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上
  • 刘明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5247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银行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993

第一篇 起步(1978—1993

第一章 现代银行业体系初建第一节 银行业体系“大一统”时期3

第二节 专业银行的恢复和组建6

一、中国农业银行恢复6

二、中国银行分设6

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分立7

四、中国工商银行组建7

五、专业经营9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起步10

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0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初期发展11

第四节 引入外资金融机构12

第二章 银行业发展走向多元化第一节 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探索15

一、资金紧张下的业务开展15

二、打破“铁饭碗”和“铁交椅”16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16

第二节 中资银行业发展逐步多元化17

一、重组交通银行18

二、新建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18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早期发展21

四、城市信用合作社起步23

五、其他金融机构设立24

第三节 外资银行从特区向沿海扩展25

一、登陆经济特区25

二、进入沿海城市26

三、拓展在华业务27

第四节 监管体系初步形成29

一、监管法规体系初建30

二、建立稽核监督体系31

三、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32

四、清理“三角债”32

第二篇 探索(1994—2002

第三章 商业化改革启动39

第一节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39

一、改革启动39

二、金融体制改革大纲42

第二节 从国家专业银行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2

一、统一法人制度43

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43

三、尝试信用风险管理44

四、开始重视内部控制45

五、调整机构网点45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46

第三节 政策性银行设立48

一、分离政策性金融49

二、成立国家开发银行49

三、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51

四、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1

第四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52

一、《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52

二、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53

第五节 从城市信用合作社到城市商业银行57

一、清理整顿城市信用合作社58

二、组建城市合作银行58

三、“一级法人、两级核算”确立60

第六节 对外资银行开放进一步扩大61

一、《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61

二、开放中心城市62

三、试点人民币业务63

第七节 审慎监管起步6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64

二、加强稽核监督64

三、强化金融监管65

第四章 在化解风险中发展70

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与改革决策70

一、反思亚洲金融危机70

二、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2

三、化解五类风险72

第二节 初次化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风险76

一、注资与不良贷款剥离76

二、组织机构改革78

三、财务状况向好79

四、风险仍然巨大81

第三节 整顿信托投资公司83

一、历史作用83

二、清理整顿84

三、重新登记86

第四节 防范和化解其他风险87

一、清理整顿城市信用合作社88

二、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90

三、整顿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93

四、清理撤并农村合作基金会94

五、打击和取缔金融“三乱”95

第五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发展99

一、各项经营指标良好99

二、发展、改革与创新并举100

第六节 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103

一、开放步伐加快103

二、业务收缩与恢复104

三、结构性调整出现104

第七节 风险监管体系初步形成105

一、监管法制建设105

二、监管制度建设105

三、监管机构调整106

四、完善机构监管107

五、推动新业务开展112

第八节 加入WTO之后的金融改革113

一、加入WTO与银行业开放114

二、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15

第三篇 奋进(2003—2008

第五章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股份制改造120

一、背景与原则120

二、国家注资122

三、财务重组123

四、股份公司组建126

五、重大监管举措130

第二节 引进合格机构投资者133

一、原则和标准133

二、引入资本135

三、引入体制机制138

第三节 境内外公开上市142

一、中银香港重组上市142

二、交通银行上市144

三、中国建设银行上市145

四、中国银行上市146

五、中国工商银行上市147

第四节 脱胎换骨149

一、公司治理从“形似”走向“神似”149

二、业绩显著改善150

三、实现经营战略转型154

四、获得国际认可154

第五节 中国农业银行改革156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原则156

二、改革的准备工作157

三、股份制改革的启动与实施159

第六节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160

一、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160

二、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并购实例162

三、稳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164

第七节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经验166

第六章 农村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目标169

一、改革历史背景169

二、改革启动过程170

三、改革基本原则171

四、改革主要政策172

第二节 新的监督管理体制初步确立174

一、体制构建174

二、体制运行175

三、体制评价177

第三节 多元化产权制度格局形成179

一、产权制度改革探索179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181

三、农村合作银行发展183

四、统一法人机构发展185

五、两级法人体制发展186

第四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发展187

一、引进境内外机构投资者187

二、跨区域战略投资悄然兴起188

三、参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89

四、设立异地分支机构190

五、公募上市发行融资190

第五节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及发展191

一、农村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酝酿191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进展193

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效果194

第六节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经验与新任务196

第七章 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探索199

一、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情况200

二、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200

三、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与监管工作重点201

四、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探索203

五、进出口银行的改革探索205

六、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探索205

第二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深化和发展206

一、规模和效益并进206

二、引入合格机构投资者208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210

四、监管推进改革211

五、挑战与展望213

第三节 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与发展215

一、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监管体系215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开放216

