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测验 原理、应用及问题 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测验 原理、应用及问题 第5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2279435.jpg)
- (美)卡普兰(Kaplan,R.M.)著;赵国祥译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33268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心理测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测验 原理、应用及问题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丛”总序1
译者序1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2
基本概念5
什么是测验5
测验的类型6
本书概要8
心理测验的原理8
心理测验的应用8
心理测验的问题9
历史回顾9
早期的发展9
达尔文和个体差异9
实验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10
智力的演变和标准化成就测验11
人格测验:1920-194013
人格测验新方法的出现14
测验地位快速变化时期15
当前的环境16
小结17
第二章 测验常模与统计学基础19
我们为什么需要统计20
测量量表20
量表的特征21
量表的种类22
可以进行的运算23
频数分布23
百分等级25
百分位数27
描述分数分布28
平均数28
标准差28
Z分数30
标准正态分布32
麦柯尔的T分数35
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36
常模37
年龄常模38
痕迹39
标准参照测验39
小结42
第三章 相关与回归45
散点图46
相关47
回归48
回归直线48
最优拟合直线49
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53
如何对回归图形进行解释54
其他的相关系数56
相关分析中的术语和争议58
多元分析(任选)60
总的思想61
多元回归应用示例61
判别分析62
因素分析62
小结65
第四章 信度69
信度的历史和理论70
误差的概念70
斯皮尔曼的早期研究70
测验分数理论的基础71
领域抽样模型72
信度模型73
误差来源73
时间取样:重测法73
项目取样:平行测验技术75
分半技术76
KR20公式77
α系数78
差异分数的信度78
行为观察研究中的信度79
与信度评估方法相关联的误差来源82
信度信息的使用84
测量标准误和弹性码尺84
什么样的信度是可信的84
面对低信度怎么办85
小结87
第五章 效度89
效度的定义90
效度的类型91
表面效度91
内容效度91
效标效度92
构想效度证据99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03
小结104
第六章 编写和评价测验题目105
题目编写106
题目形式106
其他111
项目分析112
题目难度112
区分度113
项目特征曲线114
链接到特别测量119
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119
项目分析的局限性120
小结121
第七章 选择和决策分析123
测验手册124
基础率和击中率125
泰勒-罗塞尔预期表128
效用理论和决策分析132
增值效度133
查找已经出版的测验的有关信息135
《测验》的第五版135
《心理测量年鉴》135
《未发表的实验性心理测量》136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国际评估》136
小结136
第八章 测验的实施137
主试和被试138
主试和被试的关系138
主试的种族背景139
被试的语言背景140
施测人员的培训141
期望效应141
对回答进行强化的影响142
计算机辅助的测验施行144
被试变量145
行为评估的方法学146
反应性146
偏离146
期望147
评定的精确性问题147
评定误差的统计控制148
小结148
导论152
测评应用问题152
概念及其差异153
成套测验153
施测与评估154
小结154
第九章 访谈技巧155
作为测验的访谈158
访谈的交互性质158
有效访谈的原则159
合适的态度159
应当避免的反应159
有效的反应160
保持互动顺利进行的反应161
对理解的测量163
访谈的类型165
评价性访谈165
结构化诊断访谈165
个案历史访谈169
心理状态检查170
就业访谈170
提高访谈技术171
访谈中的误差来源172
访谈的效度172
访谈的信度173
小结174
第十章 智力理论和比奈量表177
智力的界定问题178
比奈建构测验的原理179
原理1:年龄差异180
原理2:一般心理能力180
斯皮尔曼的一般心理能力模型180
一般心理智力(g)的含义181
智力的gf-gc理论181
早期的比奈量表181
1905年的比奈-西蒙量表181
1908年量表182
推孟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83
1916年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184
智商(IQ)184
1937年的量表185
1960年斯坦福-比奈量表和离差智商186
现代比奈智力量表187
现代比奈智力量表的模型187
比奈智力测验1986年修订版本的特征187
现代比奈智力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189
关于现代比奈智力量表的研究192
对现代比奈智力量表的评价193
小结193
第十一章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95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96
点量表和操作量表概念197
从韦克斯勒-贝尔韦智力量表到WAIS-III198
量表、分测验和WAIS-III的指数198
语言分测验199
原始分数、量表分数和言语智商201
操作分测验201
操作IQ203
全量表IQ203
指数203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的解释特征204
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比较204
模式分析204
假设案例研究205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206
标准化206
信度206
效度207
对于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的评价207
WAIS-III的向下拓展:WISC-III和WPPSI-R208
WISC-III量表208
对WISC-III的评估211
WPPSI-R212
小结213
第十二章 其他个体能力测验215
其他个体能力测验与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量表的比较216
变通量表之间的相互比较217
特殊的个体能力测验218
婴儿量表218
