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纲 上 原始社会-南北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史纲 上 原始社会-南北朝
  • 张传玺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00863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 原始社会(约60万年前~4000多年前) 中国史 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纲 上 原始社会-南北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附三:插图目录1腊玛古猿生活图4

3腊玛古猿牙齿化石5

元谋人(9) 蓝田人(10) 北京人(11) 金牛山人(15

2腊玛古猿下颌骨化石5

目 录导 言古代史从什么地方讲起(1) 人类的起源(1) 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摇篮之一(3) 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4) 学习祖国历史的意义6

西域诸国(316) 班超任西域都护(317

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原始群7

附二:地图目录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8

一、原始群前期9

4元谋人牙齿化石10

5北京人复原像11

6大猩猩、北京人、现代人头部(大脑)的变化12

7周口店出土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13

8原始人制作工具图14

二、原始群后期15

马坝人、长阳人(16) 丁村人16

9丁村出土石球16

三、有关原始群的传说17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19

第二章氏族公社19

一、母系氏族公社初期20

柳江人、河套人(20) 山顶洞人20

10山顶洞人复原像21

11山顶洞出土的骨针21

12山顶洞人的装饰品22

13弓箭的使用方法23

14骨耜复原图、石耜复原图24

二、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时期24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25

15半坡村遗址房屋复原图26

河姆渡文化(24) 仰韶文化26

16姜寨氏族村落复原图27

17鱼纹陶盆29

18人面鱼纹陶盆29

半坡村遗址(26) 细石器文化30

19仰韶文化部分陶器上的刻划符号30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31

20细石器31

21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32

一、社会生产的发展33

24陶壶陶背壶34

23石锄34

22石铲34

2 5黑陶高柄杯35

26随葬十四个猪头36

二、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37

27骨和象牙雕刻38

三、国家的形成39

28矛、镞及其复原图40

炎帝、黄帝、蚩尤(41) 禅让时代42

一、奴隶制国家的建立44

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一章夏朝44

夏代形势图45

29夏禹像46

附一:历代帝(王)系表(附:十六国兴亡表)目录夏朝王系表47

禹建夏朝(44) 夏朝的国家组织48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48

30夏桀以女人当坐具50

土地所有制(48) 铸铜业(49)其他器具50

三、夏朝的灭亡51

一、商族的兴起53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53

第二章商朝53

商代形势图54

汤定居毫55

简狄与契(53) 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55

二、商朝的建立56

汤灭夏(56) 商汤建国与盘庚迁殷56

商朝王系表57

官制、军队、刑罚58

第二节 奴隶制经济和文化59

一、社会经济59

31 青铜铲60

32司母戊鼎及铭文63

二、文化艺术65

农业(60) 手工业(62) 商业65

33武丁时期的卜甲66

34四羊尊68

甲骨文(65) 天文和历法(67) 艺术69

第三节 商朝的灭亡69

一、奴隶主的残暴统治69

35武官村大墓复原图70

二、纣伐东夷与商朝灭亡71

第三编(上)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一章西周73

第一节 西周的建立73

一、周族的兴起73

姜原与后稷(73) 公刘迁豳,太王居岐74

文王治岐74

二、周朝的建立76

武王伐纣(76) 周公东征77

周王先世世系表78

西周王系表78

西周形势图79

第二节 封诸侯,建藩卫80

二、地方制度81

三、等级与刑罚83

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84

一、农业84

井田制度(84) 生产状况86

二、手工业与商业86

36大盂鼎及铭文87

第四节 西周的灭亡89

手工业(86) 商业89

一、中央机构89

一、厉王的虐政89

厉王专利(89) 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90

二、“宣王中兴”90

三、平王东迁91

第二章春秋93

第一节 大国争霸94

一、王室衰微94

春秋时期周王世系表94

春秋时期鲁侯世系表95

二、五霸迭兴96

王室衰微(94) 诸侯坐大96

春秋形势图97

齐桓公始霸(96) 晋文公称霸100

楚庄王称霸(101) 吴、越争霸101

秦霸西戎(102) 弭兵之会102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104

第二节 领主经济解体地主经济萌芽104

37曾侯乙墓编钟107

铁器和牛耕(104)开荒地 修水利(105)手工业发展(106) 大商人出现108