三、城市商业银行现状220

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25

第四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整顿与改革225

一、通过市场退出等方式化解风险226

二、改制设立城市商业银行227

第五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228

一、商业化转型获批228

二、商业化收购和处置229

三、商业化转型启动231

第六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232

一、信托公司233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35

三、金融租赁公司238

四、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240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处置243

第八章 邮政储蓄机构改革与发展第一节 我国邮政储蓄的地位和作用249

第二节 我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251

一、银监会成立之前的邮政储蓄体制改革251

二、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52

三、银监会成立之后的邮政储蓄体制改革253

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254

第三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的主要内容255

一、总体要求255

二、具体安排256

三、理顺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集团的关系258

四、相关配套事项258

第四节 邮政储蓄改革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259

一、各国邮政储蓄改革主要做法和特点259

二、各国邮政储蓄改革模式比较260

三、各国邮政储蓄的内部组织和网点管理模式262

四、各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265

五、经验与启示266

第五节 邮政储蓄银行改革的成效、前景与挑战266

一、改革成效266

二、下一步发展的机遇和优势268

三、下一步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270

第九章 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与审慎监管第一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280

一、根据承诺推进对外开放281

二、有选择地实施主动开放282

三、过渡期开放措施的实施效果284

第二节 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的在华发展286

一、修订完善外资银行监管法规286

二、过渡期结束后对外开放基本措施288

三、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现状291

四、法人导向政策效果293

第三节 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295

一、基本理念295

二、监管内容296

三、制度安排297

四、监管手段300

五、分类监管301

六、防范境内外各类风险302

第十章 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一节 银监会成立与科学监管理念的形成304

一、银监会成立304

二、成立背景305

三、主要职责和历史使命306

四、确立新的监管理念和标准307

第二节 银行业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309

一、中国现代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初步构建310

二、审慎监管的具体规则逐步完善313

三、行政许可规则体系逐步健全314

四、规范立法和后评价机制316

第三节 监管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完善318

一、市场准入监管318

二、非现场监管与流程重整320

三、现场检查325

四、市场退出与风险处置327

五、监管有效性评估与规划328

第四节 审慎监管行动的强化329

一、资本监管329

二、风险监管331

三、公司治理与内控监管340

四、推动机构提高透明度341

第五节 监管交流与合作342

一、国内监管协调机制不断完善342

二、双边监管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343

三、多边监管合作蓬勃开展344

四、国际监管合作富有成效345

五、银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作用明显345

第四篇 展望349

第十一章 国际银行业30年来的变迁第一节 推动国际银行业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349

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349

二、“金融脱媒”加剧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竞争351

三、金融监管的放松推动金融创新加深353

四、信息科技导致技术性“脱媒”354

五、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354

第二节 国际银行业业务范围及经营模式的变化355

一、混业经营趋势加强355

二、银行业并购活跃357

三、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上升359

四、网上银行改变银行业务运作模式360

第三节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演变361

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演变及总体策略361

二、对主要风险类型的管理策略361

三、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363

四、金融机构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364

五、贷款质量风险分类365

六、新资本协议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366

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的总结367

第四节 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业影响深刻368

一、金融危机重新勘定银行业版图368

二、投资银行业面临深度调整370

三、对信用评级危机的反思——规范信用评级业371

四、对全球银行业发展模式的反思373

第五节 近30年来金融监管演变378

一、近30年来美国银行监管法规演变379

二、银行业监管理念变迁380

三、银行监管体制转变383

第六节 次贷危机后世界对金融监管的反思384

一、美国的反思384

二、英国的反思392

三、欧盟的反思396

四、国际组织的反思398

五、“三十人集团”《金融改革——金融稳定的框架》401

第十二章 我国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独树一帜402

一、银行业体系渐趋完整403

二、经营规模迅速扩大403

三、资产质量明显提高404

四、资本实力显著增强406

五、盈利水平大幅提升408

六、流动性持续保持良好409

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410

八、银行业稳居金融业主导地位411

九、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业独树一帜411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412

一、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412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423

三、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历史机遇及未来展望426

第三节 我国银行业监管走向分析430

一、我国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挑战430

二、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和重要经验433

三、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未来展望437

下册445

第五篇 专题445

第十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建设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建设的必要性445

一、国有商业银行前期改革中的公司治理445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前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47

