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成本会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成本会计
  • 王文钧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ISBN:754290878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成本会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部分 绪论7

第一章 成本的核算与控制7

第一节 成本和成本会计7

一、成本7

二、成本会计7

第二节 成本的性质和构成8

一、成本的性质8

二、成本的构成9

第三节 生产流程和成本流动11

一、生产流程11

二、成本流动12

第四节 成本流动的会计处理16

一、成本科目表16

二、根据发生的成本流动事项作会计分录17

三、将会计分录记入分类账19

四、编制会计报表21

第五节 分部组织与成本中心23

一、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23

二、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23

第六节 成本的管理与控制23

一、成本管理循环23

二、成本预测与计划24

三、成本记录与核算24

四、成本分析与考核25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5

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27

第一节 成本费用与收益配比原则27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分部化28

一、分步成本制度29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29

二、分批成本制度30

三、核算程序和成本记录31

第四节 成本会计的专用名词35

一、成本的划分35

二、生产成本35

三、分配成本36

四、管理成本36

五、联合成本36

六、成本分配的基础37

七、实际成本、估计成本、正常成本和标准成本37

第五节 制造企业成本计算模式和成本科目表37

一、成本计算模式37

二、制造企业的成本科目表38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40

一、原料的管理决策43

二、原料的管理循环43

第二部分 分批成本制度43

第一节 原料的管理决策、管理循环和内部控制43

第三章 原料采购与控制43

三、原料采购程序的内部控制原则44

第二节 应付凭单制和内部控制44

第三节 再订购点和经济订购批量49

一、再订购点49

二、经济订购批量50

第四节 原料采购程序51

一、请购51

二、定购52

三、收料53

一、原料采购循环54

四、原料库记录54

第五节 原料采购的会计处理54

二、退回原料的会计处理55

三、用料清单56

四、计算机处理的原料采购体系56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57

第四章 原料的储备与领发58

第一节 原料储备、领发和内部控制58

一、原料的储备和领发概述58

二、原料储备和领发的内部控制59

第二节 原料的分类、编号和立卡60

一、原料的分类和界定60

二、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60

三、原料的归属决定于产权61

四、原料按性能和技术特征进一步细分类61

一、原料的明细分类核算62

五、原料立卡登记和保管62

第三节 原料的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62

二、原料的总分类核算63

第四节 原料的领发63

一、领料单63

二、领料单日记簿64

三、领料单的分析处理64

第五节 退料的处理66

一、领料部门向原料库退料66

二、采购部门向供应商退货67

第六节 分批成本单68

一、分批成本单是分批登记与核算成本的正式会计记录68

二、约当量问题68

三、分批成本单的格式69

一、扩大原料分类账(卡)的内容70

第七节 其他有关问题70

二、原料领发的计算机处理71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72

第五章 原料存量的控制与估价73

第一节 原料存量控制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是一个重要而且复杂的问题73

一、原料的核算和管理在成本会计中的重要性73

二、原料存量估价对利润表中销售成本和利润(或亏损)的影响73

第二节 原料存量的成本计价方法74

一、先进先出法75

二、后进先出法79

三、移动平均法82

一、成本与市价孰低估价的意义84

二、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的方法84

第三节 成本与市价孰低估价法84

四、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平均三法结果的比较84

三、应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85

第四节 存量管理与控制87

一、原料存量的“恰及时”管理88

二、确定“隔断日期”,保证期末存量成本正确完整88

三、定期实物盘存和盘存技术89

第五节 原料存量的多缺90

一、原料存量发生溢出或短缺的原因90

二、原料溢缺的会计处理91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91

第六章 人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计时与工资93

第一节 工资的概念和计算模式93

一、工资的概念93

二、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95

三、工资的计算95

一、人工成本流程97

第二节 人工成本流程分析97

二、记时卡和计工单99

三、停工闲滞时间99

四、计工单分析99

第三节 工薪表101

一、工薪表的结构和内容101

二、“工资结算”的会计分录103

第四节 工资的支付104

一、应付凭单登记簿104

二、银行支票登记簿105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106

一、计工单分析是人工成本分析的基础107

二、分批成本单107

第一节 人工成本分析107

第七章 人工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人工成本分析和人工成本转入生产成本107

三、分部间接制造费用分析单108

四、应计未付工资的分析109

第二节 人工成本转入生产110

一、计算全月工资总结110

二、人工成本流动总结112

第三节 应纳税款和额外优惠待遇112

一、应纳税款112

二、额外优惠待遇113

第四节 人工成本核算综合举例113

一、设置并登记分批成本单116

二、设置并登记分部间接制造费用分析单118

三、设置并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户122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125

二、间接制造费用的内容126

一、间接制造费用的含义126

第八章 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部化126

第一节 间接制造费用的含义、内容与核算要点126

三、间接制造费用按可变性分类127

四、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要点128

第二节 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部化129

一、分部化的含义129

二、间接制造费用分部化分配步骤130

第三节 服务部门成本的分配131

一、分配的顺序131

二、分配的基础131

三、分部间接制造费用分析单132

四、应付凭单和转账凭证的应用135

第四节 间接制造费用分部化分配方式举例136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142

一、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的作用143

二、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的确定143

第一节 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的作用及其确定143

第九章 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制定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143

