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财产法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财产法理论与实务
  • 房绍坤,谢哲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19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民法-所有权-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财产法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财产法总论1

第一章 财产权限制的意义&张平华1

一、权利限制的理论基石1

二、权利限制的效力11

三、权利限制的限制20

四、结语29

第二章 公开权或商品化权&刘宏渭31

一、问题的提出31

二、公开权的概念及其由来——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不充分34

三、公开权的性质36

四、公开权的主体和客体38

五、公开权的法律保护及与相关法律的衔接40

第三章 沉默的民事诈欺构成&牟宪魁44

一、问题的提出44

二、诈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之比较45

三、沉默的民事诈欺构成46

四、说明义务的认定55

五、主要案型60

第二编 物权法律制度63

第四章 我国台湾地区物权法制的发展&谢哲胜63

一、物权法通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64

二、所有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74

三、用益物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77

四、担保物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80

五、占有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82

六、结论84

第五章 物权的含义及其实现的路径选择&刘经靖86

一、物权变动理论:方法的反思与重构86

二、古典物权观及与之相对应的古典物权变动模式90

三、现代物权观及现代物权变动模式的理性化解读94

四、结语101

第六章 也论“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董学立102

一、物权行为与物权公示的关系103

二、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的两个方面110

三、具象物权与抽象物权的变动规则118

四、结束语124

第七章 论占有改定&秦伟126

一、占有改定之源起126

二、占有改定的内涵和构成要件128

三、占有改定与物权公示公信制度130

四、占有改定与善意取得132

第八章 区分所有的理论与实务&谢哲胜138

一、区分所有概说138

二、专有部分的理论141

三、共有部分的理论144

四、规约的理论145

五、实务上区分所有权相关的问题147

六、结论152

第九章 公寓大厦管理委员会之研究&林宇光153

一、问题之提出153

二、管理委员会(或管理负责人)之产生161

三、管理内容及其职务164

四、管理委员会之法律地位175

五、结语185

第十章 海域使用权的几个问题&李轶 张洪波188

一、海域使用权的客体范围188

二、海域使用权对民法物权理论的发展193

三、海域使用权与相关权利的冲突及协调195

第十一章 账户质押的法律问题思考&董翠香200

一、我国账户质押的产生及现实状况200

二、账户质押的含义及与相关制度比较202

三、账户质押存在的法律问题207

第十二章 流质(押)契约自由与限制&谢哲胜213

一、债务人责任和担保制度213

二、债务人责任与流质契约的相互关系215

三、流质契约禁止合理性的重新检验216

四、物权编修正相关条文评释222

五、结论223

第三编 债权法律制度225

第十三章 契约自治与管制&谢哲胜225

一、契约自治的意旨226

二、管制的手段227

三、管制的功能与成本229

四、自治与管制的平衡232

五、结论236

第十四章 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补充责任&纪红心237

一、问题的提出237

二、安全保障义务概述239

三、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补充责任性质245

四、结语254

第十五章 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及其侵权责任&商昌国256

一、恶意诉讼含义的界定256

二、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258

三、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262

第十六章 高层建筑坠落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谢哲胜266

一、侵权行为法的功能266

二、侵权行为法的归责类型268

三、高层建筑物使用人集体归责的合理性273

四、中国大陆烟灰缸案件判决和民法草案相关规定评释275

五、结论276

第十七章 医师违反产前诊断义务的赔偿责任&房绍坤 王洪平278

一、问题的提出278

二、产前诊断义务281

三、赔偿责任的请求权基础284

四、赔偿责任的请求权主体290

五、损害赔偿的范围295

第十八章 死亡补偿费构想&石春玲299

一、问题的产生及现行法评价299

二、死亡补偿费的性质303

三、仍需解决的问题及死亡补偿费设计310

第四编 商事法律制度315

第十九章 设立中的公司若干法律问题&姜一春315

一、设立中公司的发起人的权限和地位316

二、设立中公司的属性320

三、设立中公司的行为效力322

第二十章 公司强制解散制度的价值选择与制度设计&吴玉阁329

一、外国公司强制解散制度简介329

二、我国公司强制解散制度的现状分析330

三、公司强制解散制度的价值选择333

四、公司强制解散的制度设计335

第二十一章 我国台湾地区《企业并购法》之独立专家研究&陈介山338

一、企业并购概述338

二、独立专家之意义340

三、独立专家之性质342

四、独立专家公平意见存在之理由345

五、独立专家公平意见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347

六、独立专家公平意见固有与潜在之问题348

七、董事应如何依赖公平意见以阻却其责任351

八、违反独立专家规定之法律效果352

九、我国台湾地区《企业并购法》第6条之检讨与建议354

第二十二章 员工分红与员工分红入股&林佩儒358

一、员工分红制度之概念359

二、员工分红制度之走向363

三、员工分红入股制度之改进365

第二十三章 海上货物运输法趋同化简论&马德懿368

一、海上货物运输法律趋同化的意义368

二、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冲突的解决途径371

三、海上货物运输法趋同化艰难性之原因373

四、海上货物运输法律趋同化的模式376

第二十四章 班轮公司收取THC的合法性及其法律保障措施&刘伟军380

一、班轮公司收取THC的合法性380

二、班轮公司收取THC的法律保障措施384

第二十五章 无单放货的法律对策&张海燕388

一、无单放货的概念388

二、无单放货的消极法律对策389

三、无单放货的积极法律对策392

第二十六章 承运人责任基础的经济分析&孙希尧400

一、成本—收益的基本含义400

二、引入过失责任制度面临的问题401

三、效益与正义的关系404

四、结语406

第二十七章 电子商务与竞争&陈樱琴408

一、电子商务法律议题408

二、电子商务与产业市场410

三、电子商务商业模式412

四、电子商务与竞争规范——电子市集规范说明428

五、结语与建议432

第二十八章 未来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姜世波436

一、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的弱化趋势436

二、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产业化趋势437

三、国际商事仲裁行为的国际化和多样化439

四、国际商事仲裁人才培养、仲裁合作、文化交流日趋活跃441

五、网上仲裁事业逐步发展起来441

第二十九章 仲裁在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争议解决机制之地位&朱从龙444

一、证券争议概述444

二、当事人取舍证券仲裁与诉讼之考虑449

三、证券诉讼与证券仲裁之比较452

四、证券仲裁460

五、结论470

第五编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471

第三十章 颜色、立体及声音商标及其法律保护&林洲富471

一、颜色、立体及声音商标立法概述471

二、颜色、立体及声音商标之意义474

三、颜色、立体及声音商标之立法例477

四、颜色商标之保护479

五、立体商标之保护486

六、声音商标之保护493

七、评论台湾《商标法》相关修正规定496

八、结论503

第三十一章 著作权中介团体&卢明轩506

一、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概念507

二、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简介511

三、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设立与组织515

四、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法律关系519

五、结语524

第三十二章 专利权之侵害及民事救济&林洲富525

一、专利之要件528

二、专利权范围之界定531

三、专利侵害之类型537

四、专利侵害之鉴定标准539

五、判断专利侵害之流程547

六、专利权侵害之民事救济554

七、结语565

第三十三章 网络中商业标识冲突之规制&于海防 万久祝568

一、域名与商业标识的关联性分析569

二、域名与商业标识的冲突解决模式570

三、对商业标识的保护限制575

后记5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