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概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网概论 第2版
  • 李伟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710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通信网-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概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信息与通信1

1.1概述1

1.2通信的分类1

1.3媒体、多媒体、超媒体与流媒体1

媒体1

多媒体通信系统2

超媒体2

流媒体3

1.4压缩媒体文件格式4

MPEG-1存储介质图像编码标准4

MPEG-2(H.26X)活动图像及其声音的通用编码标准4

MPEG-3简介5

MPEG-4标准5

1.5编码与调制7

信源编码8

线路编码10

信道编码12

对伪随机码的基带调制13

频带调制14

数据调制18

正交频分复用(OFDM)20

举例:TD-SCDMA中的编码与调制过程23

第2章通信基础网24

2.1传输媒介24

电缆24

地面微波中继通信26

通信卫星27

光纤与光缆27

2.2传输系统29

传输复用设备的分类29

光纤的波分复用(WDM)29

2.3脉码调制(PCM)基本原理30

抽样(PAM)30

量化31

编码31

时分复用33

2.4同步数字序列(SDH)基本原理35

PDH的缺陷和SDH的产生35

SDH的速率36

SDH的帧结构37

SDH基本复用原理38

SDH的开销功能40

SDH传输设备(SDH网元)41

SDH的组网44

SDH自愈环形网47

数字交叉连接(DXC)保护50

混合保护51

2.5基于SDH技术的MSTP51

概述51

利用SDH传送数据业务的方法52

MSTP技术概述52

MSTP设备58

基于SDH的MSTP主要优势58

2.6卫星通信59

概述59

卫星通信、导航业务简介59

卫星通信的主要应用63

2.7通信基础网的网络节点设备64

配线架64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65

2.8用户接入网65

概述65

铜缆用户接入网66

有源窄带SDH接入网(SDH数字用户环路)74

无源光纤接入网(PON)76

2.9全光通信网——光通信的发展方向80

概述80

全光网的特点81

全光网的关键技术82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85

第3章业务节点设备88

3.1交换设备88

电路交换88

报文(数据报)交换88

分组交换88

面向连接与面向非连接89

常用分组交换技术89

3.2路由器90

3.3计算机联网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91

开放系统互联的基本概念9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分层原则92

OSI参考模型功能92

3.4交换设备联网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96

OSI-RM概述96

用OSI-RM分层方法描述交换网96

交换网的OSI-RM97

3.5用交换网OSI-RM分析通信网络及其节点设备98

3.6交换技术的演进99

第4章电话网103

4.1概述103

4.2本地网104

4.3长话网105

4.4国际长话网107

4.5电话号码的编排108

4.6计费112

4.7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原理114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114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结构115

数字交换网络117

用户级121

数字中继级124

第5章数据网126

5.1概述126

5.2L2数据网127

X.25分组交换网127

公用数字数据网(DDN)132

帧中继(FR)网134

ATM网138

以太网145

5.3L3数据网(IP网)155

概述155

TCP/IP协议简介156

路由器157

三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158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160

第6章计算机网164

6.1概述164

6.2局域网165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165

局域网的访问方式166

典型的局域网——以太网167

LAN的网络操作系统169

无线局域网(WLAN)和Wi-Fi170

超宽带(UWB)技术177

6.3城域网183

城域网的概念183

城域网的主要应用183

城域网的分层结构184

城域网的核心层(网)184

城域网的汇聚层187

城域网的接入层188

城域网的宽带无线接入方式WiMAX189

6.4广域网193

6.5Internet网(网间网)194

Internet概述194

TCP/IP协议综述195

IP协议197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199

Intemet的地址系统202

IP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210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212

P2P技术217

IP电话技术222

IP网的多媒体应用227

IP网的流媒体应用232

第7章蜂窝移动通信网240

7.1概述240

7.2蜂窝移动通信的频率复用241

7.3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243

7.4GSM网的无线接口技术245

GSM网的无线技术特性245

GSM的无线信道247

7.5GSM数字移动通信网251

系统结构251

移动通信网中的区域定义253

GSM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网络结构253

GSM漫游通信254

呼叫的路由与接续255

7.6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55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255

CDMA移动通信的多址码技术258

IS-95无线信道结构262

IS-95系统的逻辑信道划分264

IS-95系统通信控制过程271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技术272

CDMA技术的主要优点272

cdma2000-1X的改进274

7.7公用移动通信网的数据业务274

公用移动数据通信发展历程和应用274

电路交换移动数据通信276

无线应用协议(WAP)278

GSM网络的短消息业务280

GSM网的移动分组数据通信GPRS282

移动IP技术284

cdma2000-1X的移动分组业务——PDSN287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数据增值业务290

