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与肥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与肥料](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2280966.jpg)
- 郑宝仁,赵静夫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2569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土壤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肥料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与肥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土壤、土壤肥力及肥料的概念1
0.1.1 什么是土壤1
0.1.2 什么是土壤肥力2
0.1.3 肥料的概念3
0.2 土壤肥料在植物生产和环境中的重要性4
0.3 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4
0.4 复习思考题5
第1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6
1.1 土壤固相物质6
1.2 土壤矿物质土粒及其形成过程7
1.3 岩石的风化作用与成土母质10
1.3.1 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10
1.3.2 成土母质及成土母质类型12
1.4 土壤矿物质土粒13
1.5 土壤有机质15
1.5.1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类型15
1.5.2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性质16
1.5.3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16
1.5.4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8
1.5.5 土壤腐殖质20
1.5.6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21
1.6 土壤生物24
1.6.1 土壤生物多样性24
1.6.2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27
1.7 土壤的重要作用及形态描述28
1.8 复习思考题33
第2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35
2.1 土壤质地35
2.1.1 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35
2.1.2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37
2.2 土壤孔隙39
2.2.1 土壤孔隙性39
2.2.2 土壤比重和容重41
2.2.3 土壤孔隙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42
2.3 土壤结构43
2.3.1 土壤结构的类型及其特性43
2.3.2 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45
2.3.3 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46
2.3.4 土壤结构的改善与恢复47
2.4 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48
2.4.1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48
2.4.2 土壤耕性51
2.4.3 耕作对土壤的影响52
2.5 复习思考题52
第3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54
3.1 土壤胶体54
3.1.1 土壤胶体的概念和种类54
3.1.2 胶体的构造55
3.1.3 土壤胶体的特性56
3.2 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58
3.2.1 土壤的保肥性58
3.2.2 土壤供肥性62
3.3 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64
3.3.1 土壤酸碱性64
3.3.2 土壤缓冲性68
3.4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69
3.4.1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69
3.4.2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70
3.4.3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养分的关系71
3.5 复习思考题72
第4章 土壤肥力因素73
4.1 土壤水分73
4.1.1 土壤水分的形态及性质73
4.1.2 土壤水分能量75
4.1.3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76
4.1.4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77
4.1.5 土壤水分平衡因素80
4.2 土壤空气82
4.2.1 土壤空气的组成82
4.2.2 土壤空气交换82
4.2.3 土壤通气性与植物生长关系83
4.3 土壤热量84
4.3.1 土壤热平衡84
4.3.2 土壤的热学性质85
4.4 土壤养分87
4.4.1 土壤养分的种类、来源和形态87
4.4.2 土壤中的氮素89
4.4.3 土壤中的磷素91
4.4.4 土壤中的钾素93
4.5 土壤肥力因素的调节96
4.5.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96
4.5.2 土壤养分的调节98
4.6 复习思考题99
第5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100
5.1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100
5.1.1 土壤形成过程实质100
5.1.2 土壤原始形成过程102
5.1.3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103
5.2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简述105
5.2.1 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105
5.2.2 黄棕壤、棕壤、暗棕壤107
5.2.3 褐土、潮土109
5.2.4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110
5.2.5 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112
5.3 保护地土壤114
5.3.1 保护地土壤的特性与管理114
5.3.2 营养土配制116
5.4 复习思考题119
第6章 化学肥料120
6.1 化学肥料概述120
6.1.1 化学肥料特点120
6.1.2 化学肥料的分类121
6.2 常用氮、磷、钾肥料的性质及施用121
6.2.1 氮肥的性质和施用技术121
6.2.2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132
