第九章 装有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式制动系统的车辆的制动230
9-0 符号230
9-1 双轴汽车232
9-1.1 动态制动力和实际制动力232
9-1.2 制动力的最佳可变比例分配235
9-1.3 动态制动管路压力236
9-1.4 对踏板力的要求239
9-1.5 压力调节阀240
9-1.6 直线与曲线制动性能241
9-1.7 对车辆稳定性应考虑的问题243
9-2 牵引车-半挂车汽车列车的可变比例分配制动243
9-2.1 动态制动力和实际制动力243
9-2.2 动态制动管路压力258
9-2.3 制动管路压力变化与悬架变形的函数关系260
9-2.4 双轴牵引车拖带一辆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260
9-2.5 摆杆悬架式三轴牵引车拖带一辆并装双椭圆叶片弹簧悬架式挂车的汽车列车262
9-3 可变比例分配制动系统车辆的结论266
第十章 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269
10-0 符号269
10-1 防抱死制动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270
10-2 液压真空助力系统279
10-2.1 车轮防抱死控制系统279
10-2.2 真空控制式系统的分析283
10-3 液压泵加压系统286
10-4 气制动系统287
10-5 直线与曲线制动性能291
10-6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291
10-7 各种防抱系统的结构295
第十一章 制动系统的动态分析300
11-0 符号300
11-1 响应时间分析的基础300
11-2 液压制动系统301
11-3 气制动系统305
第十二章 制动系统故障311
12-0 符号311
12-1 概述312
12-2 制动系故障的形成313
12-3 制动鼓和制动盘故障的形成317
12-4 制动系故障的分析320
12-4.1 制动管路的故障320
12-4.1.1 车辆的减速度322
12-4.1.2 踏板力323
12-4.1.3 制动效能323
12-4.1.4 踏板行程324
12-4.1.5 性能计算327
12-4.1.6 改进型双管路制动系统结构332
12-4.1.7 双管路制动系统的比较333
12-4.2 真空助力系故障335
12-4.3 全动力式液压制动系统的故障336
12-4.5 制动衰退337
12-4.4 气制动系统安全制动器的故障337
12-4.6 高温引起的制动器总成故障339
12-5 制动器故障的后果339
12-6 制动系统部件的老化341
12-7 车辆的稳定性和可控制性342
12-8 对人的因素的研究343
12-9 保养对制动系故障的影响344
12-10 通过适当的设计将制动系故障减少到最低程度345
第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的试验348
13-0 符号348
13-1 基本试验要求348
13-2 制动试验标准概述349
13-3 制动性能的测定350
13-3.1 效率350
13-3.2 效能351
13-3.3 响应时间352
13-3.4 可控制性353
13-3.5 吸、散热能力354
13-4 制动系的使用与保养354
13-5 制动系统的检查与诊断355
13-6 制动系的试验357
13-6.1 滚筒式测力器357
13-6.2 跑板式试验台358
13-6.3 制动路试358
13-7 军用车辆的制动试验方法361
13-7.1 军用轮式车辆的试验方法361
13-7.2 履带式车辆的路试项目364
13-8 部件的试验368
第十四章 设计实例371
14-0 符号371
14-1 基本条件374
14-2 设计的具体评价标准375
14-3 悬架、轮胎以及轮辋之类的关联部件的设计376
14-4 制动系统设计的校核377
14-5 制动因数计算379
14-6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383
14-6.1 紧急制动器的分析384
14-6.2 动态制动力389
14-6.3 制动效能392
14-6.4 制动性能图394
14-6.5 制动液的容积分析395
14-6.6 特定设计评价指标397
14-7 载货汽车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式制动系统的设计397
14-7.1 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系统——鼓式制动器398
14-7.2 制动力固定比例分配系统——盘式制动器400
14-7.3 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系统——鼓式制动器400
14-7.4 制动力可变比例分配系统——盘式制动器403
14-8.1 力学分析404
14-8 坦克盘式制动器的设计404
14-8.2 热力学分析406
14-9 鼓式制动器系统的温度分析409
14-10 重型载货汽车全动力式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411
14-10.1 车轮分泵面积的确定411
14-10.2 助力器和蓄能器尺寸的确定412
第十五章 制动系统及其部件413
15-1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的传递413
15-1.1 液压制动系的基本原理413
15-1.2 单管路制动系统413
15-1.3 双管路制动系统414
15-1.4 标准总泵414
15-1.5 串联式总泵416
15-1.6 阶梯式总泵416
15-2.1.2 车轮分泵417
15-2.1.5 制动蹄的调整417
15-2.1.3 楔块式制动器417
15-2 制动扭矩的产生417
15-2.1.1 制动器制动蹄的基本布置417
15-2.1 鼓式制动器417
15-1.7 不等径串联式总泵417
15-2.1.4 “S”型凸轮式制动器418
15-2.2.1 基本布置形式420
15-2.2.2 驻车制动器421
15-3 制动力分配阀421
15-4 液压制动管路421
15-5 真空助力系统421
15-6 气动-液压制动系统423
15-7 气制动器424
15-2.2 盘式制动器428
15-8 第二制动系统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