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媒体新闻报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媒体新闻报道](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2292031.jpg)
- 陈焕仁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430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新闻报道-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媒体新闻报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本理论1
1.1 新闻1
1.1.1 新闻的起源1
1.1.2 新闻的定义2
1.1.3 新闻的真实性4
1.2 新闻传播5
1.2.1 新闻传播的基本因素5
1.2.2 新闻的倾向性7
1.2.3 新闻价值9
1.2.4 新闻敏感11
1.2.5 事实和受众在传播中的决定作用12
1.3 新闻事业13
1.3.1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13
1.3.2 新闻事业的性质16
1.3.3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18
第2章 新闻观22
2.1 从自由主义到发展传播学23
2.1.1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23
2.1.2 社会责任理论24
2.1.3 客观主义新闻理论25
2.1.4 发展传播学26
2.2 从无产阶级新闻观到社会主义新闻观27
2.2.1 无产阶级新闻观28
2.2.2 社会主义新闻观29
2.2.3 中国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29
2.3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30
2.3.1 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31
2.3.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1
2.3.3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32
2.3.4 坚持正确的导向33
2.3.5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4
2.3.6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5
2.3.7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36
2.3.8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7
2.3.9 坚持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37
2.3.10 坚持政治家办媒体37
第3章 采访39
3.1 采访是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活动40
3.2 新闻线索从何而来41
3.3 如何采访44
3.3.1 明确采访的目的44
3.3.2 搜集新闻背景材料,熟悉了解被采访对象,做好采访准备45
3.3.3 拟定采访提纲46
3.3.4 围绕采访目的,紧紧抓住重点47
3.3.5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采访方法47
3.3.6 寻找接近点,拉近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距离48
3.3.7 提问不可操之过急,要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化难为易49
3.3.8 抓住关键,抓住特色,穷追到底50
3.3.9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者变换角度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深入采访51
3.4 几种不同的采访方式51
3.4.1 以采访过程划分,采访可以分为五种51
3.4.2 以采访内容划分,采访也可分为五种52
3.4.3 以采访试图形成的成果划分,采访可以分成四种53
3.4.4 关于“暗访”(隐性采访)53
第4章 消息55
4.1 什么是消息55
4.2 消息的主要特征58
4.2.1 消息的结构58
4.2.2 消息的特征60
4.3 好的消息的几条标志61
4.3.1 消息首先必须做到“新”61
4.3.2 消息同时必须做到“活”63
4.3.3 消息必须做到“短”64
4.4 怎么写好消息65
4.4.1 首先要善于选取新的不同寻常的角度提炼主题65
4.4.2 关键要写好导语67
4.4.3 常见的几种导语形式67
4.5 消息写作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72
4.5.1 巧妙使用背景材料72
4.5.2 消息主体必须清楚明白73
4.5.3 消息结尾要自然74
4.5.4 特别注意几种消息的写作75
第5章 通讯78
5.1 通讯的特点79
5.2 什么新闻素材可以写成通讯80
5.3 通讯写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83
5.3.1 关注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特殊人物,努力捕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83
5.3.2 紧扣时代脉博,反映重大主题84
5.3.3 结构巧妙,引人入胜85
5.3.4 在叙述中大量使用描写的手法,比如,人物的描写,事件的描写,场景的描写,心理的描写,各个细节的描写等86
5.3.5 适时加入议论,以增加通讯的深刻性87
5.4 几种通讯的不同写法88
5.4.1 人物通讯88
5.4.2 事件通讯88
5.4.3 工作通讯89
第6章 广播电视报道90
6.1 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91
6.1.1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缩小了媒介与接受者的距离91
6.1.2 有现场感,直观性强,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91
6.1.3 扩大了传播面,增强了传播的功能91
6.2 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92
6.2.1 节目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听众和观众的要求92
6.2.2 缺少高专业水准的采编人员93
6.2.3 技术设备赶不上发展的需要93
6.3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93
6.3.1 广播电视采访的一般个性特征94