38晋空首布110

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110

井田制瓦解(110) 土地私有制萌芽111

初税亩112

第三节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113

一、三家分晋114

二、田氏代齐114

第三章战国117

第一节 各国的变法运动117

一、魏国李悝改革118

战国时期周王世系表118

战国时期秦王世系表118

削弱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119

“尽地力”(119) “善平籴”120

战国形势图120

制定《法经》121

二、楚国吴起改革122

三、赵韩齐燕改革123

变法的背景(125) 第一次变法123

废除贵族特权,选贤任能(122) 明法审令,裁汰冗员(122) 奖励军功(123) 吴起之死123

赵国改革(123) 韩国改革(124) 齐国改革(24) 燕国改革124

四、秦国商鞅变法125

39废井田、开阡陌图126

第二次变法(127) 商鞅与保守派的斗争128

40商鞅铜方升128

五、七国政治制度的变化129

中央集权制的产生(129) 军权的集中130

41新都虎符130

一、土地私有制131

第二节 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131

土地买卖(131) 地主(131) 农民132

二、农业133

42兴隆出土农具铁范134

44李冰石像135

43都江堰135

铁农具(133) 水利(133)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36) 生产技术136

三、手工业137

冶铁业(137) 铸铜业(138) 漆器业138

45水陆攻战锕签纹饰摹绘138

46错金银铜犀尊139

制陶业(139) 车船制造业140

四、商业140

47战国时期的货币141

货币(140) 度量衡(142) 城市142

第三节 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中国143

一、魏齐争雄徐州会盟143

魏经略中原(143) 桂陵之战144

马陵之战(144) 徐州相王145

二、合纵与连横的斗争145

张仪相魏(146) 公孙衍伐秦146

秦楚之战(146) 秦远交近攻147

三、乐毅伐齐147

四、秦统一中国148

统一的历史趋势(148) 六国的虚弱149

秦国的强大(150) 秦统一中国151

第四章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154

一、五经三传154

五经(154) 三传155

二、诸子百家156

48孔子像157

孔子和儒家(156) 老子和道家158

墨子和墨家(159) 法家和韩非159

49韩非像160

三、文学160

50屈原像161

屈原和楚辞(160) 散文162

四、科学技术162

天文(162) 历法(163) 医学164

秦朝帝系表167

第三编(下) 封建地主制社会第一章秦朝167

第一节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167

秦朝疆域图168

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169

51秦始皇像170

皇帝至高无上(169) 三公九卿制171

52阳陵虎符171

郡县制173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74

53秦峄山刻石摹本176

迁徙豪富销毁兵器(174) 决通川防修治驰道(175) 焚书坑儒177

三、经济政策178

实行土地私有制(178) 统一货币179

54统一货币图179

55秦权拓片秦量照片180

统一度量衡(180) 统一车轨180

56统一文字表181

四、文化政策181

第二节 经略边疆182

统一文字(181) 严禁私学官办学校182

一、经略南越183

百越及其文化(183) 统一岭南(184) 开通灵渠184

57灵渠184

二、通西南夷185

西南夷及其文化(185) 开五尺道187

三、北防匈奴187

匈奴的社会(187) 战国时期的匈奴187

58秦陵兵俑188

蒙恬拒匈奴,修长城189

59秦陵马俑189

一、起义的背景190

第三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190

繁重的徭役(190) 沉重的赋税191

残酷的刑罚192

二、农民大起义192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193

60陈胜、吴广起义画194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192) 建立农民政权195

旧贵族复国运动(195) 项羽巨鹿之战196

刘邦入关灭秦197

三、楚汉战争198

封立十八诸侯(199) 楚汉战争199

楚汉之际割据图200

楚汉战争图201

四、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202

第二章西汉204

一、西汉初年的制度和政策204

第一节 “汉承秦制”204

西汉帝系表205

“无为而治”(204) 郡国并行制206

西汉初异姓诸王割据图207

西汉初同姓诸王割据图208

赋税制度(210) “重农抑商”政策210

对匈奴、两越的羁縻政策211

二、“文景之治”212

西汉形势图215

西汉长安城图216

贵粟政策(213) “轻徭薄赋”(214) 修“马复令”(217)“开关梁,弛山泽之禁”217

三、加强中央集权218

《治安策》和《削藩策》(218) 平定“七国之乱”219

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20

一、改革政治体制,加强法治220

61汉武帝像221

建立“中朝”(220) 设置“刺史”222

《推恩令》与《附益法》(223) 严刑峻法223

二、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224

期门军和羽林军(224) 八校尉225

三、改革财政225

62武帝“五铢”铜钱226

改革币制(226)总一盐铁(227) 均输、平准(228) 算缗、告缗229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30

