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 以S省C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 以S省C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
  • 肖仕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162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判决-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 以S省C区法院实践为中心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如何触及刑事判决形成的实际8

1.3 进一步的限定与说明16

1.4 本研究的基本内容23

第2章 法官如何审判:判决形成的司法过程28

2.1 问题的提出28

2.2 法官如何审判:判决形成司法过程的实证考察32

2.2.1 如何获取裁判信息:主动收集与指挥庭审32

2.2.1.1 依职权主动收集信息:庭审中的消极与庭审外有选择的积极33

2.2.1.2 通过指挥庭审获取信息:放任控方与限制辩方35

2.2.2 如何判定案件事实:证据材料的采纳与采信37

2.2.2.1 证据能力的认定:对控辩两方证据材料的不同审查方式38

2.2.2.2 证明力的判断:预定的证据采信优先顺序39

2.3 制度空间、实践压力与认知倾向:影响法官审判行为的诸因素42

2.3.1 制度空间的促动42

2.3.1.1 刑事诉讼目的43

2.3.1.2 刑事诉讼权力构造43

2.3.1.3 具体诉讼规则的不足45

2.3.2 现实压力的作用47

2.3.2.1 工作负担的加重47

2.3.2.2 绩效考核带来的压力49

2.3.2.3 知识与生理上的局限51

2.3.3 认知倾向的影响52

2.3.3.1 有罪预设52

2.3.3.2 政法职业认同53

2.3.3.3 对事实可靠性的常识性观点54

2.3.3.4 完成工作任务的潜在心态56

2.4 如此审判的制度性影响57

2.4.1 保障人权与查明事实:不利制度后果的双重分析58

2.4.1.1 在查明案件事实上的制度后果58

2.4.1.2 在人权保障上的制度后果60

2.4.2 从诉讼效率、社会效果到制度创新:法官行为可能的积极效果62

2.5 结束语66

第3章 法院如何决策:判决形成的组织决策过程69

3.1 问题的提出69

3.2 判决形成的组织过程:实践中的法院内部诸决策机制72

3.2.1 规范与历史上的法院内部决策机制及其实践73

3.2.2 近十年来的新发展76

3.3 行政权阴影下的多元化整体作业模式81

3.3.1 法院内部诸决策机制的基本特征81

3.3.2 一种行政决策模式85

3.3.3 行政权阴影下的多元化整体作业模式88

3.4 为何如此决策:行动者的理由90

3.4.1 为什么选择民主集中型决策机制91

3.4.2 为什么选择行政审批型决策机制93

3.4.3 为什么选择讨论咨询型决策机制95

3.4.4 为什么多元化整体作业96

3.5 内涵的制度根源,尤其诉讼制度上的根源97

3.5.1 司法制度上的根源98

3.5.2 刑事诉讼制度上的根源99

3.6 结束语110

第4章 判决结果中的能动平衡:以可能判决无罪的案件为重心112

4.1 问题的提出112

4.2 法院的外部结构:影响可能判决无罪案件判决的诸因素116

4.2.1 可能判决无罪案件的构成116

4.2.2 围绕可能无罪案件的法律外结构118

4.3 法院的应对之策及其理由125

4.3.1 法院的应对之策126

4.3.2 能够如此应对的理由128

4.4 以刑易罪与定罪过程中的利益平衡133

4.4.1 以刑易罪的独特实践133

4.4.2 定罪的利益平衡模式135

4.5 可能的制度性后果141

4.5.1 利益平衡的负面后果141

4.5.2 法官策略行为的意外后果146

4.6 结束语149

第5章 结论153

5.1 判决形成过程的实践全貌:一个重构153

5.1.1 谁在(参与)判决153

5.1.2 判决形成过程中考虑哪些因素155

5.1.3 以何种方式形成判决157

5.1.4 形成什么样的判决158

5.2 法律、组织与行动者:一个框架性解释159

5.2.1 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说明160

5.2.2 对判决形成过程实践面目的解释162

5.2.2.1 法律上的自由空间162

5.2.2.2 组织因素的影响164

5.2.2.3 行动者行动的促成166

5.3 可能改变的和难以改变的:对未来判决形成过程面貌的预测168

5.3.1 可能改变的因素169

5.3.2 难以改变的因素172

5.3.3 未来判决形成过程的可能实践面貌173

附录一: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放权”改革的过程研究——以对某法院法官的访谈为素材177

附录二:刑事法治的“第三领域”:中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结构定位与功能分析196

附录三:刑事法治实践中的回应型司法:从中国暂缓起诉、刑事和解实践出发的分析221

参考文献249

致谢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