第二节 影响制定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的因素144

一、期间的长短145

二、分部分配率和统一分配率146

第三节 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基础146

一、以生产数量为分配基础146

二、以原料成本为分配基础147

三、以机器工时为分配基础148

四、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基础148

五、以直接人工成本为分配基础149

六、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基础的选择149

第四节 间接制造费用预算和服务部门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150

一、间接制造费用预算150

二、服务部门成本向其他部门分配151

第五节 生产部门和全厂整体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举例153

二、缝制部门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154

三、完成部门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154

一、裁剪部门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154

四、生产部门合计的间接制造费用分配率155

五、综合分析计算结果155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155

第十章 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和成本循环的完成157

第一节 间接制造费用核算与分配的主要步骤157

一、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部化和部门分配率的计算157

二、生产部门的间接制造费用(含本部门发生的和从服务部门分配转入的)向各生产批次分配157

三、间接制造费用的超额分配或分配不足的处理和分析158

第二节 生产部门的间接制造费用向生产批次成本分配158

一、批次成本单的登记158

二、间接制造费用分配日记簿的应用159

四、间接制造费用向生产批次分配举例160

三、登记总分类账160

第三节 间接制造费用的超额分配或分配不足163

一、结算间接制造费用的超额分配或分配不足163

二、期末处理程序164

第四节 间接制造费用超额分配或分配不足的差异分析165

一、按生产部门分析165

二、间接制造费用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166

三、差异分析167

第五节 成本循环的完成167

一、登记完成的生产批次168

二、登记产成品销售168

三、制造成本在会计报表中的反映171

第六节 成本循环综合表解173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178

第一节 分步成本制度的特点181

第十一章 分步成本制度综论181

第三部分 分步成本制度181

第二节 分步成本制度的成本流动182

一、原料184

二、人工184

三、间接制造费用185

四、部门间的成本流动185

五、生产报告和生产成本报告185

六、成品库储存和销售186

第三节 在产品的约当量187

一、在产品约当量的含义187

二、计算在产品约当量的程序187

第四节 生产报告和生产成本报告——整备部门189

一、生产报告189

二、约当量计算190

三、生产成本报告191

第五节 生产报告和生产成本报告——集装部门和完成部门193

一、集装部门193

二、完成部门196

第六节 合并的生产成本报告198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01

第十二章 副产品的会计处理202

第一节 复合产品及其核算要点202

一、复合产品的含义202

二、副产品和联产品的会计处理要点202

三、共同成本或联合成本203

第二节 副产品核算的方法203

一、副产品从主产品分离后不需要进一步加工203

二、副产品从主产品分离后需要进一步加工203

三、例解203

一、副产品处理收入作为杂项收入205

二、估计副产品销售数额作为主产品成本的减少205

第三节 副产品分离后不作进一步加工205

第四节 副产品继续加工207

一、只分配从主产品分离后增加的成本207

二、分配从主产品分离后发生的成本和一部分分离前的共同成本207

三、以分离点上的市价作为副产品成本208

第五节 计算净利润209

一、只对副产品分配增加的成本209

二、按照正常纯利法分配给副产品的成本包括共同成本和分离后制造成本210

三、两次以上连续加工的选择211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12