第三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231

一、农业232

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232) 铁器和牛耕233

耕作技术(235) 兴修水利233

63铁犁和鐴土234

64牛耕图234

65代田图236

66耧车复原模型237

二、手工业239

西汉时期工商物产分布图241

冶铁业(240) 纺织业(242) 漆器业243

67素纱单衣243

68马王堆一号汉墓漆器244

三、商业245

都会和经济区(245) 陆路和海外交通245

经商哲学247

第四节 民族关系的发展248

一、匈奴249

所谓“和亲”(249) 汉匈战争(250) 昭君出塞251

69王昭君墓251

70 “单于和亲”砖252

二、西域253

71 张骞出使西域图253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254

西域三十六国(253) 张骞通西域255

西汉西域都护府辖区图256

丝绸之路258

72 “登高明,望四海”锦(摹本)258

四、两越259

三、羌族259

五、西南夷260

东越(259) 南越260

西汉时西南夷分布图261

73 滇王之印262

六、东北各族262

乌桓和鲜卑(262) 朝鲜、高句骊、夫余263

挹娄263

一、西汉中期的社会问题264

74刘胜金缕玉衣265

75窦绾金缕玉衣265

土地与奴婢问题(26 4) 流民起义266

轮台罪己诏267

二、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268

农民和铁官徒起义(268) 限田限奴婢之议269

所谓“再受命”270

三、王莽改制271

76 王莽货币274

王莽篡位(271)王莽改制(273)改制的失败275

第六节 西汉末农民大起义277

77 吕母崮遗址277

一、绿林军278

绿林山起义(278) 昆阳之战与刘玄称帝278

西汉末年农民战争形势图279

新莽覆灭与绿林军瓦解280

东汉形势图280

二、赤眉军281

赤眉军起义(281) 转战中原(282) 赤眉军入关与刘盆子称帝(282) 赤眉军失败283

第五节 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284

三、铜马等异号各军284

铜马等起义(284) 刘秀镇压起义军284

四、刘秀建立东汉王朝285

刘秀称帝(285) 进行统一战争286

东汉帝系表288

第三章东汉288

第一节 加强封建专制体制289

一“黄老无为”289

东汉雒阳城图291

二、加强中央集权292

“退功臣,进文吏”(292)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293) 加强监察制度(295) 集军权于中央297

三、社会经济政策298

解放奴婢(298) 精兵简政(298) 度田事件299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300