适合年幼儿童的主要量表223
为残疾人和特殊人群设计的一般个体能力测验228
为了满足特殊目的而设计的个体能力测验231
学习无能231
视觉图形测验233
创造力: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235
个体成就测验:广度成就测验第三版(WRAT-3)235
小结236
第十三章 团体能力测验:智力、成就和倾向237
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的比较238
个别测验的优点239
团体测验的优点239
团体测验概述240
团体测验的特征240
团体测验的选择240
团体测验的应用240
学校中的团体测验:从幼儿园到12年级241
成就测验与能力倾向测验的比较241
团体成就测验242
心智能力(智力)的团体测验244
大学入学测验245
学业评估测验245
高中和大学联合能力测验249
美国大学测验249
研究生和专业学校入学测验249
研究生入学考试能力倾向测验250
米勒类比测验254
法学院入学考试255
非语言团体能力测验256
瑞文推理测验256
谷德依诺-哈里斯画人测验258
IPAT超文化智力测验259
用于特殊目的的团体测验259
用于工业中的测验:翁德里克人事测验259
用于评估职业能力倾向的测验260
军队职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261
小结262
第十四章 职业选择测验263
兴趣的测量264
史特朗职业兴趣问卷264
史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265
坎贝尔兴趣和技能调查267
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271
杰克逊职业兴趣调查表274
明尼苏达职业兴趣调查表274
职业评价调查表274
自我指导探测系统275
消除兴趣测量中的性别歧视275
态度和兴趣276
工作安置中的个性特质测量276
特质因子取向奥斯普的职业维度276
职业成熟性调查表斯尤普的发展理论276
加利福尼亚职业爱好调查:罗的职业选择理论277
人格特质是固定不变的吗278
对工作场合特性的测量279
社会-生态学方法279
环境的分类280
工作分析281
对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的测量282
小结285
第十五章 结构化人格测验287
结构化人格测验的编制策略289
演绎式编制策略289
实证式编制策略289
被讨论测验的选择标准290
逻辑内容法291
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291
早期的多维逻辑内容法量表291
穆尼问题检核表291
对逻辑内容法的批评291
效标团体法292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292
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修订版299
因素分析法300
吉尔福特的早期研究300
卡特尔的贡献301
因素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302
理论推导法302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303
人格研究量表和杰克森人格调查表304
气质:梅耶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306
自我概念307
综合性策略307
米隆临床多项调查表307
NEO人格调查表(NEO-PI-R)308
小结310
第十六章 投射人格测验313
投射假说314
罗夏墨迹测验315
发展历史315
刺激物、施测和解释316
心理测量学属性320
其他墨迹测验:赫茨曼墨迹测验324
主题统觉测验325
刺激、施测和解释325
心理测量学属性327
其他统觉测验328
非图形投射测验328
词语联想测验329
句子填充任务329
画图测验330
小结330
第十七章 认知一行为评价333
认知行为评价程序335
认知行为评价的理论基础335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程序335
自陈技术338
肯弗和萨思洛的机能方法340
机能障碍态度问卷341
非理性信念测验341
认知机能分析342
理生理程序343
与治疗含义相关的生理变量343
对心理生理技术的评价343
电脑和心理测验344
心理物理学和信号检测程序344
电脑的其他用途346
认知行为评价的电脑化346
小结347
第十八章 健康心理学和保健中的测验349
神经心理学评定350
临床神经心理学350
发展神经心理学353
成人神经心理学356
加州言语学习测验359
焦虑和评定361
应激和焦虑361
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362
考试焦虑的测量363
应付的测量365
生态学瞬时评定366
对社会支持的测量366
生活质量评定367
什么是有关健康的生活质量368
生活质量测量的常用方法368
小结370
第十九章 测验偏向374
测验偏向为什么会存在争议375
测验公平与法律375
传统的测验防卫机制378
效度的内容关联证据378
偏向的效标关联来源380
测验少数族群成员的其他方法384
无知还是迟钝384
Chitl ing测验384
文化同质黑人智力测验385
多元文化多重评估系统386
对解决方案的建议389
道德关注与测验偏向的界定389
不同的思考:发现对数据的新解释391
发展不同的效标393
改变社会环境395
小结397
第二十章 测验与法律399
规范测验使用的法律401
联邦的职权401
专门的法律407
影响心理测验的主要诉讼案件409
早期的取消种族隔离案件409
斯德尔诉萨凡纳-察特海姆县教育部案409
霍布森诉汉森案410
黛安娜诉州教育部案410
拉瑞诉威尔森·莱尔斯案411
特殊教育法案的父母诉汉农案412
克劳福特等人诉霍尼格等人案416
马察尔诉佐治亚州案416
德布拉诉图灵顿案416
加州大学董事会诉贝克案418
黄金法则保险公司诉沃士伯恩等案419
亚特兰大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诉交通部长帕纳等案419
高等教育中的平权法案419
人事案例420
与美国残疾人法案有关的案例423
对条例的批判性思考424
小结424
第二十一章 心理测验的发展趋势427
测验领域内现有的争议428
专业争议428
道德上的争议431
社会问题434
当前趋势436
新测验的涌现436
提高标准改进技术使之更加客观436
更强烈的公众意识及其影响437
测验的计算机化438
因特网上的测验438
未来的趋势438
测验领域的未来前景是大有可为的438
新的、改进的测验大量涌现的情况将继续下去439
革命性的变化:学校测验的改革440
分歧、争论和变化将持续下去441
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整合将导致测验领域内的多种革新441
小结441
附录1 标准正态分布的面积443
附录2 主要测验的出版者446
附录3 α=.05和α=.01时积差相关系数r的临界值(双侧检验)451
附录4 t临界值表452
附录5 教育中公平测验应用准则454
术语表458
参考文献464
人名索引513
主题索引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