第十三章 联产品会计213

第一节 联产品和联产成本213

第二节 分配联产成本的基础213

四、指定权数基础214

五、例解214

二、相对销售价额基础214

三、调整的相对销售价额基础214

一、共同物质单位基础214

第三节 以物质单位作为分配基础218

第四节 以相对销售价额作为分配基础218

一、分配联产成本的程序219

二、相对销售价额法的特点220

第五节 以调整的相对销售价额作为分配基础220

一、分配联产成本的程序220

二、调整的相对销售价额法的特点222

第六节 以指定权数作为分配基础222

一、分配联产成本的程序222

二、指定权数法的特点223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23

第一节 在产品是产品生产和成本核算的中间环节224

第十四章 在产品成本核算——平均成本法224

第二节 在产品成本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225

一、在产品按其开始生产和生产完成期间划分的三种情况225

二、平均成本法225

三、先进先出法225

四、两种方法的比较226

第三节 在产品核算的基本模式226

一、数量模式226

二、成本模式227

第四节 平均成本法的综合例解227

一、制作部门228

二、装配部门232

三、完成部门235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38

二、合并生产成本报告238

一、部门间(或生产步骤间)成本结转的记录238

第五节 部门间(或生产步骤间)成本结转的记录和生产成本报告的合并238

第十五章 在产品成本核算——先进先出法240

第一节 先进先出法成本核算要点240

第二节 先进先出法的综合例解240

一、制作部门241

二、装配部门247

三、完成部门253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59

第十六章 废料、毁损品、次品和数量亏失与增出的核算260

第一节 废料的核算260

一、废料的含义260

二、废料的会计核算260

第二节 毁损品的核算263

一、毁损品的含义263

二、毁损品损失的会计核算263

二、次品再加工成本的会计核算269

第三节 次品的核算269

一、次品的含义269

第四节 生产中产品数量亏失的核算270

一、毁损或亏失分类270

二、正常数量亏失的核算271

三、非正常数量亏失的核算272

第五节 生产中产品数量增出的核算272

一、产品数量增出的分类272

二、生产中产品数量增出的核算273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74

第一节 成本习性277

一、成本习性的含义277

二、成本按习性的分类277

第十七章 成本习性分析277

第四部分 成本的分析、控制和决策277

第二节 分析成本习性的方法和成本估计281

一、成本的工程分析法281

二、直接估计法282

三、会计分类法282

四、高一低点法283

五、分布点图法284

第三节 最小平方法286

一、最小平方法的含义286

二、最小平方法的运作步骤287

第四节 各种分析方法的选择289

一、分布点图法289

二、高一低点法289

三、工程分析法289

二、计算测定系数的公式和符号说明290

一、测定系数和相关系数290

第五节 相关分析290

四、最小平方法290

三、计算相关系数291

第六节 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几个成本名词293

一、增量成本293

二、沉积成本293

三、机会成本294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294

第十八章 预算控制295

第一节 预算和成本控制295

一、预算的含义295

二、预算的分类295

第二节 销售预算296

一、总结和分析过去的业绩296

二、预测销售业务前景296

第三节 生产预算297

第四节 制造成本预算298

一、原料预算298

二、直接人工预算301

三、间接制造费用预算301

四、汇总编制制造成本预算302

第五节 各项费用预算304

第六节 预算收益表305

第七节 弹性预算306

一、弹性预算的含义306

二、弹性预算的应用公式307

三、用于预算公式的弹性预算举例307

四、根据弹性预算公式分析预算执行结果308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309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运作程序310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含义310

第一节 标准成本制度概述310

第十九章 标准成本制度与成本控制——原料与人工310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311