6.3.2 广播电视采访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94
6.3.3 广播电视采访提问应目的明确,直截了当,一语中的95
6.3.4 广播电视要求记者新闻敏感性更强,具有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能随时摄取稍纵即逝的声像新闻95
6.3.5 现场摄录应把握的原则96
6.4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原则97
6.4.1 简明易懂是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首要原则97
6.4.2 少用不易听懂的书面语言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要以听众、观众习惯的方式使用语言文字98
6.4.3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要有其符合逻辑的完整性99
6.5 广播电视新闻剪辑制作原则99
6.5.1 主次分明原则100
6.5.2 同题集纳原则100
6.5.3 多品种有效重复原则100
第7章 新媒体新闻101
7.1 新媒体的代表——网络媒体102
7.2 网络新闻的特点103
7.2.2 传播空间的无限性105
7.2.3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105
7.3 网络新闻的分类105
7.3.1 复制新闻105
7.3.2 原创新闻106
7.4 网络原创新闻的写作107
7.4.1 原创新闻的一般写作原则107
7.4.2 即时滚动式写作108
7.4.3 超文本写作108
7.4.4 互动式写作109
7.5 “自媒体”报道109
7.5.1 博客110
7.5.2 播客111
7.5.3 维客111
7.5.4 手机112
7.5.5 “自媒体”报道原则112
7.5.6 “自媒体”管理113
第8章 新闻评论115
8.1 新闻评论及其功能116
8.1.1 何谓新闻评论116
8.1.2 新闻评论的特点116
8.1.3 新闻评论的功能118
8.2 新闻评论的分类及各类新闻评论的特征119
8.2.1 新闻评论分七类119
8.2.2 各类新闻评论的特征119
8.3 写作新闻评论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120
8.3.1 必须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21
8.3.2 论述要集中122
8.3.3 论述层次清晰,切忌逻辑混乱和东拉西扯,不知所云122
8.3.4 文风要活泼123
8.4 新闻评论中的特殊品种——杂文124
8.4.1 什么是杂文124
8.4.2 怎样写杂文126
第9章 分类与专业报道128
9.1 时政新闻报道129
9.1.1 时政新闻不能千篇一律129
9.1.2 学会跟党政部门打交道130
9.1.3 报道与否应由新闻价值决定130
9.1.4 会议报道应到现场130
9.1.5 如何写好会议报道131
9.2 商业报道132
9.2.1 发达国家活跃的商业报道133
9.2.2 我国商业报道处境尴尬133
9.2.3 我国商业报道大有可为134
9.2.4 商业记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134
9.3 科技报道135
9.3.1 科技报道已成欧美媒体重头戏136
9.3.2 美国媒体报道天气的启示137
9.3.3 我国科技报道已经有良好开端138
9.4 环境报道139
9.4.1 欧美重视环境报道139
9.4.2 我国环境报道日渐增多139
9.4.3 环境报道应该引人入胜140
9.4.4 我国环境报道任重道远141
第10章 深度报道142
10.1 深度报道主要表现在内容上143
10.1 什么是深度报道144
10.1.2 深度报道的深度表现特征144
10.2 深度报道的写作145
10.2.1 着眼于社会现实和宏观背景,选择和开掘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重大主题,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报道145
10.2.2 运用辩证思维方式,解剖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给人们以警示和启迪146
10.2.3 揭示一种新的理念,透视一种新的重大新闻事实,宣示一种新的思想147
10.3 深度报道的几种主要形式148
10.3.1 通讯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形式148
10.3.2 专访149
10.3.3 特写150
10.3.4 调查报告153
10.3.5 电视深度报道155
第11章 专刊与栏目156
11.1 从纸质媒体的副刊到各类专刊157
11.2 从纸质媒体的专刊到电子媒体的栏目158
11.3 专刊与栏目的分类160
11.3.1 新闻性的专刊与栏目160
11.3.2 生活类的专刊与栏目160
11.3.3 社会性专刊与栏目161
11.3.4 学术性专刊与栏目161
11.3.5 综艺性的专刊与栏目161
11.3.6 文艺性副刊与文艺栏目162
11.3.7 休闲性专刊与栏目162
11.3.8 娱乐性的专刊与栏目162
11.4 设计专刊与栏目的原则163
11.4.1 市场细分原则163
11.4.2 时代特色原则163
11.4.3 个性原则163
11.4.4 创新原则164
11.4.5 趣味性原则164
11.4.6 超前原则165
11.4.7 淘汰原则165
11.5 正确处理专刊与专刊、栏目与栏目之间的关系165
11.5.1 专刊之间、栏目之间分工要明确165
11.5.2 树立自己的品牌166
11.5.3 质量优先,数量适当166
11.5.4 设置专刊、栏目与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站的宗旨一致166
第12章 叙述艺术167
12.1 新闻叙述的实质:表达与交流168
12.1.1 表达是叙述能力的重要体现168
12.1.2 交流是叙述的目的169
12.1.3 在交流中寻求最佳表达方式170
12.1.4 新闻叙述的主体因素172
12.2 新闻作品的构思173
12.2.1 新闻作品构思的依据174
12.2.2 主题的提炼和确定175
12.2.3 选择合适的新闻体裁177
12.2.4 叙述艺术的多样性180
12.2.5 叙述风格181
12.3 新闻叙述三原则182
12.3.1 真实182
12.3.2 简洁184
12.3.3 生动186
12.4 教授新闻叙述的三位老师189
12.4.1 热爱:新闻叙述的启蒙老师189
12.4.2 实践:新闻叙述的高级教授191
12.4.3 阅读:新闻叙述的终身教授194
第13章 编辑198
13.1 媒体内部机构的不同职能199
13.2 编辑的分类199
13.2.1 总编辑200
13.2.2 副总编辑200
13.2.3 专业编辑部门主编200
13.2.4 专业编辑201
13.2.5 技术编辑201
13.2.6 校对是重要的编辑人员202
13.2.7 编辑的另外两种分类法202
13.3 编辑的职责202
13.3.1 策划与组织报道202
13.3.2 首先要防止危害性效果的产生203
13.3.3 准确核实新闻事实203
13.3.4 把及时、新意、重要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普通标准204
