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210717.jpg)
- 晁中辰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74053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中外关系-文化交流-文化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文化形成的基础和特点1
一、中华文化形成的地理、人文和历史条件1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3
第二章 先秦秦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萌生和发展6
第一节 先秦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生6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夏商时期中外文化的联系7
二、周穆王西巡12
三、斯基泰人西迁和斯基太文化的传入14
第二节 “张骞凿空”和丝绸之路的开辟19
一、“张骞凿空”19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23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外海上交往24
一、驶向黄支国的海上丝绸之路24
二、中外海上交往26
第四节 佛教的传入和传播30
一、佛教的传入30
二、佛经的翻译32
三、佛教的传播路径33
第五节 中外商品的流通和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交流35
一、中外商品的流通35
二、中外科学技术的交流40
三、中外文学艺术的交流42
四、先秦、秦汉时期的对外认识4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区域性交流与碰撞48
第一节 中西陆路交通的发展48
一、陆路交通的动荡与艰阻48
二、中国与诸国的文化交流50
第二节 通过海路与南海诸国的交流55
第三节 佛教文化的交流57
一、中国僧人西行求法与西方僧人入华译经57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66
第四节 东亚汉字文化圈75
一、汉字与汉文学的东传75
二、儒学的东传77
三、佛教的东传77
四、律令典制文化的东传79
五、中国建筑、艺术及生活方式的东传及影响79
第五节 中外文化的交流80
一、中国蚕桑丝织技术的外传80
二、西方文化艺术的东渐81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对外认识87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89
第一节 隋唐与西域诸国交往的发展90
一、中西陆路交通的发展90
二、隋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91
第二节 隋唐时期海上交通的发展92
第三节 隋唐与日本、朝鲜半岛交往的发展96
一、隋唐与日本的交往96
二、隋唐与朝鲜半岛的交往97
三、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正式形成97
第四节 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100
一、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100
二、西行求法僧103
三、中国佛教文化的外传106
四、崇佛与排佛110
第五节 景教、袄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111
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111
二、祆教在中国的传播113
三、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114
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117
第六节 陶瓷之路的开辟和陶瓷文化的外传119
一、陶瓷之路的开辟119
二、陶瓷文化的外传120
第七节 中外科学技术、音乐、绘画和其他艺术的交流121
一、中国科学技术的西被122
二、西方科技知识的东渐124
三、外来的乐舞128
四、绘画130
五、百戏、幻术等131
第八节 隋唐时期对外认识的提高与唐代的对外政策132
一、隋唐时期对外认识的提高132
二、文化交流与盛唐文明133
第九节 五代十国的对外交往135
第五章 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137
第一节 宋的局部统一与对外交流138
第二节 辽、金与亚洲邻国的交往140
一、辽与亚洲邻国的交往140
二、金与亚洲邻国的交往140
第三节 元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141
一、陆路交通的繁荣141
二、海上交通的发展141
第四节 宋代理学的形成与特点143
一、融合佛老的儒学144
二、儒释道三教合流146
第五节 儒学、佛学和典章制度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148
一、儒学在东亚的传播148
二、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和发展151
三、典章制度对东亚的影响153
第六节 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外国人撰写的在华游记154
一、宋元时期的伊斯兰教154
二、罗马天主教入华157
三、其他宗教在中国的传播158
四、外国人撰写的在华游记162
第七节 中国科学技术的外传164
一、三大发明的西传164
二、药物和医术的传播171
三、棉纺技术的东传171
第八节 阿拉伯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172
一、天文历法172
二、数学173
三、医学和药物174
第九节 中外艺术的交流175
一、音乐175
二、建筑艺术176
三、工艺美术176
第十节 宋元时期对海外世界认识的进步177
一、《宣和奉使高丽图经》177
二、《岭外代答》178
三、《诸蕃志》178
四、《真腊风土记》179
五、《岛夷志略》179
第六章 明清时期中外交往的一般状况181
第一节 明前期的“海禁”政策181
第二节 郑和下西洋和对外交往的扩大184
一、郑和下西洋184
二、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和影响185
第三节 朝贡体制与文化交流189
第七章 明清时期耶稣会士来华192
第一节 耶稣会士进入中国193
第二节 利玛窦的传教活动194
第三节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195
一、争取士大夫和直至皇帝的同情和支持195
二、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197
三、以学术为媒介传教198
四、坚持与中国政府和民众友好200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天主教的冲突200
一、中国的天命观和西方上帝的冲突201
二、中西方在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上的冲突201
三、中西方在王权和神权观念上的冲突201
第五节 南京教案202
第六节 礼仪之争与中国文化的西传204
一、礼仪之争始末204
二、礼仪之争的影响208
第八章 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对话210
第一节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10
一、天文、历法211
二、西方数学的介绍和研究214
三、西方地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216
四、西方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的传入219
五、西方火器和军事理论的传入223
六、西洋医学的传入225
七、西方音乐、绘画的传入228
八、西洋建筑的传入232
九、西方生物学传入233
十、西方文学和哲学的传入234
第二节 欧洲的“中国热”235
一、中国典籍的西传236
二、欧洲人对中国的介绍238
三、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241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244
一、中国哲学在西方245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246
三、法国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文化249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与中国哲学254
第四节 中国与亚洲、非洲、美洲国家的交往255
一、中国文化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256
二、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264
三、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267
四、中国文化在非洲的传播269
五、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271
第五节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和认识274
一、赴欧留学生274
二、中国典籍对西方的记载276
三、“西学中源”说279
第九章 华侨——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81
第一节 华侨出国历史概观281
一、明代以前的海外移民281
二、明代海禁开放前的华侨284
三、隆庆开放至鸦片战争前的华侨287
四、明清统治者对华侨的态度292
第二节 华侨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294
一、开发南洋,传播先进技术294
二、传播中华学术文化298
第十章 文化交流及对未来的展望301
第一节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01
第二节 汉唐盛世和明清闭关的启示304
第三节 对未来文化转型和组合的展望310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