一、制定成本标准的方法311

二、标准成本是成本计算和控制的基础312

第三节 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312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差异312

二、成本差异的分析313

第四节 标准成本制度例解(原料和人工成本315

一、原料和人工标准成本315

二、原料成本的处理316

三、人工成本的处理318

第五节 原料和人工成本差异的处理320

二、多原料成分的数量差异323

一、数量差异的分析323

第六节 混合差异和收益差异323

三、原料混合差异324

四、原料收益差异324

五、混合差异和收益差异图解326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327

第二十章 标准成本制度与成本控制——间接制造费用328

第一节 标准间接制造费用控制概述328

一、间接制造费用的特性328

二、制定间接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制度329

三、间接制造费用和弹性预算329

第二节 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发生和差异329

一、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329

二、间接制造费用的发生330

三、间接制造费用的差异331

一、二差异分析333

第三节 二差异分析和三差异分析333

二、三差异分析334

第四节 四差异分析337

第五节 间接制造费用差异的处理339

一、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339

二、成本差异分配例解340

第六节 标准成本制度总例题342

一、计算原料成本差异343

二、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43

三、计算可变间接制造费用和固定间接制造费用343

四、计算当月标准间接制造费用成本总额344

五、计算间接制造费用总差异344

六、用三项差异分析法作间接制造费用差异分析344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345

一、本、量、利分析的意义346

二、本、量、利分析的要点346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的意义和要点346

第二十一章 本量、利分析与成本决策346

三、会计核算反映的本、量、利关系347

第二节 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347

一、全部成本法348

二、变动成本法348

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差别348

四、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举例比较350

五、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损益的差异与调节350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和保本点351

一、本、量、利分析和成本控制351

二、本、量、利分析和保本点351

第四节 保本点352

一、公式法352

二、创利额法352

三、图例法354

四、安全边际355

五、目标利润与保本点356

六、所得税的影响357

七、利用本、量、利分析判断经营状况357

八、多产品品种的本、量、利分析358

第五节 成本、业务量和价格的变动对保本点和计划利润的影响359

一、变动成本增加360

二、销售价格提高361

三、销售业务量下降361

四、固定成本减少361

五、销售价格下降、变动成本减少362

六、销售价格下降、固定成本减少、变动成本增加362

三、单一产品363

二、不变的存货水平363

一、线性成本和收入习性363

第六节 本、量、利分析法的假设和局限363

四、定数论模式364

第七节 分析成本,作出决策364

一、决策的过程364

二、界定问题和确定备选方案364

三、决定相关的成本和收益数据364

四、对数据资料的评估并考虑不可计量的信息资料365

五、作出决策365

第八节 在成本领域的常用决策365

一、增加或停产一种产品的决策365

二、对处于不同完成阶段的产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370

三、对特殊订货单是否按减价出售的决策371

四、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373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373

第一节 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374

第二十二章 资本投资决策374

第二节 资本支出分析375

一、资本支出的分类375

二、获利能力和现金流动准则376

三、收复投资准则376

四、可有资金准则376

第三节 资本预算决策需要的数据资料和资本支出评估技术377

一、资本预算决策需要的数据资料377

二、资本支出评估技术377

第四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378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378

二、反映资金时间价值的两种形式378

三、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四种基本公式379

第五节 评估投资方案的方法——评估技术集中于获利能力381

一、会计收益率的含义381

二、会计收益率分析应用于新增设备的投资382

三、会计收益率分析应用于更新现有设备383

第六节 评估投资方案的方法——评估技术集中于现金流量385

一、现金流量分析技术的两类方法385

二、回收期法386

三、贴现的现金流动——净现值法389

四、贴现的现金流动——内部收益率法390

第七节 所得税对资本预算决策的影响392

一、所得税在资本投资评估决策中的作用392

二、所得税和现金流量392

三、影响所得税和现金流量的因素393

第八节 租赁或投资购买固定资产的决策394

一、租赁与购买的区别394

二、租赁最基本的分类395

三、租货或购买的选择决策395

本章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