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心理学 献给教师的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庆麟主编;胡谊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3560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心理学 献给教师的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3
引言3
教学设疑3
第一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4
一、新教师4
二、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7
三、专家型教师8
第二节 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11
一、关于学生心理12
二、关于学习心理13
三、关于教学心理14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15
一、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教育15
二、运用研究来理解和促进教学16
三、本教材与教师19
教学经验21
教学反思22
总结23
重要概念23
参考文献23
第一部分 学生心理第二章 认知发展27
引言27
教学设疑28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8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29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3
第二节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41
一、维果斯基理论的基本观点42
二、维果斯基理论与教育44
教学经验50
教学反思52
总结52
重要概念52
参考文献53
第三章 社会和情感发展54
引言54
教学设疑55
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55
一、理论的提出55
二、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57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60
一、自我意识60
二、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63
第三节 道德发展65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65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66
三、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挑战69
第四节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70
一、父母教养方式70
二、同伴关系74
教学经验78
教学反思79
总结79
重要概念80
参考文献80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81
引言81
教学设疑82
第一节 智力理论与教育82
一、经典智力理论83
二、现代智力理论86
三、智力测验94
第二节 创造力与教育95
一、创造力的含义96
二、从不同心理学角度来看创造力97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00
教学经验102
教学反思103
总结103
重要概念104
参考文献104
第五章 特殊学生105
引言105
教学设疑106
第一节 智力落后106
一、智力落后的概述106
二、智力落后学生的特点108
第二节 情绪和行为障碍112
一、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概述112
二、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的特征113
第三节 学习困难115
一、学习困难的概述115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117
第四节 感觉和躯体障碍119
一、听觉障碍119
二、视觉障碍121
三、躯体障碍123
教学经验124
教学反思125
总结125
重要概念126
参考文献126
第二部分 学习心理第六章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129
引言129
教学设疑129
第一节 经典条件作用130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130
二、泛化、辨别和消退131
第二节 操作条件作用133
一、桑代克和斯金纳的工作133
二、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136
第三节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课堂中的应用141
一、课堂管理142
二、课堂教学147
第四节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课堂中的新近应用149
一、自我管理149
二、自我教学151
教学经验153
教学反思155
总结155
重要概念156
参考文献156
第七章 学习的认知观158
引言158
教学设疑158
第一节 学习的认知观概述159
一、历史背景159
二、与行为主义观的比较162
三、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162
第二节 信息贮存164
一、记忆系统164
二、知识表征166
第三节 认知过程174
一、注意、知觉与复述174
二、有意义地编码177
三、提取181
第四节 元认知181
一、元认知的含义182
二、关于元认知的研究183
教学经验186
教学反思187
总结187
重要概念188
参考文献188
第八章 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190
引言190
教学设疑191
第一节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191
一、社会认知理论概述191
二、观察学习193
第二节 当代建构主义的理论195
一、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195
二、当代建构主义的不同观点196
三、不同建构主义观点的共识199
第三节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应用201
一、研究性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201
二、合作学习203
三、教学对话208
四、认知师徒法与互惠教学210
教学经验212
教学反思213
总结214
重要概念214
参考文献215
第九章 复杂的认知过程(上)216
引言216
教学设疑217
第一节 概念学习217
一、概念的含义217
二、教授概念218
三、纠正错误概念224
四、概念的扩展和联结225
第二节 问题解决226
一、问题解决的概述226
二、特殊领域的问题解决231
三、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236
教学经验239
教学反思240
总结240
重要概念241
参考文献241
第十章 复杂的认知过程(下)243
引言243
教学设疑244
第一节 认知策略244
一、认知策略的概述244
二、促进理解材料的学习策略247
三、促进认知加工的思维技能251
第二节 迁移254
一、迁移的概述254
二、迁移的内在机制257
三、为促进正迁移而教学262
教学经验265
教学反思267
总结267
重要概念267
参考文献268
第三部分 教学心理第十一章 制订教学计划271
引言271
教学设疑272
第一节 教学计划的过程272
一、有效教学计划的制订者272
二、制订教学计划的阶段274
三、制订教学计划的模式275
四、影响教学计划制订的因素277
第二节 教学计划的内容278
一、确定教学目标279
二、分析教学内容282
三、安排教学事件285
附:教学计划实例——三角比的应用问题293
教学经验296
教学反思297
总结298
重要概念298
参考文献298
第十二章 激发学生动机300
引言300
教学设疑300
第一节 动机及其理论301
一、动机的含义301
二、动机的作用302
三、动机理论303
第二节 影响学生动机的各种因素306
一、外部因素306
二、内部因素310
第三节 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316
一、促进自信心的策略316
二、促进学习参与的策略319
教学经验323
教学反思324
总结324
重要概念325
参考文献325
第十三章 有效课堂教学326
引言326
教学设疑326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327
一、教学特征327
二、直接教学329
三、讲授法332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334
一、教学特征及使用误区334
二、发现学习338
三、讨论法340
四、个别化教学341
第三节 运用技术的教学342
一、教学特征342
二、多媒体教学343
三、网络教学345
四、智能辅导系统346
教学经验349
教学反思350
总结351
重要概念351
参考文献352
第十四章 学习结果的测评353
引言353
教学设疑353
第一节 测评理论概述354
一、测评的基本概念354
二、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355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中的测验357
一、实施测验的基本环节357
二、对认知目标的测量359
三、对情感目标的测量368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的评价372
一、教学评价结果的功用372
二、对测验结果的处理373
教学经验375
教学反思376
总结376
重要概念377
参考文献377