一、农业301

78大铁犁301

农具的改进(301) 水利的发展302

79翻车304

地主庄园305

80地主收租画像石306

81 水排模型307

二、手工业307

冶铁业(308) 铸铜业(308) 纺织业309

漆器业309

三、商业310

82“汉委奴国王”金印311

东汉时期中外交通路线图313

商业和内陆交通(310) 合市(312) 海外交通314

第三节 民族关系的发展314

一、匈奴315

南匈奴(315) 北匈奴316

二、西域316

三、羌族318

83二牛铜饰牌320

四、乌桓、鲜卑和东北各族320

乌桓和鲜卑(320) 东北各族321

五、蛮族321

六、西南夷322

哀牢夷(322) 掸族(323) 白狼等部323

一、外戚与宦官的斗争324

第四节 东汉中后期宦官与朋党的斗争324

郑众捕杀窦氏(324) 李闰、江京诛戮邓氏325

孙程捕杀阎氏(326) 单超等诛除梁氏326

二、清议与党锢327

宦官专权(328) 清议(328) 党锢330

三、阶级矛盾尖锐化332

桓、灵的腐朽统治(332) 阶级斗争蓬勃发展333

第五节 黄巾大起义334

一、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334

84黄巾起义画335

太平道(334) 黄巾大起义335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形势图338

二、黑山黄巾与青徐黄巾338

黑山黄巾(338) 青徐黄巾338

三、汉中、巴蜀的农民政权339

五斗米道(339) 张鲁政权339

四、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341

起义特点(341) 历史意义342

第四章秦汉的文化345

一、经学哲学宗教345

今文经与古文经(345)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348) 道教与佛教349

二、文学艺术350

85西汉彩绘帛画352

86天马行空353

文学(350) 绘画(353) 雕塑354

三、史学355

87说唱俑355

88司马迁墓356

司马迁与《史记》(355) 班固与《汉书》357

其他史书358

四、科学技术359

89地动仪模型360

算学(359) 天文学(360) 历法361

90张仲景像362

91华佗像364

医学(362) 纸364

一、曹操统一北方367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鼎立367

第五章三国和西晋367

92曹操像369

董卓之乱(367) 官渡之战369

官渡之战示意图370

二、三国的形成371

赤壁之战示意图372

93诸葛亮像373

赤壁之战(371) 三国的建立374

三国形势图375

蜀帝系表376

魏帝系表376

吴帝系表377

第二节 三国的政治、经济377

一、魏377

“唯才是举”与“九品中正”(377) 屯田378

94魏晋画砖牛耕图379

二蜀380

平定南中(380) 经济381

招抚山越(382) 经济与海上交通382

三、吴382

95青瓷羊383

第三节 西晋统一中国384

一、西晋的统一384

魏灭蜀(384)司马炎代魏(385) 晋灭吴385

西晋帝系表386

二、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386

户调式(386) 社会经济的恢复388

第四节 西晋灭亡389

藩王拥兵(390)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390

一、贵族与大地主专政390

二、统治集团的腐朽391

三、八王之乱392

四、西晋灭亡393

各族人民起义(393) 匈奴灭西晋394

一、东晋的建立396

第一节 东晋偏安江南396

第六章东晋和南朝396

永嘉南渡(396) “王与马,共天下”397

东晋帝系表398

二、东晋北伐399

祖逖北伐(399)桓温北伐400

三、肥水之战401

北府兵的建立(401) 肥水之战401

肥水之战示意图403

四、侨置与士断404

侨置(404) 土断405

第二节 东晋的灭亡406

一、东晋的黑暗统治406

士族地主的残酷剥削(406) 政治黑暗407

统治集团割据混战408

二、孙恩、卢循大起义409

东晋末年农民战争形势图410

孙恩起义(409) 卢循领导的农民战争411

大起义的历史意义412

三、刘裕代晋414

平定叛乱(414) 灭南燕、后秦415

整顿政治、经济(416) 刘裕建宋417

第三节 南朝各代的更替418

一、宋418

南北朝形势图419

整顿内政(418) 宋的灭亡420

刘宋帝系表420

南齐帝系表421

二、齐421

黑暗的统治(421) 齐的灭亡422

三、梁422

梁朝帝系表424

四、陈425

陈朝帝系表425

腐朽的统治(422)侯景之乱(424) 梁的灭亡426

一、农业426

第四节 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426

生产技术(426) 水利427

二、庄园经济428

官僚地主庄园(428) 寺院地主庄园429

两晋南北朝工商物产分布图430

三、手工业431

96青瓷莲花尊432

冶铁业(432) 青瓷业(433) 纺织业433

四、商业434

造船业(433) 造纸业434

国内商业(434) 海外贸易435

第七章十六国和北朝438

第一节 十六国的兴亡438

一、两赵、冉魏的残暴统治438

五胡十六国示意图439

十六国兴亡表440

前赵(441) 后赵(441) 冉魏443

二、前燕、前秦的兴亡444

前燕(444) 前秦445

民族政权的分立(447) 北魏统一北方447

三、北魏统一北方447

第二节 北魏的统治448

一、北魏前期的制度、措施449

北魏帝系表(东魏、西魏附)451

封建化措施(449) 宗主督护制(452) 九品混通(452)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453

整顿吏治(455) 均田制(455) 三长制457

北魏洛阳城图458

户调制(457) 迁都洛阳(459) 改易习俗459

三改革的意义460

与保守派的斗争(460) 改革的意义460

一、农业461

第三节 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461

生产技术(461) 水利(462) 畜牧业463

二、寺院地主庄园464

寺院的发展(464) 寺院经济464

三、手工业466

冶铁业(466) 纺织业(466) 制瓷业467

四、商业468

97黄釉乐舞瓷扁壶468

98青瓷莲花尊469

洛阳的商业(469) 国内商业471

海外贸易471

一、起义背景472

第四节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472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472) 阶级矛盾尖锐化473

二、各族人民大起义474

北魏末年人民起义形势图476

六镇起义(474)河北起义(475)山东起义476

第五节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478

关陇起义(477) 大起义的历史意义478

一、东魏北齐479

东魏(479) 北齐480

北齐帝系表480

二、西魏北周481

北周帝系表482

西魏(481) 北周(482) 杨坚代周483

二、孝文帝改革484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486

一、哲学宗教486

玄学(486) 无君论(487)范缜与《神灭论》(488) 佛教(489) 道教491

二、文学艺术492

建安文学(492) 田园、山水诗495

民歌(496) 文学评论(497) 石窟寺498

99云冈大石佛499

绘画、书法500

100顾恺之《洛神赋图》部分501

101王羲之书《丧乱帖》502

三、史学地理学503

史学(503) 地理学504

四、科学技术505

102祖冲之像506

数学(505) 医学(506) 农学5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