13.3.5 配置稿件与组织栏目207
13.3.6 制作标题207
13.4 编辑怎样制定报道计划208
13.4.1 策划与设计总体报道计划209
13.4.2 策划与设计中长期报道计划209
13.4.3 策划与制定一个时期内各项报道计划210
13.5 组织版面和栏目210
13.5.1 什么叫版面与栏目210
13.5.2 组织版面和栏目的编排思想以什么为依据210
13.5.3 怎样决定报纸、杂志的版面空间211
13.5.4 如何划分版面的区位与栏数212
13.5.5 报纸版面编排的几种手段212
13.5.6 编辑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213
13.5.7 平面媒体版面组织设计的流程214
13.6 编辑的知识素养214
13.6.1 首先应该有清醒的头脑215
13.6.2 具备广博的文史哲方面的基础知识215
13.6.3 编辑应当是一个杂家,具有各个方面的知识215
13.6.4 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216
13.6.5 严守传播纪律,遵守职业道德216
第14章 法律217
14.1 我国与媒体相关的法律218
1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8
1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19
1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19
1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20
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20
14.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21
1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21
1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21
14.2 知识产权保护222
14.2.1 著作权222
14.2.2 著作权归属223
14.2.3 著作权保护224
14.2.4 作品的保护期224
14.2.5 著作权许可使用224
14.2.6 著作权转让226
14.2.7 媒体的权利与义务226
14.3 我国与媒体相关的法规226
14.3.1 《出版管理条例》226
14.3.2 《印刷管理条例》227
14.3.3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27
14.3.4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28
1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228
14.3.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29
14.4 新闻侵权的预防与应对230
14.4.1 新闻侵权230
14.4.2 新闻侵权的原因与表现230
14.4.3 新闻侵权的预防231
14.4.4 新闻侵权的应对232
第15章 媒体管理234
15.1 我国媒体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235
15.1.1 登记制与审批制235
15.1.2 我国建立媒体机构实行审批制235
15.1.3 我国建立媒体机构的条件236
15.1.4 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236
15.2 预防与追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237
15.2.1 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传播方向237
15.2.2 政府明令禁止传播的内容237
15.2.3 政府对媒体传播内容的原则要求238
15.2.4 政府对敏感信息传播的特殊规定238
15.3 违法违规的处罚240
15.3.1 一般性违规的行政处理240
15.3.2 违法侵权诉讼241
第16章 原则与道德242
16.1 媒体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243
16.2 我国媒体必须遵守的报道原则244
16.2.1 自觉与执政党中央保持一致244
16.2.2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闻报道活动244
16.2.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45
16.2.4 坚持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246
16.2.5 促进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247
16.2.6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247
16.2.7 冷静、客观、适度报道突发事件248
16.3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249
16.3.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50
16.3.2 遵守宪法、法律和宣传纪律251
16.3.3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251
16.3.4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252
16.3.5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252
16.3.6 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安全253
16.3.7 尊重民族多元文化,维护宗教信仰自由254
第17章 全能传播者255
17.1 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256
17.2 新时代必须树立新观念256
17.2.1 信息观念257
17.2.2 服务观念258
17.2.3 产业观念259
17.2.4 公民即媒介观念261
17.2.5 技术观念261
17.3 做一个全能传播者262
17.3.1 具备清醒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262
17.3.2 具备敏锐理解和识别信息的能力263
17.3.3 具有超强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264
17.3.4 具有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能力266
17.3.5 具有21世纪的认知能力268
17.3.6 具备强壮的体魄与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268
参考书目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