7.83G移动通信系统综述295

3G的提出和标准化概况295

IMT-2000系统结构297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298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299

7.93G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302

WCDMA无线传输技术(RTT)302

TD-SCDMA无线传输技术306

7.103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314

R99核心网314

R4核心网314

R5核心网316

7.11高速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接入(HSDPA)技术319

HSDPA的分阶段演进319

HSDPA的关键技术319

HSDPA用于WCDMA320

HSDPA用于TD-SCDMA320

7.123GPP的长期演进(LTE)项目321

LTE的技术特征321

LTE的标准化工作322

LTE信道编码与多址方式323

多进多出(MIMO)技术324

信道与调制326

LTE无线接入网体系327

FD-LTE与TD-LTE328

LTE的发展现状和展望328

第8章电视网329

8.1概述329

8.2电视基础知识329

8.3有线电视332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332

有线电视网和通信网的关系335

双向传输HFC网的实现335

线缆调制解调器336

8.4数字电视337

数字电视综述337

数字电视标准339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341

8.5网络电视341

8.6手机电视342

第9章会议电视网343

9.1概述343

9.2会议电视的分类343

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343

桌面会议电视系统343

9.3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344

传统的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344

基于分组交换的会议电视网347

9.4公用会议电视网350

第10章闭路电视监控网352

10.1概述352

10.2闭路电视网的组成352

摄像机352

控制部分355

传输部分358

监视器360

报警部分361

网管部分361

10.3模拟CCTV的设备和组网方案361

模拟CCTV设备与组网361

分级CCTV监控网363

系统技术指标363

10.4网络CCTV系统的设备和组网方案363

视频网络控制服务器、网络摄像机与视频网关364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与组网365

10.5网络CCTV的应用——“全球眼”367

“全球眼”业务简介367

“全球眼”业务系统的组成367

“全球眼”业务应用特点368

“全球眼”的业务功能368

“全球眼”的适用领域369

第11章智能网370

11.1概述370

11.2智能网的特点371

11.3智能网的基本结构371

11.4智能网概念模型372

业务平面(SP)373

总功能平面(GFP)376

分布功能平面(DFP)377

物理平面(PP)378

11.5智能业务378

11.6我国固定智能网网络结构381

11.7移动智能网382

11.8固网智能化383

概述383

固网实现增值业务的难点384

固网智能化的实现384

典型的固网增值业务384

固网智能化前景385

11.9智能网的演进385

第12章信令网389

12.1概述389

12.2随路信令方式389

12.3共路信令方式390

概述390

No7信令方式391

No.7信令网400

第13章时钟与时间同步网404

13.1概述404

13.2时钟同步网的同步方式404

主从同步方式404

准同步方式405

混合同步方式405

13.3我国数字同步网的网络结构406

13.4各级时钟的设置和同步节点设备406

各级时钟的设置406

同步节点设备407

13.5同步网中产生定时环路问题407

13.6定时传送链路的原则408

13.7同步数字链路的组成408

13.8NTP协议与时间同步网408

时间的概念409

计算机时间同步方法410

时钟的稳定度与精确度411

网络时间协议(NTP)411

电信运营商的同步时间网络413

第14章电信管理网415

14.1概述415

14.2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415

电信管理网的定义415

TMN的组成416

14.3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417

电信管理网的功能体系结构417

电信管理网的物理体系结构418

14.4电信管理网管理功能的分层模型419

14.5电信管理网的管理功能421

第15章下一代网络423

15.1通信网发展回顾和未来通信网423

15.2软交换技术425

电路交换模式与软交换模式425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427

软交换系统的主要网络部件428

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标准435

与TDM技术相比较软交换的技术优势437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437

小结439

15.3SIP协议439

概述439

SIP的基本结构440

SIP功能概述441

SIP的地址标识442

SIP报文442

SIP呼叫的基本流程443

SIP的移动机制444

SIP基本工作过程445

SIP对移动性的支持举例446

SIP事务操作举例450

15.4基于SIP的多媒体子系统451

IMS体系结构451

IMS的会话建立过程454

IMS的技术优势456

IMS标准进展和IMS业务能力456

IMS对NGN的影响457

缩略语4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