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71104.jpg)
- 邓宏兵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2061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1
一、区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划分1
二、区域经济的内涵与特点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5
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5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6
三、研究内容7
四、学科体系7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学科地位与作用8
一、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8
二、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9
三、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关系10
四、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11
主要参考文献11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12
第一节 区位与产业区位理论12
一、区位的基本含义12
二、产业区位理论13
第二节 区位决策影响因素27
一、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28
二、区位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29
第三节 多部门企业区位决策38
一、企业空间扩张决策39
二、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区位决策42
第四节 跨国公司区位42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43
二、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45
三、跨国公司不同组成部分的区位选择47
第五节 新产业区与产业集群区位50
一、新产业区和产业集群50
二、产业集群区位选择52
主要参考文献53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动力机制5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55
一、自然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56
二、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57
三、生产要素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58
四、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62
五、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6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66
一、总需求动力(区域乘数模型)67
二、区外需求动力(出口基地理论)70
三、区域供给驱动(区域要素需求与供给)71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77
一、价格机制与区域经济运行78
二、空间垄断下的空间定价79
主要参考文献82
第四章 区域经济增长8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86
一、一般区域的经济增长阶段86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87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89
一、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89
二、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91
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93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95
一、经济增长趋同与趋异概念的起源95
二、几种趋同的含义及其检验96
三、几种趋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98
四、趋同与趋异的影响因素98
五、趋同与趋异的研究方法100
六、我国区域发展趋同与趋异的争论103
主要参考文献106
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109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及评价分析109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法109
二、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和分析112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和优化118
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标准118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内容与方法119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122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组织123
一、区域产业链123
二、区域产业集群126
三、区域产业带131
主要参考文献133
第六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组织136
第一节 空间结构概述136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要素和类型138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要素138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146
第三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与经济重心149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的阶段149
二、区域聚集空间结构的演进机制154
第四节 区域开发的空间模式165
一、增长极开发模式165
二、点-轴开发模式171
三、双核开发模式177
四、网络开发模式177
第五节 区域经济空间组织183
一、区域空间组织的概念183
二、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构成183
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属性184
主要参考文献184
第七章 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186
第一节 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186
一、城市——区域经济中心186
二、城市经济增长190
三、城市化与区域经济192
四、城市经济区196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区域发展200
一、乡村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01
二、传统乡村经济的特征202
三、乡村经济发展趋势203
第三节 城乡协调与统筹城乡发展207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因和内涵207
二、城乡统筹的依据208
三、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209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领域与措施210
主要参考文献214
第八章 区际经济关系216
第一节 区域要素流动与分工和贸易216
一、区域要素流动216
二、区域分工与贸易21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测度224
一、区域差异概述224
二、区域差异的测度227
第三节 空间相互作用与区际利益冲突和合作234
一、空间相互作用234
二、区际经济冲突238
三、区际合作241
第四节 区际产业转移242
一、区际产业转移概述242
二、区际产业转移理论242
三、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244
主要参考文献246
第九章 区域经济政策248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特征与基本内容248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248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特征249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251
四、区域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体系253
五、区域经济政策程序254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性254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254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局限性256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方针与工具257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257
二、区域经济政策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协调258
三、区域经济政策方针及其抉择260
四、区域经济政策工具262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267
一、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必要性267
二、区域经济政策评价面临的困难268
三、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70
四、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271
五、区域经济政策成本收益评价272
主要参考文献274
第十章 区域经济研究方法论275
第一节 概述275
一、区域经济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275
二、区域经济研究的思想方法276
三、区域经济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27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分析常用方法280
一、主成分分析280
二、锡尔系数分析法281
三、层次分析法282
四、经济基础-非基础分析模型284
五、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287
六、投入产出分析288
第三节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新发展291
一、数据包络分析291
二、博弈论方法294
三、地理信息技术方法297
四、ESDA方法299
五、空间计量方法302
主要参考文献304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306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新进展306
一、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306
二、区域经济学主要理论研究新进展306
第二节 区域营销与区域管治310
一、区域营销310
二、区域管治311
第三节 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315
一、创新和区域创新316
二、区域创新理论流派316
三、区域竞争力及其分析框架318
四、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优势320
第四节 总部经济与区域发展320
一、总部经济的内涵320
二、总部经济的构成321
三、总部经济的区域经济效应321
第五节 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323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324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324
三、我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325
主要参考文献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