第二节 国际银行业公司治理的经验450

一、国际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450

二、国际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450

三、国际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452

第三节 监管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453

一、公司治理指引454

二、监测指标455

三、制度安排456

第四节 公司治理建设过程459

一、完善公司治理架构459

二、转变经营理念460

三、明确发展战略461

四、创新管理机制462

五、加强风险管理463

六、推进流程银行建设465

七、优化人力资源管理467

八、健全激励约束机制467

第十四章 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第一节 风险处置工作回顾471

一、城市信用社472

二、城市商业银行473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475

第二节 风险处置的主要监管措施476

一、明确监管导向476

二、联动推进477

三、现场督导478

四、有效评估478

第三节 风险处置的主要方式479

一、自我消化479

二、资产置换481

三、增资扩股481

四、重组482

五、兼并收购485

六、撤销破产489

第四节 风险处置成效及面临的挑战494

一、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成效494

二、当前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面临的挑战496

第十五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第一节 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498

一、国际上信托业的发展及监管498

二、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模式及功能定位504

三、信托公司功能定位的成效及战略转型508

第二节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509

一、可借鉴的国际经验509

二、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及功能定位510

第三节 金融租赁公司的功能定位514

一、国际租赁业的发展与监管514

二、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功能定位和监管政策的调整518

三、功能调整对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影响519

四、金融租赁公司下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520

第四节 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的功能定位522

一、汽车金融公司的功能定位522

二、货币经纪公司的功能定位525

第十六章 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533

一、《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演进533

二、中国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534

三、资本监管制度在中国兴起的动因535

第二节 中国资本监管制度起步537

一、制度特点537

二、制度实施539

三、制度效果539

第三节 与1988年资本协议接轨540

一、资本监管制度更加完善541

二、资本充足率计量标准提高542

三、资本监管制度更具操作性543

四、资本监管取得显著成效544

第四节 分步实施新资本协议548

一、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全球实施概况548

二、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大意义550

三、中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范围、方法和时间表551

四、中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监管制度框架555

五、大型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的进展558

第十七章 银行会计标准及会计管理的演进第一节 会计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560

一、1978—1992年: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制度560

二、1992—2001年:不断提高会计标准的审慎性561

三、2001—2008年: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562

四、银行业现行会计制度的架构566

五、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567

六、新会计准则变化对银行业监管的挑战568

第二节 会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569

一、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569

二、会计核算制度和手段不断提高571

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不断完善573

四、管理会计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575

第三节 会计监管不断加强575

一、银行业监管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协调配合575

二、加强外部审计576

三、强化信息披露577

第四节 银行业会计发展的展望578

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会计标准579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579

三、发挥管理会计的支撑作用580

四、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580

第十八章 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与监管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总体回顾583

一、发展历程583

二、推动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586

三、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587

四、当前面临的挑战592

第二节 中国银监会推动金融创新的举措593

一、明确创新监管总体原则594

二、制定出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594

三、实行功能监管594

四、加强创新监管法规制度建设594

五、注重提高创新风险的管控能力595

六、防范风险的跨业和跨境传播595

七、提高社会公众金融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596

第三节 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596

一、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596

二、银行卡业务发展情况597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情况598

四、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情况599

第四节 金融创新及监管展望603

一、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辩证关系的认识603

二、中国银行业创新展望605

第十九章 银行业服务能力再造第一节 银行业服务理念逐步市场化609

一、银行业服务理念市场化转变历程609

二、银行业服务理念存在的问题610

三、银行业服务理念的改进和深化612

第二节 银行业经营服务日益电子化617

一、银行业经营服务电子化发展进程618

二、银行业经营服务电子化的主要特点619

三、银行业经营服务电子化存在的问题620

四、推动银行经营服务电子化的改进措施621

第三节 银行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622

一、银行业服务环境与硬件逐步改善622

二、银行业服务效率逐步提高623

三、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高626

四、银行业服务监督体系逐步建立626

第四节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明显改善630

一、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具有重大意义630

二、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举措631

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效显著640

第五节 金融支农服务不断加强642

一、引导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理念642

二、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643

三、加大农村金融体系的支农力度644

四、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650

五、农村金融服务呈现积极变化653

第二十章 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第一节 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概述656

一、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656

二、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657

三、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与演进658

第二节 中国银监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660

一、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服务660

二、送金融知识下乡660

三、支持公益事业和贫困地区发展661

四、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662

第三节 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663

一、给予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强有力的金融支持664

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业发展665

三、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667

四、大力支持环境保护674

第四节 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构建677

一、营造和谐的行业环境677

二、明确战略目标中的公共利益678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678

附录683

附录一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大事记(1978—2008)683

附录二 附图及附表7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