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钢铁材料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钢铁材料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2364996.jpg)
- 许治同编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68847A
- 出版时间:1953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8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钢铁材料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碳钢1
第一章 铁与钢的分类1
1-1 依据碳含量的分类1
1-2 依据制造法的分类3
1-3 依据抗张力的分类3
1-4 合金系钢铁的分类4
第二章 钢锭6
2-1 钢锭的铸造6
2-2 钢液凝固的现象7
2-3 钢锭的缺陷9
2-4 气泡10
2-5 收缩管12
2-6 钢锭模及钢液在锭模中凝固的情况13
2-7 钢锭的种类及其特点15
2-8 偏析18
2-9 非金属杂质19
2-10 钢锭的破裂21
2-11 锭结晶性21
2-12 各种铸锭法的比较22
第三章 纯铁26
3-1 纯铁的性质26
3-2 纯铁的变态27
3-3 铁的空间格子29
3-4 同素变态时物理性质的变化30
3-5 机械加工与热处理对纯铁性质的影响32
第四章 铁碳合金平衡图33
4-1 碳对于铁的变态点之影响33
4-2 铁碳合金的准安定平衡图33
4-3 铁碳合金的组成物38
4-4 铁碳合金的安定平衡图41
4-5 铁碳合金中碳的三形态43
第五章 钢的组成及组织46
5-1 碳钢与铸铁的分类46
5-2 树枝状组织——一次组织49
5-3 树枝状结晶的粒状化52
5-4 二次结晶53
5-5 钢的正常组织56
5-6 钢的组织成分57
5-7 化学组成与组织组成之关系59
第六章 铁与钢之热的临界点62
6-1 重辉点62
6-2 上位临界点65
6-3 共析钢与过共析钢之热的临界点67
6-4 临界点的位置与强度图68
6-5 A4及A0变态点69
6-6 热的临界点之原因70
6-7 热的临界点上性质的变化80
6-8 在变态范围上下的通常状态83
第七章 碳钢的性质84
7-1 物理的性质84
7-2 机械的性质88
7-3 普通钢与热处理钢的机械的性质92
7-4 低温度钢的机械性质94
7-5 高温度钢的机械性质95
第八章 碳钢中不纯物的影响98
8-1 不纯物的种类98
8-2 钢中锰的影响99
8-3 钢中矽的影响101
8-4 钢中磷的影响101
8-5 钢中硫的影响103
8-6 钢中铜的影响105
8-7 钢中氧的影响106
8-8 钢中氮与氢的影响108
8-9 化学成分与组织成分109
8-10 非金属性或氧化性不纯物的影响112
8-11 不纯物的偏析113
第九章 机械加工对碳钢性质的影响116
9-1 冷加工与热加工116
9-2 热加工时钢的加热温度117
9-3 热加工的完成温度119
9-4 树枝状偏析与带状组织121
9-5 热加工时钢的显微镜组织的变化123
9-6 冷加工的影响124
9-7 机械的组织改善126
第十章 碳钢的用途128
10-1 碳钢的分类128
10-2 黑板钢128
10-3 构造用钢132
10-4 轨条及外轮139
10-5 铸钢141
10-6 弹簧钢144
10-7 线材钢146
10-8 工具钢148
第二编 热处理155
第十一章 概论155
11-1 热处理的命名及其解说155
11-2 钢的转变组织157
11-3 冷却速度与组织变态159
11-4 显微镜组织成分与物理性质161
第十二章 钢的退火163
12-1 钢退火的目的163
12-2 钢结晶粒子的变化164
12-3 退火的机构166
12-4 退火温度172
12-5 钢退火时的冷却速度174
12-6 钢的常化175
12-7 渗碳体的球状化179
12-8 冷加工后的退火182
第十三章 钢的淬火185
13-1 奥司登体的分裂变态185