6.2.3 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132
6.3 中量元素肥料性质及施用135
6.3.1 钙肥135
6.3.2 镁肥137
6.3.3 硫肥140
6.4 微量元素肥料性质及施用142
6.4.1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142
6.4.2 微量元素肥料143
6.4.3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注意事项148
6.5 复(混)合肥料的性质及施用148
6.5.1 概述148
6.5.2 复合肥料150
6.5.3 混合肥料152
6.6 复习思考题154
第7章 有机肥料155
7.1 有机肥料概述155
7.1.1 有机肥料的分类155
7.1.2 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特点比较156
7.1.3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56
7.2 粪尿肥157
7.2.1 人粪尿157
7.2.2 家畜粪尿159
7.2.3 厩肥160
7.3 堆沤肥162
7.3.1 堆肥162
7.3.2 沤肥165
7.3.3 秸秆还田166
7.3.4 沼气池肥168
7.4 绿肥169
7.4.1 绿肥的概念和主要种类169
7.4.2 绿肥在生产中的作用169
7.4.3 绿肥的应用技术171
7.5 复习思考题173
第8章 施肥原理及施肥技术174
8.1 植物的营养特性174
8.1.1 植物基本物质组成174
8.1.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75
8.1.3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76
8.1.4 养分的运输与分配181
8.1.5 植物的营养特性183
8.2 施肥原理与施肥方法185
8.2.1 合理施肥的概念185
8.2.2 施肥的基本原理185
8.3 植物施肥方式和方法189
8.3.1 基肥189
8.3.2 种肥189
8.3.3 追肥190
8.4 肥料的配合与混合、施肥量计算191
8.4.1 肥料的配合施用191
8.4.2 肥料的混合192
8.4.3 土壤与作物的营养诊断195
8.4.4 配方施肥技术197
8.5 复习思考题204
第9章 无土栽培206
9.1 无土栽培概述206
9.2 无土栽培的类型和方法206
9.3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208
9.3.1 营养液配方的调整208
9.3.2 营养液配制的原则210
9.3.3 营养液的配制技术210
9.3.4 营养液配制的操作规程212
9.3.5 注意事项212
9.4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管理212
9.4.1 营养液浓度的管理212
9.4.2 营养液溶存氧的管理213
9.4.3 营养液酸碱度的调节215
9.4.4 营养液的更换216
9.4.5 营养液温度的控制217
9.4.6 废液处理与利用217
9.5 复习思考题218
第10章 实验219
10.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9
10.1.1 目的要求219
10.1.2 材料用具219
10.1.3 操作步骤219
10.1.4 复习思考题221
10.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222
10.2.1 目的要求222
10.2.2 仪器与试剂222
10.2.3 测定方法222
10.2.4 复习思考题223
10.3 土壤质地的测定(比重计法和手测法)223
10.3.1 目的要求223
10.3.2 仪器试剂224
10.3.3 测定方法224
10.3.4 复习思考题227
10.4 土壤容重的测定及土壤孔隙度的计算(环刀法)227
10.4.1 目的要求227
10.4.2 仪器用具227
10.4.3 测定原理228
10.4.4 操作步骤228
10.4.5 结果计算229
10.4.6 复习思考题229
10.5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229
10.5.1 目的要求229
10.5.2 仪器试剂230
10.5.3 方法原理230
10.5.4 操作步骤230
10.5.5 复习思考题232
10.6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232
10.6.1 目的要求232
10.6.2 测定方法232
10.6.3 复习思考题234
10.7 水培营养液的配制235
10.7.1 目的要求235
10.7.2 仪器用具235
10.7.3 方法原理235
10.7.4 操作步骤236
10.7.5 复习思考题237
10.8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半微量开氏法)237
10.8.1 目的要求237
10.8.2 仪器试剂238
10.8.3 方法原理238
10.8.4 操作步骤239
10.8.5 结果计算240
10.8.6 注意事项240
10.9 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测定240
10.9.1 目的要求240
10.9.2 仪器试剂241
10.9.3 方法原理241
10.9.4 操作步骤241
10.9.5 结果计算242
10.9.6 注意事项242
10.9.7 复习思考题243
10.10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243
10.10.1 目的要求243
10.10.2 仪器试剂243
10.10.3 方法原理244
10.10.4 操作步骤244
10.10.5 结果计算245
10.10.6 注意事项245
10.10.7 复习思考题245
10.11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245
10.11.1 目的要求245
10.11.2 测定方法246
10.11.3 复习思考题249
10.12 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249
10.12.1 目的要求249
10.12.2 方法原理249
10.12.3 材料用具250
10.12.4 操作步骤250
10.12.5 实验结果253
10.11.6 复习思考题254
第11章 实训255
11.1 土壤剖面观察及土体构造评价255
11.1.1 目的要求255
11.1.2 仪器用具255
11.1.3 操作步骤255
11.2 土壤类型的识别及肥力性状调查259
11.2.1 目的要求259
11.2.2 准备工作259
11.2.3 识别的内容与方法259
11.3 营养土的配制及处理262
11.3.1 目的要求262
11.3.2 材料和用具262
11.3.3 方法步骤262
11.4 肥料三要素用量试验263
11.4.1 目的要求263
11.4.2 准备工作263
11.4.3 试验设计264
11.4.4 田间实施264
11.4.5 观察与记载265
11.4.6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66
11.4.7 试验报告内容266
11.5 配方施肥栽培试验266
11.5.1 目的与要求266
11.5.2 准备工作266
11.5.3 计算养分需要量267
11.5.4 制订施肥计划267
11.5.5 田间实施267
11.5.6 观察记载268
11.5.7 收获计产268
11.5.8 试验总结的写法268
附录269
参考文献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