13-2 淬火机构的理论188
13-3 马登司体的结晶组织及其性质192
13-4 淬火钢中的残留奥司登体195
13-5 冷却速度与Ar1的位置198
13-6 临界冷却速度201
13-7 钢淬火时各元素对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205
13-8 淬火的三阶段207
13-9 淬火液的影响210
13-10 淬火液的选择213
13-11 钢片大小对淬火效果的影响220
13-12 淬火变形221
13-13 淬裂的现象225
13-14 淬裂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228
13-15 淬火温度230
13-16 质量效果233
第十四章 钢的回火238
14-1 钢回火的目的238
14-2 回火时组织的变化238
14-3 淬火及回火钢之显微镜组织241
14-4 回火温度及回火色241
14-5 回火时钢的冷却速度243
14-6 回火钢中碳的状态243
14-7 回火时容积的变化245
14-8 吐粒司体化及梭班体化处理245
14-9 钢回火时机械性质的变化246
第十五章 钢硬化的理论249
15-1 概说249
15-2 马登司体的生成及其本质250
15-3 马登司体坚硬的原因252
13-4 固溶体的硬度253
15-5 钢组织变化的一般解释254
15-6 结节状及针状吐粒司体257
15-7 淬火及回火时产生的中间组织258
15-8 纯铁体与渗碳体的粒度260
15-9 着色碳与碳化物的粒度261
15-10 奥司登体分解的机构262
第十六章 时效硬化264
16-1 时效现象264
16-2 淬火间及淬火后的时效264
16-3 低碳钢的时效265
16-4 低碳钢之淬火时效266
16-5 应变时效269
16-6 回火脆性270
16-7 段刺铝盟的时效271
16-8 铁碳合金的时效272
16-9 推论与总结273
第十七章 钢的同温变态及S曲线276
17-1 钢的同温变态276
17-2 上培奈体及下培奈体281
17-3 钢之惯用的热处理283
17-4 S曲线的类型285
17-5 钢的奥司登回火290
17-6 奥司登回火时尺度的限制293
17-7 冲击值的比较296
17-8 培奈体的核心297
17-9 钢的马登司回火300
17-10 各种冷却剂的影响303
17-11 马登司变态的开始与完成(Ms~Mf)304
17-12 S曲线与马登司回火的关系307
第十八章 硬化力及其试验法310
18-1 钢的硬化力310
18-2 硬化的深度311
18-3 乔米纳试验法313
18-4 乔米纳曲线与S曲线的比较317
18-5 其他试验法317
第十九章 钢的结晶粒度及其成长320
19-1 结晶粒度及其测定法320
19-2 马克特试验法320
19-3 其他显微镜的检定法322
19-4 破面检定法323
19-5 钢结晶粒度的分级324
19-6 结晶粒度的调节326
19-7 奥司登晶粒的形成及其成长328
19-8 奥司登晶粒对于钢的性质的影响332
19-9 结晶粒度与硬化力的关系334
第二十章 热处理操作及其设备337
20-1 加热循环及冷却循环337
20-2 温度的测定及控制340
20-3 加热速度及加热时间340
20-4 淬火操作344
20-5 回火操作350
20-6 热处理炉354
20-7 燃烧式热处理炉355
20-8 电阻炉360
20-9 铅浴及合金浴370
20-10 盐浴及盐浴剂371
20-11盐浴炉的构造377
第三编 表面处理385
第二十一章 表皮硬化385
21-1 钢的表皮硬化385
21-2 扩散及其法则386
第二十二章 渗碳法389
22-1 渗碳法的目的及应用389
22-2 渗碳理论389
22-3 渗碳用钢396
22-4 渗碳层的硬度与中心部的强度398
22-5 各元素对于渗碳的影响401
22-6 渗碳剂403
22-7 渗碳层的深度与碳量406
22-8 渗碳防止法409
22-9 渗碳作业410
22-10 渗碳后的热处理413
第二十三章 氮化法418
23-1 氮化法的目的及应用418
23-2 氮化理论419
23-3 氮化用钢421
23-4 氮化防止法423
23-5 氮化作业424
23-6 氮化温度与时间的影响426
23-7 各元素对于氮化的影响427
23-8 氮化层的性质431
23-9 渗碳法与氮化法的比较432
第二十四章 氰化法——渗碳氮化法434
24-1 氰化法的目的及应用434
24-2 渗碳氮化法的理论435
24-3 单浸法及电解法436
24-4 渗碳氮化剂的性质438
24-5 添加剂的影响439
24-6 气体渗碳氮化法442
24-7 加氨气体于氰化盐浴的渗碳氮化法443
24-8 渗碳氮化层的成分及深度444
第二十五章 火焰硬化及感应电流硬化法447
25-1 火焰硬化法的应用447
25-2 火焰硬化法使用的材料448
25-3 火焰硬化的操作法449
25-4 火焰硬化钢的回火451
25-5 高周波感应电流的应用452
25-6 感应电流硬化法的机构453
25-7 电流密度与感应加热时间454
25-8 高周波电流的发生方法及电感应淬火操作455
第二十六章 氧化与脱碳459
26-1 氧化平衡459
26-2 Fe-O-C系平衡462
26-3 C-O-H系平衡468
26-4 Fe-O-H系平衡469
26-5 Fe-C-O-H系平衡470
26-6 氧化速度473
26-7 氧化机构的理论475
26-8 氧化及脱碳的条件477
26-9 氧化与气体的种类478
26-10 氧化皮480
26-11 氧化与合金元素的关系482
26-12 脱碳484
第四编 铸铁487
第二十七章 铸铁的组织487
27-1 铸铁的化学组成487
27-2 Fe-C系状态图489
27-3 Fe-Si系状态图491
27-4 Fe-C-P系状态图492
27-5 Fe-C-S系平衡状态图494
27-6 铸铁的组织图495
27-7 石墨的形状及分布497
第二十八章 铸铁的性质500
28-1 可铸性500
28-2 铸铁的流动性500
28-3 铸铁的收缩502
28-4 偏析与气孔504
28-5 铸铁的机械性质506
28-6 铸铁的铸造应变515
28-7 铸铁的石墨化516
28-8 铸铁的成长518
28-9 铸铁的腐蚀519
第二十九章 高级铸铁520
29-1 高级铸铁发达的经过520
29-2 高级铸铁的制造原理521
29-3 高级铸铁的组成523
29-4 熔解铸造法525
29-5 密烘铸铁528
29-6 球墨铸铁529
第三十章 合金铸铁536
30-1 机械铸件536
30-2 镍铸铁536
30-3 铬铸铁538
30-4 镍铬铸铁539
30-5 钼铸铁540
30-6 铜钛钒铸铁541
30-7 铸铁的热处理543
30-8 耐热铸铁545
30-9 耐酸铸铁547
第三十一章 冷硬铸铁550
31-1 冷硬铸铁的原理550
31-2 冷硬铸件的原料551
31-3 熔解法553
31-4 铸造法554
31-5 冷硬铸件的特性558
31-6 化学成分及组织561
31-7 冷硬铸件的机械性质562
31-8 冷硬铸件的物理性质565
31-9 各元素对于冷硬铸件的影响566
第三十二章 韧性铸铁570
32-1 韧性铸铁的制造原理570
32-2 白口铸件的脱碳作用572
32-3 白口铁的石墨化作用576
32-4 保持温度,铸品大小,注入温度对于白铁石墨化的影响578
32-5 化学成分对于白口铁石墨化的影响581
32-6 韧性铸铁的制造过程584
32-7 韧性铸铁的性质587
第五编 合金钢591
第三十三章 总论591
33-1 合金钢的分类591
33-2 合金元素的分类592
33-3 造成碳化物的元素与铁之合金594
33-4 合金元素对于平衡状态图的影响596
33-5 使变态温度降低的元素之效果598
33-6 使变态温度上升的元素之效果599
33-7 合金钢的共析成分与温度602
33-8 合金元素的一般影响602
第三十四章 镍钢607
34-1 镍钢的梗概607
34-2 铁镍系平衡状态图608
34-3 镍碳系平衡状态图610
34-4 铁镍碳合金中碳的状态610
34-5 镍钢的特性611
34-6 镍钢的变态点613
34-7 镍钢的组织615
34-8 构造用镍钢616
34-9 调质用镍钢619
34-1 0马登司体及奥司登体的镍钢621
34-1 1镍锰奥司登体钢622
34-1 2耐蚀镍钢623
34-1 3具备特殊物理性质的镍钢624
34-1 4镍钢的熔炼及锻造626
第三十五章 铬钢628
35-1 铬钢的特性628
35-2 铁铬系平衡状态图628
35-3 铬碳系状态图630
35-4 铁铬碳系状态图631
35-5 钢中铬的一般效用634
35-6 铬钢的耐蚀性636
35-7 铬钢的成分及其用途638
第三十六章 镍铬钢643
36-1 镍铬钢的特性及其用途643
36-2 镍铬钢的变态点645
36-3 镍铬钢的机械性质646
36-4 奥司登体组织的镍铬钢649
36-5 铬钢镍铬钢的熔炼及加工650
第三十七章 锰钢654
37-1 铁锰系平衡状态图654
37-2 铁碳锰三元合金656
37-3 钢中锰的一般效用657
37-4 加热及冷却时锰的影响659
37-5 低锰钢661
37-6 高锰钢665
第三十八章 矽钢671
38-1 矽钢的特性671
38-2 铁矽系平衡状态图672
38-3 铁矽碳合金的组织图673
38-4 工具钢中矽的效用675
38-5 构造钢中矽的效用676
38-6 耐蚀及耐热用铁矽合金677
38-7 电机用矽钢板681
第三十九章 钨钢685
39-1 钨钢的特性685
39-2 铁钨系平衡状态图685
39-3 钨碳系平衡状态图687
39-4 铁碳钨三元合金688
39-5 钢中钨的效用690
39-6 淬火操作中钨的效用691
39-7 淬火钢回火时钨的效用693
39-8 钨工具钢694
39-9 钨铬钢695
39-10 枪管钨钢696
第四十章 钼钢698
40-1 铁钼系平衡状态图698
40-2 合金钢中钼的效用698
40-3 淬火钢回火时钼的效用699
40-4 工具钢中钼的效用701
40-5 构造钢中钼的效用702
40-6 钼钢的熔炼及加工704
第四十一章 钒钢706
41-1 钒钢的特性706
41-2 铁钒及钒碳系平衡图706
41-3 钢中钒的一般效用708
41-4 钢回火时钒的效用709
41-5 铬钒钢710
第四十二章 钴钢712
42-1 铁钴系平衡状态图712
42-2 铁碳钴合金713
42-3 工具钢中钴的效用714
42-4 构造钢中钴的效用714
42-5 磁石钢中钴的效用715
第四十三章 构造用钢716
43-1 构造用合金钢716
43-2 苏联的构造用合金钢724
43-3 钢材的白点730
43-4 白点的发生温度及其防止法731
43-5 钢材的纤维组织732
43-6 构造用钢的回火脆性734
43-7 回火脆性的机构736
第四十四章 弹簧钢738
44-1 弹簧钢的种类及其用途738
44-2 加工及热处理739
44-3 机械的性质740
第四十五章 高速钢744
45-1 高速钢发达之历史及其种类744
45-2 高速钢的状态图747
45-3 高速钢的热处理748
45-4 热处理对高速钢的性质之影响752
45-5 高速钢中各元素的影响755
45-6 高速钢的熔炼锻造及热处理760
第四十六章 硬质合金765
46-1 铸造合金765
46-2 烧结碳化物合金766
46-3 烧结碳化钨合金768
46-4 烧结碳化钽及碳化钛合金771
46-5 时效硬化合金(548合金)771
第四十七章 不锈钢773
47-1 不锈钢的种类773
47-2 铬系不锈钢775
47-3 马登司体不锈钢776
47-4 调质不锈钢及半调质不锈钢777
47-5 半纯铁体及纯铁体不锈钢779
47-6 铬镍系不锈钢780
47-7 18-8不锈钢的加工及热处理782
47-8 18-8不锈钢的粒界腐蚀783
47-9 18-8不锈钢的耐蚀性及其用途786
47-10 铬镍钼系不锈钢787
47-11 铬锰系不锈钢787
第四十八章 耐热钢789
48-1 耐热钢的意义及其主要成分789
48-2 实用耐热钢790
48-3 耐热钢的高温强度及耐久度794
48-4 各元素及气体对耐热钢的影响795
第四十九章 滚珠轴承钢798
49-1 滚珠轴承钢的标准成分798
49-2 熔炼及铸锭799
49-3 锻造与轧制800
49-4 加工后的热处理803
第五十章 磁石钢804
50-1 永久磁石804
50-2 碳磁石钢805
50-3 钨磁石钢807
50-4 铬磁石钢及钨铬磁石钢808
50-5 碳石用钻钢810
50-6 磁石钢的锻造热处理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